铜鼓县志续编

铜鼓县志续编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铜鼓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医药卫生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86-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05月

目录

封面
铜鼓县志续编
题词
铜鼓县政区及交通图
图片
-- 天柱峰
-- 大塅电站大坝
-- 林海茫茫
-- 毛竹林
-- 林区贮木场
-- 七重门
-- 自动电话开通典礼
-- 威鑫制药厂
-- 肖克将军视察铜鼓
-- 江头公路
-- 县城新貌
-- 青山笑媚红土地影展
-- 粮贸大厦
-- 县中电化教学
-- 县医院住院部
-- 江西圆方木业有限公司
-- 凉席生产车间
-- 克拉斯竹沥宝
-- 松香
-- 巍山竹制系列产品
-- 排埠罐头总厂
-- 西向陶瓷
-- 茶山仿红木产品
-- 龙门竹荪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目录
大事记
卷一 行政区划与自然环境
-- 第一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及其变动
---- 第二节 乡镇场综述
-- 第二章 水文气象
---- 第一节 水文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旱灾害
---- 第二节 风雹灾害
---- 第三节 其他灾害
卷二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文化构成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五节 民族构成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实施效果
-- 第四章 人口普查
---- 第一节 普查综述
---- 第二节 普查结果
卷三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铜鼓县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党代表产生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二章 中共铜鼓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
---- 第二节 全委会议
---- 第三节 重大决策
-- 第三章 中共铜鼓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纪检队伍
---- 第二节 党风建设
---- 第三节 违纪案件查处
-- 第四章 党的基层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状况
-- 第五章 组织人事工作
---- 第一节 党建工作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知识分子工作
---- 第四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六章 宣传教育工作
---- 第一节 政治思想教育
---- 第二节 党校教育
---- 第三节 宣传报导工作
---- 第四节 党史工作
-- 第七章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
---- 第二节 党外人士工作
---- 第三节 港澳台侨工作
-- 第八章 信访工作
---- 第一节 日常信访受理
---- 第二节 领导接待日制度
---- 第三节 信访处理结果
卷四 政 务
-- 第一章 铜鼓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代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
-- 第二章 铜鼓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政府领导成员
---- 第二节 政务会议
---- 第三节 重大决定与实施
---- 第四节 廉政建设
---- 第五节 机关事务管理
-- 第三章 政协铜鼓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委员及委员会
---- 第二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 第三节 乡镇政协工作组
卷五 群 团
-- 第一章 工青妇商组织
---- 第一节 铜鼓县总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铜鼓县委员会
---- 第三节 铜鼓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铜鼓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铜鼓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二节 铜鼓县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 第三节 铜鼓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三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铜鼓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二节 铜鼓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三节 铜鼓县台属联谊会
---- 第四节 铜鼓县红十字会
卷六 政 法
-- 第一章 政法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证件管理
---- 第四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五节 预审
---- 第六节 监所管理
---- 第七节 要案侦破
---- 第八节 车辆管理
---- 第九节 消防工作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控申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法律监督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律师工作
---- 第四节 基层基础工作
卷七 民 政
-- 第一章 优 抚
---- 第一节 优待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光荣院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移民安置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农村社会保险
---- 第三节 社会敬老院
---- 第四节 福利生产
---- 第五节 救灾扶贫
---- 第六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 第四章 老区建设
---- 第一节 扶建规划
---- 第二节 扶建项目
---- 第三节 扶建方式
---- 第四节 扶建效益
-- 第五章 婚姻登记与殡葬改革
---- 第一节 婚烟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卷八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就业安置
---- 第三节 职工队伍
---- 第四节 劳务市场管理
---- 第五节 劳动争议仲裁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制度
---- 第二节 编制管理
---- 第三节 干部队伍
---- 第四节 人才交流
-- 第三章 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
---- 第三节 工资水平
---- 第四节 奖金与补贴
-- 第四章 劳保福利
---- 第一节 劳动保护
---- 第二节 安全生产
---- 第三节 工伤事故
---- 第四节 福利待遇
---- 第五节 社会养老保险
卷九 军 事
-- 第一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中共铜鼓县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二节 铜鼓县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国防教育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预备役工作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整顿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政治思想工作
---- 第四节 民兵贡献
卷十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
-- 第二章 经济发展水平
---- 第一节 主要经济指标
---- 第二节 “七·五”计划成果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第三章 地方特产
---- 第一节 种植业产品
---- 第二节 加工业产品
卷十一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体制
---- 第二节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计划物资管理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体制
---- 第二节 农村经济调查
---- 第三节 其它调查及资料统计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价、费调整
---- 第三节 集市贸易价格管理
----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节 物价水平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
-- 第五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资经营
-- 第六章 标准化、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检查监督
-- 第七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审计体制
---- 第二节 审计项目
---- 第三节 审计成果
-- 第八章 经济技术协作
---- 第一节 经济协作
---- 第二节 技术协作
---- 第三节 物资协作
卷十二 农 业
-- 第一章 农村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农业总体开发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劳动力结构
---- 第四节 农村经营管理
---- 第五节 农业区划成果应用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土壤改良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茶果菜药生产
---- 第六节 庭院经济
---- 第七节 产品产量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蜂生产
---- 第二节 良种繁殖与推广
---- 第三节 新技术推广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产品产量及商品率
-- 第四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水产养殖
---- 第二节 基地建设
---- 第三节 良种繁殖与推广
-- 第五章 农机
---- 第一节 经营
---- 第二节 乡镇农机站
---- 第三节 修理与服务
-- 第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制度与实施
---- 第二节 土地开发
---- 第三节 耕地变化
卷十三 林业
-- 第一章 经营机制改革
---- 第一节 推行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建立股份制合作林场
---- 第三节 联营、租山、贷款造林
---- 第四节 活立木商品化
-- 第二章 森林营造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森林抚育
-- 第三章 木竹经营
---- 第一节 木竹生产
---- 第二节 木竹供销
-- 第四章 山林管理
---- 第一节 林政管理
---- 第二节 林区治安
---- 第三节 森林防护
-- 第五章 林区建设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公路运输建设
---- 第三节 其它基本建设
卷十四 水利水电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饮水改良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二章 水电
---- 第一节 电站建设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电力使用
---- 第四节 水电管理
---- 第五节 大塅水电站
卷十五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地方国营工业
---- 第二节 县办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乡镇集体工业
---- 第四节 联营工业
---- 第五节 个体工业
-- 第二章 工业结构
---- 第一节 行业结构
---- 第二节 产品结构
---- 第三节 产值构成
---- 第四节 厂矿布局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森林工业
---- 第二节 轻化工业
---- 第三节 食品工业
---- 第四节 矿产采掘
---- 第五节 机械工业
---- 第六节 电力工业
---- 第七节 建材工业
---- 第八节 茶叶加工
---- 第九节 其它工业
-- 第四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原料设备
---- 第二节 产品产量
---- 第三节 投资效益
-- 第五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深化企业改革
----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节 双增双节
---- 第五节 新产品开发
-- 第六章 驻境工业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医药工业
卷十六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桥梁渡口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基础建设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卷十七 商贸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业市场
---- 第三节 商品经营
----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 第五节 边境贸易
---- 第六节 商品储运
---- 第七节 企业管理
---- 第八节 商场选介
-- 第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储存
---- 第五节 粮油调拨
---- 第六节 质检与防化
---- 第七节 票证管理
-- 第三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外贸体制
---- 第二节 出口商品
---- 第三节 基地建设
-- 第四章 石油
---- 第一节 管理制度
---- 第二节 经营状况
---- 第三节 调运储存
-- 第五章 烟草
---- 第一节 专卖管理
---- 第二节 市场购销
---- 第三节 检查监督
卷十八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五节 财政监督
---- 第六节 债券发行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征管机构
---- 第二节 税赋征收
---- 第三节 税费减免
---- 第四节 税务清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存款与储蓄
---- 第五节 专项资金管理
---- 第六节 保险
卷十九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实施效果
---- 第三节 环卫管理
---- 第四节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管理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污染治理
-- 第三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普查登记
---- 第二节 房屋建筑
---- 第三节 房屋管理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设计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卷二十 教育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 第六节 教学研究
---- 第七节 教师队伍
---- 第八节 教育经费
---- 第九节 勤工俭学
---- 第十节 教学设备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体育
---- 第四节 竞技体育
---- 第五节 机构与设施
卷二十一 文化科技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文化市场
---- 第四节 电影音像
---- 第五节 广播电视
---- 第六节 图书
---- 第七节 档案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九节 地方志研究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情报
---- 第三节 科技市场
---- 第四节 科普活动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卷二十二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基础建设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职业培训
-- 第三章 医疗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劳保医疗
---- 第三节 合作医疗
---- 第四节 自费医疗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农村卫生管理
---- 第四节 药政管理
---- 第五节 药品检验
附 录
-- 重要文献选辑
-- 边界山林权属协议选辑
-- 铜鼓县志续编文件及公函
续编始末
铜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