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水利志

滨州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滨州水利志》是《惠民地区水利志》的续志。本志的编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滨州水利事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志在“资政、教育、存史”,宣传滨州水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目录

封面
滨州市水利志
滨州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滨州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提供资料人员
图片
-- 滨州市四环五海位置图
-- 滨州市水利图
-- 1996年夏,省委书记姜春云视察防汛工作
-- 1997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视察簸箕李引黄灌区
-- 1998年3月,省委书记吴官正在滨州地委书记王宗廉(左三)、地区水利局局长韩振庆(左一)、副局长耿殿
-- 2006年1月,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右一)在市委书记孙德汉(右二)省水利厅厅长宋继峰(中)等陪同下视
-- 2006年10月11日,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右四)在市委书记孙德汉(右三)、市长安世银(左二)等陪同
-- 2006年5月16日,水利部海委主任任宪韶(右四)在副市长董吉增、市水利局局长王少青等陪同下视察漳卫
-- 2006年4月6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右三)生滨州视察
-- 2005年5月,水利部办公厅主任顾浩(中)在市长安世银、市水利局局长王少青陪同下在滨州调研
-- 2006年10月,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右四)视察滨州水利工作
-- 2007年6月3日,市长邓向阳检查防汛工作
-- 2007年8月,滨州市委书记孙德汉视察防汛工作
-- 东郊水库(东海)
-- 小开河引黄灌区渠首
-- 沾化毛家洼水库(思源湖)
-- 徒骇河廿里堡闸
-- 城市水系
-- 簸箕李东引黄闸
-- 道旭引黄闸
-- 新立河水利风景区
-- 南海水利风景区
-- 中海夜景
-- 三河湖水利风景区
-- 渠道清淤作业
-- 机械化渠道衬砌
-- 2005年,滨州市成功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
-- 2006年5月9日,隆重举行簸箕李灌区向德州市庆云县调水工程通水仪式
-- 世界水日宣传
--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百米长卷万人签名活动
-- 2006年,滨州中海被命名为国冢水利风景区
-- “在水一方、人水和谐看滨州”文艺晚会
-- 滨州水利系统篮球比赛
-- 滨州水利系统体操比赛
-- 防汛实战演习
-- 团结奋进的滨州水利局领导班子
滨城区水务局
惠民县水务局
阳信县水务局
无棣县水务局
沾化县水务局
博兴县水务局
邹平县水务局
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
滨州市韩墩引黄灌溉管理局
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
滨州市小清河管理局
滨州市海河管理局
滨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处
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滨州市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滨州经济开发区水利分局
山东省滨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滨州分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概貌
--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第二节 土壤植被
---- 第三节 海域潮汐
---- 第四节 气候特征
---- 第五节 水文特征
-- 第二章 水旱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涝灾
---- 第三节 潮灾
-- 第三章 河流湖泊
---- 第一节 黄河
---- 第二节 小清河水系
---- 第三节 海河流域水系
---- 第四节 湖泊
第二篇 水资源
-- 第一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
----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 第三节 黄河水资源
-- 第二章 开发与利用
---- 第一节 水资源评价
----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
---- 第三节 利用状况
-- 第三章 水环境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保护
-- 第四章 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第三篇 水文工作
-- 第一章 站网设置
---- 第一节 水文站
---- 第二节 雨量站网
---- 第三节 其他站网
-- 第二章 水文测验
---- 第一节 测验项目
---- 第二节 测验设备
---- 第三节 测验成果
---- 第四节 水文调查
-- 第三章 资料整编
---- 第一节 整编内容
---- 第二节 整编技术
-- 第四章 水文情报预报
---- 第一节 水文情报
---- 第二节 水文预报
-- 第五章 水文服务
第四篇 规划设计
-- 第一章 测绘
---- 第一节 设备技术
---- 第二节 勘测成果
-- 第二章 规划
---- 第一节 综合规划
---- 第二节 专项规划
-- 第三章 设计
---- 第一节 设备更新
---- 第二节 主要设计成果
第五篇 水利建设
-- 第一章 河湖治理
---- 第一节 大型河道治理
---- 第二节 中小型河道治理
---- 第三节 城市排水河道治理
---- 第四节 湖泊治理
-- 第二章 灌溉工程
---- 第一节 井灌
---- 第二节 引河灌溉
---- 第三节 引黄灌溉
-- 第三章 防潮工程
---- 第一节 无棣县防潮工程
---- 第二节 沾化县防潮工程
---- 第三节 防潮减灾效益
-- 第四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山区水库
---- 第二节 平原水库
-- 第五章 供水工程
---- 第一节 城市供水工程
-- 第六章 “四环五海”工程
---- 第一节 建设缘由
---- 第二节 规划设计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七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水土流失危害
---- 第三节 山区治理
---- 第四节 平原风沙区治理
---- 第五节 监督管理
---- 第六节 创建全国示范城市
-- 第八章 农村水利
---- 第一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第二节 排涝工程建设
---- 第三节 节水工程建设
-- 第九章 水利风景区建设
---- 第一节 中海水利风景区
---- 第二节 三河湖水利风景区
---- 第三节 新立河水利风景区
---- 第四节 孟家水库风景区
---- 第五节 “一河两湖”水利风景区
-- 第十章 调水工程
---- 第一节 引黄济青工程
---- 第二节 引黄过清补源工程
---- 第三节 引黄过徒调水工程
---- 第四节 引黄济庆(云)工程
---- 第五节 滨港供水工程
第六篇 世行贷款
-- 第一章 簸箕李引黄灌区
---- 第一节 前期准备
---- 第二节 实施情况
---- 第三节 项目效益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第二章 韩墩引黄灌区
---- 第一节 世行贷款缘由
---- 第二节 完成项目
---- 第三节 项目效益
第七篇 防汛抗旱防潮
-- 第一章 组织领导
---- 第一节 指挥机构
---- 第二节 职能职责
-- 第二章 防汛抗洪
---- 第一节 防汛准备
---- 第二节 工程措施
---- 第三节 通讯与设备建设
---- 第四节 抗洪纪略
-- 第三章 抗旱
---- 第一节 抗旱措施
---- 第二节 抗旱纪略
-- 第四章 防潮
---- 第一节 潮灾危害
---- 第二节 防潮纪略
第八篇 科技教育
-- 第一章 水利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技合作与交流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 第五节 科技论文
-- 第二章 水利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第二节 教工队伍
---- 第三节 高等教育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第五节 职工培训
-- 第三章 学会协会
---- 第一节 水利学会
---- 第二节 水利企业协会
第九篇 水利管理
-- 第一章 水利法制
---- 第一节 执法体系
---- 第二节 水法规政策
---- 第三节 普法宣传教育
---- 第四节 水利执法
---- 第五节 重大水事案件
---- 第六节 行政审批
-- 第二章 水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取水许可
----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
---- 第四节 节约用水
---- 第五节 优化调度配置
-- 第三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三节 施工企业管理
-- 第四章 移民管理
-- 第五章 骨干河道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河道管理
---- 第三节 堤防管理
---- 第四节 建筑物管理
-- 第六章 农田工程管理
---- 第一节 排水沟渠和扬水站管理
---- 第二节 机井管理
-- 第七章 灌溉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用水管理
---- 第四节 泥沙处理
---- 第五节 划界确权
-- 第八章 水库管理
-- 第九章 防潮工程管理
第十篇 水利财务与水利经营
-- 第一章 水利财务
---- 第一节 基本建设财务
---- 第二节 事业费财务
---- 第三节 规费征收与使用管理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五节 财务审计
-- 第二章 水利经营
---- 第一节 市级水务经营
---- 第二节 县区水务经营
---- 第三节 市直单位水利经营
---- 第四节 县区水利经营
第十一篇 水利改革
-- 第一章 水务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县级水务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市级水务体制改革
-- 第二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市级水利单位招商引资
---- 笫二节 县区水利单位招商引资
-- 第三章 民营合资办水利
---- 第一节 民营投资办水利
---- 第二节 股份制投资办水利
-- 第四章 其他水利改革
---- 第一节 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改革
第十二篇 党群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党的建设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作风建设
---- 第三节 廉政建设
---- 第四节 纪检监察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三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四章 妇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三节 奖励情况
--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文明争创
---- 第三节 文体活动
---- 第四节 荣誉嘉奖
第十三篇 县区水利
-- 第一章 滨城水利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第二节 防汛抗旱
---- 第三节 规费征收与使用
---- 第四节 农村饮水
-- 第二章 惠民水利
---- 第一节 灌溉工程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三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第四节 城乡供水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三章 阳信水利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
-- 第四章 无棣水利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第二节 平原水库
---- 第三节 饮水工程
---- 第四节 抗旱防汛防潮
-- 第五章 沾化水利
---- 第一节 水库建设
---- 第二节 供水工程
---- 第三节 河道治理
---- 第四节 农田水利
---- 第五节 防潮工程
-- 第六章 博兴水利
---- 第一节 灌溉工程
---- 第二节 防洪除涝工程
---- 第三节 蓄水工程
---- 第四节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节 规费征收和使用
-- 第七章 邹平水利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第二节 水利灌溉
---- 第三节 城乡供水
---- 第四节 水环境治理
---- 第五节 水土保持与山区治理
-- 第八章 滨州经济开发区水利
第十四篇 机构人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市水利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市水利事业机构
---- 第三节 省属水利水文机构
---- 第四节 县区水利行政机构
-- 第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
------ 姜之述
------ 石志厚
------ 韩振庆
------ 王少青
------ 宋文义
------ 厉复昌
------ 祖秀华
------ 耿佃福
------ 张道清
------ 张景刚
------ 李春圃
------ 陈建邦
------ 吴海涛
------ 张林山
------ 郑安明
------ 赵令良
------ 王延明
------ 韩玉通
------ 张英林
------ 刘津
------ 宋德华
------ 马玉明
------ 张树青
------ 李桂兰
------ 由安
------ 秦顺堂
------ 毛学校
------ 曹大泉
------ 马荣华
------ 徐立金
------ 张炳仁
------ 闫炳玉
------ 付文章
------ 刘存业
------ 孙树恒
------ 肖明
------ 张宝元
------ 赵立杰
------ 马光周
------ 刘海峰
------ 王元芬
------ 刘和祥
------ 刘学亭
------ 苏秀惠
------ 李金池
------ 赵景村
------ 宋玉明
------ 徐光杰
------ 贺瑞庭
------ 王迎春
------ 张立刚
------ 刘秀凤
------ 魏增
------ 栾培棠
------ 齐文长
------ 李洛新
------ 牛兰田
------ 杨廷章
------ 黄云国
------ 李勇
------ 郑书成
------ 高玉阁
------ 焦守祥
------ 陈希村
------ 王健
---- 第二节 先进人物
------ 王云岭
------ 邵玉良
------ 秦顺堂
------ 贺瑞庭
------ 高星
------ 邢宪义
------ 梁毅
------ 姜之述
------ 李晨先
------ 王少青
------ 韩振庆
------ 安长东
---- 第三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