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志

峡江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峡江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6月

目录

封面
峡江县志
图片
-- 峡江县地图
-- 峡江县行政区划图
-- 清同治十年县境全图
-- 峡江县政区图
-- 峡江县县城街区图
-- 古镇新貌——县城巴邱镇鸟瞰
-- 县委、县政府机关
--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
-- 县政协机关
-- 水边小商品市场
-- 水边镇石阳街
-- 巴邱镇人民路新姿
-- 县政府招待所迎宾楼
-- 县幼儿园
-- 白莲
-- 柑橘
-- 油菜
-- 峡江水牛
-- 渔业
-- 羊群
-- 生猪
-- 养蚕
--
-- 烟苗大田
-- 烟叶复烤厂外景
-- 县领导与专家考察烟叶生长情况
-- 交售烟叶
-- 鸟洲渡槽
-- 鸟洲发电站
-- 大西头电站橡皮坝
-- 万宝水库
-- 110KV变电站
-- 湿地松林相
-- 毛竹林
-- 林木良种场母树基地
-- 覆箱峰嘹望阁
-- 玉笥山林场场部
-- 林业化工厂产品——松脂
-- 县水泥厂
-- 县造纸厂车间
-- 江西吉利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快熟银丝米粉包装车间
-- 县丝绸厂车间
-- 县罐头厂系列产品
-- 县饲料公司系列产品
-- 县酒厂系列产品
-- 大米加工
-- 县电机厂三相异步Y系列电机
-- 传统米粉排晒
-- 砚溪造纸厂黄板纸生产车间
-- 花岗石制品
-- 宝林胶合板厂
-- 花岗石制品厂锯板车间
-- 县特种耐火材料实业公司
-- 红光塑料厂纺织袋车间
-- 四通创花板厂
-- 峡(江)水(边)公路
-- 105国道县境段
-- 京九铁路沂江大桥
-- 水运船队
-- 汽车渡口
-- 建设中的水边程控电话大楼
-- 县剧团剧照
-- 民间蚌壳舞
-- 民间灯彩——龙舞
-- 县文化馆少儿电子琴培训班
-- 县中教学大楼
-- 县中语音室
-- 金江中学体育运动会
-- 巴邱小学体育运动会入场式
-- 县中医门诊大楼
-- 县医院门诊大楼
-- 卫星地面接收站
-- 县医院手术室
-- 水边何君环玉阁
--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会址
-- 金江暴水岩瀑布
-- 玉笥山云腾飚驭祠
-- 青瓷盘口壶(西晋)
-- 影青托盏(宋)
-- 青州窑鬲炉(宋)
-- 仿春秋鼎(宋)
-- 青瓷器物(隋)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区划
-- 第一章建置
---- 第一节置县
---- 第二节隶属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时政区设置
---- 第二节民国时政区设置
---- 第三节建国后政区设置
------ 附:县际边界
-- 第三章乡镇简介
---- 第一节巴邱镇
---- 第二节水边镇
---- 第三节桐林乡
---- 第四节马埠乡
---- 第五节福民乡
---- 第六节巴邱乡
---- 第七节仁和乡
---- 第八节戈坪乡
---- 第九节砚溪乡
---- 第十节金江乡
---- 第十一节罗田乡
---- 第十二节沙坊乡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类型
---- 第二节山岭
---- 第三节河流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第三节物侯
-- 第四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雹灾害
---- 第四节其它灾害
第三篇自然资源
-- 第一章土地资源
---- 第一节土地构成
---- 第二节土壤
-- 第二章植物资源
---- 第一节植被分布
---- 第二节植物种类
-- 第三章动物资源
---- 第一节禽类
---- 第二节兽类
---- 第三节鳞介及其它
-- 第四章水资源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能资源
-- 第五章矿物资源
---- 第一节金属
---- 第二节非金属
-- 第六章风景资源
---- 第一节玉峡景区
---- 第二节玉笥山景区
---- 第三节石洞山景区
---- 第四节万宝水库景区
第四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演变
---- 第一节历代人口变化
---- 第二节人口迁徙
-- 第二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自然结构
---- 第二节社会结构
---- 第三节人口地域结构
-- 第三章人口与经济
---- 第一节人口与资源生态
---- 第二节人口与粮食
---- 第三节人口与产值
-- 第四章人口与社会
---- 第一节人口与教育
---- 第二节人口与交通
---- 第三节人口与就业
---- 第四节人口与医疗卫生
---- 第五节老龄人口与负担
-- 第五章婚姻与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六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生育政策
---- 第二节节育措施
---- 第三节晚生优育
第五篇方言
-- 第一章音系
---- 第一节声母
---- 第二节韵母
---- 第三节声调
---- 第四节声韵配合
-- 第二章同音字汇
-- 第三章词汇
---- 第一节词汇主要特征
---- 第二节词汇选录
-- 第四章语法
---- 第一节语法特点
---- 第二节例句
-- 第五章标音举例
-- 第六章水边与巴邱语音差异
---- 第一节音系
---- 第二节特殊词汇
第六篇风俗
-- 第一章生产习俗
---- 第一节农事
---- 第二节饲养
---- 第三节店规
---- 第四节狩猎
-- 第二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饮食
---- 第二节宴请
---- 第三节穿戴
---- 第四节住宅
---- 第五节娱乐
-- 第三章礼仪习俗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丧葬
---- 第三节喜庆
---- 第四节称谓
-- 第四章节令习俗
---- 第一节岁时
---- 第二节传统节日
---- 第三节纪念节日
-- 第五章不良习俗
---- 第一节迷信
---- 第二节陋习
---- 第三节禁忌
-- 第六章道德风尚
---- 第一节家风
---- 第二节社会公德
---- 第三节乡规民约
第七篇经济综合
-- 第一章经济总貌
---- 第一节工农业总产值
---- 第二节社会总产值
---- 第三节国民生产总值
---- 第四节国民收入
---- 第五节基本建设投资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商品销售结构
---- 第四节收入与分配结构
---- 第五节积累与消费结构
-- 第三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社会生产效益
----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
---- 第三节资金效益
---- 第四节实现税利
-- 第四章居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水平
---- 第二节居民购买力
---- 第三节消费水平
第八篇农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 第一节耕地条件
---- 第二节草山草地
---- 第三节气候条件
---- 第四节水利设施与抗旱能力
-- 第二章农业生产力
---- 第一节劳动力
---- 第二节畜力
---- 第三节农艺农技
---- 第四节农具农机
-- 第三章农业结构
---- 第一节农业内部产业结构
---- 第二节劳力投放结构
---- 第三节农产商品性结构
-- 第四章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
-- 第五章社队经营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收益分配
第九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地面积
---- 第二节林木蓄积
---- 第三节林种分布
---- 第四节珍稀树种
-- 第二章林木营造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抚育垦复
---- 第四节育林场所
-- 第三章山林权属
---- 第一节林权变化
---- 第二节林业“三定”
---- 第三节调处山林纠纷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护林机构
---- 第二节封山育林
---- 第三节森林防火
---- 第四节植物检疫
----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制止滥伐
-- 第五章木竹经营
---- 第一节林木采伐
---- 第二节木竹调运
---- 第三节木竹收购
---- 第四节木竹供销
---- 第五节森工效益
-- 第六章林政管理
---- 第一节采伐管理
---- 第二节运输放行
---- 第三节木材检查
---- 第四节费用征收
第十篇水利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勘测与设计
---- 第二节水利投资
---- 第三节工程建设
-- 第二章水利工程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喷灌工程
---- 第五节防洪排涝工程
-- 第三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工程管理
---- 第三节用水管理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水土流失治理
第十一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二章工业结构
---- 第一节产业结构
---- 第二节产品结构
---- 第三节设备结构
---- 第四节投资结构
---- 第五节职工结构
---- 第六节效益结构
-- 第三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食品酿造企业
---- 第二节造纸印刷企业
---- 第三节竹木加工企业
---- 第四节纺织服装企业
---- 第五节化工五金企业
---- 第六节饲料加工企业
---- 第七节皮革皮件企业
---- 第九节采矿企业
---- 第十节冶炼企业
---- 第十一节建材陶瓷企业
---- 第十二节机械企业
---- 第十三节电力企业
-- 第四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三节计划管理
---- 第四节质量管理
第十二篇交通
-- 第一章交通建设
---- 第一节水路
---- 第二节陆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桥梁
-- 第二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水运
---- 第二节陆运
---- 第三节搬运装卸
-- 第三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公路管理
---- 第二节水路管理
---- 第三节运价管理
---- 第四节交通企业管理
第十三篇邮电
-- 第一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邮件运输及投递
---- 第三节邮政业务
---- 第四节邮政设备
-- 第二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 第三节电信设备
-- 第三章邮电管理
---- 第一节生产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物资管理
---- 第四节劳动管理
第十四篇商业
-- 第一章经济成份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节合作商业
---- 第四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五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城乡市场
---- 第一节集贸市场
---- 第二节商业网点
---- 第三节购销总值
-- 第三章商业贸易
---- 第一节农副产品购销
---- 第二节农用物资销售
---- 第三节生活资料销售
---- 第四节饮食服务业
---- 第五节对外贸易
-- 第四章商业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储运管理
第十五篇土特产
-- 第一章农副产品
---- 第一节粮豆制品
---- 第二节畜牧水产品
---- 第三节烟草食用菌
---- 第四节腌制小菜
-- 第二章药材果品
---- 第一节中药材
---- 第二节果品
-- 第三章林产品
---- 第一节淀粉产品
---- 第二节油脂产品
---- 第三节竹木产品
第十六篇粮油经营
-- 第一章粮油收购
---- 第一节征购 征借
---- 第二节计划收购
---- 第三节市场收购
-- 第二章粮油销售
---- 第一节市场销售
---- 第二节计划销售
---- 第三节议销出口
-- 第三章粮油调运
---- 第一节粮油调拨
---- 第二节粮运设施
---- 第三节调运管理
-- 第四章粮油仓储
---- 第一节粮油仓库
---- 第二节粮油储备
---- 第三节粮油保管
-- 第五章粮油加工
---- 第一节大米加工
---- 第二节油脂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第十七篇财政 税收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各税
-- 第三章监督
---- 第一节审计监督
---- 第二节财税监督
---- 第三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第十八篇金融保险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银行
---- 第二节保险
---- 第三节信用社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种类
---- 第二节流通
---- 第三节分布
---- 第四节比值
-- 第三章存款
---- 第一节公存
---- 第二节储蓄
-- 第四章信贷
---- 第一节农业贷款
---- 第二节工商信贷
---- 第三节基建贷款
-- 第五章国库 债券
---- 第一节国库
---- 第二节债券
-- 第六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保额保费
---- 第三节救灾理赔
-- 第七章管理
---- 第一节信贷资金管理
---- 第二节工资基金管理
---- 第三节现金和金银管理
---- 第四节利率管理
第十九篇城建环保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房屋
---- 第三节公益设施
---- 第四节环卫绿化
-- 第二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建设
---- 第二节农村建设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设计
---- 第二节建筑队伍
---- 第三节建筑技术
---- 第四节建筑设备
---- 第五节建筑材料
---- 第六节质量监督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建房管理
---- 第二节公房管理
---- 第三节私房改造
---- 第四节房产交易
---- 第五节建房征地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防治
第二十篇国民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 第四节物资计划管理
---- 第五节人口、劳动力管理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统计调查
---- 第二节统计服务
---- 第三节统计监督
--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市场物价
---- 第二节交换比价
---- 第三节物价监督
-- 第五章计量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计量检查监督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 第六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征用
---- 第二节土地登记
---- 第三节土地监察
第二十一篇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峡江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思想建设
---- 第三节作风建设
---- 第四节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第六节重大决策
---- 第七节党务工作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峡江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基层组织及党员
---- 第三节主要党务活动
第二十二篇社 团
-- 第一章清末民国时期社团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工会
---- 第三节农会
---- 第四节妇女会
---- 第五节三青团 童子军
---- 第六节其它社团
-- 第二章苏维埃政区社团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农民协会
---- 第三节共青团儿童团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反帝拥苏大同盟
-- 第三章建国后社团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共青团 少先队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第八节其它社团
第二十三篇政体
-- 第一章县议会
---- 第一节议事会
---- 第二节行政会
---- 第三节参议会
---- 第四节省议员和国大代表
-- 第二章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一节峡江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二节新峡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三章各界人民代表会
---- 第一节代表产生
---- 第二节历届会议
---- 第三节常设机构
-- 第四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普选
---- 第二节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五章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会议
---- 第二节常设机构
第二十四篇政府
-- 第一章县署
---- 第一节设置与职能
---- 第二节基层行政设置
-- 第二章县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基层行政设置
---- 第三节政务
-- 第三章苏维埃政府
---- 第一节县苏维埃政府
---- 第二节基层苏维埃政府
---- 第三节政务
-- 第四章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职能机构
---- 第二节基层行政设置
---- 第三节政绩
---- 第四节施政方法
---- 第五节监察
---- 第六节提案办理和人民信访
---- 第七节华侨事务
第二十五篇人民政协
-- 第一章政协组织
---- 第一节驻会机构
---- 第二节专门委员会
---- 第三节乡镇工作组
-- 第二章政协委员
---- 第一节委员产生
---- 第二节委员构成
-- 第三章政协会议
---- 第一节历届委员会议
---- 第二节常务委员会议
---- 第三节主席会议
-- 第四章政协工作
---- 第一节参政议政
---- 第二节“三胞”联谊
---- 第三节组织学习参观
---- 第四节征集文史资料
---- 第五节咨询服务
---- 第六节表彰先进
第二十六篇民政
-- 第一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优待
---- 第三节抚恤
---- 第四节烈士褒扬
---- 第五节退役军人安置
-- 第二章济困扶贫
---- 第一节救济
---- 第二节扶贫
---- 第三节互助储金会
-- 第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鳏寡孤老残供养
---- 第二节扶残助残
-- 第四章民政事务
---- 第一节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婚姻登记
---- 第三节移民安置
---- 第四节地名管理
---- 第五节社会团体登记
---- 第六节殡葬管理
-- 第五章老区建设
---- 第一节苏区面积与人口
---- 第二节老区认定
---- 第三节扶助
第二十七篇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用工制度
---- 第三节职工培训
---- 第四节职工调配
---- 第五节劳动纪律
---- 第六节劳动保护
-- 第二章人事管理
---- 第一节干部任用
---- 第二节人员编制
---- 第三节干部培训
---- 第四节精简下放
---- 第五节考核奖惩
-- 第三章工资 福利
---- 第一节工资制度
---- 第二节工资调整
---- 第三节津(补)占
---- 第四节工资水平
---- 第五节工资基金管理
---- 第六节福利
-- 第四章社会保障
---- 第一节离休
---- 第二节退休
---- 第三节社会保险
第二十八篇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二节政治保卫
---- 第二节刑事侦察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监所管理
---- 第五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检察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机构
---- 第二节审判程序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律师事务
---- 第四节公证
第二十九篇军 事
-- 第一章军事体制
---- 第一节军事领导
---- 第二节军事机构
-- 第二章军事武装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第三节民众武装
---- 第四节民兵
-- 第三章军事设施
---- 第一节城墙
---- 第二节营房兵库
---- 第三节哨堡壕堑
---- 第四节训练场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 第二节征兵
---- 第三节志愿兵
---- 第四节义务兵
---- 第五节预备役
-- 第五章兵事纪略
第三十篇科技
-- 第一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专业科技人员
---- 第二节农村科技人员
-- 第二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第三节科技交流
---- 第四节试验示范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
---- 第二节工业科技成果
---- 第三节医药科技成果
---- 第四节科技论文
-- 第四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科技服务
---- 第三节科技人员管理
第三十一篇教育
-- 第一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学宫书院私塾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五节中等专业职业教育
---- 第六节学藉管理
-- 第二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业余教育
---- 第二节成人大中专教育
-- 第三章教学
---- 第一节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二节教学方法
---- 第三节教学研究
---- 第四节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考试与招生
-- 第四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第三节教师培训
-- 第五章设施与经费
---- 第一节校舍
---- 第二节危房改造
---- 第三节设备
---- 第四节教育经费
第三十二篇文化 广播 影视
-- 第一章群众文化机构
---- 第一节苏区娱乐部
---- 第二节文化馆站
---- 第三节文化室(户)
---- 第四节工人文化宫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民间文学
---- 第三节艺术
-- 第三章戏剧
---- 第一节剧种
---- 第二节剧目
---- 第三节戏场 剧院
---- 第四节演出团体
-- 第四章新闻 广播 影视
---- 第一节新闻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影
---- 第四节电视
-- 第五章图书 档案 史志资料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三节史志资料
-- 第六章文物
---- 第一节历史文物
---- 第二节革命文物
---- 第三节文物管理
-- 第七章宗教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第三十三篇卫生 体育
-- 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县属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乡村医疗机构
---- 第三节部门医疗机构
---- 第四节个体行医
-- 第二章队伍 技术 设施
---- 第一节医疗队伍
---- 第二节医疗技术
---- 第三节医疗设施
-- 第三章卫生保健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第四章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除“四害”
---- 第二节治理脏乱
---- 第三节卫生宣传
-- 第五章药品生产和管理
---- 第一节药品生产
---- 第二节药政管理
---- 第三节药品检验
-- 第六章医疗制度
---- 第一节免费医疗
---- 第二节合作医疗
---- 第三节公费医疗
---- 第四节劳保医疗
-- 第七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体育竞赛
---- 第四节人才培养
---- 第五节体育设施
第三十四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记
---- 孔文仲
---- 孔武仲
---- 孔平仲
---- 何昌言
---- 练子宁
---- 金幼孜
---- 曾樱
---- 廖子清
---- 胡冠南
---- 胡启云
---- 何茂楠
---- 边金元
---- 罗勇华
---- 胡宗茂
---- 王招才
---- 胡干先
---- 李国凤
---- 刘晋仔
---- 毛维寿
---- 姚广仁
---- 邓文翚
---- 何其善
---- 曾戡宇
---- 李开华
---- 廖上琳
---- 袁正然
---- 肖武生
---- 黄道德
---- 胡金魁
---- 胡善绍
---- 陈桂保
---- 毛维超
---- 王森林
---- 胡美安
-- 第二章人物简介
---- 长征老干部
------ 刘强
------ 胡金标
------ 黄增清
---- 县团级以上职务干部
------ 王世经
------ 刘继汉
------ 刘邦贤
------ 刘志毅
------ 宋宜雅
------ 陈参祥
------ 陈家富
------ 李昶
------ 金大安
------ 罗金根
------ 胡德逢
------ 黄亮斗
------ 谭日照
------ 廖勋奏
---- 教授以上科技人员
------ 王南生
------ 毛焕元
------ 刘鑫
------ 何自亮
------ 肖健
------ 宋鸣吟
------ 陈乐真
------ 李丹
------ 晏培松
------ 谢裕生
---- 其他人士
------ 肖春庚
------ 童非
-- 第三章人物表录
---- 一、副县团级干部表
---- 二、副教授级科技人员表
---- 三、劳动模范先进个人表
---- 四、烈士英名录
---- 五、抗日战争阵亡人员表
---- 六、历代进士表
文献丛录
编后记
峡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峡江县志》办公室
《峡江县志》编辑部
《峡江县志》顾问
《峡江县志》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