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县民族志

安顺县民族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安顺县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在金县15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苗、布依、回、仡佬等16个民族和一个待识别人们共同体——南龙人。在这些民族中,汉族、苗族、布依族、回族、仡佬族和南龙人系本地的土著民族。金县有16个民族乡和一个民族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 35%。

目录

封面
安顺县民族志
安顺县《民族志》

图片
-- 安顺县少数民族分布图
-- “蒙阿里”(小花苗)妇女服饰
-- 『蒙阿志』(水西苗)妇女服饰
-- “蒙阿懂”(古懂苗)妇女服饰
-- “逗蒙藏”(都蒙青苗)妇女服饰
-- “戛蒙藏”(戛蒙青苗)姑娘服饰
-- 『蒙藏依』(布侬苗)妇女服饰
-- “蒙擂”(锅圈苗)姑娘服饰
-- 旧州布依族(布穰支)姑娘服饰
-- 华严、新场布依族(布纳支)姑娘服饰
-- 火麦、下(屯工)布依族(布侬支)姑娘服饰
-- 仡佬族姑娘服饰
-- 回族妇女服饰
-- 苗寨风光(新哨)
-- 山水秀丽的布依之乡(石头寨)
-- 仡佬山寨的变迁(湾子寨)
-- 回乡新貌(樟树寨)
-- 蒸蒸日上的民族教育事业
-- 民族之家(新落成的民委办公楼一角)
-- 布依之家的宴席(唱歌敬酒)
--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会场
-- 艺术天地(少数民族书画展)
-- 两国情(接待外宾参展)
-- 绿海(陇灰林场一角)
-- 丰产的茶场
-- 参观烤烟生产
-- 面具雕刻
-- 岩腊牛市
-- 喜看稻田千重浪(丰收在望的黄腊油菜)
-- 新兴的养猪业
-- 旅游圣地(龙宫)
目录
编纂原则
第一章 少数民族的人口和分布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的人口构成
--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地域构成
第二章 苗族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族源与迁徙
-- 第三节 风俗习惯
---- 一、居住环境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婚姻
---- 五、传统礼节
---- 六、节日
---- 七、宗教
---- 八、迷信与禁忌
---- 九、丧葬
-- 第四节 体育
-- 第五节 文学艺术
---- 一、民间文学
------ (一)神话与故事
------ (二)诗歌
---- 二、乐器与音乐舞蹈
---- 三、工艺美术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第三章 布依族
-- 第一节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族源与族称
-- 第三节 风俗习惯
---- 一、居住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婚姻
---- 五、节日
------ (一)布依族独有节日
------ (二)布依族与其他民族共有节日
---- 六、禁忌
---- 七、宗教
------ (一)原始宗教
------ (二)天主教安息会
---- 八、迷信
---- 九、丧葬
------ (一)信奉原始宗教的丧葬
------ (二)信奉天主教的丧葬
-- 第四节 体育
---- 一、传统体育
---- 二、蓝球
-- 第五节 文学艺术
---- 一、民间文学
------ (一)摩经
------ (二)民间故事
------ (三)诗歌
-------- 1、古歌
-------- 2、叙事歌
-------- 3、情歌
-------- 4、酒礼歌
---- 二、音乐与乐器
------ (一)民歌曲调
------ (二)乐器与乐曲
-------- 1、铜鼓与铜鼓调
-------- 2、箫筒与箫筒调
-------- 3、唢呐与唢呐调
-------- 4、木叶与木叶调
---- 三、地戏
---- 四、工艺美术
------ (一)蜡染
------ (二)刺绣
------ (三)编织
------ (四)雕刻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一、语言
------ (一)语音
-------- 1、声母
-------- 2、韵母
-------- 3、声调
-------- 4、音节构成
------ (二)词汇
-------- 词的结构
------ (三)土语
-------- 1、土语的划分
-------- 2、各土语的主要特点
------ (四)语言的使用概况
------ (五)口音
---- 二、文字
第四章 仡佬族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族源与族称
---- 一、族源
---- 二、族称的演变
-- 第三节 风俗习惯
---- 一、居住和饮食
---- 二、服饰
---- 三、婚姻
---- 四、节日
---- 五、宗教
------ (一)“万物有灵”式的自然崇
------ (二)图腾崇拜
------ (三)祖先崇拜
---- 六、禁忌
---- 七、丧葬
-- 第四节 体育
-- 第五节 文学艺术
---- 一、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 二、诗歌
---- 三、地戏与花灯
------ (一)地戏
------ (二)花灯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一、语言
------ (一)音节
------ (二)语法
------ (三)常用词汇
------ (四)语言使用情况及口音
---- 二、文字
第五章 回族
-- 第一节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族源与迁徒
-- 第三节 宗教与习俗
---- 一、伊斯兰教
---- 二、伊斯兰教影响下的习俗
------ (一)居住
------ (二)服饰
------ (三)饮食与禁忌
------ (四)婚姻
------ (五)丧葬
------ (六)节日
-- 第四节 语言文字
第六章 待识别人们共同体——南龙人
-- 第一节 南龙人族属的识别工作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
-- 第三节 族源
-- 第四节 名称
-- 第五节 姓氏
-- 第六节 习俗
---- 一、居住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婚姻
---- 五、节日
---- 六、丧葬
-- 第七节 文学艺术
-- 第八节 语言
第七章 民族地区社会变迁
-- 第一节 濮僚时期(——东汉)
---- 一、建置沿革
---- 二、民族关系
------ (一)民族构成
------ (二)民族矛盾
---- 三、经济状况
-- 第二节 大姓时期(东汉——梁)
---- 一、建置沿革
---- 二、民族关系
------ (一)民族构成
------ (二)民族矛盾
---- 三、经济的发展
-- 第三节 东爨乌蛮时期
---- 一、建置沿革
---- 二、民族关系
------ (一)民族构成
------ (二)民族矛盾
------ (三)经济进一步发展
-- 第四节 “夷多汉少”到“夷少汉多”的转变时期(清)
---- 一、行政建置
---- 二、民族关系
------ (一)民族构成
------ (二)民族交往
------ (三)各民族反抗封建官府的斗争
---- 三、社会经济
------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 (二)家庭副业
------ (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第五节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 一、行政建置
------ (一)安顺县的建立
------ (二)划拨安顺县与邻县插花地中的民族村寨的变动情况
------ (三)县以下行政区划、机构编整及其民族村寨分属概况
---- 二、民族关系
------ (一)民族构成
------ (二)各民族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政策的宣传
-- 第二节 民族机构的沿革与人事变动
--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
---- 一、民族乡的建立
---- 二、民族干部的培养与任用
-- 第四节 民族扶助
---- 一、建房扶助
---- 二、耕牛扶助
---- 三、教育扶助
---- 四、水利扶助
---- 五、电力扶助
---- 六、交通建设
---- 七、发展经济的直接扶助
---- 八、发展卫生事业的扶助
---- 九、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 第五节 民族工作大事记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