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市志

博乐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博乐市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公元前177-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04月

目录

封面
博乐市志
图片
-- 新疆博乐市地图
-- 博乐市市区鸟瞰图
-- 北京桥
-- 青得里大街
-- 塑像
-- 中国共产党博乐市委办公楼
-- 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 中苏铁路接轨庆祝仪式
-- 阿拉山口火车站
-- 阿拉山口中苏铁路接轨
-- 东风商场
-- 交通亭
-- 市长途汽车站
-- 红旗饭店
-- 自流井
-- 收割
-- 拾棉花
-- 牧场
-- 引水渠
-- 火力发电厂
-- 棉纺厂
-- 制糖
-- 粮油加工厂
-- 制革
-- 造纸
-- 幼儿园
-- 博乐市中学
-- 广播电视局大楼
-- 牧区学校
-- 无影灯下
-- 食品卫生检验
-- 农业科技咨询
-- 《博乐市志》评审会
-- 那达慕大会
-- 文艺表演
-- 摔跤
-- 赛马
-- 阿肯弹唱
-- 刁羊
-- 民族服装
-- 蒙古族木碗
-- 哈萨克族刺绣
-- 金银餐具
-- 牧区风力发电
-- 破城子残迹一角
-- 带柄铜镜
-- 金条
-- 铜镜两枚
-- 金手镯
-- 察合台金币
-- 铜烛台
-- 湖光山色
-- 湖中小岛
-- 赛里木风光
---- 日出
---- 天鹅
---- 繁花似锦
-- 怪石沟风景
---- 怪石
---- 鹰石
---- 哈日吐热格冬景
---- 冰融洞
目录
序 一
序 二
凡 例
概 述
-- 概 述
大 事 记
-- 大事记
地 理 编
-- 第一章 建置 沿革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域
---- 第四节 地 名
-- 第二章 市区与区乡场概况
---- 第一节 市 区
---- 第二节 区、乡、场
-- 第三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构 造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四章 地 貌
---- 第一节 地貌类型
---- 第二节 山 脉
-- 第五章 气 候
---- 第一节 综 述
----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 第六章 土 壤
----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第七章 水 文
---- 第一节 博尔塔拉河流域水系
---- 第二节 呼苏图水系
---- 第三节 赛里木湖水系
---- 第四节 水资源及其利用
-- 第八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植 物
---- 第二节 动 物
---- 第三节 矿 物
-- 第九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霜冻和雪灾
---- 第二节 冰 雹
---- 第三节 洪 水
---- 第四节 大 风
---- 第五节 病虫害
---- 第六节 其他灾害
政 治 编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博乐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员活动
---- 第二节 中共博乐县、市委员会
----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博乐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组织活动
-- 第三章 县、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普 选
-- 第四章 县政府
---- 第一节 中华民国博乐县政府
---- 第二节 三区革命时期县政权和参议机构
-- 第五章 县、市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政务、政绩
-- 第六章 县、市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活 动
-- 第七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会、贫协会
---- 第二节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博乐分会
---- 第三节 新疆蒙文协会博乐分会
---- 第四节 新疆文化促进会博乐分会
---- 第五节 妇女协会、妇女联合会
---- 第六节 商会、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七节 拥护和平和民主青年联盟会
---- 第八节 保卫和平与民主同盟会
---- 第九节 工 会
---- 第十节 共青团
---- 第十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十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
-- 第八章 民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优 抚
---- 第三节 安 置
---- 第四节 救 济
---- 第五节 福 利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殡葬管理
---- 第八节 信 访
---- 第九节 侨 务
-- 第九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劳 动
---- 第三节 人 事
-- 第十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刑事侦破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消防管理
-- 第十一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十二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民事调解
-- 第十三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公 证
---- 第三节 律师业务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 第十四章 边 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边 界
---- 第三节 边界管理
军 事 编
-- 第一章 驻 军
---- 第一节 清代驻军
---- 第二节 民国驻军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军
-- 第二章 地方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兵役局
----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世袭兵役制和募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
-- 第四章 民 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思想建设
---- 第四节 民兵设防
---- 第五节 人防战备
-- 第五章 兵 事
---- 第一节 唐元兵事
---- 第二节 明清兵事
---- 第三节 民国兵事
经 济 编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市区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第二章 农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作物结构及分布
---- 第四节 耕作制度与技术
---- 第五节 作物品种
---- 第六节 作物保护
---- 第七节 技术培训
---- 第八节 收益分配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草场分布
---- 第四节 草原建设
---- 第五节 饲草饲料
---- 第六节 畜禽品种改良
---- 第七节 放牧管理
---- 第八节 农区养殖
---- 第九节 畜病防治
---- 第十节 牧业机具
---- 第十一节 结构效益
-- 第四章 林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平原林业
---- 第三节 山区林业
---- 第四节 林木管理
-- 第五章 水 利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牧区水利
---- 第四节 万亩灌区建设
---- 第五节 水利管理
---- 第六节 水 产
-- 第六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农机具经营管理
----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水平
-- 第七章 工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手工业
----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 第四节 机械工业
---- 第五节 建筑建材业
---- 第六节 酿酒工业
---- 第七节 电力工业
---- 第八节 采掘工业
---- 第九节 农药塑料工业
---- 第十节 编织工业
-- 第八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乡镇工业
---- 第三节 供销业务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九章 交 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公路及桥涵
---- 第三节 客运、货运
---- 第四节 监 理
-- 第十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 第十一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计量管理和纤维检验
----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十二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结余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 第七节 其他财政业务
---- 第八节 审 计
-- 第十三章 税 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清朝和民国时期税收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税制
---- 第四节 税收管理
-- 第十四章 金 融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货 币
---- 第三节 信 贷
---- 第四节 储蓄与存款
----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 第六节 基建投资与管理
---- 第七节 保 险
-- 第十五章 商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外 贸
-- 第十六章 粮 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粮油储藏
---- 第四节 粮油管理
---- 第五节 粮油调运
---- 第六节 军需供应
文 教 编
-- 第一章 教 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旧式教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普通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教师队伍
---- 第八节 经费、设施
---- 第九节 勤工俭学
-- 第二章 科 技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活动
---- 第五节 科技情报
---- 第六节 科技成果
---- 第七节 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
-- 第三章 文 化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传统歌舞
---- 第四节 专业文艺团体
---- 第五节 新 闻
---- 第六节 图书馆藏与发行
---- 第七节 档 案
---- 第八节 电影放映
---- 第九节 文物名胜
-- 第四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防疫与保健
---- 第三节 医 疗
---- 第四节 医 药
-- 第五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体育训练
---- 第四节 裁判队伍
---- 第五节 竞赛成绩
-- 第六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广 播
---- 第三节 小调频转播
---- 第四节 电 视
农 垦 编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师直单位
---- 第二节 农牧团场
-- 第二章 经 济
---- 第一节 农 业
---- 第二节 工 业
---- 第三节 商 业(物资)
-- 第三章 科教文卫
---- 第一节 科 技
---- 第二节 教 育
---- 第三节 文 化
---- 第四节 卫 生
社 会 编
-- 第一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 族
---- 第一节 蒙古族
---- 第二节 汉 族
---- 第三节 维吾尔族
---- 第四节 哈萨克族
---- 第五节 回 族
---- 第六节 民族关系
---- 第七节 宗教管理事务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牧民生活
---- 第三节 职工生活
--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 第二节 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教育
---- 第三节 民族团结教育
---- 第四节 学雷锋活动
---- 第五节 四提倡、四反对活动
---- 第六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人 物 编
-- 一、人物传
---- 喀尔莽阿
---- 索托依
---- 玉素甫江·亚生诺夫
---- 乃的米德
---- 乌拉音·肉孜阿吉
---- 乌鲁克·索帕阿吉
---- 那木吉里·其格米提
---- 江生
---- 沈子彬
---- 张楚云
---- 阿·道尔基
---- 阿瓦别克·斯曼克
---- 肉孜·艾山
---- 高吉民
---- 尤奴斯·艾力
---- 格尔其
---- 吾守拉洪·沙依提
---- 阿西木·俄斯满
---- 陈鼎谦
---- 依沙·都旺拜依
---- 肉孜阿洪·阿吉
---- 阿不都外力
---- 霍·巴德玛
---- 马木提·买买提依明
---- 买买提·艾买提
---- 程炳玉
---- 达·巩卡
---- 艾山拉木·赛来
---- 贾尚清
---- 库斯马尼亚·别尔的伯克
---- 达娃
---- 夏拉
---- 侯学臣
---- 孔得空
---- 艾木拉阿里·吾巴热依汗
---- 李翠凤
---- 夏楞
---- 达斯坦·切热布江
---- 刑培荣
---- 吐力拉洪·买木提力
-- 二、离休干部表
-- 三、先进人物表
附录
-- 一、伊犁将军金顺奏喀尔莽阿被刺殒命及审办凶犯折
-- 二、博乐塔拉县之设立
-- 三、民国《博乐县志》
-- 四、中华民国32年博乐县几个统计表
-- 五、1985年底驻博乐市区单位名称
-- 六、博乐市 第四次人口普查情况
编后记
《博乐市志》编纂机构和人员名单
-- 《博乐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1988)
-- 《博乐市志》编纂委员会(1989~ )
-- 博乐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室
-- 《博乐市志》编纂人员
-- 审稿单位
-- 验收单位
-- 为《博乐市志》提供资料的市属各单位人员名单
-- 为《博乐市志》提供资料的博尔塔拉自治州各单位
-- 《博乐市志》资料主要提供单位
责任编辑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