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城关镇志

凤台县城关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实事求是,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力求思想性、资料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目录

封面
凤台县城关镇志
题词
图片
-- 凤台县行政区划示意图
-- 凤台县城关镇行政区划示意图
-- 凤台县城关镇城区图
-- 下蔡十二连城位置示意图
-- “淮上明球”凤台城关镇鸟瞰图
-- 1989年10月,冶金部原副部长周传典(左四)视察啤酒厂
-- 1990年11月13日,省委书记卢荣景视察皮件厂
-- 1996年5月27日,省委书记卢荣景视察啤酒厂
-- 2002年7月,省委书记王太华视察胜芝(集团)公司
-- 2002年8月,省委副书记沈跃跃视察胜芝(集团)公司
-- 改建前的朝阳街(1998年)
-- 旧城北大街(中山街)(1971)
-- 人行天桥(大圆盘)修建前面貌(1998)
-- 1、城关镇人民政府
-- 2、凤台淮河大桥
-- 3、城防堤
-- 4、淮上明珠大厦
-- 5、五路交汇处的人行天桥
-- 6、凤城大道
-- 7、改造后的古城新区
-- 8、凤凰花园住宅新区
-- 9、凤台三中
-- 10、城关镇中心小学
-- 11、西城河公园
-- 12、永幸滨河公园
-- 13、凤凰文化公园
-- 凤台啤酒厂罐区
-- 凤台玻璃厂
-- 胜芝(集团)公司
-- 祥泰商场
-- 海东商厦
-- 超市一隅
-- 乘风破浪 张蒲舲
-- 吴竹樵书法
-- 李世福篆刻
-- 钱云庵书法
-- 郝玉超书法
-- 张蒲舲书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敬芝舞台表演
-- 花鼓灯文化艺术节
-- 推剧《出征》剧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士根、邓虹花鼓灯表演照
-- 茅仙古洞
-- 千年银杏树
-- 古寿唐关
-- 慰农亭
-- 基督教堂(2007年重修)
-- 清真寺(1993年重修)
-- 明代汉白玉佛
-- 唐代“四系罐”
-- 宋代“诗文枕”
-- 汉代“鹰尊”
-- 周代印纹罐
-- 汉代绿釉罐
-- 凤台酒厂生产的“龙潭王”牌白酒
-- 面筋
-- 大救驾
-- 淮王鱼
-- 安徽淮上民众抗敌宣传队旧址
-- 凤台县成立学生联合会声援五四运动旧址—文昌宫小学
-- 凤台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成立旧址—城西小学
-- 侵凤日军受降旧址
-- 长淮贸易货栈旧址
-- 中共凤台县城关区委、区政府旧址
-- 淮河浮桥旧址
-- 凤台县军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会场
-- 蔡梦周故居
-- 张耀西故居
-- 2007年5月城关镇镇党委书记、镇长及编纂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合影
-- 2010年6月30日镇党委书记范光林(右三)、镇长刘焱(右四)审查《城关镇志》书稿
凤台县城关镇地方志编纂组织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编
--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域与区划
---- 第三节 民族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自然资源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五节 动物
---- 第六节 植物
政治编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的组织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学生联合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四节 妇女联合委员会
---- 第五节 工会
---- 第六节 农会
---- 第七节 商会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三民主主义青年团
--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大组织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章 政府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权机构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六章 政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职能
-- 第七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派出所
---- 第二节 法庭
---- 第三节 司法所
-- 第八章 民政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与家庭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 第七节 移民支边与居民下放
---- 第八节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军事编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三章 重大军事活动
---- 第一节 封建社会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及装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五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设施
经济编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单位
---- 第二节 农作物
---- 第三节 生产机具
-- 第二章 工业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四节 工业门类
-- 第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粮油购销
----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供应
-- 第四章 镇(街道)办企业
---- 第一节 街道企业
---- 第二节 镇办企业
---- 第三节 企业介绍
---- 第四节 民营企业
-- 第五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运输
-- 第六章 邮政 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七章 税务财政
---- 第一节 税务体制
---- 第二节 税目税率
---- 第三节 财政体制
---- 第四节 财政收支
-- 第八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保险公司
---- 第四节 货币
---- 第五节 债券
-- 第九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物价管理
----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城市编
-- 第一章 城市考
---- 第一节 凤台
---- 第二节 凤城
---- 第三节 下蔡十二连城(又十八连城)
-- 第二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巷道
---- 第三节 旧城改造
---- 第四节 新区开发
---- 第五节 标志性建筑
---- 第六节 公园
---- 第七节 供水排水
---- 第八节 供电用电
---- 第九节 城市绿化
-- 第三章 市政管理
---- 第一节 城市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 市政管理所
---- 第三节 城建监察大队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公房管理
---- 第三节 地产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保护
-- 第六章 城市消防
---- 第一节 群众消防
---- 第二节 专业消防
文化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儒学教育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教育
---- 第四节 扫盲教育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广播 电影 电视
---- 第三节 文化场所
---- 第四节 书局新闻出版
---- 第五节 文化机构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 第七节 艺文
---- 第八节 谚语 歇后语 方言 颠倒话(摘选)
---- 第九节 民谣
---- 第十节 民间传说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政
---- 第三节 医药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儿童游戏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社会编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节日
---- 第二节 习俗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伊斯兰教
-- 第三章 会道门
---- 第一节 圣贤道
---- 第二节 中南道
---- 第三节 三佛门
---- 第四节 一贯道
---- 第五节 先天道
---- 第六节 天佛道
---- 第七节 天门道
---- 第八节 五显坛
---- 第九节 同善社
---- 第十节 理门公所
---- 第十一节 清(青)帮
---- 第十二节 洪(红)帮
-- 第四章 三教九流
---- 第一节 三教九流
---- 第二节 五花八门
---- 第三节 七十二行
-- 第五章 民间组织
---- 第一节 信鸽协会
---- 第二节 斗鸡协会
---- 第三节 斗蛐蛐协会
---- 第四节 收藏协会
---- 第五节 其它协会
-- 第六章 社会掠影
---- 第一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 第二节 六十年代
---- 第三节 七十年代
---- 第四节 八十年代
---- 第五节 九十年代
---- 第六节 二十一世纪初
-- 第七章 构建和谐社会
----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二节 普法教育
---- 第三节 全民素质教育
---- 第四节 营造安居乐业和谐社会
人物编
-- 第一章 人物传
---- 甘茂 甘罗
---- 周泰
---- 吕夷简
---- 吕公著
---- 吕本中
---- 李少山
---- 吴燕宾
---- 张晓峰
---- 陶八姐
---- 王少亭
---- 张耀西
---- 张铁舟
---- 蔡梦周
---- 何庆云
---- 张敬常
---- 张敬华
---- 张敬英
---- 李雪逵
---- 王传宝
---- 史蕴光
---- 张凡中
---- 姚心一
---- 吴竹樵
---- 蔡效唐
---- 张涤华
---- 张世千
---- 荒芜
---- 方冰
---- 张太冲
---- 袁敬宇
---- 王乃英
---- 朱庆平
-- 第二章 人物介绍
---- 陈敬芝
---- 濮良贵
---- 张士儒
---- 张蒲舲
---- 黄佩瑾
---- 张敬平
---- 李世福
---- 石德辉
---- 吴汝俊
-- 第三章 烈士名录 人物表
附录
-- 一、大事记补
-- 二、杂记
-- 三、下蔡景观
-- 四、土特产品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