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临江市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详今略古,着重突出临江建区后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撤区设县,继而撤县设市,给临江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发展,在志书中作了翔实的记叙。坚持实事求是的修志原则,力求本志书的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和收藏性。 二、《临江市志》时间断限:上限为1902年8月设县开始,但大事记、建置沿革等相关内容则往前追溯;下限至2001年12月31日,即临江建县100年的历史。 三、《临江市志》设述、记、志、传、图、表、
内容时限:
1902-2001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第十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体制改革
--
第三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工业发展
----
第二节 国有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个体工业
----
第五节 私营(民营)工业
----
第六节 乡镇工业
----
第七节 中外合资工业
--
第四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采掘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制造工业
----
第四节 医药工业
----
第五节 粮食粮油酿酒业
----
第六节 建材工业
----
第七节 化工工业
----
第八节 木制品工业
----
第九节 造纸及纸制品工业
----
第十节 印刷
----
第十一节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
----
第十二节 农机农具制造工业
----
第十三节 其他工业
--
第五章 省(市)属企业
----
第一节 临江林业局
----
第二节 大栗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第三节 大湖煤矿
--
第六章 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
----
第一节 新产品开发
----
第二节 技术改造
----
第三节 名优产品
--
第七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第三节 管理内容
--
第八章 工业产值
第十八篇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公路建设
----
第四节 公路养护
----
第五节 公路桥梁
----
第六节 公路隧道
----
第七节 旅客运输
----
第八节 货物运输
----
第九节 运输管理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车站
----
第三节 线路建设
----
第四节 行车组织
----
第五节 桥涵隧道
----
第六节 客货运输
--
第三章 水路
----
第一节 水路运输
----
第二节 码头
----
第三节 航道管理
----
第四节 航运管理
第十九篇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马拔
----
第二节 文报分局
----
第三节 邮政机构
----
第四节 电信机构
----
第五节 人民邮电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政网络
----
第二节 邮件分发
----
第三节 邮路
----
第四节 邮政设备
----
第五节 邮件经转
----
第六节 邮政业务
----
第七节 业务总量及收入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业务总量及收入
--
第四章 移动通信
----
第一节 设施建设
----
第二节 业务开展
----
第三节 营运管理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十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建筑管理改革
----
第二节 建设投资与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章 规划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乡(镇)村规划
----
第三节 城镇测绘
--
第四章 市政建设
----
第一节 街路
----
第二节 桥梁江堤
----
第三节 城防
----
第四节 排水
----
第五节 路灯
----
第六节 广场公园
--
第五章 公共事业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热燃气
----
第三节 城区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六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建筑工程管理
----
第三节 工程质量管理
----
第四节 建筑施工企业
--
第七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住宅建设
----
第三节 房屋拆迁与安置
----
第四节 房屋出售
----
第五节 房屋管理
--
第八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屯建设
----
第二节 乡镇公益事业
----
第三节 乡(镇)村供水
--
第九章 市容监察
----
第一节 管理队伍
----
第二节 城市监管
--
第十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环境污染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
第四节 环境质量综合管理
----
第五节 环境监测
第二十一篇 旅游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自然景观
----
第一节 珍珠门风景区
----
第二节 自然旅游景区
----
第三节 文物古迹
----
第四节 红色旅游资源
--
第三章 旅游景点开发
--
第四章 旅游公路与旅游线路
----
第一节 旅游公路
----
第二节 旅游线路
--
第五章 旅游客源及收入
--
第六章 旅游商品
第二十二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业发展
----
第四节 商业管理
----
第五节 日用副食品购销
--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购销
----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五节 废品收购
----
第六节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
第三章 物资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物资供应
--
第四章 个体民营商业
----
第一节 个体商业
----
第二节 私营合营商业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六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食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市场购销
----
第四节 统购统销
----
第五节 粮食加工
----
第六节 粮食储运
----
第七节 粮油监督与检查
--
第七章 专项商品供应
----
第一节 食盐
----
第二节 烟草
----
第三节 石油
--
第八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饮食业
----
第四节 其他服务业
--
第九章 外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外经活动
----
第三节 对外贸易
第二十三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
第四节 财政收入
----
第五节 财政支出
----
第六节 财政管理
----
第七节 财政监察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税收制度及实施
----
第四节 国家税收
----
第五节 地方税收
----
第六节 征收管理
第二十四篇 金融
--
第一章 临江解放前的金融活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保险
----
第五节 典当
--
第二章 临江解放后的金融机构活动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临江市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临江市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农业银行临江市支行
----
第四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临江市支行
----
第五节 中国银行临江市支行
----
第六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临江市支行
----
第七节 临江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
第三章 保险
----
第一节 临江市社会保险公司
----
第二节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江支公司
----
第三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临江市支公司
----
第四节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临江支公司
第二十五篇 经济开发区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吉林临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 吉林临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内设机构
--
第二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楼房
----
第三节 铁路专用线
--
第三章 项目开发
----
第一节 水电资源开发
----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
----
第三节 木业资源开发
----
第四节 药业资源开发
--
第四章 企业改革
--
第五章 外经外贸活动
----
第一节 招商引资
----
第二节 外贸活动
第二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计划编制
----
第四节 计划完成
----
第五节 综合管理
----
第六节 经济结构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统计内容
----
第四节 统计普查
----
第五节 统计服务
----
第六节 统计法制建设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改革
----
第三节 物价差价与管理
----
第四节 价格调控
----
第五节 价格水平
----
第六节 物价指数
----
第七节 人均消费
----
第八节 非商品收费管理
----
第九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五节 个体私营企业管理
----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七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八节 营运车辆管理
----
第九节 查处经济违法行为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和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监督与管理
----
第五节 计量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与管理
----
第四节 社会审计
--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土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地籍管理
----
第六节 地价地税
----
第七节 土地监察
--
第八章 矿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矿产资源勘查
----
第三节 采矿登记
----
第四节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
----
第五节 监督管理
--
第九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
第三节 清产核资资产评估
第二十七篇 教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督导
----
第二节 教师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节 教育设施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第六节 教育科研
----
第七节 法制教育
--
第三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办学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学校内部机制改革
----
第三节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
第四节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
--
第四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班
--
第五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小学沿革
----
第三节 学校与分布
----
第四节 教学
----
第五节 品德教育
--
第六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学制教学
----
第三节 思想教育
----
第四节 体育卫生
--
第七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学制与专业设置
--
第八章 师范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九章 少数民族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教学
--
第十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聋哑学校
----
第二节 弱智班
--
第十一章 企业教育
第二十八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科技体制改革
--
第三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编制
----
第二节 科技经费
--
第四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
----
第二节 农民科技队伍
----
第三节 林业企业专业科技队伍
--
第五章 科研
----
第一节 研究所
----
第二节 科研项目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成果奖励
--
第六章 科技普及与推广
----
第一节 科普机构
----
第二节 科普宣传
----
第三节 科技培训
----
第四节 科普活动
----
第五节 科技合作
----
第六节 成果引进与应用
----
第七节 星火计划
--
第七章 气象监测预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天气观测
----
第三节 气象预报
----
第四节 防雷监测
----
第五节 设施与设备
--
第八章 地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震情
----
第三节 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
--
第九章 水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鸭绿江水文特征
----
第三节 地下水文特征
----
第四节 地表水文特征
第二十九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文化设施
----
第四节 文化市场及管理
----
第五节 文物
--
第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艺术表演团体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三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文艺汇演
----
第三节 歌咏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五节 电影
--
第四章 报纸刊物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刊物
--
第五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
----
第三节 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
--
第六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档案行政管理
----
第三节 档案馆业务
----
第四节 基层档案
----
第五节 专业档案
--
第七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志编修
----
第三节 年鉴编撰
----
第四节 旧志整理
第三十篇 体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培训机构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学校体育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小学体育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幼儿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五节 残疾人体育
----
第六节 少数民族体育
----
第七节 民间体育
--
第四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田径
----
第二节 篮球
----
第三节 乒乓球
----
第四节 滑雪
----
第五节 摔跤
----
第六节 武术
----
第七节 棋牌
----
第八节 足球
--
第五章 体育团体
第三十一篇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单位
----
第三节 防疫与保健机构
--
第二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公费医疗改革
--
第三章 医疗与科研
----
第一节 医疗设施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节 医疗队伍
----
第四节 医疗科研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
----
第四节 卫生监督监测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节 初级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保健网络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六章 医政管理
--
第七章 药品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药品生产经营
----
第三节 药品监督管理
----
第四节 特殊药品管理
--
第八章 继续教育
第三十二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
----
第二节 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
--
第二章 民俗风情
----
第一节 生活礼节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三节 民族习俗
----
第四节 岁时礼仪
----
第五节 旧时伐木习俗
----
第六节 祠堂庙宇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
第四章 行帮会道
----
第一节 家理
----
第二节 清理
----
第三节 一贯道
----
第四节 红卐字会
--
第五章 良风美德
----
第一节 尊老爱幼
----
第二节 舍己救人
--
第六章 社会问题
----
第一节 封建迷信活动
----
第二节 赌博
----
第三节 嫖娼
--
第七章 方言民谣谚语歇后语行话黑话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民谣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手工伐(运)木行话
----
第六节 商业行话
----
第七节 黑话(匪语)
第三十三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第二章 人物传略
--
第三章 人物简介
--
第四章 人物名表
----
第一节 劳动模范名表
----
第二节 高级知识分子名表
--
第五章 烈士名表录
----
第一节 烈士名表
----
第二节 陵园烈士名录
杂记
--
第一章 人民斗争纪略
----
第一节 锄头会状告于朗川
----
第二节 拒日设领斗争
----
第三节 大刀会起义
----
第四节 大刀会抗日救国
--
第二章 日伪暴行
----
第一节 军警宪特肆虐罪行
----
第二节 归屯并村
--
第三章 林区遗闻
----
第一节 “老把头”孙良
----
第二节 挖参
----
第三节 豺狼狗子
--
第四章 遗闻轶事
----
第一节 “吕老道
----
第二节 《哀鸿泪》事件
----
第三节 元宵节 撒传单
----
第四节 伪满皇帝在大栗子退位
----
第五节 “临江春”鸭绿江“活鱼
附录
--
重要文献辑存
--
文件选录
--
林业史料摘记
--
临江碑文辑录
--
临江艺文(诗、词)辑录
--
临江市志编纂始末
--
临江市历届地方志编修(纂)委员会
编后记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