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范围为2000年底为止的江城区区域。按照事物分类,以设编、辛、节、目为主要形式。事分类立编,横排纵述。全志由“总述”“大事记”“专业志”“专记”“附录”五大部分组成。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出版说明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区域
----
第一节 境域勘界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建区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 建区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 镇街道渔业管理委员会
----
第一节 镇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渔业管理委员会
第二编 自然环境 资源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物候水文
----
第三节 土壤植被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第五节 矿产地热资源
----
第六节 海洋资源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灾害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台风暴潮与龙卷风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第五节 姓氏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节 制生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第四编 经济总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节 建区前经济概况
----
第二节 建区后经济概况
--
第二章 主要经济指标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
----
第二节 农业主要指标
----
第三节 工业主要指标
----
第四节 社会商品零售额及其指数
----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指数
第五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计划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统计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审计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工商管理机构
----
第五节 物价管理机构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经济计划宏观调控
----
第二节 计划编 制与实施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报表编 制
----
第二节 调研分析
----
第三节 管理监督
----
第四节 统计资料汇编
--
第四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审计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注册登记管理
----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市场监督管理
----
第五节 经济检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变化
----
第二节 物价指数
----
第三节 价椿管理
----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
第六编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区农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场机构
----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调整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基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
----
第五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和应用
----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营林生产
----
第三节 森林资源保护
----
第四节 木材经营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牲畜饲养
----
第二节 禽鸟饲养
----
第三节 良种引进与繁殖
----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生产
----
第二节 水产品加工
----
第三节 水产品流通
----
第四节 渔港建设
----
第五节 渔政管理
--
第七章 农业机械化
----
第一节 农业机械
----
第二节 农机管理和修理
--
第八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水利管理
----
第三节 “三防”工作
--
第九章 农场生产与管理
----
第一节 农场基本建设
----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垦科技
----
第四节 种养业经营
----
第五节 场办工业
第七编 工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区直工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乡镇工业管理机构
----
第三节 民营工业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国有工业企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
----
第三节 私营工业企业
----
第四节 “三资”工业企业
--
第三章 行业概况
----
第一节 五金
----
第二节 服装皮革
----
第三节 橡胶塑料
----
第四节 制药
----
第五节 汽车空调
----
第六节 造船
----
第七节 漆器
----
笫八节 陶瓷
----
第九节 副食品
----
第十节 粮食加工
--
第四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经营管理
----
第二节 岗位责任制
----
第三节 经济核算
----
第四节 安全生产
----
第五节 技术进步
--
第五章 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经营改革
----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三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六章 兴办工业园区
----
第一节 区办工业小区
----
第二节 镇办工业园区
--
第七章 驰名商标和名优产品
----
第一节 驰名商标
----
第二节 名优产品
第八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机构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建区前的县城建设
----
第二节 建区后的城区规划
----
第三节 建区后的城区建设
--
第三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乡镇总体规划
----
第二节 镇区建设
----
第三节 村建设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业发晨概况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建筑物革新
----
第四节 主要建筑企业简介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环境建设
----
第三节 环境管理
--
第六章 市容环卫管理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城区卫生
----
第三节 农村卫生
----
第四节 市容监察管理
--
第七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城区建设开发概况
----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管理
第九编 商贸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江城区商业局
----
第二节 江城区物资局
----
第三节 江城区粮食集团公司
----
第四节 江城区对外经济贸易局
----
第五节 江城区财贸办公室
--
第二章 商贸管理体制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商业结构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国内商品购销
----
第二节 集市(市场)贸易
----
第三节 商业街和商场
----
第四节 专卖商品
--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改善投资环境
----
第二节 利用外资
----
第三节 对外经济与技术合作
----
第四节 对外贸易
第十编 旅游与服务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旅游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服务业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旅游景点
----
第一节 风景名胜
----
第二节 新兴景区
----
第三节 潜在景区
--
第三章 旅游特产与特色小吃
----
第一节 旅游特产
----
第二节 特色风味小吃
--
第四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旅行社
----
第二节 宾馆酒店
--
第五章 其他服务业
----
第一节 修钟表修自行车
----
第二节 修理小五金铲刀磨铰剪
----
第三节 理发业
----
第四节 照相、画相业
----
第五节 洗染业
----
第六节 美容业
----
第七节 按摩、沐足业
第十一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财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税务管理机构
----
第三节 金融机构
--
第二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笫六节 农业税
--
第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分税制前江城区税务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分税制后江城区税务
--
第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阳江市江城支行
第十二编 党派 群团
--
第一章 中共阳江市江城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阳江市江城区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党务工作
--
第二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盟江城总支部
----
第二节 致公党江城支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与私营企业协会
----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十三编 人大 政府
--
第一章 阳江市江城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江城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二节 江城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三节 江城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主要职能和工作
----
第五节 重大政事决策、审议
--
第二章 阳江市江城医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区长和副区长
----
第二节 政府机构
----
第三节 政府自身建设
----
第四节 政府工作
第十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江城区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 战事
----
第一节 宋代至清代战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战事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政治思想教育
----
第三节 武器装备
--
第四章 军事训练
----
第一节 干部在职训练
----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
--
第五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机构
----
第二节 兵役登记
----
第三节 兵员征集
--
第六章 国防教育与拥政爱民
----
第一节 国防教育
----
第二节 拥政爱民
第十五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公安机构
----
第二节 检察机构
----
第三节 审判机构
----
第四节 司法行改机构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刑事侦查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政管理
----
第四节 消防管理
----
第五节 组织专项行动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三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职务犯罪预防
----
第七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审判监督
----
第六节 执行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人民调解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普法教育
第十六编 民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机构
--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城区基层组织定设
--
第三章 社会福利管理
----
第一节 社会福利院
----
第二节 募捐与福利彩票
--
第四章 救济
----
第一节 农村救济
----
第二节 城市救济
----
第三节 救灾
--
第五章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管理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六章 “双拥”工作
----
第一节 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
----
第二节 优抚工作
----
第三节 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七章 革命老区建设
----
第一节 老区分布与老区建设
----
第二节 老区村庄选介
第十七编 劳动 社保 人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劳动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社保管理机构
----
第三节 人事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工资待遇
----
第四节 监察与仲裁
--
第三章 社保
----
第一节 参保扩面
----
第二节 社会保险基金来源
----
第三节 社会保险基金征集
----
第四节 社会保睑待遇发放
----
第五节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
--
第四章 人事
----
第一节 人事编 制管理
----
第二节 人才管理
----
第三节 职称管理
----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五节 大学、中专毕业生分配
----
第六节 干部待遇
----
第七节 人才交流
----
第八节 人事代理
第十八编 教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建区前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建区后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章 各级各类教育
----
第一节 科举制度下的学校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中学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特殊教育
--
第三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工资待遇
----
第三节 教师培训
--
第四章 教学设施
----
第一节 校舍建设
----
第二节 场室、设备建设
--
第五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教育体制、管理改革
----
第二节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六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经费来源
----
第二节 羟费管理
--
第七章 勤工俭学与社会办学
----
第一节 勤工俭学
----
第二节 社会办学
--
第八章 教育督导评估
----
第一节 基本督导评估
----
第二节 专项督导评估
第十九编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团体
--
第二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队伍管理
----
第二节 科技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科技成果管理
----
第四节 专利管理
----
第五节 经费管理
--
第三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技知识宣传、普及
----
第二节 青少年科普活动
--
第四章 地震工作
----
第一节 防震减灾宣传
----
第二节 抗震设防
第二十编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区文化局、馆
----
第二节 基层文化站、室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艺术
----
第三节 电影广播电视
----
第四节 报刊图书馆书店
----
第五节 文化站简介
----
第六节 主要文化活动
----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三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四章 革命旧址纪念碑陵园
----
第一节 革命领导机关旧址
----
第二节 中共阳江地方组织交通站旧址
----
第三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
----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阳江同胞蒙难处
--
第五章 档案地方志族谱
----
第一节 档案管理
----
第二节 地方志
----
第三节 族谱
第二十一编 体育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体育机构
----
第二节 卫生机构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业余体校和竞技体育
----
第三节 特色体育竞技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三级医疗网络
----
第二节 卫生防疫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卫生管理与监督
----
第五节 无偿献血
----
第六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七节 卫生协会活动
第二十二编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笫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服饰
----
第四节 宅居
----
第五节 生活用品
--
第二章 民俗宗教
----
第一节 民俗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阳江话的梁氏注音法
----
第二节 阳江话的拉丁字母拼音法
----
第三节 阳江话的特殊词汇
----
第四节 阳江话的语法
----
第五节 阳江方言的变化
第二十三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烈士英名表
----
第二节 正高职称及知名人物表
----
第三节 省(部)级以上英模人物表
----
第四节 正处(正团)级以上干部名表
----
第五节 进士、举人名表
--
专记
--
附录
--
表格索引
CONTENTS
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