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水利志

江阴市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江阴市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河道整治、桥梁建设、机电排灌、防汛防旱、水利管理等。

内容时限: 1911-1987

出版时间: 1992年09月

目录

封面
江阴市水利志
责任编辑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华东水利学院院长严恺教授题词
-- 江阴滨江城市新貌
-- 利港河新貌
-- 立新圩江提块石护坡
-- 1987年新拓浚的应天河
-- 扩建后的新沟闸
-- 利港闸新貌
-- 周庄农田新貌
-- 月城团结河排涝站及套闸
-- 桐岐斜河套闸
-- 农村道路绿化植树
-- 长泾泾面自动化灌溉站
-- 陆桥红苗集中控制灌溉站
-- 华西村农民新居
-- 三房巷农民新村
-- 市水利农机局大院
-- 市水利农机局大门
-- 江阴市水利志评审会会场1988.11.
-- 定稿会上领导、专家们在审阅文稿1990.7.
-- 水利农机局历任领导合影
-- 水利志编写组成员合影
-- 江阴市政区图
-- 江阴市建国初期水利图
-- 江阴市水利现状图
-- 江阴市申港镇水利现状图
-- 江阴市申港乡建国初期水利图
-- 江阴市月城乡水利现状图
-- 江阴市月城乡建国初期水利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自然概况
-- 第一节地形、地质
-- 第二节水系
-- 第三节水资源
-- 第四节水文、气候
第二章河道整治及桥梁建设
-- 第一节流域性河道
---- 一、锡澄运河
---- 二、张家港河
---- 三、新沟河
---- 四、五节桥河(二干河)
-- 第二节骨干河道
---- 一、应天河
---- 二、东横河
---- 三、西横河
---- 四、夏港河
---- 五、申港河
---- 六、利港河
---- 七、芦埠港河
---- 八、桃花港河
---- 九、白屈港河
---- 十、石牌港河
---- 十一、黄昌河
---- 十二、冯泾河
---- 十三、云峭河
---- 十四、青祝河
---- 十五、华塘河
---- 十六、环山河
---- 十七、蔡港河
---- 十八、太字圩港
---- 十九、朝东圩港
---- 二十、南套河
---- 二十一、谷渎港河
-- 第三节乡村河道
---- 一、乡级河道
---- 二、村级河道
-- 第四节桥梁建设
---- 一、古代桥梁
---- 二、现代桥梁的发展
---- 三、管理机构
第三章沿江堤闸
-- 第一节江港堤建设
---- 一、解放前堤防建设情况
---- 二、解放后江港堤建设
---- 三、并港建涵工程
-- 第二节涵闸建设
---- 一、工农闸
---- 二、新沟闸
---- 三、白屈港闸
---- 四、夏港闸
---- 五、申港闸
---- 六、利港闸
---- 七、芦埠港闸
---- 八、新河闸
---- 九、大河港闸
---- 十、石牌港闸
---- 十一、窑港闸
---- 十二、张家港闸
---- 十三、朝东圩港闸
---- 十四、太字港闸
---- 十五、后塍套闸
---- 十六、江阴船闸(黄田港船闸)
---- 十七、桃花港涵洞
---- 十八、黄山港涵洞
---- 十九、黄丹港涵洞
---- 二十、横沟涵洞(横沟闸)
---- 二十一、夏港河流域控制工程——璜塘套闸和新丰套闸
-- 第三节沿江江滩变迁及围垦利用
---- 一、江阴段长江河床的变化
---- 二、坍江情况
---- 三、围垦和建设
------ (一)立新圩
------ (二)长山农场
------ (三)石庄园艺场
------ (四)澄西船厂
------ (五)江阴船厂
------ (六)长航江阴港务局
------ (七)九五工程
---- 四、江滩占用情况
第四章机电排灌
-- 第一节机电灌排事业的沿革
---- 一、解放前的提水灌溉
---- 二、解放后的机电排灌事业
------ (一)全面发展机电灌溉
------ (二)充实提高,以电代机
------ (三)技术改造,优化装置
---- 三、灌区规模演变
-- 第二节排涝站的发展
-- 第三节喷灌
---- 一、水稻田喷灌
---- 二、蔬菜地喷灌
---- 三、山区喷灌
-- 第四节输变电工程
---- 一、青阳降压站
---- 二、璜土降压站
---- 三、陆桥降压站
---- 四、周庄降压站
---- 五、长泾降压站
第五章区域治理
-- 第一节圩区
---- 一、内部圩区
------ (一)发展过程
------ (二)治理标准
------ (三)治理
------ (四)重点圩区建设
---- 二、沿江圩区
---- 三、夏港河自流灌区
-- 第二节山丘区治理
---- 一、山区概况
---- 二、治山工程
-- 第三节漕河地区治理
第六章农田建设
-- 第一节发展过程
-- 第二节平整土地、格田成方
---- 一、概况
---- 二、标准与要求
-- 第三节明沟明渠
---- 一、明渠
---- 二、田外三沟
-- 第四节暗沟暗渠
---- 一、暗渠
---- 二、暗沟治渍工程
-- 第五节渠系建筑物
---- 一、节制闸
---- 二、渡槽
---- 三、倒虹吸
---- 四、涵洞
---- 五、放水洞
-- 第六节道路与绿化
---- 一、道路
---- 二、绿化
-- 第七节典型单位简介
---- 一、华西村农田基本建设
---- 二、岐西村农田基本建设
---- 三、周庄三千亩平整方
第七章防汛防旱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水旱灾害
-- 第二节解放后防汛防旱
-- 第三节抗灾纪实
---- 一、1949年大涝、强台风
---- 二、1950年干旱
---- 三、1953年旱涝交错
---- 四、1954年特大洪涝
---- 五、1956年12号台风袭境
---- 六、1959年大旱
---- 七、1962年14号台风
---- 八、1974年特大洪涝
---- 九、1977年8号台风
---- 十、1978年大旱
---- 十一、1979年旱、冰雹
---- 十二、1982年龙卷风、涝
---- 十三、1983年大洪涝、冰雹
---- 十四、1985年龙卷风
第八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工程管理
---- 一、江港堤防管理
---- 二、沿江涵闸管理
---- 三、圩区管理
------ (一)管理情况
------ (二)重点圩区
---- 四、河道管理
---- 五、排灌工程管理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一、县(市)水利行政机构设置、演变和领导人配备
---- 二、县(市)级和基层水利专管机构的设置和演变
---- 三、直属管理及施工单位的设置
-- 第三节水利经济和负担政策
---- 一、民国时期的水利建设经济负担
---- 二、建国初期的水利负担政策
---- 三、1966年后的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建设的负担政策
---- 四、水费和过闸费
第九章水利科技和水利学会
-- 第一节技术革新及科学实验项目和成果
---- 一、治渍试验
---- 二、新沟闸的集中控制与遥控
---- 三、农田灌溉集中控制
---- 四、农田灌溉自动化
---- 五、农田灌溉水力自动阀
---- 六、DBL-A电流型断相保护器
---- 七、DZ-1型电机多功能安全操作箱
---- 八、节流装置
---- 九、插入式低压损流量计
---- 十、ZLY-125、ZSY-180圆柱齿轮减速器
---- 十一、低温镀铁
---- 十二、刚架拱桥
---- 十三、北(涸)太平桥和周庄北新桥
---- 十四、地下渠道支渠塞式控制闸门
---- 十五、闸门启闭推拉杆
---- 十六、泵站节能技术改造
-- 第二节科技队伍的发展
---- 一、发展过程
---- 二、人才培训
---- 三、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和职改工作
-- 第三节水利工程学会
第十章综合经营
-- 第一节站办工副业的发展
---- 一、发展过程
---- 二、企业管理与改革
---- 三、技术改造
-- 第二节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的综合经营
---- 一、国营江阴长江农机修造厂
---- 二、国营江阴水泥厂(江阴水泥制品厂)
---- 三、江阴市水利工程队
---- 四、江阴市江堤水闸管理所
---- 五、国营江阴排灌机电修造厂
附表
-- 附表1江阴市建国后历年完成土石方数量表
-- 附表2江阴市建国后历年水利建设投资情况表
-- 附表3江阴市建国后整治骨干河道情况表
-- 附表4江阴市建国后新开和疏浚乡级河道情况表
-- 附表5江阴市建国后新开和疏浚村级主要河道情况表
-- 附表6江阴市现有古代石拱桥概况表
-- 附表7江阴市现有农村桥梁统计表
-- 附表8江阴市70~80年代新建主要农桥、水利桥梁概况表
-- 附表9江阴市建国后江港堤完成土石方、投资情况表
-- 附表10江阴市江堤标准表
-- 附表11江阴市港堤标准表
-- 附表12江阴市江堤块石护坡完成情况表
-- 附表13江阴市沿江块石护坎情况表
-- 附表14江阴市沿江港堤块石护岸情况表
-- 附表15江阴市沿江坍岸情况表
-- 附表15a江阴市沿江坍岸情况表
-- 附表16立新圩9次防汛岁修工程情况表
-- 附表17江阴市排涝站情况表
-- 附表18江阴市机电灌溉发展情况表
-- 附表19江阴市内部圩区情况表
-- 附表20江阴市内部圩区各乡(镇)联圩、圩堤建设情况表
-- 附表21江阴市内部圩区联圩面积统计表
-- 附表22江阴市内部圩区现有三闸表
-- 附表23江阴市内部圩区三闸明细表
-- 附表24江阴市内部圩区排涝设备发展情况表
-- 附表25江阴市各乡(镇)内部圩区排涝动力汇总表
-- 附表26江阴市内部圩区排涝面积设备情况表
-- 附表27江阴市各乡农田建设情况表
-- 附表28江阴市历年平整格方农田面积统计表
-- 附表29江阴市沟、渠及其建筑物情况表
-- 附表30江阴市历年地下渠道建设情况表
-- 附表31江阴市历年暗降工程建设情况表
-- 附表32江阴市解放后历年防汛防旱指挥部组织情况表
-- 附表33江阴市解放后历年防汛物资统计表
-- 附表34江阴市过闸费逐年征收情况表
-- 附表35江阴市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基本情况表
-- 附表36江阴市水利系统直属单位历年产值利润表
附录
-- 附录1历代治水概况
-- 附录2历代灾害纪要
-- 附录3江苏省革命委员会1973年关于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六条标准
-- 附录4 1974年江阴县“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六条标准
-- 附录5 1975年修改后的江阴县“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六条标准
-- 附录6 1982年9月,江苏省在“六五”期间基本上达到的八条标准
-- 附录7江苏省沿江各县江堤修防办法
-- 附录8江阴县堤防管理养护暂行办法
-- 附录9江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堤防涵闸河道管理的布告
-- 附录10江阴县水利工程管理实施细则
-- 附录11江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阴县江港堤防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
-- 附录12江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锡澄运河管理的布告
-- 附录13江阴县机器抽水合约
-- 附录14江阴市月城水利农机站与蔡庄灌区订立的承包合同书
-- 附录15江阴县人民政府关于施行《江阴县水利工程水费收交实施细则》的通知
-- 附录16江阴县水利农机局、江阴县财政局、中国农业银行江阴县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江阴县支行关于江阴县水利
《江阴市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
编写组人员
《江阴市水利志》评审会出席人员名单
《江阴市水利志》定稿会出席人员名单
江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批准出版原文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