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记述连江道教文化发展源流和南湖太极道观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综合运用记、志、述、图、表、传、录等体裁,以志为主体,设章、节、目三个层次。志首列图照、概述、大事记;志中设8章22节;后缀编后记。
目录
封面
南湖太极道观志
题词
图片
--
附图
--
南湖太极道观三清宫效果图
--
太清道德天尊
--
玉清元始天尊
--
上清灵宝天尊
--
玉皇大帝
--
张道陵天师
--
玄坛赵元帅
--
吕洞宾
--
奉祀赤脚大仙的八景宫
--
石元帅 赤脚大仙张真人 薛元帅
--
二十四孝青石影雕画廊
--
奉祀杨老祖的玉华宫
--
葛真人 洪真人 杨筠松老祖 萨真人 何真人
--
王天君圣像
--
豁落院灵官王天君殿
--
十大将军
--
斗姆宫
--
斗姆元君神像
--
六十元辰神像
--
福德祠及福德正神
--
九天圣母殿
--
九天圣母神像
--
位于104国道旁的通观公路和牌楼门坊
--
双鲤桥
--
县政府立的修路碑记
--
怡然轩阁楼
--
《道德经》长廊和老子圣像
--
《道德经》石刻长廊
--
“憩园”假山石刻谷凡题
--
全国道协会长闵智亭题刻“道尊德贵”
--
宋代石雕朝天犼
--
逸园
--
挽光阁
--
宽敞明亮的膳食大厅
--
连江县道协第一届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留影
--
1996年全国道协会长闵智亭在福建省委党校培训班上与连江太极道观学员留影
--
1996年全国道协常务副会长谢宗信前排左三到南湖太极观视事与正副观首及骨干合影
--
2008年全国道协副会长、福建省道协会长林舟前排中,福州市道协会长郑孔霖前排左三等到南湖太极观视事调
--
福州市道协会长郑孔霖到南湖太极观视事时讲话
--
2006年南湖太极观正副观首研究编纂《观志》事宜
--
连江旅居美国华人刘官理先生与太极观道长合影留念
--
2008年7月南湖太极观正副观首研究《观志》付梓发行事宜
--
道友在练习太极剑
--
福建省道协会长林舟在南湖太极观视事时讲话
--
道友在练习太极拳
--
南湖太极观举行法会道场一瞥
--
太极观道友日常诵课活动
--
青山绿水尽收眼底
--
湖中仙桃
--
金牛戏水
--
全国道协常务副会长谢宗信给太极观留下的墨宝
--
全国道协常务副会长谢宗信题写《匾额》
--
全国道协会长闽智亭题写的楹联和题刻
--
太极道观友吴长才书法艺术
--
南湖太极观藏书《中华道藏》部分
--
太极观藏书《中国古代天书大系》等
--
第一任 陈建桐法号无名仙
--
第二任 吴本璋法号觉修
--
第三任 黄仲柽法号觉凡
--
第四任 杨景泉法号觉鼎
--
第五任 王宗俭法号觉智
--
第六任 吴盛官法号长永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连江道教梗概
--
第二节 自然神崇拜
--
第二节 人格神崇拜
----
一、圣贤崇拜
----
二、乡贤崇拜
----
三、海神崇拜
----
四、英雄崇拜
--
第三节 道教传播与发展
第二章 南湖太极观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观址环境
----
一、自然环境
----
二、南湖胜景
--
第三节 组织管理
----
一、机构人员
----
二、管理制度
----
三、组织活动
第三章 太极宫观神祗
--
第一节 宫观
----
一、总体布局
----
二、主要殿宇
----
三、配套设施
--
第二节 神祗
----
一、三清尊神
----
二、玉黄大帝
----
三、张道陵天师
----
四、斗姆元君与六十元辰
----
五、杨筠松老祖
----
六、吕洞宾道祖
----
七、玄公明元帅
----
八、张真人及薛、石元帅
----
九、九天圣母
----
十、王灵官天君
----
十一、福德正神
第四章 法事科仪
--
第一节 诸神诞辰纪念
--
第二节 和平祈祷法会
--
第三节 斋醮法事科仪
----
一、法事科仪历史沿革
----
二、立坛和定规程序
----
三、水陆道场“水坛”法事科仪
----
四、醮坛职事分工
----
五、道场坛上设置用品
----
六、法事科仪中咒、诀、进表、炼度
--
第四节 养生修炼
第五章 人物传表
--
第一节 人物传
----
一、古代人物
------
章寿
------
萧孔仲
------
普济道者
------
铁臂道人
------
郑菊山
------
郑思肖
------
陈毓品
------
杨子桐
----
二、近、现代人物
------
吴本璋
------
张克行
------
陈宜辉
------
陈宏延
------
黄仲柽
------
杨景泉
------
王宗佺
------
陈伙仔
------
郑依康
------
陈建桐
------
陈宜根
------
林瑞珠
------
黄运生
------
吴盛官
--
第二节 人物表
----
一、归山弟子名录
----
二、道友花名
第六章 功德芳名
--
第一节 捐资芳名
----
一、1981年乐捐功德芳名
----
二、1982年乐捐功德芳名
----
三、1983年乐捐功德芳名
----
四、1984年乐捐功德芳名
----
五、1985年乐捐功德芳名
----
六、1986年乐捐功德芳名
----
七、1987年乐捐功德芳名
----
八、1988年乐捐功德芳名
----
九、1989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1990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一、1991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二、1992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三、1993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四、1994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五、1995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六、1996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七、1997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八、1998年乐捐功德芳名
----
十九、1999年乐捐功德芳名
----
二十、2000年乐捐功德芳名
----
二十一、2001年献资功德芳名
----
二十二、2002年献资功德芳名
----
二十三、2003年献资功德芳名
----
二十四、2004年献资功德芳名
----
二十五、2005年献资功德芳名
----
二十六、2006年修建玉华宫捐资功德芳名
----
二十七、2007年献资功德芳名
----
二十八、2008年1-7月献资功德芳名
--
第二节 献物芳名
第七章 经文典籍
--
第一节 太极真经
--
第二节 典籍选介
----
一、《易经》简介
----
二、《道德经》简介
----
三、《太极祭炼》简介
第八章 附录
--
第一节 楹联辑选
--
第二节 碑记诗文
----
一、碑记
----
二、诗文
--
第三节 太极现歌集
编撰观志机构人员名单及捐资芳名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