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桥志

钱桥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观点,既通贯古今,又详今略古。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有机统一,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信史。本志以《概述>冠于全书之首,收开卷了然之效,继之以《大事记》,以下按编、章、节、目四级排列。全书共分9编、38章、125节。

出版时间: 1987年07月

目录

封面
钱桥志
题词
序一
序二
图片
-- 1.钱桥乡党委、乡政府、公社管委会办公楼
-- 2.上海市文明单位——钱桥轻工机械厂一角
-- 3.钱桥影剧院
-- 4、七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左一)视察滕家村自来水厂
-- 5、原新四军淞沪支队支队长朱亚民(右二).在钱桥影剧院观看上海沪剧二团演出后与演员们亲切握手。
-- 6、谢丽娟(右三)访问滕家村幼儿园。
-- 7、七海沪剧院院长丁是娥(前排右二)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参加钱桥影剧院落成典礼。
-- 8、周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奖状。
-- 9、“农业先进集体”锦旗
-- 1O、钱桥工业公司举行首次轻工机械订货会
-- 11、钱桥技工学校
-- 12、钱桥工业公司和供销经理部
-- 13、钱桥机械修造厂
-- 14、钱桥服装厂出口服装加工车间
-- 15、竹筱村灯具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在研究灯具质量
-- 16、美洁食品厂工人茬生产“果汁汽酒”
-- 17、钱桥隧道砖瓦厂
-- 18、钱桥纸箱厂福利工人在加工纸盒
-- 19、钱桥橡塑厂生产的硅橡胶出口产品
-- 20、钱桥禽场哺坊室
-- 21、金汇港两岸林带
-- 22、养鸡专业户
-- 23、南张村格子田
-- 24、滕家村农机具
-- 25、早稻育秧
-- 26、钱桥奶牛场
-- 27、精养塘捕鱼
-- 28、钱桥外洋渔业捕捞队
-- 29、果农在管理桔树
-- 30、农民选购营养补品
-- 31、农民踊跃售棉
-- 32、乡村医生
-- 33、农民选购布料
-- 34、钱桥集市贸易市场
-- 35、钱桥镇长丰街一瞥
-- 36、钱桥出租公司调度站
-- 37、钱桥商业贸易公司
-- 38、钱桥乡图书馆
-- 39、钱桥中心小学获全国“创造杯”奖
-- 40、钱桥中学化学实验室
-- 41、滕家村小学
-- 42、清乾隆年间古银杏
-- 43、钱桥乡敬老院
-- 44、钱桥乡老干部活动室
-- 45、建于清道光十九年的塘港桥
-- 46、郭一士的画
-- 47、建于清道光十八年的旌义坊
-- 48、民国六年重修的《张氏家谱》
-- 49、郭鹤鸣书画集
-- 50、陈炳章隶书
-- 51、张应龙行书
-- 52、唐诚一行书
-- 53、金汇港大桥
-- 54、唐陶民楷书
-- 55、臧林法水粉画
-- 56、李国华剪纸
-- 57、张火昌楷书
-- 58、钱桥文艺厂演出沪剧小戏《月夜锣声》,曾获一九八五年上海市群众文艺创作演出优胜奖。
-- 59、八十年代农家三层楼
-- 60、一居民家的卧室。
-- 61、钱桥乡党委、政府、管委会领导成员
-- 62、《钱桥志》编写组成员合影
-- 前桥位置示意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区域
---- 第一节 区域概貌
---- 第二节 管辖范围
---- 第三节 镇村
-- 第二章 自然
---- 第一节 成陆年代
---- 第二节 土壤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物产
-- 笫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姓氏来源
---- 第二节 户藉人口
---- 第三节 耄寿
---- 第四节人口普查
第二编 政治
-- 第一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 国民党和三青团
-- 第三章 军事武装
---- 第一节 解放前的武备
---- 第二节 解放后军事武装
-- 第四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解放前的治安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后的治安保卫
-- 第五章 民政司法
---- 第一节 民事调解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六章 罪行录
第三编 农业
-- 第一章 土地劳力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劳力
-- 第二章 所有制变革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三章 生产工艺
---- 第一节 品种改良
---- 第二节 农具革新
---- 第三节 新农艺应用
-- 第四章 农业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涝灾
---- 第二节 风灾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寒灾
---- 第五节 雹灾
---- 第六节 虫灾
第四编 副业
-- 第一章 畜牧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牧产量
---- 第二节 猪的品种改良与疫病防治
---- 第三节 家禽的品种与产量
---- 第四节 养殖业
-- 第二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概况
---- 第二节 内河水产
---- 第三节 海洋水产
-- 第三章 种植编织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编织业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管理
---- 第二节 育苗造林
---- 第三节 果树栽培
-- 第五章 盐业
---- 第一节 盐业沿革
---- 第二节 盐仓变迁
-- 第六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第五编 工交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对私有制改造
---- 第三节 社(乡)办工业
---- 第四节 队(村)办工业
---- 第五节 乡办企业简介
---- 第六节 企业管理
---- 第七节 产品供销
-- 第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水路交通
---- 第二节 陆路交通
---- 第三节 钱桥交通运输管理站
第六编 财贸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小集镇变迁
----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改组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五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民间抵押借贷
---- 第二节 金融组织
-- 第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解放前的杂捐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七编 基本建设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主要河流
---- 第二节 小型河道
---- 第三节 水槽铺设
---- 第四节 土地平整
-- 第二章 桥梁
---- 第一节 石桥木桥
---- 第二节 永久性桥梁
-- 第三章 道路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机耕路
-- 第四章 村镇住房建设
---- 第一节 解放前住房状况
---- 第二节 解放后住房建设
---- 第三节 集镇建设
---- 第四节 生活设施
---- 第五节 电网安装
第八编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艺场所
---- 第二节 有线广播
---- 第三节 文艺团体
---- 第四节 民间山歌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各校校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业余教育
---- 第五节 职业学校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私人诊所
---- 第二节 全民、集体医疗
----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血防工作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九编 社会
-- 第一章 宗教、迷信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道会
---- 第三节 庙宇
-- 第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杨阿庙
------ 刘银楼
------ 唐其昌
------ 刘祥楼
------ 沈德才
------ 陈志明
------ 吴昌官
------ 陈本瑞
------ 戚祖和
------ 方可祥
------ 夏国昌
------ 俞寿根
------ 戚国兴
------ 王琴章
---- 第二节 良医巧匠
------ 王士良
------ 丁仁
------ 王度
------ 姚炳芳
------ 郭鹤鸣
---- 第三节 官宦乡绅
------ 唐仲贤
------ 谢可祥
------ 郑雨春
------ 张信坚
------ 王聘伊
---- 第四节 在世闻人
-- 第三章 掌故杂记
---- 第一节 古迹遗址
---- 第二节 《张氏家谱》
---- 第三节 民间传说
-- 第四章 风俗
---- 第一节 岁时祝祭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人情
---- 第四节其他风俗
-- 第五章 语言
---- 第一节 本地语言概述
---- 第二节 土语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编后
编写领导小组及编写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