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志

黔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黔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历史状况,遵循详今略古、存真求实的原则,力求真实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达到存史和研究的目的。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图片
编委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页
概述
第一章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逸举和县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忐会议选举
-- 第二节 县第一届至第七届人大换届选举
-- 第三节 县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人大换届选举
-- 第四节 县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人大换届选举
-- 第五节 县历届人大选举委员会名单和县第八届至第十五届县人大代表选举情况表
-- 第六节 县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名额分配表和2006年黔西县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章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一节 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
-- 第二节 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
-- 第三节 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
-- 第四节 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
-- 第五节 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县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笫三章 县第一届至第七届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第一届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第二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第三届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第四届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县第五届代表大会
-- 第六节 县第六届代表大会
-- 第七节 县第七届代表大会
-- 第八节 县第一届至第七届代表大会选举人员名录
第四章 县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第八届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第九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第十届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第十一届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县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和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
第五章 县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第十五届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县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和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
第六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其变动和主任、副主任分工
-- 第三节 常委会机构设置
-- 第四节 中共黔西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支部
-- 第五节 黔西县历届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名表
第七章 县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人大帝委会会议
-- 第一节 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二节 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三节 县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四节 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五节 县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任免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县“一府两院”人员名表
第八章 县第十二届至笫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一节 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二节 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三节 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四节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五节 县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任免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县“一府两院”人员名表
第九章 视察与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视察
-- 第二节 调查研究
第十章 监督工作
-- 第一节 执法检查
-- 第二节 评议司法工作
-- 第三节 质询
-- 第四节 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
-- 第五节 对县人大选举和常委会任命的干部进行述职评议
第十一章 常委会工作
-- 第一节 人大代表工作
-- 第二节 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
-- 第三节 普法教育
-- 第四节 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 第五节 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及村(居)委会建设工作
-- 第六节 服务全县中心工作
-- 第七节 征集宪法、法律、法规修改意见
-- 第八节 议事规则、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
第十二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乡(镇)人大换届选举
-- 第二节 乡(镇)人大的建立及其职权行使
-- 第三节 黔西县第一届至第六届乡(镇)人大换届选举选区、代表名额分配表和换届选举情况表
-- 第四节 乡(镇)人大主要工作
-- 第五节 建镇并乡撤区后乡(镇)第一届至第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主要成员名录(1991年至2006年)
-- 第六节 乡(镇)人大工作制度
人物
-- 一、传略
-- 二、历届部分县人大代表任期内获省部级以上机关表彰名表
大事记
附录
-- 附录一、县委有关人大工作文件选录
-- 附录二、黔西县自然环境、建置沿革
-- 附录三、驻黔西县全国人大代表简介
-- 附录四、黔西县选举省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附录五、报刊文章选录
-- 附录六、民国时期民意机关的产生及活动和县临时参议会、县参议会等有关情况
-- 附录七、词条解释
编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