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学校沿革、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院系、学科建设、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德育、体育与校园文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理科、医科科学研究。
内容时限:
1905-2005
出版时间:
2005年09月
目录
封面
复旦大学百年志(1905-2005)上卷
《复旦大学百年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页
图片
--
孙中山先生1923年为《复旦年利》的题词
--
复旦大学校舍于江湾今址之奠基石(1920年)
--
马相伯 复旦大学创始人 1905年-1906年和1910年-1912年任复旦公学校长
--
颜福庆 上海医学院创始人 1927年7月-1938年任上海医学院院长
--
严复 1906年-1907年任复旦公学第二任校长
--
夏敬观 1907年-1909年任复旦公学第三任校长(监督)
--
高凤谦 1909年-1910年任复旦公学第四任校长(监督)
--
李登辉 复旦大学奠基人之一1913年-1918年、1919年-1924年和1925年-1936年任复
--
郭任远 1924年7月-1925年3月任复旦大学代理校长
--
钱新之 1936年8月-1940年5月任复旦大学代理校长
--
吴南轩 1940年5月-1943年2月任复旦大学校长
--
章益 1943年2月-1949年7月任复旦大学校长
--
于右任校友
--
邵力子校友任复旦校董时留影
--
毕业于生系的校友均系一级教授和一级研究员(徐丰彦供稿)
--
竺可桢校友
--
1923年复旦大学第一位研究生蔡乐生导师为郭任远博士
--
黄天烈士,原名黄廷材,外文系毕业,1945年7月在晋察冀边区抗战前线牺牲
--
陈以文烈士,化学系高材生,中共党员,从事川东农村武装工作,1948年被捕,1949年11月被害于重庆
--
胡其芬烈士,原名胡永萱、胡南,新闻系肄业,1947年任中共重庆区委妇委书记,1948年4月被捕,19
--
王朴烈士,新闻系毕业,1947年任中共重庆北区工委宣传委员,兼管统战工作,1949年4月被捕,10月
--
胡作霖战士,新闻系毕业,中共党员,任重庆《新民报》记者,1948年6月被捕,1949年11月27日被
--
1951年春,毛泽东主席应陈望道校长之请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
--
1961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接见陈望道教授(右一)、周谷城教授(右二)
--
1961年5月,毛泽东主席接见苏步青教授(左一),中立者为周信芳先生
--
1961年5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接见陈望道教授(左三)、周谷城教授(左二)
--
196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在北京全国高校科技研究成果展览会上参观复旦大学新型电光源展品
--
198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接见周谷城教授
--
1979年7月,邓小平与在黄山浏览时巧遇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合影
--
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复旦大学题词
--
党委书记泰绍德(左一,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
--
1999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访问时,接见正在该大学访问的校长王生
--
2000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浦东软件园参观复旦金仕达计算机有限公司展台
--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198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右一)在座
--
1989年11月16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与复旦大学师生座谈,党委书记林克(右一)、校长华中一(
--
199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左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
--
199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左一)等视察复旦大学学生自助超市
--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右二)等视察复华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第二届
--
200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左二),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右二)等
--
1998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中)在党委书记程天权(后排右一)、校长杨
--
2001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前右二)等视察复旦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
--
1994年,国务委员宋健(中)视察复旦大学
--
2001年9月20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中)视察复旦大学化学系
--
2000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良宇(左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左焕琛(右二)视察复旦光华信息科技
--
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同、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左一)看望谈家桢院士。在旁的有谈家桢的学生美国耶
--
2003年5月,上海市市长韩正(右二)等视察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00年4月,上海市政协主席王力平(左一)、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左三)等视察复旦微电子股份有
--
2003年8月,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右三)一行视察复旦光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949年6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代表李正文(后任校党委书记)宣读接管复旦大学命令
--
张志让 解放后复旦大学首届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陈望道 解放后复旦大学首届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2年10月-1966年12月任校长
--
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陈望道为复旦大学校长的通知书
--
杨西光 1956年9月-1966年1月任党委书记
--
王零 1966年1月-1966年12月任代理党委书记
--
苏步青 1978年7月-1983年1月任校长
--
夏征农 1978年7月-1980年11月任党委第一书记
--
盛华 1979年12月-1984年3月任党委书记
--
谢希德 1983年1月-1988年11月任校长
--
林克 1984年3月-1991年6月任党委书记
--
华中一 1988年12月—1993年2月任校长
--
钱冬生 1991年6月-1995年8月任党委书记
--
杨福家 1993年2月-1998年12月任校长
--
程天权 1995年8月-1998年12月任党委书记
--
秦绍德 1999年1月起任党委书记
--
王生洪 1999年1月起任校长
--
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陈望道教授
--
郭绍虞教授在全神贯注编写《中国文学批评史》
--
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周谷城教授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谭其骧教授(右一)与工作人员研究《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绘制
--
蔡尚思教授在修订《中国思想研究法》
--
蒋学模教授编写的《政治经济学》已出版1800多万册
--
三代师生,四位院干:苏步青、谷超豪(右一)、胡和生(左一)、李大潜教授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卢鹤绂教授在作学术报告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顾翼东教授(中)在指导实验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同庆教授(右)在实验室进行X光管研究工作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谈家桢教授(右)在实验室
--
参加研制“甲种分离膜”的李郁芬(左一)、李长林教授在研讨工作
--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教授在作学术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景发教授(中)接待外国同行
--
杰出教授陆谷孙
--
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
--
杰出教授章培恒
--
杰出教授王沪宁
--
1958年复旦师生自行设计,1960年成功制造的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
1956年5月,我国自制的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在复旦大学诞生
--
1987年,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
1965年,电光源专家蔡祖泉介绍研制成功的新光源
--
1991年建成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分部)
--
1990年正式向国内外开放的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开放实验室
--
干福熹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谷超豪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郝柏林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谈家桢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吴浩青 1980年光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胡和生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雄里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福家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顾玉东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汤钊猷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大潜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沈学础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范滇元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沈自尹 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灏珠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陆汝钤 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迅 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威琪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闻玉梅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贺福初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黄春辉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洪家兴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陶瑞宝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玉良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复旦大学“211工程”部门预审(1994年)
--
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复旦大学签字仪式(1999年)
--
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大会(2000年)
--
合并后复旦大学党政领导(2000年)
--
“谈家桢星”命名典礼(2001年)
--
复旦大学医学院与香港大学医学院联合成立临床药物试验中心(2002年)
--
周谷城教授在复旦大学八十周年校庆仪式上讲话左起:胡立教、谢希德、周谷城、林克(1985年5月)
--
复旦大学第一届世界校友联谊会(1990年 香港)
--
出席复旦大学第二届世界校友联谊会左起:钱冬生、苏步青、王零、华中一、陈至立(1992年5月)
--
在复旦大学第三届世界校友联谊会开幕式主席台上 左起:百岁老人孙越崎学长、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校友、校长
--
为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铜像揭幕 左一为校长华中一,左二为马相伯孙女(1992年)
--
台湾校友李焕先生(左一)采访(2002年)
--
1957年,校长陈望道(中)在上海市举行的欢迎酒会上感谢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左二)赠书给复旦大学。左
--
1980年10月,校长苏步青(中)会见访问复旦大学的法国总统德斯坦(前排左二)
--
1980年10月,迎接法国总统德斯坦访问复旦大学,右起为苏步青、德斯坦、胡曲园、谷超豪
--
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左一)访问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在座
--
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与蒋学模教授(左一)握手
--
198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宇教授(右二)成为复旦大学第一位外籍名誉博士
--
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与复旦师生座谈
--
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与复旦研究生在一起座谈
--
2000年4月,复旦大学主办21世纪大学协会第四届年会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名誉教授陈省身(右一)在复旦大学作学术报告,谷超豪院士在座(
--
艺术家谢晋在复旦学生中(1995年)
--
研究生文艺汇演(1988年)
--
1963年七大城市高校女排赛中复旦女排荣获冠军
--
外国留学生演中国京剧(1996年)
--
艺术体操队演出(1989年)
--
1993年“狮城舌战”中复旦大学辩论队一举夺魁,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颁发团体冠军奖杯
--
庆贺复旦学生取得“挑战杯”三连冠(2002年)
--
2004年6月30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前左一)观看由复旦剧社创作并演出的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并接
前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编 学校沿革
--
第一章 创立经过
----
附文献辑录
--
第二章 公学时期
----
附文献辑录
--
第三章 私立大学时期
----
第一节 民主治校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
第二节 反帝爱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活动
----
第三节 抗战爆发后的渝沪两地办学
------
附文献辑录
--
第四章 国立大学时期
----
第一节 从国立到抗战胜利后的复员
----
第二节 各系科的发展和教学特点
------
一、系科设置
------
二、各系科的发展
----
第三节 爱国民主运动和中共党组织的活动
------
附文献辑录
--
第五章 解放初期
----
第一节 接管后的教学
----
第二节 院系大调整
----
第三节 向科学进军
----
第四节 倡导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
第五节 经过“左”的曲折,开始调整
------
附文献辑录
--
第六章 六七十年代
----
第一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探索教育规律
----
第三节 逆境中的教学与科研
----
第四节 拨乱反正,工作重点转移
------
附文献辑录
--
第七章 八十年代
----
第一节 改善领导,改革管理
----
第二节 深化教学改革,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
第三节 强化科学研究,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
第四节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稳定
------
附文献辑录
--
第八章 九十年代
----
第一节 制定改革与发展纲要
----
第二节 人才梯队建设
----
第三节 教育工作的新成果
----
第四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五节 面向全国,服务上海,发展复旦
------
附文献辑录
--
第九章 进入新世纪
----
第一节 明确目标,抓住机遇,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
第二节 加强学科建设,确立新的学科布局
----
第三节 以科研为主导,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四节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
第五节 深化改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
第六节 以创新的精神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七节 加强规划和整合,促进附属医院发展
----
第八节 推进国际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九节 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校园建设
----
第十节 筹备百年校庆,弘扬复旦精神
------
附文献辑录
第二编 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
--
第一章 领导体制
----
第一节 隶属关系
------
一、行政隶属关系
------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
第二节 领导体制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一节 党代会与党委会
----
第二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节 党委部门
------
一、党委办公室
------
二、组织部
------
三、宣传部
--------
1978-2002年复旦大学中共党员情况统计
------
四、统战部
------
五、学生工作部
------
六、研究生工作部
------
七、武装部
------
八、老干部工作处
------
九、保卫部(处)
----
第四节 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
--
第三章 行政组织
----
第一节 校董会
------
一、校董会的早期组织
------
二、早期校董会的规程
------
三、新时期历届校董会
------
四、新时期校董权利
------
五、新时期校董职责和义务
----
第二节 校长
----
第三节 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
----
第四节 院、系、所和中心
--
第四章 校级委员会
----
第一节 校务委员会
------
一、组织沿革
------
二、性质与任务
----
第二节 学术委员会
------
一、组织沿革
------
二、性质与任务
----
第三节 学位委员会
------
一、组织沿革
------
二、性质与任务
----
第四节 其他专门委员会(组)
--
第五章 行政职能部门
----
第一节 校长办公室
----
第二节 学科建设办公室
----
第三节 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
----
第四节 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
----
第五节 人事处
----
第六节 研究生院
----
第七节 教务处
----
第八节 科学技术处
----
第九节 文科科研处
----
第十节 医院管理处
----
第十一节 外事处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
第十二节 对外联络与发展处
----
第十三节 校园信息化办公室
----
第十四节 退休教职工管理委员会
----
第十五节 财务处
----
第十六节 产业化与校产管理办公室
----
第十七节 资产管理处
----
第十八节 后勤办公室
----
第十九节 总务处
----
第二十节 基本建设处
----
第二十一节 枫林校区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
----
第二十二节 张江校区建设办公室与管理委员会
----
第二十三节 江湾校区建设办公室
----
第二十四节 研究室
----
第二十五节 留学生办公室
第三编 院系
--
第一章 人文学院
----
人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历史学系
----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
哲学系
--
第二章 经济学院
----
经济学院
------
一、沿革
------
二、教师
--------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联系示意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学术活动与对外交流
------
六、设施和图书资料
----
经济学系
----
世界经济系
----
国际金融系
----
保险学系
----
公共经济学系
--
第三章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国际政治系
----
政治学系
----
公共行政系
--
第四章 法学院
--
第五章 新闻学院
----
新闻学院
----
新闻学系
----
广播电视学系
----
广告学系
----
传播学系
--
第六章 外文学院
----
外文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系
----
日语语言文学系
----
法语语言文学系
----
德语语言文学系
----
俄语语言文学系
----
朝鲜语言文学系
----
大学英语教学部
----
翻译系
--
第七章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社会学系
----
社会工作学系
----
心理学系
----
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
--
第八章 艺术教育中心
--
第九章 数学科学学院
--
第十章 物理学系
--
第十一章 化学系
--
第十二章 高分子科学系
--
第十三章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第十四章 生命科学学院
--
第十五章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工程系
----
微电子学系
----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
----
光科学与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
----
软件学院
----
微电子研究院
--
第十六章 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系
----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第十七章 管理学院
----
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系
----
产业经济学系
----
统计学系
----
会计学系
----
企业管理学系
----
财务金融系
----
市场营销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
第十八章 上海医学院
----
上海医学院
----
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
病理学系
----
病原生物学系
----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
----
药理学系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
免疫学系
----
细胞与遗传医学系
----
神经生物学系
----
法医学系
----
内科学系
----
外科学系
----
妇产科学系
----
儿科学系
----
眼科学系
----
耳鼻喉科学系
----
临床诊断学系
----
精神卫生学系
----
麻醉学系
----
肿瘤学系
----
影像医学系
----
口腔医学系
----
皮肤病与性病学系
----
神经病学系
----
中西医结合系
----
康复与运动医学系
----
全科医学系
--
第十九章 公共卫生学院
--
第二十章 药学院
----
1992-2003年药学院课题、经费、发表论文统计表
--
第二十一章 护理学院
--
第二十二章 继续教育学院
----
复旦大学函授、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及考试课程统计
--
第二十三章 网络教育学院
--
第二十四章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1974-2003年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在校人数统计
----
2003年复旦大学各院系外国留学生人数统计
--
第二十五章 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
--
第二十六章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
第二十七章 社会科学基础部
--
第二十八章 附属单位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
1988-2003年复旦附中学生参加国际、全国、省市各类竞赛获奖一览
----
复兴中学(1960-1966)
----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
一、沿革
--------
1989-2002年复旦二附中发展概况统计
------
二、办学特色
----
复旦大学附属小学
--
第二十九章 已停办院系
----
土木工程学系
----
农学院
----
物理二系
----
复旦大学分校
第四编 学科建设
--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学科建设和发展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学科与专业布局的调整
--
第三章 重点学科建设
----
第一节 1987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
第二节 上海市和学校重点学科
----
第三节 2001年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
--
第四章 “九五”“211工程”建设
----
第一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
第二节 建设项目的内容和管理
----
第三节 建设项目的成效和验收
------
1996-2000年原上海医科大学“九五”期间科技资料统计
------
“211工程”“九五”期间学校建设项目验收专家意见统计
--
第五章 “985工程”学科建设
----
第一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
第二节 建设项目的内容和管理
------
2002年邯郸校区“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专家验收评审结果
------
2003年12月医学“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验收专家评议结果
----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成效和验收
------
一、学科优势进一步扩大
------
二、推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
三、促进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学科“高原”的形成
--
第六章 “十五”“211工程”建设
----
第一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
第二节 建设项目的内容和管理
----
第三节 建设项目的启动和中期检查
第五编 本科生教育
--
第一章 专业设置
----
第一节 专业制度的建立
----
第二节 专业设置的发展与调整
----
第三节 专科专业设置
----
第四节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设置
--
第二章 教学计划
----
第一节 培养目标
----
第二节 学制和时间安排
------
1954-1990年历次教学计划总学时、周学时对照
------
1954-1990年历次教学计划总周数分配一览
----
第三节 课程设置
----
第四节 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订
--
第三章 教学改革
----
第一节 教学改革过程
------
一、解放前的教学特点
------
二、解放初期全面学习苏联
------
三、1958-1960年的“大跃进”
------
四、1961-1965年的调整与提高
------
六、1977-1992年的教学改革
------
七、1993-1999年的教学改革
------
八、2000-2004年的教学改革
----
第二节 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
一、教学内容
------
二、教材建设
----
第三节 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
第四章 教学管理
----
第一节 教学管理制度
------
一、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
------
二、多种学位及证书的教学培养计划
--------
1998-2004年上海东北片高校间学生跨校选课、辅修专业情况
------
三、学籍管理制度
--------
2002-2004年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人数
--------
2000-2004年复旦大学录取本科插队班生人数
------
四、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
第二节 教学质量调查与评估
----
第三节 教学管理机构
------
一、学校教学管理机构
------
二、院、系教学管理机构
------
三、教学研究室
--
第五章 招生
----
1950-1951年复旦大学招生人数统计
----
1952-1965年复旦大学招生人数统计
----
1970-1976年复旦大学招生人数统计
----
1977-1988年复旦大学招生人数统计
----
1989-1998年复旦大学招生人数统计
----
1999-2004年复旦大学招生人数统计
--
第六章 毕业生去向、分配与就业
----
第一节 毕业生去向
----
第二节 毕业生分配
------
1950-1966年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去向统计
------
1967-1970年复旦大学毕业生分配去向统计
------
1973-1979年复旦大学毕业生分配去向统计
------
1981-1988年复旦大学毕业生分配去向统计
----
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
第六编 研究生教育
--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
1949-2005年复旦大学研究生人数统计
------
1972-1976年复旦大学研究试点班招生人数统计
----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
第二章 专业设置和导师
----
第一节 学科、专业设置及调整
------
1981-1993年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点及博士生指导教师一览
------
2005年4月复旦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第二节 导师队伍建设
------
复旦大学博士点各批批准数统计
------
复旦大学硕士点各批批准数统计
--
第三章 招生
----
第一节 招生的原则与编制
----
第二节 硕士生招生
------
1978-1999年复旦大学招收硕士生(含研究生班)情况统计
----
第三节 博士生招生
------
1981-1994年复旦大学招收博士生情况统计
----
第四节 研究生班招生
------
1984-1989年学校研究生班分专业招生情况统计
----
第五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
复旦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年份一览
------
1995-2004年复旦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学位授予及在学人数(非学历教育的单证生)统计
------
1991-2004年复旦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学位授予及在学人数(学历教育的硕士专业学位表)统计
----
第六节 选拔方式的改进
----
第七节 招生规模的扩大
------
2000-2004年复旦大学招收研究生情况统计
----
第八节 招生工作改革
--
第四章 培养目标与措施
----
第一节 培养目标
----
第二节 培养方案与个人培养计划
------
一、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
--------
196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学习项目时间分配和顺序
--------
196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习总时数安排
--------
1978年基础数学(泛函分析)专业研究生主要学习项目时间分配和顺序
------
二、培养计划的制定
----
第三节 博士生培养方案
----
第四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
第五节 科研和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
----
第六节 考核与管理
------
2000-200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统计
------
2000-2002年复旦大学文科研究生发表论文统计
--
第五章 学籍管理及就业
----
第一节 学籍管理
----
第二节 毕业生就业
------
1977-2004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和学位情况统计
--
第六章 学位制度
----
第一节 学位制度的建立
----
第二节 学位授予标准
------
一、授予标准与规定
------
二、博士与硕士学位的授予
--------
1982-2004年复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入数统计
--------
1981-2000年复旦大学授予硕士学位人数统计
----
第三节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入选
----
第四节 名誉博士学位
----
第五节 学位工作改革
--
第七章 博士后制度
----
第一节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立
--------
1993年复旦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各学科接受人员情况统计
--------
1985-2005年3月复旦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情况统计
------
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发展
----
第二节 管理工作
----
第三节 博士后工作改革
------
适应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
------
加大投入,确保博士后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
优化博士后学科结构
------
建立奖惩配套机制
------
着力解决配套资金问题
--
第八章 管理与研究
----
第一节 管理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健全规章制度
----
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研究
第七编 德育、体育与校园文化
--
第一章 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
----
第一节 1905-1949年爱国道德教育
----
第二节 1949-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
------
一、教育途径
------
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
三、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
----
第三节 1984年后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一、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
三、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
------
四、思想与学术
----
第四节 实践与调研
----
第五节 成果与荣誉
----
第六节 研究生德育
------
一、组织、体制与队伍
------
二、内容、形式与任务
------
三、途径与方法
--
第二章 政治理论课的设置与改革
----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要求
----
二、教学组织
----
三、学科建设
----
四、教材和科研成果
----
五、师资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一、概况
------
二、体育课程教学
----
第二节 校运动队
----
第三节 组织机构、教师队伍与教学设施
------
一、组织机构
------
二、教师队伍
------
三、教学设施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新建体育场地情况
--------
2003年复旦大学室外体育场地统计
----
第四节 群众性体育活动
------
群体活动的组织机构与计划制定
------
实施“劳卫制”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
1983-1993年复旦学生体育达标情况
------
开展早操与课外活动
------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统计
--------
1991-1992学年复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情况
--------
2000-2001学年复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情况
------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
--------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评分方法
--------
2002年复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统计
--
第四章 校园文化
----
第一节 解放前的校园文娱活动
----
第二节 1949-1989年校园文化
------
一、1949-1960年校园文化活动
------
二、1961-1976年校园文化活动
------
三、1976-1989年校园文化活动
----
第三节 90年代后的校园文化
第八编 人文社会科学研
--
第一章 1905-1949年学术成果
--
第二章 1949-1978年研究机构和学术成果
----
第一节 研究机构
----
第二节 学术成果
--
第三章 1978年后的研究机构
----
第一节 研究院、所(室)、中心的发展
----
第二节 编制、经费相对独立的研究院、中心、所
------
一、国际问题研究院
------
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第四章 1978年后的研究项目
----
第一节 1978-1988年研究项目
----
第二节 1989-2004年研究项目
------
1989-2004年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示意
--
第五章 1978年后的获奖学术成果
----
第一节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
第二节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第三节 上海市奖项
------
一、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学术成果奖
------
二、上海市高教局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四、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
------
五、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
----
第四节 其他获奖成果
----
第五节 重要成果简介
------
一、《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
------
二、《英汉大词典》
------
三、《当代中国村落家庭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一项探索》
------
四、《上海市区方言志》
------
五、《苏轼论稿》
------
六、《中国文学批评通史》(1-7卷)
--
第六章 学术交流活动
--
第七章 研究刊物
第九编 理科、医科科学研究
--
第一章 科研的初创和发展
--
第二章 科研机构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部分重要科研机构简介
------
一、数学研究所
------
二、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三、原子能研究所
------
四、高分子化学研究所
------
五、遗传学研究所
------
六、现代物理研究所
------
七、电光源研究所
------
八、材料科学研究所
------
九、应用化学研究所
------
十、上海市数量经济和运筹学研究所
------
十一、计算机科学研究所
------
十二、微电子学研究所
------
十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十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
十五、分析测试中心
------
十六、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十七、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十八、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十九、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二十、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二十一、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三、非线性数字模型与方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四、应用离子束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五、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六、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七、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八、近视眼研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
二十九、分子催化与功能材料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三十、智能信息处理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三十一、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三十二、波散射与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三十三、先进涂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三十四、数学金融研究所
------
三十五、复旦-交-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
三十六、激光化学研究所
------
三十七、上海市现代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
------
三十八、上海(国际)数据库研究中心
------
三十九、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
四十、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四十一、复旦大学起搏工程研究所
------
四十二、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
------
四十三、复旦大学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件研究开发中心
------
四十四、复旦大学同步辐射研究中心
------
四十五、国家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分析中心
------
四十六、复旦大学纳米技术发展中心
--
第三章 研究课题
----
第一节 1949-1957年研究课题
----
第二节 1958-1965年研究课题
----
第三节 1966-1976年研究课题
------
1968年复旦大学科研项目一览
----
第四节 1977-1988年研究课题
------
1982-1985年复旦大学承担的专项科研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一览
------
1981-1988年复旦大学理科签订的科技协作和技术转让合同统计
----
第五节 1989-2002年研究课题
------
1989-2002年复旦大学承担的纵向科技项目一览
------
1989-2003年复旦大学承担的一般科技项目统计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览
------
复旦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点重大项目一览
------
1989-2003年复旦大学签订的“四技”合同统计
------
复旦大学签订的50万元以上科技开发合同统计
----
第六节 研究经费
------
1981-1988年复旦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及当年经费收入统计
------
1988年复旦大学在研项目及其在1988-1991年核定经费统计
------
1989-2002年复旦大学科技经费统计
------
1989-2003年复旦大学各院系科技经费统计
------
1989-2003年复旦大学到款的“四技”合同经费统计
--
第四章 科研成果与转化
----
第一节 1953-1957年科研成果
----
第二节 1958-1965年科研成果
----
第三节 1966-1976年科研成果
----
第四节 1977-1988年科研成果
----
第五节 1989-2003年科研成果
------
一、科技奖励概况
------
二、科技成果鉴定情况
--------
1990-2003年复旦大学科技成果鉴定统计
----
第六节 典型成果简介
----
第七节 论文
------
1981-2003年复旦大学理科发表论文统计
----
第八节 专利
------
1986-2003年复旦大学历年授权专利统计
--
第五章 学术活动与学术刊物
----
第一节 校内学术活动
------
1978-1988年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讨论会一览
------
1991-2003年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会(自然科学)一览
----
第二节 学术刊物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复旦学报(医学版)》
------
《数学年刊》
------
《研究与发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