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县志

和龙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和龙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2年09月

目录

封面
和龙县志
版权页
《和龙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审人员省、州审稿验收人员名单
-- 和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和龙县志》编辑部
-- 《和龙县志》编辑部顾问
-- 其他工作人员
-- 校对
-- 参加《和龙县志》稿终审人员名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稿组成员名单
--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稿验收参加《和龙县志》审稿人员名单
图片
-- 和龙县地图
-- 1928年中国共产党和龙县三道沟支部书记刘建章题词
-- 中共和龙县委书记全平先题词
-- 中共和龙县委副书记王成夫题词
-- 《和龙县志》终审会会场
-- 和龙城标
-- 中共和龙县委办公楼
-- 和龙镇民慧街一瞥
-- 和龙县政府、人大办公大楼
-- 和龙县广播电视楼
-- 图们江畔
-- 亚东水库
-- 1.长白森林
-- 2.海兰江畔金达莱
-- 3.南夕渡槽
-- 4.关门桥
-- 烤烟
-- 晒烟
-- 水稻扬花
-- 梅花鹿
-- 黑木耳生产基地
-- 运材
-- 牧场
-- 新村—新兴洞
-- 和龙机器厂
-- 部优产品支重轮
-- 民族席垫厂席垫生产线
-- 和龙县制酒厂
-- 和龙县制酒厂产品及奖状
-- 研究白酒质量
-- 装瓶车间
-- 化验室一角
-- 和龙县长白山花岗石厂
-- 部分花岗石产品
-- 和龙煤矿里的井下作业
-- 和龙县印刷厂彩印车间
-- 1.和龙第一百货商店
-- 2.和龙县供销社贸易商场
-- 3.和龙县供销社贸易商场一角
-- 4.和龙市场
-- 松老公路(和龙—龙井)
-- 兴隆加油站
-- 和龙油库付油罐区
-- 中国农业银行和龙县支行营业大厅
-- 中国农业银行和龙县支行西林储蓄所
-- 中国工商银行和龙县支行营业大厅
-- 中国工商银行和龙县支行大楼
-- 和龙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 物理实验课(和龙一中)
-- 和龙县图书馆儿童阅览室
-- 和龙镇新东小学师生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 参加“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的和龙县幼儿园儿童
-- 和龙高中
-- 和龙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在诊察妇女病情
-- 和龙县医院门诊部
-- 龙门乡龙池村民俗聚会
-- 秋千、跳板
-- 摔跤
-- 十三勇士纪念碑
-- 1932—1934年和龙县渔浪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 1930年药水洞苏维埃政府遗址
-- 1938年,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和龙县大马鹿沟深山密林里写下的宣传树标
-- 1.贞孝公主墓壁画(龙海)
-- 2.贞孝公主墓碑(龙海)
-- 3.双系釉陶罐(北大)
-- 4.铜镜(北大)
-- 5.渤海三彩—壶(北大)
-- 6.渤海三彩—盅(北大)
-- 7.鎏金饰件(北大)
-- 和龙县地势图
序言
《和龙县志》自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疆域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沿革
-- 第四章 县城乡镇概况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镇
---- 第三节 乡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地貌类型
-- 第三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区划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形成特点
---- 第二节 土壤分布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一节 森林植被
---- 第二节 野生经济植物
---- 第三节 天然牧草
-- 第七章 野生动物
-- 第八章 矿物
---- 第一节 主要矿物
---- 第二节 主要矿藏地
-- 第九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低温冷害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霜冻冰雹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分布密度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密度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总变动
---- 第二节 自然变动
---- 第三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自然构成
---- 第二节 社会构成
-- 第四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状况
---- 第二节 家庭状况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措施
---- 第二节 社会效果
---- 第三节 机构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和龙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活动
---- 第二节 办事机构
-- 第二章 基层组织
-- 第三章 代表会议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四章 各项工作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宣传
---- 第三节 统一战线
---- 第四节 党校教育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党史资料征集研究
第五篇 政务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临时议政机关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五节 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清朝 中华民国 东北沦陷时期政府
----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 民政
---- 第五节 劳动管理
---- 第六节 人事
---- 第七节 信访
---- 第八节 侨务
---- 第九节 外事
---- 第十节 计划管理
---- 第十一节 统计管理
---- 第十二节 物价管理
---- 第十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十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
---- 第十五节 土地管理
-- 第三章 政治协商机关
----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龙县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和龙县委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政协和龙县委会办事机构
第六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清朝 中华民国 东北沦陷时期警察机构
---- 第二节 人民公安机关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出入境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交通警察
---- 第九节 武装警察中队
---- 第十节 边防武装警察大队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关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清朝 中华民国 东北沦陷时期审判机关
---- 第二节 人民审判机关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执行案件受理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公证
第七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朝军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军队
---- 第三节 伪军
---- 第四节 抗日武装部队
---- 第五节 人民解放武装部队
---- 第六节 预备役部队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五节 预备役制
---- 第六节 兵役工作改革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武器装备
---- 第四节 政治工作
-- 第四章 人民武装斗争
---- 第一节 “五卅”暴动
---- 第二节 平岗 三道沟区斗争
---- 第三节 县游击中队 游击大队的游击斗争
-- 第五章 战事
---- 第一节 青山里反日战斗
---- 第二节 抗日战事
---- 第三节 围剿国民党地下军
---- 第四节 捕获空降特务
-- 第六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工程
---- 第二节 专业队伍
---- 第三节 训练
---- 第四节 教育
---- 第五节 机构
第八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人组织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基层工会会员
---- 第三节 工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活动
---- 第五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二章 农民组织
-- 第三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活动
-- 第四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青年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团的基层组织 团员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四节 活动
---- 第五节 少年儿童组织 活动
-- 第五章 其他群众组织
---- 第一节 反帝同盟 革命互助会 民主大同盟
---- 第二节 青年会 学生组织
---- 第三节 联合会协会
第九篇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土地开垦
----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 粮豆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五节 蔬菜
---- 第六节 农技农艺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防洪工程
---- 第二节 灌溉工程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第四节 水利管理
---- 第五节 水利费用
---- 第六节 水利机构
-- 第三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改良农具
---- 第三节 动力机械
---- 第四节 技术人员培训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林权划分
---- 第三节 营林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经营效益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七节 州直林业企业简介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所有制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饲料
---- 第四节 繁殖改良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六章 特产业渔业
---- 第一节 特产业
---- 第二节 渔业
-- 第七章 乡镇企业
-- 第八章 农业投资
---- 第一节 国家投资
---- 第二节 城镇支援农业
第十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矿业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冶金 金属制品
---- 第四节 机械
---- 第五节 化学制药
---- 第六节 建材
---- 第七节 木材加工
---- 第八节 食品
---- 第九节 纺织 缝纫
---- 第十节 造纸 印刷 工艺美术品
-- 第二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内容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省州直属工业企业简介
---- 第一节 和龙煤矿
---- 第二节 延边煤矿
---- 第三节 112地质勘探队
---- 第四节 和龙供电局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第二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设计
---- 第二节 施工效益
----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有房产管理
---- 第二节 落实宗教房产政策
---- 第三节 私房管理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第十二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铁路建设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监理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运输业
---- 第一节 铁路运输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公路运输经营效益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电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话
---- 第四节 电报
---- 第五节 国际通信
第十三篇 商业
-- 第一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沿革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百货
---- 第二节 五金
---- 第三节 食品
---- 第四节 副食品
---- 第五节 水产品
---- 第六节 石油
---- 第七节 烟酒
---- 第八节 信托
---- 第九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日用生活资料供应
----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 第三节 烟叶收购
----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六节 储运
---- 第七节 资产
---- 第八节 机构
-- 第四章 粮油盐购销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粮油供应
---- 第三节 储运保管
---- 第四节 食盐经营
---- 第五节 饲料经营
---- 第六节 经济效益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贸易
---- 第二节 边境贸易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六章 物资商业
---- 第一节 购销
---- 第二节 经营网点
---- 第三节 生产资料产品供应
---- 第四节 煤炭供应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七章 集市贸易
-- 第八章 其他商业
---- 第一节 知青商业
---- 第二节 乡镇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九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旅店
---- 第三节 理发
---- 第四节 照相
---- 第五节 修理
---- 第六节 浴池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第十四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公债 国库券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第五节 审计
---- 第六节 机构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税款征收
---- 第三节 监督检查
---- 第四节 税收调节
---- 第五节 减免税豁免
---- 第六节 机构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经营
---- 第四节 保险
---- 第五节 机构
第十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私塾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堂
---- 第二节 普通学校布局
---- 第三节 学生
---- 第四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五节 教学方针方法
---- 第六节 教学设备
---- 第七节 教育经费
---- 第八节 中小学选介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结构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五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农业中学
---- 第二节 职业中学
---- 第三节 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电视大学和龙管理站
-- 第七章 教育管理机构
第十六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人才管理
---- 第一节 科技人才
---- 第二节 科技人才开发使用
-- 第二章 科学技术管理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试验项目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经费
---- 第五节 奖励
-- 第三章 科技情报
-- 第四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学技术普及
----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三节 学术活动
---- 第四节 咨询服务
---- 第五节 合理化建议
---- 第六节 群众性科学实验
---- 第七节 “优选法”“统筹法”
-- 第五章 地震气象水文观测
---- 第一节 地震测报
---- 第二节 气象观测 预报
---- 第三节 水文观测
-- 第六章 机构
第十七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专业演出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图书发行
---- 第五节 图书阅览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有线广播
---- 第二节 无线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服务单位
---- 第五节 经费
---- 第六节 机构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制度
---- 第二节 建设
---- 第三节 成果
---- 第四节 机构
第十八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单位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技术
---- 第四节 设备
-- 第二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品供应
---- 第二节 自产药材
-- 第三章 地方病绦虫病防治
---- 第一节 克山病
---- 第二节 大骨节病
---- 第三节 甲状腺肿病
---- 第四节 布氏杆菌病
---- 第五节 绦虫病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接生
---- 第二节 妇女病
---- 第三节 妇女劳动卫生保护
---- 第四节 孕产妇系统管理
---- 第五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医药管理食品卫生监督
---- 第一节 药品管理
---- 第二节 食品卫生监督
-- 第六章 卫生经费固定资产
-- 第七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章 管理机构
第十九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大气污染治理
---- 第一节 燃料煤废气污染治理
---- 第二节 工业生产废气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燃料油废气污染治理
-- 第二章 噪声污染治理
---- 第一节 噪声污染
---- 第二节 噪声污染治理
-- 第三章 水体污染治理
---- 第一节 海兰江监测
---- 第二节 水质污染监测
---- 第三节 废水治理
-- 第四章 废渣污染治理
-- 第五章 机构
第二十篇 体育
-- 第一章 日常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工间操
-- 第二章 体育比赛
---- 第一节 学生
---- 第二节 职工
---- 第三节 农民
---- 第四节 民族体育项目
---- 第五节 老年人
---- 第六节 全国少年女子垒球赛
---- 第七节 友谊比赛
-- 第三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 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 第三节 群众体育团体
---- 第四节 设施
第二十一篇 民族宗教
-- 第二章 民族风俗习惯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民族姓氏
---- 第二节 地方姓氏
-- 第四章 民族关系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基督教
---- 第二节 天主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佛教道教
---- 第五节 青林教
---- 第六节 元宗教
---- 第七节 大倧教
-- 第六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工作纪实
---- 第二节 机构
第二十二篇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文物考察发掘
-- 第二章 古代遗址
---- 第一节 村落
---- 第二节 墓葬
---- 第三节 城址
---- 第四节 寺庙
---- 第五节 古长城边壕
-- 第三章 近现代遗址
---- 第一节 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 第二节 地下革命活动遗址
---- 第三节 战迹地
---- 第四节 惨案地
---- 第五节 帝国主义侵华遗址
-- 第四章 重要文物
---- 第一节 古代文物
---- 第二节 近现代文物
第二十三篇 人物传略
-- 崔相东
-- 金世
-- 金嫂
-- 安兴元
-- 俞万吉
-- 李吉元
-- 郑斗虎
-- 柳泽圭
-- 金国镇
-- 刘亿万
-- 车贞淑
-- 洪惠顺
-- 蔡洙恒
-- 全赫
-- 吴昌吉
-- 金顺姬
-- 具成泰
-- 崔相东
-- 金世
-- 安鹤善
-- 徐光
-- 张承焕
-- 高河鲸
-- 金炳洙
-- 申春
-- 车龙德
-- 金日焕
-- 金浩哲
-- 李东鲜
-- 周现甲
-- 金龙振
-- 朴凤南
-- 李福林
-- 李桂顺
-- 朴相活
-- 金周贤
-- 曹亚范
-- 柴世荣
-- 朴永龙
-- 朴钟锈
-- 金寿忆
-- 朱炳珍
-- 郑珠龙
-- 金汝昌
-- 杜维祥
-- 林民镐
-- 关俊彦
-- 金鹤松
-- 李明甫
-- 李旭
-- 金龙泉
-- 崔日鲜
-- 李永春
-- 周东华
-- 霍迎春
大事记(1881~1987)
附录
-- 一 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文件辑要
-- 二 地方历史文献目录
-- 三 物价表
-- 四 国民经济主要数据
-- 五 遗文艺文
《和龙县志》编纂始末
编纂《和龙县志》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编纂《和龙县志》资助单位名单
和龙县第一批旅游区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