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志

陇西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陇西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06月

目录

封面
陇西县志
图片
-- 陇西县现行行政区划图
-- 陇西县城区现状图
-- 红军长征过陇西路线图
-- 中共陇西县委
-- 陇西县人民政府
-- 县人大 县政协
-- 文化广场
-- 威远楼
-- 文峰塔
-- 县中医院
-- 县第一人民医院
-- 县第一中学
-- 县幼儿园
-- 万寿商场
-- 文峰农贸市场
-- 仁寿110千伏变电站
-- 甘肃最长的公路桥——西二十里铺渭河大桥
-- 双耳彩陶罐
-- 尖底彩陶瓶
-- 战国玉璧
-- 弯颈蒜头铜瓶
-- 唐代陶马
-- 汉代铜鼎
-- 崖坪辣椒
-- 大白菜
-- 大 蒜
-- 大 葱
-- 白条党参
-- 改良黄牛
-- 陇丰渠渠道仁寿山段
-- 福星林带
-- 西二十里铺渭河堤防工程
-- 高台山电视差转台
-- CB—32、CB—46齿轮油泵
-- 威远牌粘土砖及奖状
-- 医药酒精、陇花牌系列酒
-- 大理石器具
-- 京式出口地毯
-- 陇原三绝——金钱肉
-- 陇原三绝——口 条
-- 陇原三绝——火腿
-- 传统风味小吃——荞粉
-- 传统风味小吃——饴铬面
-- 传统风味小吃——锅盔
-- 传统名产——腌驴肉
-- 传统风味小吃——扯面
-- 战国秦长城遗址
-- 传统名产——腊羊肉
-- 县城夜景
-- 宝巩局钱币
-- 县城全景
-- 仁寿山公园
-- 人民影剧院
-- 陇西县城区总体规划图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 置
-- 第一章 位置区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区划
---- 第二节 民国区划
---- 第三节 现行区划
---- 第四节 乡镇概况
-- 第四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四节 人口构成
---- 第五节 民 族
第二编 地 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 质
---- 第二节 地 貌
-- 第二章 山脉河流
---- 第一节 山 脉
---- 第二节 河 流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气 候
---- 第二节 土 壤
---- 第三节 水
---- 第四节 植 物
---- 第五节 动 物
---- 第六节 矿 物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 灾
---- 第二节 雨雹灾
---- 第三节 风涝霜冻灾
---- 第四节 农作物病虫害
---- 第五节 地 震
---- 第六节 山体移动(滑坡)
第三编 经 济
--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减租减息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耕地演变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粮食生产
---- 第五节 油料生产
---- 笫六节 蔬菜生产
---- 第七节 农业技术
---- 第八节 农业机械
---- 第九节 多种经营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家 畜
---- 第三节 家 禽
---- 第四节 畜牧科技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四章 林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育 苗
---- 第三节 造 林
---- 第四节 果 园
---- 第五节 林木管护
---- 第六节 林业普查
---- 第七节 林权演变
-- 第五章 水 利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治 河
---- 第三节 打 井
---- 第四节 修 渠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六节 水利管理
-- 第六章 电 力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 用 电
-- 第七章 工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体 制
---- 第三节 行 业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五节 职工队伍
-- 第八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生 产
-- 第九章 交 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公路桥梁
---- 第四节 公路运输
---- 第五节 公路管理
---- 第六节 铁 路
-- 第十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 第十一章 商 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商业
---- 第四节 物 价
-- 第十二章 粮 油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购 销
---- 第三节 储 运
---- 第四节 加工经营
-- 第十三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体 制
---- 第三节 收 入
---- 第四节 支 出
---- 第五节 预算外收支
-- 第十四章 税 收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田 赋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工商税
-- 第十五章 金 融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铸 钱
---- 第三节 货 币
---- 第四节 存 款
---- 第五节 信 贷
---- 第六节 基建资金管理
---- 第七节 公债、国库券
---- 第八节 信用合作
---- 第九节 保 险
-- 第十六章 审 计
-- 第十七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商标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六节 合同管理
-- 第十八章 科技计量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计量管理
-- 第十九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 城
---- 第二节 乡 镇
---- 第三节 领导机关
---- 第四节 建筑技术
---- 第五节 建设管理
第四编 政 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陇西地下党斗争概述
---- 第二节 县委组织沿革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思想教育
---- 第七节 干部管理
---- 第八节 纪律检查
---- 第十节 档案工作
--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 第三节 国民议会
-- 第三章 政 府
---- 第一节 历代县级行政机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基层人民政府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历届会议简况
-- 第五章 民主党派、工商联
---- 第一节 民盟陇西县支部
----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 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 联
---- 第四节 农会(贫协)
-- 第七章 政 法
---- 第一节 检察院
---- 第二节 法 院
---- 第三节 公安局
---- 第四节 司法局
-- 第八章 民 政
---- 第一节 普 选
---- 第二节 优 抚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复转军人安置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九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第五节 退休、离休
-- 第十章 中国国民党
---- 附:三青团
-- 第十一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工 会
---- 第二节 商 会
---- 第三节 农 会
---- 第四节 教育会
---- 第五节 妇女会
---- 第六节 中医师会
第五编 军 事
-- 第一章 陇西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 第二章 民国前军备
---- 第一节 明代前军备
---- 第二节 明代屯兵防汛
---- 第三节 清代绿营
-- 第三章 民国军备
---- 第一节 各种团队
---- 第二节 征 兵
-- 第四章 民国驻军
-- 第五章 红军过陇西
---- 第一节 入陇前后
---- 第二节 传播革命
---- 第三节 建立革命政权、组建人民武装
---- 第四节 离陇纪略
-- 第六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驻陇西人民军队
---- 第四节 民 兵
---- 第五节 人民防空
第六编 文 化
-- 第一章 教 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青
---- 第六节 工农业余教育
---- 第七节 勤工俭学
---- 第八节 教师队伍
---- 第九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文 化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图书阅览
---- 第三节 电影放映
---- 第四节 戏剧演出
---- 第五节 群众文化
------ 电影宣传《李时珍》
------ 国画《永寿图》
------ 王予望书木对联
------ 冯尽善行草中堂
------ 杨朝栋书《声闻四达》
------ 牛月樵四扇屏
------ 李朝栋书中堂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 周代陶鬲
------ 明代金首饰
------ 八仙庆寿镜
------ 尖底陶罐
------ 清代瓷瓶
------ 汉代铜釜
------ 战国铜剑
---- 第七节 艺文选
-- 第三章 新 闻
---- 第一节 报 纸
---- 第二节 报 道
---- 第三节 广 播
---- 第四节 电 视
-- 第四章 卫 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医 生
---- 第三节 医 疗
---- 第四节 医 药
---- 第五节 防 疫
---- 第六节 保 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场地、器材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职工体育
---- 第五节 农村体育
---- 第六节 成绩、队伍
第七编 人 物
-- 第一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二章 传
---- 第一节 英烈人物
------ 胡登云
------ 张世英
------ 李景春
------ 董其学
------ 王教五
------ 倾海山
------ 王炳全
---- 第二节 军政人物
------ 廉褒
------ 姚兴
------ 赵璟
------ 辛祕
------ 李中敏
------ 李 石
------ 李蔚
------ 王德
------ 汪世显
------ 李忽兰吉
------ 完 泽
------ 贵拜柱
------ 汪 庸
------ 戴浩
------ 杨仕敏
------ 宋琮
------ 范 镛
------ 李维桢
------ 张鹏
------ 岳万阶
------ 畅 华
------ 王朝用
------ 刘应熊
------ 王尚质
------ 雷 龙
------ 杜和春
------ 杨于庭
------ 何士玮
------ 关永杰
------ 郭 充
------ 孟家栋
------ 宋朝楠
------ 吕高培
------ 冯尽善
------ 唐树义
------ 张敏行
------ 武尚仁
------ 汤聘珍
------ 周文翔
------ 吴本烈
------ 颜士璋
------ 李寿芝
------ 周景曾
------ 张 继
------ 马如鉴
------ 阎士琏
------ 王天柱
------ 牟风鸣
------ 赵子功
------ 王 霖
------ 马元鹗
------ 秦友才
------ 戴志魁
---- 第三节 文教人物
------ 封衡
------ 董庭兰
------ 李朝威
------ 李公佐
------ 李复言
------ 金銮
------ 杨 恩
------ 王予望
------ 杨 庆
------ 吴之珽
------ 张 渭
------ 杨凌霄
------ 宋瑞
------ 原 浃
------ 陈邦彦
------ 张凌云
------ 刘炳青
------ 刘文炳
------ 王海(马风)
------ 赵振业
------ 赵福海
------ 樊耀
---- 第四节 其他人物
------ 杨 栋
------ 孟敦素
------ 祁 兑
------ 康 润
------ 莫如珍
------ 史汪氏
-- 第三章 简 介
---- 第一节 历史人物
------ 雷王保
------ 姚弋仲
------ 姚 萇
------ 彭献忠
------ 武唐信
------ 韩 缙
------ 汪 寿
------ 李逢春
------ 阎蹴
------ 祁继祖
------ 阎化谆
------ 刘甲科
------ 陈长复
------ 马荣朝
------ 秦子忱
------ 侯树衔
------ 田际春
------ 何据德
------ 武 镳
------ 郭峻
------ 马泰祥
------ 祁文焊
------ 祁文煜
------ 左延龄
------ 祁兆庚
------ 王有义
------ 汪 凌
------ 杨 琛
------ 祁荫杰
------ 祁荫甲
------ 马元凤
------ 何冠山
------ 刘祖谌
---- 第二节 当代知名人士
------ 马元鹏
------ 陈守礼
------ 常世荣
------ 常秋英
------ 阎镇威
------ 陈 恭
------ 张慈
------ 宋文焕
------ 苟 惠
------ 牟实库
------ 张绪
------ 汪 铖
------ 王自楷
------ 周凤岐
------ 张思孝
------ 鱼成龙
------ 王自模
------ 陈化民
------ 潘富江
------ 莫自鸣
------ 梁守义
------ 刘光汉
------ 吴伯甫
------ 张建基
------ 乔德峻
------ 周尚文
------ 车登科
------ 王国祯
------ 刘光祖
------ 胡兆意
------ 李至善
------ 王风瑞
------ 张育方
------ 张新铭
------ 侯振基
------ 侯志淦
------ 王佐才
------ 马凌霄
------ 张 参
------ 淡 伦
------ 郭辅唐
------ 牛映斗
------ 马庭祥
------ 何凤鸣
------ 马国瑜
------ 王守义
------ 罗克信
------ 汪映海
------ 成跃祖
------ 王 斌
------ 李毓富
---- 第三节 党政军高级干部
------ 马光汉
------ 赵建基
------ 杨继祖
------ 石作珍
------ 杨振国
------ 陈安民
------ 殷志尧
------ 李福才
------ 李克勤
------ 张建基
------ 何光第
------ 胡守贤
-- 第四章 英雄模范人物表
---- 李光禄
---- 杨福海
---- 王增福
---- 杨 华
---- 张俊杰
---- 王发福
---- 杜彩娥
---- 卓念祖
---- 蔡文雅
---- 王自笃
---- 李兰华
---- 吕凤兰
---- 张振亚
---- 刘俊海
---- 刘玉华
---- 刘金秀
---- 赵李氏
---- 颉秉鹏
---- 赵淑娟
---- 贾兴汉
---- 王守忠
---- 周耀歧
---- 马克俊
---- 赵克勤
---- 刘清云
---- 杨学俭
---- 贾春立
第八编 社 会
-- 第一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计划生育规定
---- 第三节 晚婚、晚育
---- 第四节 技术队伍
-- 第二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婚 嫁
---- 第二节 丧 葬
---- 第三节 生 辰
---- 第四节 庙会、香会
---- 第五节 过 节
---- 第六节 恶习陋风
---- 第七节 迷信种种
---- 第八节 禁 忌
-- 第三章 地方语言
---- 第一节 方 言
---- 第二节 谚 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谜 语
-- 第四章 新风尚
---- 第一节 新风录
---- 第二节 生活改善
-- 第五章 宗 教
---- 第一节 佛 教
---- 第二节 道 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天主教
-- 第六章 帮会道门
---- 第一节 青红帮
---- 第二节 一贯道
---- 第三节 瑶池道
---- 第四节 同善社
---- 第五节 三保门
-- 第七章 会馆、祭祀、行会
---- 第一节 旧俗祭祀纪略
---- 第二节 会馆纪要
---- 第三节 家族、宗祠、家谱、家法
附录
-- 陇西地方志简介
-- 陇西人士著述目录
编后记
《陇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陇西县志》主编、副主编
《陇西县志》办公室
版权页
正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