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实事求是地记录西北留村的历史变化与发展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19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目录
封面
扉页
村徽
编纂委员会
村歌
地图
照片
序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一、地理位置
--
二、《邢台通史》载西北留概况
--
三、建置沿革
--
四、人口姓氏
--
五、自然特征
--
六、景观
--
七、文化教育
--
八、果木摇钱树
--
九、皮毛聚宝盆
--
十、昔日既辉煌,明天更美好
第二章 村庄起源
--
引子(暨西北留牌楼记)
--
第二节 西北留村起始
----
西北留村所有姓氏简况表
第三章 大事记
--
第一节 商代至明代
--
第二节 清朝
--
第三节 中华民国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章 隶属沿革
--
第一节 沙河县的隶属沿革
--
第二节 西北留村的隶属沿革
第五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交通及交通工具
--
第四节 地形地貌
--
第五节 土地
----
一、地名
----
二、土质
----
三、村域土地面积
--
第六节 气候
--
第七节 资源
----
一、植物
----
二、动物
----
三、矿产
--
第八节 用水
第六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村庄建设概况
--
第二节 村民住宅
--
第三节 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
第四节 公共建筑
第七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民族
----
二、性别
----
三、年龄
----
四、人口分布
----
五、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素质
----
一、身体素质
----
二、文化素质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附表一西北留村人口状况对比表
----
附表二1942-1943年灾荒年间村民情况
----
附表三1970年时西北留村人口、土地、生产资料及其他情况统计表
----
附表四1937年至2019年西北留村人口状况一览表
----
附表五2019年6月4日西北留村各年龄段人数分布情况一览表
----
附表六西北留村2015年、2019年80岁(不含)以上老人统计表
----
附表七八十岁以上的健在人员(截止2019年8月)
----
附表八八十岁以上的去世人员(截止2019年8月)
第八章 党建
--
第一节 党组织发展
--
第二节 党建历程片段
--
第三节 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政治运动
----
一、“三反”、“五反”、“整风反右”
----
二、三面红旗
----
三、四清运动
----
西北留村历任党支部书记、委员名单
----
西北留村中共党员发展状况一览表
----
西北留村已故中共党员名录
第九章 村政及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村级政权组织
----
西北留村历任村委会、村长、主任委员会名录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一、农民协会
----
二、妇女组织
----
三、从儿童团到青年团
----
四、治安治保组织
----
五、民兵连组织
----
六、村民代表
----
西北留历任妇女主任一览表
----
西北留村历任会计一览表
----
西北留村民代表第七届至第十届名录
----
贫下中农委员会(贫协)
第十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社会变革
--
第二节 土地及土地革命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一、集体食堂
----
二、大炼钢铁
--
第五节 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年)
--
第六节 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时期
--
第七节 家庭联产承包
第十一章 军事与兵役
--
第一节 兵役
----
一、募兵制
----
二、征兵制
----
三、志愿兵制度
----
四、义务兵役制
----
五、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
第二节 日寇驻军及军事设施
--
第三节 兵灾及匪患
----
一、遭日寇活埋
----
二、匪患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战事
----
一、解放沙河城
----
二、解放峭河
--
第六节 西北留村游击队抗战花絮
--
第七节 西北留村革命烈士名录
--
第八节 西北留优秀军人
----
西北留建国前参军人员名录
----
优秀军队干部
----
西北留建国后参军人员名录
第十二章 农、林、副、水利、电力
--
第一节 农业技术
----
一、耕作技术
----
二、栽培技术
----
三、水利建设
----
四、中耕
----
五、病虫害防治
----
六、主要农作物
----
七、农机具
--
第二节 果林业
--
第三节 商业、服务业、运输业、餐饮业
--
第四节 电力
第十三章 货币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一、实物货币
----
二、金属货币
----
三、纸币
----
四、人民币
--
第二节 金融
----
一、建国前的金融机构
----
二、建国后的金融机构
--
第三节 西北留村金融机构
第十四章 西北留的聚宝盆——皮毛工艺
--
第一节 皮毛业的起始与发展
--
第二节 建国前皮毛业的中兴时期
--
第三节 皮毛的衰败时期
--
第四节 邢台市皮毛厂的前身——西北留熟皮厂
--
第五节 建国后皮毛行业鼎盛时期
第十五章 医疗、卫生、体育
--
第一节 旧时医疗
--
第二节 解放前后、建国初期医疗情况
--
第三节 新农村合作医疗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附表:西北留村级历届医生名录
--
第五节 群众性文化健身活动
第十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概述暨大事记
----
一、明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建国后(1949年----1965年)
----
五、改革开放时期
--
第二节 西北留中学历届毕业升学情况一览表
--
第三节 西北留中学十年间发展情况一览表
--
第四节 西北留学校历年教员任职情况统计表
--
第五节 西北留学校历任校长(校董、主任教师)情况一览表
第十七章 西北留优秀人才
--
第一节 优秀人才代表
--
第二节 西北留村优秀人才名录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一:担任单位正职人员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二:行政人员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三:公、检、法、司、工商、税务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四:教育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五:医疗卫生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六:企业、事业及其它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七:邢台市皮毛厂
----
西北留优秀人才名录之八:学历榜
--
第三节 文人秀才
----
一、西北留村清代秀才(不含南巷)一览表(共计22名)
----
二、明清两代南巷文生(秀才)一览表(共29名)
----
【科举考试小资料】
--
第四节 立碑挂匾
----
一、清代民国西北留村挂匾立碑一览表(匾17碑1)
----
二、西北留村村民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一览表
--
第五节 南刘出了个刘伯温
--
第六节 西北留名人故事
----
一、唾面自干张先达,高风亮节传美谈
----
二、武成享
----
三、李田银
----
四、林天贵
----
五、张伦(二世)
----
六、张邦治(六世)
----
七、张和(十四世)
----
八、张自富妻(十五世)
----
九、张书田妻(十六世)
----
十、张琦(十六世)
----
十一、光裕堂产业碑
--
第七节 西北留人物轶事
----
一、张步云悬宝擒贼,老翰婿跺脚服妻
----
二、觅“脚驴儿”
----
三、胡翁雕塑阴阳泥胎,判官惠赠半升绿豆
----
四、“任李秀才”之说
----
五、“李、尚不分”之说
----
六、老嫂比母
----
七、张沧为母不娶、孝心感动关帝
----
八、双女长寿星
----
九、李家二三事
----
十、正月初十惨案
第十八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化艺术
----
一、民谣
----
二、自创对联
----
三、俏皮话儿
----
四、谚语
----
五、方言
----
六、歇后语
--
第二节 文艺活动
----
一、贺庙会
----
二、社火班子(也称嗜好班儿)
----
三、划旱船
----
四、皮影戏(俗称戳影戏)
----
五、拉碌碡
----
六、踩高跷
----
七、玩大头
----
八、跑驴
----
九、打花棍儿
----
十、扭秧歌儿
----
十一、村文艺宣传队
--
第三节 剧场
--
第四节 农家书屋、书画协会
----
一、农家书屋
----
二、书画协会
----
三、书画作品与剪纸艺术
--
第五节 村史馆
--
第六节 文化古迹
----
一、阁
----
二、交通沟
----
三、碑石
第十九章 民生民俗
--
第一节 民生
----
一、照明
----
二、牲畜
----
三、米面加工(碾米、磨面)
----
四、吃水
----
五、灶火、厨具
----
六、服饰
----
七、粮票、布票
----
八、交公粮
----
九、生孩子
----
十、饮食
----
十一、住房
----
十二、出行
--
第二节 社交习俗
----
一、见面
----
二、待客
----
三、走亲
----
四、称谓
----
五、生活习惯
--
第三节 节日习俗
----
一、春节礼俗
----
二、腊八
----
三、腊月廿三
----
四、除夕礼俗
----
五、大年初
----
六、拜节
----
七、破五
----
八、初十
----
九、元宵节
----
十、正月十六
----
十一、正月十七
----
十二、正月二十五
----
十三、二月初一
----
十四、二月二
----
十五、清明节
----
十六、端午节
----
十七、中秋节
----
十八、重阳节
----
十九、法定节日
--
第四节 礼仪习俗
----
一、婚嫁
----
二、小儿盈月
----
三、祝寿
----
四、丧葬
----
五、其它习俗
----
六、各种禁忌习俗
----
七、本地的禁忌习俗
----
附:常用应用文体
第二十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儒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四节 佛教及其它教别
----
一、佛教
----
二、基督教
----
三、纪念伟人毛泽东
--
第五节 庙宇
----
一、关帝庙
----
二、土地庙
----
三、三官庙
----
四、奶奶庙
----
五、龙王庙
----
六、祠堂(家庙)
第二十一章 西北留风物人文杂记
--
一、天下第一家
--
二、张学文卖树——大数甭说了
--
三、八月十五杀鞑子
--
四、木匠锛狗
--
五、西北留奇人奇车
--
六、难忘当年民福渠
--
七、西北留乡艺
--
八、张榜会二三事
----
“牙”秀才灸针
----
张榜会暗分驴,收税人大赔情
--
九、抬胡溶
--
十、“六十还仓”说
--
十一、西北留村南巷景观多
--
十二、北街三大景观
--
十三、老凿坟
--
十四、抗洪抢险忘安危,急流勇进救村人
--
十五、知青下乡
第二十二章 家庭、姓氏、家谱
--
第一节 家庭结构、家风家训
----
一、家庭结构
----
二、家风家训
----
三、西北留村和睦孝悌楷模二十四例
--
第二节 姓氏
----
一、西北留村原住民姓氏
----
二、张姓
----
三、林姓
----
四、李姓
----
五、任姓
----
六、其他姓
后记
村志参修历程
西北留村志捐资功德榜
西北留村志捐资功德榜(企业)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