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海原县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水利管理、水利科技等。
内容时限:
0000-2005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目录
封面
海原县水利志
版权页
《海原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海原县水利志》编纂人员
图片
--
海原县卫星影像图
--
海原县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干旱区域分布图
--
海原县水系流域及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
--
2003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区、市、县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海原县水保生态项目
--
2005年4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段应碧带领国家计委、农业部等有关部委专家一行在区、市、县领导陪
--
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韩茂华、中卫市市长李锐等视察海原县安全人饮工程
--
1998年,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主任毛如柏在张湾水库改造工程现场视察工作
--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市、县领导陪同下视察海原县兴仁硒砂瓜补灌工程
--
原水利厅领导视察西安灌区
--
中卫市副市长刘慧芳、区水利厅厅长袁进琳视察海原县兴仁小扬水工程
--
区发改委副主任马明、在中卫市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张存平、政府县长马力的陪同下检查水利工作
--
2001年5月,加援项目执行机构“门诺中央委员会”专家托尼一行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
2001年7月,日本专家考察兴仁水窖、集水场建设情况
--
石峡口水库
--
张湾水库
--
园河水库
--
李俊海子水库
--
沙沟水源工程
--
凉风崖水源工程
--
照壁山水库
--
固海扬水、西河大渡槽
--
固海扬水九泵站
--
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后塘扬水万方蓄水池
--
打井施工现场
--
沙沟水源工程施工现场
--
打窖现场
--
砼硬化集水场施工现场
--
周套沟坝地建设
--
蒿川乡韩套小流域治理
--
树台相桐流域水平沟治理
--
树台水保站径流试验场
--
兴高李扬黄灌区小麦喜获丰收
--
兴仁机井节水灌溉项目区
--
西安灌区小茴香
--
机井喷灌工程
--
关桥乡水库灌区
--
2000年7月30日,下徐(同心县下流水乡、海原县徐套乡、人饮工程开工仪式
--
2002年8月21日,海原县召开全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会议q
--
山村引来自来水
--
2002年9月14日,海原南门海喇都广场隆重举行了水务局成立揭牌仪式
--
职工文艺演出
--
海原县水务局办公大楼
--
集体获奖
--
海原县水利水保科一九八七年总结会议合影留念
--
全县水利水保工作会议
--
《海原县水利志》评审会合影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自然概况
--
第一节地貌
----
一、山地地貌
----
二、黄土地貌
----
三、流水地貌
----
四、土地类型区
----
五、主要山峰
--
第二节地质
----
一、地质构造
----
二、地层岩性
----
三、工程地质
--
第三节气候
----
一、四季特征
----
二、温度
----
三、湿度
----
四、冻土
----
五、降水
----
六、风
----
七、霜
----
八、日照
----
九、蒸发
--
第四节植被
----
一、干草原植被
----
二、荒漠草原植被
----
三、草甸草原植被
----
四、盐生植被
----
五、森林植被
--
第五节河流
----
一、清水河
----
二、祖厉河
----
三、湖盆
--
第六节人口
--
第七节土地
第二章水资源
--
第一节地表水
----
一、径流量
----
二、径流调节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引客水
--
第四节利用量
第三章水利史略
--
第一节历代用水
----
一、宋代以前
----
二、宋代
----
三、元代
----
四、明代
----
五、清代
----
六、民国
--
第二节现代治水
----
一、改革整顿、恢复水利
----
二、修渠建库、掏泉挖池
----
三、闸沟打坝、引渠上台
----
四、抗旱打井、库坝联用
----
五、扬黄扩灌、截泉引水
----
六、挖潜配套、低压节灌
----
七、打窖微灌、险库改造
----
八、开源解困、建设坝系
--
第三节水力发电
----
一、方堡站
----
二、五桥沟站
----
三、李俊站
----
四、杨明站
第四章旱灾洪涝
--
第一节旱灾
----
一、干旱类型
----
二、干旱的危害
----
三、旱灾纪实
--
第二节抗旱减灾
--
第三节洪灾
--
第四节防汛抢险
第五章科研与培训
--
第一节水文观测
--
第二节水保试验
----
一、西沿水土保持试验
----
二、树台水土保持试验
--
第三节节水灌溉
----
一、喷灌
----
二、低压管灌
----
三、集水微灌
--
第四节技术培训
----
一、技术职称
----
二、业务培训
第六章工程建设
--
第一节水利方针
--
第二节建设措施
--
第三节水利投资
第七章设计规划与施工
--
第一节工程设计
--
第二节项目规划
--
第三节水利施工
----
一、施工管理
----
二、施工技术
第八章蓄水工程
--
第一节中型水库
----
一、石峡口水库
----
二、张湾水库
----
三、碱泉口水库
--
第二节水源工程
----
一、凉风崖水源工程
----
二、五桥沟水源工程
----
三、棉山湾水源工程
----
四、沙沟水源工程
----
五、小湾水源工程
--
第三节小一型水库
----
一、海子水库
----
二、陶堡水库
----
三、谢沟水库
----
四、阴洼沟水库
----
五、马湾水库
----
六、园河水库
----
七、碱沟水库
----
八、茨儿沟水库
----
九、沙套子水库
----
十、王家沟水库
----
十一、吴湾清水库
----
十二、吴湾洪水库
----
十三、南川水库
----
十四、郑湾水库
----
十五、盖牌水库
----
十六、河州湾水库
----
十七、照壁山水库
----
十八、陈堡清水库
--
第四节小二型水库
--
第五节主要塘坝
第九章渠道泵站
--
第一节库灌渠道
----
一、运行干渠
----
二、报废干渠
--
第二节井灌渠道
--
第三节扬水站
第十章扬黄工程
--
第一节固海扬水工程
----
一、同心扬水工程
----
二、固海扬水主体工程
----
三、世行扩灌工程
--
第二节兴高李灌区
--
第三节兴仁引黄灌区
--
第四节宁夏扶贫扬黄工程
--
第五节红寺堡灌区
第十一章机井、小高抽
--
第一节开发建设
--
第二节技术措施
----
一、施工技术
----
二、主要措施
第十二章人畜饮水
--
第一节解决措施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一、五桥沟引水工程
----
二、段塬引水工程
----
三、黄石崖引水工程
----
四、后塘扬水工程
----
五、牛房沟引水工程
----
六、罗川扬水工程
----
七、方家河引水工程
----
八、兴徐蒿引水工程
----
九、黄谷扬水工程
----
十、李果园人饮工程
----
十一、李俊包堡引水工程
----
十二、关桥引水工程
----
十三、相桐引水工程
----
十四、兴仁镇引水工程
----
十五、下徐引水工程
----
十六、双河引水工程
----
十七、李旺罗全扬水工程
----
十八、郑旗乡引水工程
----
十九、兴仁镇油井山引水工程
----
二十、王湾引水工程
----
二十一、前川引水工程
----
二十二、其他引水工程
--
第三节泉水改造
--
第四节水窖土圆井
第十三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情况
----
一、流失类型
----
二、流失危害
--
第二节流失治理
----
一、治理状况
----
二、治理形式
--
第三节治沟骨干工程
--
第四节重点治理流域
----
一、园河流域
----
二、中河流域
----
三、苋麻河流域
----
四、苦水河流域
----
五、马营河流域
--
第五节加援项目
----
一、项目管理
----
二、实施内容
----
三、项目收益
--
第六节治理措施及标准
----
一、水平梯田(隔坡梯田)
----
二、沟坝地及生产坝
----
三、水平沟造林整地
----
四、鱼鳞坑整地
----
五、土谷坊
--
第七节预防监督
--
第八节治理效益
--
第九节基本农田
----
一、水浇地
----
二、沟坝地
----
三、梯田
----
四、压砂地
第十四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一、县水务局
----
二、各指挥部
----
三、基层单位
----
四、技术人员
--
第二节工程与经营管理
----
一、工程管理
----
二、经营管理
----
三、水费
第十五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名表
----
一、历任正职局领导
----
二、曾任水利工程建设副县级指挥
----
三、水利高级工程师
----
四、水利工程师
--
第二节职工名录
----
一、2005年职工名录
----
二、离退休及调离职工名录
--
第三节个人获奖
大事记
附录
--
一、原水利志序
--
二、规章制度
--
三、兴仁扬黄扶贫灌溉工程简介
--
四、学术论文
--
五、报刊载文
--
六、诗词录
--
七、其他
限外纪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