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教育志

花溪区教育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本志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叙述了花溪区教育发展的状况。 2.本志上限起于明初,下限至2005年,重大事件延伸到2008年。 3.原贵筑县管辖范围,20世纪50年代后期,划分为花溪、乌当、白云三区,20世纪80年代后,花溪区部分管辖区域又划归小河镇,本志对划出地域的记述仅限于划出之前,划出后不予记述。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目录

封面
花溪区教育志
《花溪区教育志》编委会
《花溪区教育志》编纂人员
图片
-- 为花溪教育事业作出过贡献的教师们
-- 青岩书院,清乾隆年间(1736年)开办,1905年改设两级学堂,后改名青岩小学
-- 私塾
-- 周渔璜故居
-- 周渔璜手书对联
-- 赵以炯,青岩人,1886午进京参加殿试,中状元,任翰林院编修
-- 赵以炯遗墨
-- 赵以炯考中状元的金榜
-- 青岩赵公专祠。上世纪80年代以前,青岩小学用作校舍80余年
-- 赵公专祠门厅
-- 上世纪20年代青岩小学的学生
-- 青岩小学毕业生李春明,后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任朗洞县长
-- 1938年贵阳县青岩杨眉小学师生
-- 1938年清华中学高中部学生
-- 1939年私立贵阳清华中学校园
-- 1938年10月,清华中学欢迎清华大学校友到校参观,前排右4为董事长周诒春,右5为唯一的女教师
-- 1940年,清华中学校董事长周诒春对学生训话(中间着衬衣,戴领带者为周诒春。)
-- 上世纪40年代,清华中学初中学生宿舍
-- 图书室
-- 1947年清华中学编印的“校友通讯”
-- 1939年清华中学师生自己动手修建的足球场
-- 1946年贵筑县中学师生在花溪校本部大门前,门柱上挂有“贵筑县立初级中学”校牌
-- 责筑县中学青岩分部龙泉寺校址
-- 抗战期间(1939~1946年)搬迁到花溪石头村的省立女子中学学生在中正公园(今花溪公园)大门前留影
-- 1940年浙江大学一年级搬迁青岩,苏步青教授在南门外望天洞内创办微分几何研讨班
-- 抗战期间搬迁到青岩迎祥寺的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在北门河边洗衣
-- 1946年贵筑县中学女子篮球队
-- 花溪第一支足球队——清华中学队(1939年)
-- 1940年5月清华中学第一届运动会
-- 清华中学学生课余参加修路劳动(一九四零年)
-- “扫盲识字岗”——1950年,贵筑县城乡开展扫除文盲活动,办夜校、办识字班,在交通要道设识字岗,路过
-- 1953年,青岩镇民办初级小学在迎祥寺创办
-- 1951年7月花溪小学师生在校礼堂前留影
-- 1955年党武乡龙山小学师生
-- 上世纪50年代贵筑县文教科印章
-- 1956年贵筑县文教科作的“教育事业七年规划
-- 1957年青岩镇民办初级小学(四年级)首届毕业生
-- 1951年儿童节 ,部分学校学生代表聚会花溪小学,开展庆“六一”儿童节 活动
-- 1954年,青岩镇民办小学学生在校办种植园实习
-- 1965年,花溪中学学生为陈亮生产队送肥
-- 上世纪50年代,花溪小学学生互相理发
-- 1958年青岩关口寨幼儿园
-- 1959年青岩镇幼儿园毕业班师生
-- 上世纪50年代花溪幼儿园幼儿在就餐
-- 1961年花溪机关幼儿园第二届毕业生
-- 1958年青岩小学考入花溪中学的学生
-- 1965年青岩中学毕业生
-- 1962年花溪中学高中毕业生与老师分别留影
-- 1962年花溪小学毕业生与老师分别留影
-- 红卫兵召开“批判会”
-- 1972年花溪中学师生阻挡文××家葬坟在大将山,爆发了惊动中央的“12·22”事件。平桥中学红卫兵贴
-- “文革”末期(1976年),青岩公社达夯中学初一级的红卫兵小将
-- 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青岩小学教师扎花圈悼念领袖
-- 1976年10月,花溪中学召开红卫兵代表大会
-- 1964年起,部分中学毕业生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 大卡车送毕业生上山下乡当农民
-- 1965年8月,花溪中学老师欢送初中毕业生到农村插队落户
-- 下乡分别留影(中排左6为工宣队副队长,右1为队员)
-- 1969年,下乡到瓮安草塘区牛场公社落户一年后的青岩中学毕业生
-- 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民教师从被岐视的“臭老九”变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主旨的清华精神,成为清华中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
-- 1985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恢复花溪中学原校名“清华中学”
-- 湖潮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 花溪区委、区人民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增加投入
-- 民族教育得到发展,高坡苗族乡杉坪民族小学办起了初中部
-- 区民族中学(原桐兴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
-- 全区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图为1983年由烂泥中学改办的区农技校
-- 学校开办职业教育班,图为花溪中学财会职业班学生在学习珠算
-- 民间开办的学校——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运动会
-- 花溪民族中学举办风筝比赛
-- 清华中学开展灭火器操作演习
-- 平桥中学步话机操作演习
-- 清华中学多媒体教学
-- 花溪一中进行“目标教学探索法”实验
-- 学生答辩会
-- 贵璜中学开展手工制作比赛
-- 全区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图为区人大常委会视察花溪一中实施义务教育情况
-- 花溪一中实施关爱农村儿童行动
-- 教育局安排新学期教育工作
-- 区长田平为清华中学征拔土地办分校召开现场办公会
-- 区教育局开展义务教育宣传
-- 石板镇盖冗苗家寨的适龄儿童100%入学
-- 高坡苗族乡杉坪村的女孩可就近入中学读书
-- 教师家访,动员辍学生返校上课
-- 享受“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书本费,补助生活费)的学生
-- 贵璜中学给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费
-- 1938年,创办清华中学的8个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生
-- 上世纪40年代的清华中学教师
-- 1952年创办花溪幼儿园的9个教职工(前排中为园长李桂芬)
-- 1959年,创办机关托儿所的教师与第一届毕业生
-- 1959年青岩小学教师
-- 1977年黔陶小学教师
-- 1978年青岩镇民办小学教师,(2排中为校长赵克彦,1排左为现任区人大副主任刘开英)
-- 1981年花溪小学教师
-- 1980年全区教育先进工作者
-- 区人民政府召开教师节 表彰大会,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王真霖、田平、曾德书、蒋志伦出席
-- 1989牟-区教师退休协会开办幼教班,图为“六·一”儿童节 任课退休教师与幼儿合影
-- 退休教师过教师节
-- 石板镇的年轻教师
-- 青少年科技活动全国优秀辅导员任升琪(左)到成都领奖
-- 花溪小学特级教师、副校长周希娜
-- 区职工篮球赛,教育局男女队双双夺冠
-- 1956年贵筑县人民委员会下发的校长任命书
-- 清华中学1938年至1949年的董事长周诒春(原清华大学校长)
-- 花溪小学1941年至1951年的校长汪汝衡
-- 贵璜中学上世纪40年代的校长段顺华
-- 青岩小学上世纪30年代的校长张德温
-- 青岩镇民小1953年至1980年的校长赵克彦
-- 清华中学1952年至1984年的校长唐树本
-- 清华中学1938年校门
-- 上世纪60年代校门
-- 上世纪70年代校门
-- 上世纪80年代校门
-- 上世纪90年代校门
-- 2006年校门
-- 上世纪80年代党武乡摆门小学
-- 21世纪摆门小学
-- 上世纪80年代党武乡圣泉小学
-- 21世纪圣泉小学
-- 上世纪90年代孟关乡改毛小学
-- 21世纪改毛小学
-- 上世纪70年代花溪小学校舍
-- 2005年竣工的花溪小学
-- 1939年,清华中学买黄家榨油房改装的校舍
-- 2003年在榨油房处新建的清华中学综合楼
-- 2003年建的燕楼中学教学楼
-- 2004年建的小碧中学学生宿舍
-- 2004年峻工的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民办)
-- 梅贻琦,(后排右2),清华大学校长、私立清华中学名誉董事长,1944年访问清华中学并作演讲。
-- 唐宝心,清华中学第二任校长,全国政协委员、翻译家,1989年发动校友捐资建寄梅图书馆。
-- 顾毓琇(右3),清华中学校董、教育部次长、清华大学工学院长,1941年到校演讲。
-- 清华中学学生听顾毓琇演讲
-- 蒋介石(前排左6),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视察清华中学,赞清华中学为“模范学校”
-- 吴鼎昌(中),清华中学校董,民国贵州省主席,1941年到校视察、演讲。
-- 何辑五(前排中),清华中学副董事长,民国贵阳市长,1945年到校主持召开校董会筹措办学基金,与校董、
-- 1959年,陈毅元帅访问花溪大寨幼儿园
-- 1964年,朱德委员长在花溪看望大寨幼儿园小朋友
-- 朱厚泽(前排左2),清华中学1949年毕业生,曾任贵州省委书记、中宣部长,2005年回访母校
-- 戴复东,1948年清华中学毕业,曾任同济大学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 卢良恕,1942年清华中学高中毕业,曾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恒(左),1958年花溪中学毕业,国家射击队教练,培训了王义夫(右)、许海峰等奥运会冠军
-- 199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瑛视察高坡小学
凡例
序言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县学书院义学私塾科举考试举人进士
-- 第一章 县学书院
---- 第一节 县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二章 义学私塾
---- 第一节 义学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章 科举考试举人进士
---- 第一节 科举考试
---- 第二节 举人进士
第二篇 普通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幼儿教育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幼儿教育
---- 第三节 保教保育工作
------ 附企事业厂矿单位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基本情况
------ 2006年花溪区幼儿园(所)基本情况
---- 第四节 学前班
---- 第五节 幼儿园选介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小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小学教育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教育
---- 第六节 小学选介
-- 第三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中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中学教育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教育
---- 第六节 中学选介
-- 第四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附花溪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汇报
---- 不断增强执法意识在实施“两基”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 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职业中学技术教育
---- 第二节 初级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三节 学校选介
-- 第六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民族教育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民族教育
---- 第三节 民族学校选介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民众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与扫盲
----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四节 函授教育及成人考试
-- 第八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四节 教师培训
-- 第九章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一节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二节 学校选介
第三篇 教育管理
-- 第一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方针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学校管理
---- 第一节 小学管理
---- 第二节 中学管理
-- 第三章 招生、学籍、奖惩
---- 第一节 招生
---- 第二节 学籍管理
---- 第三节 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
---- 第四节 学生奖惩
-- 第四章 教育督导
---- 第一节 教育督导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督导工作
-- 第五章 教育科研学术团体教育报刊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科研及成果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 第四节 教育报刊
第四篇 教育基本建设
-- 第一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清末年间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教育经费
--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校舍建设
---- 第二节 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建设
第五篇 党群组织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一节 中共花溪区教育局党委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
-- 第二章 教育工会
---- 第一节 区教育工会
---- 第二节 基层教育工会
-- 第三章 共青团组织
---- 第一节 区教育局团委
---- 第二节 学校中的少先队
-- 第四章 教师退休协会
第六篇 驻区高校
-- 第一章 贵州大学
-- 第二章 贵州民族学院
第七篇 人物
-- 吴中蕃
-- 周起谓
-- 周钟碹
-- 谢廷薰
-- 周奎
-- 周际华
-- 赵以兰
-- 赵以炯.
-- 赵以焕
-- 姚华
-- 平刚
-- 周诒春
-- 王佩芬
-- 黄耀初
-- 章逸山
-- 杨藻章
-- 姜元科
-- 汪汝衡
-- 张钰堂
-- 赵玉华
-- 唐树本
-- 廖崇美
-- 陈光滢
-- 赵克彦
-- 周希娜
-- 王乾圣
大事纪
-- 附花溪教育三十年改革成就与展望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