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志 财政

湖北省志 财政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湖北财政的发展变化,包括财政政策、财政管理制度、财政收入和支出等内容。

内容时限: 1840-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03月

目录

封面
湖北省志·财政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湖北省志》
《湖北省志·财政》
《湖北省志·财政》编纂委员会
《湖北省志·财政》
参加撰写初稿及搜集资料人员
前言
图片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湖北通省牙厘总局告示碑
-- 1913年湖北财政预算
-- 财政旬刊所载1926年9月至1928年6月财政收支报告(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报告)
-- 1932年4月至1933年2月的湖北财政报告书
-- 1934年湖北省地方总概算书部分内容
-- 1935年湖北省县地方岁入岁出预算总表
-- 1937年下半年湖北省财政报告
-- 1940年公布的湖北省机关会计制度
-- 湖北省征课会计制度(1946.10)
-- 1931年湖北省财政厅统一全省会计制度办法,其中包括湖北省地方会计条例实施细则
-- 鄂计通迅载民国 三十六年度湖北省总预算核准情形及县总预算编制情形
-- 1948年一半年湖北地方财政总预算通过情况(新湖北日报1948.7.6)
-- 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载1948年湖北省财政收支情况
-- 红二军团洪湖办事处筹款收据(1931年)
-- 湖鄂西苏区群众生产自救赶种农作物
-- 鄂西农民银行信用条(1931年)
-- 鄂豫边区(抗战时期)根据地临时麦粮收据
-- 湘鄂西省财政部旧址(监利县周老咀镇)
-- 汉沔、监沔田赋、公粮通知单、凭单、收据(1945年)
-- 罗礼应县田赋通知单、串票(1945年)
-- 罗礼应县调粮命令(1945年)
-- 鄂豫边区根据地的发粮条的领条
-- 鄂豫边区根据地襄河贸易管理分总局发行的流通券(1945年)
-- 新四军五师指战员在大生产运动中
-- 中原军区杂粮票(1948年12月)
-- 鄂豫三专署孝感县公粮证
-- 中南区汇编的1950年湖北省财政收支决算
-- 中南区汇编的湖北省1951年收支预算
-- 建国后湖北省财政厅部分财政文件汇编
-- 建国后湖北省财政厅部分财政文件汇编
-- 建国后湖北省财政厅部分统计资料
-- 红安县刀北岭杉木林基地
-- 随州市云峰山茶场
-- 喜摘丰收果
-- 全国南方飞播牧草试点——长阳火烧坪草场,财政投入260多万元
-- 图为点军乡梅子溪村钢架大棚
-- 竹溪县标湖林场1973年建厂后,县财政先后投资47万元帮助扩大育林面积,现有杉木为主的山林3.2万亩
-- 汉川县财政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083万元用于刁汊湖综合治理,开发养殖水面10.7万亩
-- 长阳县大堰乡寿大坪水池是财政投资的人畜饮水工程,可供千余人吃水
-- 通山县望水岭发电站(装机容量2500瓩)
-- 兴山县苍坪河水电站,财政部门用预拨补贴款投资546万元建成
-- 图为该厂竹伞系列产品
-- 枣阳市财政扶持50万元建成的年产20万平方米高档麻地毯厂
-- 仙桃市财政部门投放400万元周转金,帮助经编毛毯厂从日本引进全套拉舍尔毛毯生产线,年产400余万条毛
-- 1978年后,郧西县财政投入264万元对汽配厂进行改造,现年产值达1800万元
-- 兴山县化工厂年产黄磷3000吨,总投资570万元,财政用提前补贴款投资308万元
-- 财政部门增加拨款,改善办学条件。图为江陵县纪南县雨台村小学校
-- 省财政从1983年起对湖北省化工厂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办法,并给予资金扶持,使该厂完成了工程改造和设
-- 图为新建成的鄂钢620立方米高炉下在投入生产
-- 利川市财政投资123万元改建的利川一中校园一角
-- 图为校办长征制药厂麝香虎骨膏车间。近几年已提供教育经费500余万元
-- 仙桃市财政扶持兴办的仙桃师范泡沫制品厂近几年忆为办学提供了50多万元资金
-- 荆门市先后集中城建资金2700多万元用于城乡基础建设,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为荆门市市政建设一
-- 宜昌市财政局先后利用城建资金200余万元兴建了滨江公园。图为滨江公园镇江阁
-- 十堰市财政投资120余万元新建公共厕所43座。图为五堰居民水区厕所外貌
-- 江陵县财政拨专款16万元帮助江陵福利院改善设施,组织福利生产,使其实现了由救济型向福利型的转化
-- 沙市与广州民航局合资扩建的沙市机场
-- 宜昌市财政局先后投资100余万元支持三游洞文物管理处进行建设,实行“以文养文”,1985年该管理处已
-- 图为京山县空山洞钟乳石“金龟戏蟾”
-- 兴山县财政局投资82万元开发高岚风景区,已接待中外游客21万人次
-- 荆州地区财政局共筹资800万元用于荆州古城墙维修,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
-- 湖北省建立乡(镇)财政工作会议会场(1983年)
-- 湖北省财政补贴县(市)实现财政自给工作会议大会会场(1986年)
目 录
晚清时期的湖北财政
-- 一、综述
-- 二、田赋
---- (一)地丁
---- (二)漕粮
---- (三)屯饷租课
-- 三、工商税收
---- (一)盐税
---- (二)常关税
---- (三)厘金
---- (四)茶税
---- (五)船捐
---- (六)石膏捐
---- (七)竹木捐
---- (八)丝绢捐
---- (九)土布捐
---- (十)米谷捐
---- (十一)土药税
---- (十二)烟酒糖税
---- (十三)火车货捐
---- (十四)矿税
---- (十五)牙税
---- (十六)当税
---- (十七)契税
---- (十八)杂捐
-- 四、军费
-- 五、政费
---- (一)行政费
---- (二)民政费
---- (三)财政费
---- (四)司法费
---- (五)驿站费
-- 六、教育实业费
---- (一)教育费
---- (二)实业费
---- (三)堤工费
-- 七、解款协款借款
---- (一)解款
---- (二)外省协鄂款
---- (三)协济外省款
---- (四)借款
民国时期的湖北财政
-- 一、综述
-- 二、机构体制
---- (一)财政体制
---- (二)财税机构
-- 三、预算管理
---- (一)预算决算
---- (二)预算会计
---- (三)金库
-- 四、田赋
-- 五、工商税收
---- (一)厘金
---- (二)营业税
---- (三)契税
---- (四)牙税当税
---- (五)屠宰税
---- (六)房捐
---- (七)车船使用牌照税
---- (八)营业牌照税
---- (九)筵席及娱乐税
---- (十)烟酒牌照税
---- (十一)矿产税
---- (十二)印花税
---- (十三)所得税
---- (十四)遗产税
---- (十五)烟酒税
---- (十六)货物税
-- 六、行政管理费
---- (一)行政费
---- (二)司法费
---- (三)财政费
---- (四)外交费
---- (五)党务费
-- 七、军事保安费
-- 八、文教卫生费
---- (一)文教费
---- (二)卫生费
-- 九、经济建设收支
---- (一)省公营经济收入
---- (二)经济建设支出
-- 十、债务
---- (一)借款
---- (二)公债
-- 十一、堤工费
革命根据地财政
-- 一、综述
-- 二、机构体制
---- (一)财政体制
---- (二)财税机构
-- 三、预算管理
---- (一)预算决算
---- (二)财粮会计
---- (三)审计
---- (四)金库粮库
-- 四、筹粮筹款
---- (一)没收罚款
---- (二)粮款征发
---- (三)战争缴获
---- (四)借粮借款
-- 五、农业税
---- (一)土地累进税
---- (二)田赋
---- (三)公粮
-- 六、工商税收
---- (一)营业税
---- (二)出入境货物税
---- (三)烟酒产销税
---- (四)屠宰税
---- (五)交易税
---- (六)契税
-- 七、军事费
-- 八、行政费
-- 九、社会文教经费
---- (一)教育文化费
---- (二)社会事业费
-- 十、经济建设费
---- (一)支援农业生产
---- (二)支持工商业发展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湖北财政
-- 一、综述
-- 二、财政税务机构
---- (一)财政机构
---- (二)税务机构
-- 三、财政体制
---- (一)省财政体制
---- (二)地、市、州、县财政体制
---- (三)乡镇财政体制
-- 四、预算管理
---- (一)预算
---- (二)决算
---- (三)预算会计
---- (四)金库
-- 五、农业税
---- (一)农业税
---- (二)农林特产农业税
-- 六、工商税收(上)
---- (一)货物税
---- (二)土特产税
---- (三)棉纱统销税
---- (四)商品流通税
---- (五)工商业税
---- (六)印花税
---- (七)特种消费行为税
---- (八)文化娱乐税
---- (九)利息所得税
---- (十)交易税
---- (十一)牲畜交易税
---- (十二)屠宰税
---- (十三)城市房地产税
---- (十四)车船使用牌照税
---- (十五)工商统一税
---- (十六)盐税
-- 七、工商税收(下)
---- (一)工商所得税
---- (二)集市交易税
---- (三)工商税
---- (四)个人所得税
---- (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 (六)外国企业所得税
---- (七)烧油特别税
---- (八)国营企业所得税
---- (九)国营企业调节税
---- (十)建筑税
---- (十一)国营企业奖金税
---- (十二)营业税
---- (十三)产品税
---- (十四)增值税
---- (十五)资源税
---- (十六)集体企业所得税
---- (十七)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 (十八)集体企业奖金税
---- (十九)事业单位奖金税
---- (二十)城市维护建设税
-- 八、基本建设投资
-- 九、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财务
---- (一)流动资金管理
---- (二)固定资金管理
---- (三)成本费用管理
---- (四)利润分配管理
---- (五)专用拨款
---- (六)专项补贴
-- 十、国营商业粮食企业财务
---- (一)流动资金管理
---- (二)固定资金管理
---- (三)商品流通费
---- (四)利润分配
---- (五)简易建筑费
---- (六)专项补贴
-- 十一、农业财务
---- (一)国营农牧企业财务
---- (二)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三)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 十二、行政文教财务
---- (一)行政管理费
---- (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三)其他部门事业费
---- (四)抚恤和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十三、其他收支管理
---- (一)其他收入
---- (二)工交商事业费
---- (三)城市维护费
---- (四)城镇青年就业经费
---- (五)环境保护补助资金
---- (六)民兵建设事业费
---- (七)其他支出
-- 十四、财政信用
---- (一)国债
---- (二)支援生产周转金
-- 十五、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一)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 (二)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
---- (三)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 十六、会计事务管理
---- (一)工业企业会计
---- (二)商业企业会计
---- (三)粮食企业会计
---- (四)水产企业会计
---- (五)国营施工企业会计
-- 十七、财政税务监察
---- (一)财政监察
---- (二)税务监察
---- (三)财务大检查
---- (四)税收大检查
附录
-- 附录一补贴县财政自给
-- 附录二财政收入亿元县建设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