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志

歙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歙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5年07月

目录

封面
歙县志
彩图
-- 歙县政区图
-- 歙县地势图
-- 县委大楼
-- 县政府大楼
-- 斗山街
-- 长庆寺塔
-- 县城全景
-- 新州石塔
-- 阳和门(东谯楼)
-- 许国石坊
-- 丰口牌坊
-- 昌溪木牌坊
-- 棠樾牌坊群
-- 潜口民宅
-- 呈坎宝纶阁
-- 雄村文昌阁
-- (徽)墨
-- 歙砚
-- 《奔月》(方建成作)
-- 砖雕(鲍家庄门楼百子图局部)
-- 竹雕
-- 木雕(大阜潘氏宗祠百马图局部)
-- 砖雕(神龛)
-- 石雕(北岸吴氏宗祠百鹿图局部)
-- 黄山仪表厂系列产品
-- 县树脂厂树脂车间
-- 黄山针织厂系列产品
-- 县化肥厂全景
-- 黄山缫丝厂梅花牌自厂丝
-- 县化工厂粉末涂料
-- 黄山酒厂系列产品
-- 黄山发电设备厂柴油发电机组
-- 皖南机床厂铣床车间
-- 培新汽车厂东风牌汽车
-- 茶园
-- 茉莉花茶
-- 歙县名茶
-- 黄山绿牡丹
-- 贡菊
-- 歙县柑桔
-- 徽州雪梨
-- 富岱杨梅
-- 金丝琥珀蜜枣
-- 三潭枇杷
-- 樟树
-- 红豆树
-- 银杏树
-- 梅桩
-- 清凉峰
-- 新安江
-- 大灵猫
-- 猕猴
-- 相思鸟
-- 新安江旁村落
-- 历代志书
-- 明霞帔金坠
-- 西汉青铜器
-- 新石器
-- 元白釉枢府瓷盘
-- 《雪山归猎圈》(宋·翟院深作)
-- 北宋歙州窑产执壶
-- 《辈柏图》 (黄柱作)
-- 国画(汪采白作
-- 书法(洪钧作)
-- 国画(张翰飞)作
-- 国画(吴淑娟作)
-- 《嘉陵江上》(黄宾虹作)
-- 《陶庵图轴》(渐江作)
-- 篆刻(汪亚卫作)
-- 篆刻(巴慰祖作)
-- 《黄山山烟云》(张仲平作)
-- 书法(吴进贤作)
-- 《年年有余》 (汪更新作)
-- 《雾凇》(姚来生摄)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境域变迁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变动
---- 第二节 区划现状
-- 第三章 县城——徽城镇
---- 第一节 历史
---- 第二节 现状
-- 第四章 区镇乡简介
---- 第一节 各区概况
---- 第二节 乡镇简介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四节 地史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特征
---- 第三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区域气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分类
---- 第二节 土壤分布
-- 第六章 资源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矿物
-- 第七章 灾害
---- 第一节 水旱灾害
---- 第二节 其它灾害
第三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变迁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分布 流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姓氏
---- 第三节 性别 年龄
---- 第四节 婚姻 家庭
---- 第五节 文化 职业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节育绝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第四编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集体化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粮油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三章 蚕桑
---- 第一节 产区产量
---- 第二节 栽桑养蚕
-- 第四章 畜禽 蜜蜂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养蜂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渔业
---- 第一节 养殖
---- 第二节 捕捞
-- 第六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机具
-- 第七章 农场简介
---- 第一节 县水稻良种繁殖农场
---- 第二节 县园艺场
---- 第三节 县蜂场
---- 第四节 县渔场
第五编 茶 业
-- 第一章 栽培
---- 第一节 产区产量
---- 第二节 茶园垦辟与管理
---- 第三节 茶树良种
-- 第二章 加工
---- 第一节 初制
---- 第二节 精制
---- 第三节 窨花
-- 第三章 名茶
---- 第一节 传统名茶
---- 第二节 新创名茶
-- 第四章 购销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销售
第六编 林 业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面积蓄积
---- 第三节 古树
-- 第二章 营林
---- 第一节 造林
---- 第二节 育林
---- 第三节 护林
-- 第三章 伐运购销
---- 第一节 伐运
---- 第二节 购销
---- 第三节 采伐销售管理
-- 第四章 林场圃所简介
---- 第一节 国营林场
---- 第二节 圃所
第七编 水 利
-- 第一章 蓄水灌溉
---- 第一节 塘竭
---- 第二节 水库
---- 第三节 丰乐灌区
---- 第四节 机电灌溉
-- 第二章 防洪抗旱
---- 第一节 防洪
---- 第二节 抗旱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流域治理
第八编 工 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四节 乡镇工业
-- 第二章 门类
---- 第一节 食品饮料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工业发
---- 第三节 纺织工业
---- 第四节 服装鞋革工业
---- 第五节 造纸印刷工业
---- 第六节 化学工业
---- 第七节 电力工业
---- 第八节 建材工业
---- 第九节 竹木加工和工艺品工业
---- 第十节 其它工业
-- 第三章 主要企业和获奖产品
---- 第一节 企业选介
---- 第二节 获奖产品
第九编 徽墨歙砚
-- 第一章 徽墨
---- 第一节 墨模
---- 第二节 制墨
---- 第三节 生产 销售
---- 第四节 名工 名墨
-- 第二章 歙砚
---- 第一节 砚石
---- 第二节 制砚
---- 第三节 生产 销售
---- 第四节 名工 名砚
第十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四节 航运
---- 第五节 桥梁 渡口
---- 第六节 装卸 联运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递
---- 第三节 报刊发行
---- 第四节 电报
---- 第五节 电话
第十一编 徽 商
-- 第一章 行业
---- 第一节 茶业
---- 第二节 粮木业
---- 第三节 盐业
---- 第四节 海上贸易
---- 第五节 典当业
---- 第六节 丝布业
---- 第七节 漆酱业
-- 第二章 经营
---- 第一节 长途贩运
---- 第二节 多种经营
---- 第三节 结帮经营
---- 第四节 商业道德
-- 第三章 资本
---- 第一节 资本来源
---- 第二节 利润流向
第十二编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一节 化肥 农药
---- 第二节 农具 机电
---- 第三节 金属 建材
---- 第四节 石油 煤炭
----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一节 百货棉布
---- 第二节 五金交电
---- 第三节 日用杂品
---- 第四节 中西药品
-- 第四章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一节 土特产品
---- 第二节 副食品
-- 第五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销
---- 第三节 储运
---- 第四节 饲料
-- 第六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七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 第八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品种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第十三编 旅 游
-- 第一章 自然景观
---- 第一节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 第二节 新安江
---- 第三节 西干
---- 第四节 花山
---- 第五节 特异景点
-- 第二章 人文景观
---- 第一节 城区景点
---- 第二节 西线景点
---- 第三节 南线景点
---- 第四节 北线景点
-- 第三章 旅游商品
---- 第一节 土特产
---- 第二节 食品
---- 第三节 工艺品
-- 第四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旅游机构
---- 第二节 服务设施
第十四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税收体制
---- 第二节 农业赋税
---- 第三节 工商各税发
---- 第四节 茶叶税收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贷款
---- 第四节 结算 侨汇
---- 第五节 保险 债券
第十五编 工商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合同 商标 广告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定价审价
---- 第三节 商品交换比价
-- 第三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度量衡器具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
第十六编 城建环保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街道改造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市政设施
---- 第四节 古城保护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
---- 第二节 私房改造
---- 第三节 房屋普查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第十七编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建国前党组织
---- 第二节 建国后党组织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统一战线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概况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中统 军统
---- 第四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四节 九三学社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第十八编 政 务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代表选举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县衙
---- 第二节 民国政府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外事 侨务 信访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二节 政协工作组活动
第十九编 军 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国前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国时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机构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征集方法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活动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民国前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驻军
----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 第五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民国前重大兵事
---- 第二节 民国时重大兵事
第二十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第二节 镇压反动势力
---- 第三节 取缔反动道会门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森林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律师 公证
第二十一编 民 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设施
---- 第二节 农村五保
---- 第三节 福利生产
-- 第四章 移民
---- 第一节 移民安置
---- 第二节 库区生产建设
-- 第五章 婚姻登记和地名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地名管理
第二十二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编制
---- 第二节 调配管理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福利
---- 第三节 离休退休
第二十三编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儒学教育
---- 第一节 学宫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塾学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发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五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教师
---- 第三节 经费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六章 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与研究
---- 第一节 平民教育
---- 第二节 工学团
---- 第三节 行知学校
---- 第四节 县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
-- 第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四编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医疗设施
---- 第一节 县属医疗设施
---- 第二节 基层医疗设施
---- 第三节 个体诊所
-- 第二章 医疗 保健
---- 第一节 中西医疗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节 保健
-- 第三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四节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第二十五编 文 化
-- 第一章 文化流派
---- 第一节 理学
---- 第二节 朴学
---- 第三节 新安医学
---- 第四节 新安画派
---- 第五节 徽派木刻
---- 第六节 歙派篆刻
---- 第七节 徽州建筑
---- 第八节 徽派盆景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活动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四章 戏剧 电影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电影
--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古代藏书
---- 第二节 公共图书
---- 第三节 图书发行
---- 第四节 档案
-- 第六章 报刊 广播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刊物
---- 第三节 通讯社组
---- 第四节 广播
---- 第五节 电视
第二十六编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古遗址 古墓葬
---- 第一节 石器遗址
---- 第二节 古城遗址
---- 第三节 竦口窑址
---- 第四节 古墓葬
-- 第二章 古建筑
---- 第一节 牌坊
---- 第二节 民居
---- 第三节 祠堂
---- 第四节 庙宇
---- 第五节 书院 戏台
---- 第六节 亭塔 楼园
---- 第七节 桥梁 关隘
---- 第八节 坝井泉
-- 第三章 石刻
---- 第一节 碑刻
---- 第二节 书法刻石
---- 第三节 摩崖
-- 第四章 纪念地
---- 第一节 革命纪念地
---- 第二节 名人故居
-- 第五章 馆藏文物
---- 第一节 陶瓷
---- 第二节 字画
---- 第三节 砚台
---- 第四节 青铜器
---- 第五节 古籍书
---- 第六节 砖木竹雕及其它
第二十七编 民俗 宗教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岁时习俗
---- 第四节 礼仪习俗
---- 第五节 庙会 香会 灯会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第二十八编 方 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韵母 声调
---- 第二节 变调 轻声 儿化
---- 第三节 与标准音对应关系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常用词语
---- 第二节 熟语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虚词用法
---- 第二节 特殊结构
第二十九编 人 物
-- 一、人物传记
---- 方储
---- 程灵洗
---- 汪华
---- 方清
---- 吴少微
---- 李廷琏
---- 吕文仲
---- 谢泌
---- 俞献卿
---- 方腊
---- 罗愿
---- 程元凤
---- 方回
---- 李善长
---- 唐仲实
---- 郑亨
---- 杨宁
---- 蒋贵
---- 仇钺
---- 汪直 徐海
---- 江瓘
---- 殷正茂
---- 汪道昆
---- 许国
---- 潘之恒
---- 李流芳
---- 黄应瑞 黄应泰
---- 程大约
---- 程国祥
---- 江天一
---- 渐江
---- 杨光先
---- 曹素功
---- 毕著
---- 程邃
---- 徐乾学 徐元文 徐秉义
---- 张潮
---- 程国彭
---- 汪士慎
---- 程兰如
---- 胡宝瑔
---- 程景伊
---- 方成培
---- 程晋芳
---- 郑梅涧
---- 汪中
---- 曹文埴 曹振镛
---- 罗聘
---- 汪启淑
---- 金榜
---- 鲍志道 鲍漱芳
---- 凌廷堪
---- 洪亮吉
---- 汪莱
---- 程瑶田
---- 吴谦
---- 鲍廷博
---- 程昌期 程恩泽
---- 程祖洛
---- 江有诰
---- 郑复光
---- 潘世恩 潘祖荫
---- 王茂荫
---- 鲍康
---- 陈宝善
---- 许球
---- 洪钧
---- 虚谷
---- 汪宗沂
---- 吴吉人
---- 汪允宗
---- 宋振华
---- 郑鹧鸪
---- 吴炽甫
---- 吴淑娟
---- 汪律本
---- 洪野
---- 王畏三
---- 吴荣寿
---- 吴甲山
---- 吴范
---- 张曙
---- 姚毅全
---- 吴承仕
---- 张翰飞 张君逸
---- 徐谦
---- 汪采白 汪勖予
---- 程善之
---- 方璧
---- 程霖生
---- 汪培玉
---- 方炳文
---- 周友仲
---- 王仲奇
---- 黄宝豫
---- 许承尧 许家拭
---- 黄家驹
---- 陶行知
---- 徐丹甫
---- 毕相辉
---- 叶铭
---- 程灿
---- 江(日韦)
---- 张静江
---- 王汉山
---- 吴志青
---- 鲍锡麟
---- 唐辉
---- 程君瑞
---- 叶金三
---- 黄宾虹
---- 叶峙亭
---- 周忠良
---- 张根桂
---- 鲍娄先
---- 姚文采
---- 鲍咏松
---- 方乾九 方建光
---- 鲍幼文
---- 叶元良
---- 汪克之
---- 张树棠
---- 方妙桂
---- 应慈
---- 柯庆施
---- 汪道源
---- 方翰周
---- 程保胜
---- 叶以群
---- 程发全
---- 王勋
---- 许恪士 许粹士 许哲士
---- 叶元龙
---- 方志成
---- 方与严
---- 吴景超 吴承禧
---- 汪声远
---- 柳营
---- 汪己文
---- 昊文瑞
---- 刘尚志
---- 罗长铭
---- 汪溶
---- 曹嘉耆
---- 梅华
---- 吴炳烈 汪叙伦 王金九
---- 汪同祖
---- 方晴初
---- 江静平
---- 黄从周
---- 余空我
---- 汪寄岩
---- 杨以阶
---- 许迈群
---- 仇乃怡
---- 胡凤子
---- 叶为宁
---- 汪民视
---- 程啸天
---- 程寿娣
---- 叶立水
---- 吴同基
---- 许心武
-- 二、人物简介
-- 三、人物名录
第三十编 艺 文
-- 一、诗词
-- 二、文赋
-- 三、考记
-- 四、文告
附 录
-- 一、历代修志述略
-- 二、旧志序言选
-- 三、1988-1993年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修志始末
修志机构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