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标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力求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相统一。
二、本志按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编纂形式,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语体文记述。全书以志为主,辅以图表。
内容时限:
-2006
目录
封面
仙源镇志
题词
--
叶正军,系中共黄山区委书记
--
陈明,系黄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图片
--
仙源镇区域图
--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敦厚(前左二)中共黄山市市委书记王启敏(前右二)中共黄山区委书记叶正军陪同
--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雏芳(右一)到仙源视察黄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陈明(右二)陪同
--
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右二)黄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陈明陪同(右四)到仙源镇调研通达工程
--
中共区委书记叶正军(前一)到陵峰水泥调研
--
黄山市六大班子到仙源镇现摩工业企业 市委常委黄山军分区司令姚书连(右一)市政协主席杨立威(右三)市委
--
黄山区人大及老干部到仙源调研工业企业
--
镇广播宣传室
--
文化站图书室
--
首届民俗节轩辕滚车踩街表演
--
卫生院心电图、B超室
--
中心学校现代远程教育
--
仙源镇政府
--
仙源集市
--
麻川河
--
水东垂钓
--
仙源桥
--
古城新街
--
高速越山段
--
陵峰水泥试验室
--
陵峰水泥
--
美太电子生产车间
--
长坦大坝
--
鑫盛耐磨
--
鼎立搅拌
--
美太竹业
--
中发耐磨
--
仙源花炮厂产品
--
畜牧养殖
--
麻村农业综合开发区
--
越山大棚蔬菜
--
老鸦岗猴魁基地
--
仙源特色产业西瓜
--
黑木耳种植
--
蚬村特色产业草莓
--
树德堂
--
老街三不管
--
睡美人
--
清代中晚期章家大屋
--
麟凤桥
--
石板诗刻
--
四眼井
--
古树
--
仙源古道
--
仙源镇区位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仙源镇志》编纂委员会
《仙源镇志》审定单位
《黄山区乡镇志丛书》编审组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人口
第二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村庄建设
--
第三节 基础设施
--
第四节 文明创建
第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体制与变革
--
第二节 技术改造与招商引资
--
第三节 工业门类及产品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体制
--
第二节 耕地与劳力
--
第三节 农田保护
--
第四节 种植业
--
第五节 养植业
--
第六节 水利建设
--
第七节 科技推广
--
第八节 防洪抗旱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被资源
--
第二节 权属与区划
--
第三节 营林育林
--
第四节 护林防火
--
第五节 蓄积采伐
第六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贸市场
--
第二节 商业体制
--
第三节 商品经营
--
第四节 粮油购销
--
第五节 饮食服务
--
第六节 工商管理
第七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金融
--
第四节 保险
第八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第九章 社团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协会
--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五节 工商组织
--
第六节 其他社会团体
第十章 政权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三节 政务活动
第十一章 兵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军事机构
--
第四节 军事设施
--
第五节 民兵
--
第六节 战事
第十二章 治安司法
--
第一节 治理办法
--
第二节 专设机构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司法
--
第五节 普法依法
第十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四节 五保
--
第五节 收养
--
第六节 安置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八节 殡葬管理
--
第九节 勘界
--
第十节 村民选举
第十四章 教育体育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体育
第十五章 卫生医疗
--
第一节 疾病预防
--
第二节 疾病治疗
--
第三节 公共卫生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第十六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民间灯会
--
第三节 文艺活动
--
第四节 广播电视
--
第五节 书籍报刊
--
第六节 宗谱编修
--
第七节 学术流派
第十七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四节 谚语童谣
第十八章 民俗宗教
--
第一节 生活风俗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工匠习俗
--
第四节 时令节日
--
第五节 迷信陋习
--
第六节 禁忌
--
第七节 庙会
--
第八节 宗教
第十九章 古城胜迹
--
第一节 重要建筑
--
第二节 楼坊亭阁
--
第三节 寺观庵庙
--
第四节 祠堂古宅
--
第五节 塔坛桥井
--
第六节 潭泉碑墓
--
第七节 仙源八景
--
第八节 革命纪念地、烈士墓
第二十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孙桥
----
赵象
----
周怡
----
周子干
----
胡之桢
----
孙璧文
----
王明文 王明福
----
胡庆道
----
胡寄南
----
赵节
----
赵德驹
----
周恩嘉
----
孙宗溶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第二十一章 艺文
--
第一节 诗歌
--
第二节 文章
第二十二章 杂记
--
第一节 名人游踪
--
第二节 民间传统
--
第三节 风味特产
--
第四节 杂闻逸事
--
第五节 历史资料选录
附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