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永靖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10月
目录
封面
永靖县志
《永靖县志》历届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永靖县志》编辑部主要成员名单
《永靖县志》编辑与资料、工作人员名单
图 片
--
题 词
--
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李富春视察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工地
--
198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等视察刘家峡水电厂
--
197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亲王等参观刘家峡水电厂
--
1981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刘家峡水电厂
--
炳灵寺石窟艺术——唐大佛
--
高峡平湖——刘家峡水库
--
三塬万亩灌溉区
--
坪沟水平梯田
--
巴米山自然林
--
西河大红枣
--
岘塬苹果园
--
三条岘砂田籽瓜
--
刘家峡塑料大棚
--
盐锅峡天车
--
库区网箱养鱼
--
八楞山羊群
--
刘家峡水电厂发电机组
--
刘家峡化肥广尿素车间
--
盐锅峡水电厂
--
盐锅峡化工厂外景
--
永靖县仿古地毯
--
湟水公路桥
--
黄河铁路桥
--
黄河羊皮筏
--
湟水吊桥
--
刘家峡水库游船
--
商业大楼
--
陶器:马家窑文化
--
陶器:辛甸文化
--
陶器;齐家文化
--
西秦雕塑
--
西秦壁画
--
北魏雕塑
--
唐代雕塑
--
隋代大佛
--
明代卓玛佛
--
明代烽火台
--
明代长城残垣
--
炳灵上寺外景
--
清代大经卷
--
罗家洞外景
--
县医院住院部
--
永靖中学实验室
--
古典建筑艺术
--
杨塔太阳灶
--
县电视差转台
--
县秦剧团获奖剧照
--
获全国篮球分赛区第一名小篮球队
--
永靖县行政区划图
序 言
题 记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区域沿革
--
第一章 建制沿革
--
第二章 政区变迁
--
第三章 城乡概况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村
----
第三节 地名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概况
----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气候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其它资源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人口状况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晚婚晚育
----
第四节 奖励处罚
--
第三章 民族
----
第一节 构成分布
----
第二节 民族源流
----
第三节 民俗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第四篇 农林水牧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五节 种子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农业技术
----
第八节 植物保护
----
第九节 土壤改良
----
第十节 农机具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采种育苗
----
第三节 造林简况
----
第四节 营造用材林
----
第五节 营造经济林
----
第六节 防护、薪炭林
----
第七节 四旁、义务植树
----
第八节 库区绿化
----
第九节 林木权属
----
第十节 林木管护
--
第三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自流灌溉
----
第三节 提水灌溉
----
第四节 电力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四章 畜禽渔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家畜家禽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
第四节 繁殖改良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饲养管理
----
第七节 渔业
--
第五章 气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测报
--
第六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区划
第五篇 工交邮电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省属工业
----
第三节 县属工业
----
第四节 乡镇工业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古道
----
第三节 大车道
----
第四节 公路
----
第五节 铁路
----
第六节 水运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集邮
第六篇 商贸旅游
--
第一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贸易
--
第二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
----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
--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代会
----
第三节 多种经营
----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六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七节 生活资料销售
--
第四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网点建设
----
第三节 商品购进
----
第四节 商品销售
----
第五节 饮食服务
----
第六节 商业管理
--
第五章 粮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进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储运
--
第六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
--
第七章 旅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营运
--
第八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合同管理
--
第九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价格
----
第三节 物价调整
----
第四节 议价
----
第五节 物价监督
--
第十章物 资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第七篇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审计
----
第六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信用社
----
第六节 基建拨款
----
第七节 保险
----
第八节 债券
第八篇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农民生活
--
第二章 居民生活
第九篇 政 党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县党部
----
第二节 党务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县委会
----
第二节 党务活动
----
第三节 党代会
----
第四节 组织机构
----
第五节 组织建设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宣传教育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九节 人民信访
第十篇 政事纪略
--
第一章 抗美援朝
--
第二章 镇压反革命
--
第三章 土地改革
--
第四章 “三反”、“五反”
--
第五章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合作化
--
第六章 审查干部、肃清内部反革命分子
--
第七章 整风反右
--
第八章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
第九章 反封建、反宗教特权
--
第十章 整风整社
--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三章 平反冤假错案
--
第十四章 农业改革
--
第十五章 机构改革
第十一篇 政 权
--
第一章 人民代表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代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国民政府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三章 参议会与政协会
----
第一节 参议会
----
第二节 政协会
第十二篇 人事民政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编制与结构
----
第三节 选用管理
----
第四节 任免奖惩
----
第五节 离休退休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就业
----
第二节 工资
----
第三节 劳保福利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选举建政
----
第三节 优抚安置
----
第四节 福利救济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库区移民
第十三篇 政 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
----
第三节 案件侦破
----
第四节 看守
----
第五节 户籍
----
第六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监所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经济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起诉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律师
----
第四节 调解
----
第五节 普法
第十四篇 军 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级
----
第二节 基层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雇佣兵
----
第二节 志愿兵
----
第三节 义务兵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警察部队
----
第二节 民团(团练)、自卫队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明、清军队
----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
----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
--
第五章 解放军渡河西进
第十五篇 社 团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二章 农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三章 商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四章 妇联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五章 青年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六章 少儿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活动
第十六篇 文 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民族教育
----
第八节 教职员工
----
第九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普活动
----
第五节 科研成果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设备经费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爱国卫生
----
第七节 食品检疫
----
第八节 疾病防治
----
第九节 医药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农村体育
----
第五节 经费设施
--
第五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馆藏
----
第三节 利用
----
第四节 机关档案
--
第六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故事、传说
--
第七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诗词
----
第二节 散文
----
第三节 曲艺
----
第四节 书画摄影
--
第八章 广播新闻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音像
----
第五节 新闻报道
--
第九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 古城堡遗址
----
第三节 烽火台
----
第四节 古关津
----
第五节 炳灵寺石窟
----
第六节 文物保护
第十七篇 人 物
--
第一章 传记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王宣、王训
------
罗锦山
------
李秀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金树仁
------
祁宗元
------
鲁丕敏
------
陈嘉谟
------
马如成
------
何如德
------
崇法毅
------
陈廷贤
------
魁永泰
----
第三节 共和国时期
------
张心一
------
李永发
------
魏文秀
------
马耀武
------
杨海莲
------
丹巴赞措
------
刘玉贵
------
马建忠
------
王玉湖
------
王尚忠
------
曾宪伯
--
第二章 简介
----
第一节 清代时期
------
党永忠
------
魏炳
------
赵林岚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金作镜
----
第三节 共和国时期
------
李华玉
------
李尕福
------
王振清
------
李如梅
------
肖淑
------
胥德辉
------
罗发西
------
魏永理
------
董光海
------
江富珍
------
程克刚
------
潘尚福
------
朵英贤
------
韩登魁
------
聂明德
------
刘学忠
------
司克刚
------
刘振刚
------
祁克发
------
白钟英
------
孔德良
------
郝孝祖
------
康世杰
------
王宝琏
------
黄克荣
------
陈万秀
------
马六十一
------
胡丙戌德
------
王润花
--
第三章 名录
----
第一节 清代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共和国时期
第十八篇 附 录
--
第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语法
--
第二章 传统风味
--
第三章 新风尚
修志始末
关于《永靖县志》准予出版的通知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