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邯郸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现状。包括发电、供电、热力生产、用电等。
内容时限:
1989-1999
出版时间:
2003年07月
目录
封面
邯郸电力工业志(1989—1999)
版权页
邯郸电力工业志编纂委员会
邯郸电力工业志编纂人员
领导题词
--
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志武题词(2002年10月20日)
--
河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坤题词
--
邯郸市电业党委前任书记袁根福题词(2002年10月20日)
图片
--
邯郸市电网地理接线图
--
1993年11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北厅,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吉辅代表国家能源投资公
--
河北省省长叶连松在邯郸市市长张秋阳陪同下到邯郸热电厂指导工作(1998年6月16日)
--
华北电力集团副总经理朱国桢(右三)在『电之窗』家电中心指导工作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刘彭龄(左三)到一
--
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刘彭龄(左三)到一五○发电厂检查指导工作
--
邯郸市市委书记董强(右三)在电力调度中心指导工作
--
邯峰发电厂厂景
--
邯郸热电厂老厂面貌
--
邯郸热电厂新厂面貌
--
一五○发电厂远景
--
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为一五○电厂题词
--
峰峰电厂外景(谢恩浦供稿)
--
河北省首台1×20万千瓦股份制机组一马头发电总厂8号机(马电宣传科供稿)
--
河北邯郸热电股份有限公司2×20MW汽轮发电机组
--
邯峰发电厂汽轮机房(董希明供稿)
--
马头发电总厂职工精心检修设备,确保安全发电(厂宣传科供稿)
--
一五○发电厂职工精心维护设备运行(王彬供稿)
--
峰峰电厂供热站(谢恩浦供稿)
--
邯峰发电厂升压站
--
1996年12月8日,举行邯峰发电厂开工奠基仪式,河北省省长叶连松、电力部副部长陆延昌、华北电力集团
--
河北省省长叶连松副省长郭世昌河北省电力工业局局长朱国桢为邯郸热电厂老厂技术改造工程开工剪彩(1997
--
河北邯郸热电股份有限公司11号炉试运行(邯郸热电厂宣传部供稿)
--
国家重点工程邯峰发电厂建设工地(董希明供稿)
--
邯峰发电厂建设期景观(魏向宁供稿)
--
邯郸热电厂技改工程20万千瓦机组施工现场(厂宣传部供稿)
--
全国一流供电企业——邯郸供电公司生产调度综合楼(局宣传部供稿)
--
邯郸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
--
齐村220千伏大型枢纽变电站
--
永年220千伏变电站变压器吊蕊现场(公司宣传部供稿)
--
邯郸供电公司新建220千伏输电线路
--
值班人员认真巡视设备
--
1998年邯郸供电公司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重点城网建设与改造城市。通过城网改造,城网结构得到加强,供
--
环境整洁的变电站设备区
--
邯郸供电公司率先采用的远红外热像诊断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
冶炼钢铁
--
纺纱织布
--
机械化采煤
--
陶瓷工业
--
邯郸市委宣传部部长陈会新、市人大副主任闫凤云同供电公司领导张建坤参加“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
--
城网改造后的用电一条街
--
新近开发的河北电力设备厂拳头产品高铬耐磨球(电力设备厂供稿)
--
河北电力设备厂厂大门夜景(宋阳供稿)
--
河北电力设备厂承建的天津大港电厂海水淡化设备,此设备系进口替代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宋阳供稿)
--
海水淡化装置自动控制台(厂办供稿)
--
无螺栓衬板,应用于各电厂
--
河北电力设备厂设计制造的“一拉得”35KV智能箱式无人值守变电站。已成为农、城网建设和改造的推荐产品
--
河北电力设备厂现代化的电力设备研究所(宋阳供稿)
--
邯郸热电厂职工培训基地微机室一角(厂官一传部供稿)
--
邯峰发电厂现场培训讲解(董希明供稿)
--
MIS系统在邯郸供电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
技术比武,提高职工岗位技能(邯郸供电公司宣传部供稿)
--
邱县网改后的配电台区
--
华北第一座小型微机控制变电站一永年县龙曹站(永年县电力局供稿)
--
武安市矸石电厂(司建平供稿)
--
涉县电力职工变电模拟操作(涉县电力局供稿)
--
河北省第一座“四遥”变电站一临漳县南东坊站(临漳县电力局供稿)
--
邯郸电力实业总公司
----
输变电公司
----
电业彩摄大世界
----
电杆厂
----
汽车修理厂
----
一五○发电厂燃料公司煤场
--
马头发电总厂冀华实业公司粗细灰分除站(厂宣传科供稿)
--
邯郸热电厂实业总公司消石灰厂外景(厂实业公司供稿)
--
马头发电总厂庆祝建厂四十周年文艺演出(厂宣传科供稿)
--
河北电力设备厂职工图书阅览室(宋阳供稿)
--
邯郸供电公司新建职工家属楼(公司宣传部供稿)
--
一五○发电厂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政工处供稿)
--
邯郸热电厂职工运动会拔河比赛(贾树成供稿)
--
邯郸供电公司童鹤老年大学学员在听课(公司离退科供稿)
--
电力职工医院接送病人的医疗班车(医院办供稿)
--
邯郸电力职工医院病区走廊(医院办供稿)
--
邯郸电业各单位十分重视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按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充分尊重工人阶级参政议政的民主
--
邯郸电力工业志(续志)全体编纂人员合影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发电
--
第一章发电建设
----
第一节马头发电厂8号机建设与峰峰电厂技改工程
----
第二节邯郸热电厂三期扩建与老厂技改工程
----
第三节邯峰发电厂建设工程
--
第二章发电生产
----
第一节生产指挥
----
第二节发电运行
----
第三节设备检修与更改工程
----
第四节安全发电
----
第五节热力生产
----
第六节节约能源
----
第七节环境保护
----
第八节经济技术指标
----
第九节小火电、小水电及其它发电
第二篇供电
--
第一章网络建设
----
第一节输变电网络概况
----
第二节输变电设施建设
----
第三节工业用户自备输变电设备建设
--
第二章供电生产
----
第一节供电运行与检修
----
第二节供电安全
----
第三节降损节电
----
第四节供电管理
----
第五节电力调度
----
第六节安全文明生产创一流
--
第三章电网建设与城网改造
----
第一节设计与施工管理
----
第二节由供电公司承建的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城网改造
第三篇用电
--
第一章用电结构
----
第一节邯郸总用电量
----
第二节工业用电
----
第三节农业用电
----
第四节市政生活用电
----
第五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用电
----
第六节建筑、商饮、物资供储业用电
--
第二章“三电”管理
----
第一节“三电办”管理体制及管理内容
----
第二节计划用电
--
第三章营业
----
第一节电能计量
----
第二节销售电价
----
第三节电费抄、核、收
----
第四节用电服务
第四篇农电
--
第一章农电建设
----
第一节网络建设
----
第二节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
----
第三节电气化县建设
--
第二章农村用电结构
----
第一节排灌用电
----
第二节村镇企业用电
----
第三节农副加工用电
----
第四节农业生产用电
----
第五节农村生活用电
--
第三章农电管理
----
第一节安全管理
----
第二节电价管理
----
第三节线损管理
----
第四节标准化管理
第五篇科学技术与教育
--
第一章电力科学技术
----
第一节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计算机的应用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第四节技术监督
--
第二章教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三节生产培训
----
第四节职工子弟学校
第六篇修造与多种经营
--
第一章电力设备修造
----
第一节河北电力设备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河北电力设备厂生产能力与主要产品
----
第三节各发、供电单位修配加工业概况
--
第二章多种经营
----
第一节各厂(局)实业总公司概况
----
第二节综合利用
----
第三节经营开发
----
第四节多种经营产品
第七篇企业管理
--
第一章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行政组织机构
----
第三节改革与升级达标创一流
--
第二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规划与前期工作
----
第二节年度计划
----
第三节电力统计
--
第三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管理部门
----
第二节管理业务
----
第三节职工队伍
----
第四节分配制度
----
第五节奖惩
----
第六节劳保福利
--
第四章财务管理
----
第一节资金管理
----
第二节成本管理
--
第五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计划与采购
----
第二节仓库管理
----
第三节燃料供应
--
第六章审计
----
第一节管理概况
----
第二节内部审计
----
第三节政府审计
--
第七章行政后勤管理
----
第一节档案管理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三节离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八篇党群组织
--
第一章中共组织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邯郸市电业领导机构
----
第二节厂(局)党组织
----
第三节武装和保卫工作
--
第二章群众组织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共青团组织
----
第三节学会、协会、研究会
--
第三章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第九篇人物、省(部)级劳模和先进单位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赵锡久
----
张金光
----
周华
----
赵钧
----
戚以德
----
唐经海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三章全国劳动模范简介
----
赵珠明
----
李有祥
--
第四章省(部)级劳模及先进单位
附录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