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按篇、章、节、目次序排列,篇、章、节标出题目次序,目无标题,以一、二、三……或分段叙述。
二、本志各篇,系按内容作横向按排,各篇章中按其时间作纵向记叙。
目录
封面
院里乡志
序
凡例
图片
--
院里乡行政区划图
--
院里乡政府驻地图
--
中共院里乡委员会院里乡政府
--
中共院里乡委员会成员
--
院里乡政府领导成员
--
院里乡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院里乡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乡志编纂小组办公室成员
审稿
篇目
第一篇 大事记(1836-1985)
--
第一章 清末(1836-1911)
--
第二章 中华民国(1912-1949)
--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1985)
第二篇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乡驻地
第三篇 地理自然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地貌、地质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节 河流
----
第四节 土壤
----
附:地貌类型分布表
--
第三章 气候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雹灾
----
第六节 地震
----
第七节 疫病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藏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第四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构成和密度
----
第二节 人口流动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四节 姓氏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院里乡计划生育情况表
第五篇 乡、村建设
--
第一章 乡驻地建设
----
第一节 院里乡驻地——院里村
----
第二节 建国后公私建筑
--
第二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建国前公私建筑
----
第二节 建国后公私建筑
----
第三节 文明村建设
----
第四节 农村水电建设
第六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所有制形式
------
(一)私有制
------
(二)集体所有制
----
第二节 作物
------
1、粮食作物
------
2、经济作物
------
3、蔬菜作物
------
4、作物布局
--------
附:作物布局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1、栽培
------
2、施肥
------
3、中耕
------
4、植保
------
5、灌溉
------
6、轮作、间套作
----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
1、改良土壤
------
2、综合治理
----
第五节 农机具
------
1、播种工具
------
2、中耕工具
------
3、灌溉工具
------
4、植保工具
------
5、收割工具
------
6、运输工具
------
7、脱粒工具
------
8、加工工具
------
9、机耕程度
------
10、其他机具
----
第六节 品种改良
------
1、良种种类
------
2、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
------
3、良种高产典型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种类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政策
----
第四节 林木管理
----
第五节 果品生产
----
第六节 桑蚕生产
--
第三章 畜牧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四章 副业
----
第一节 家庭付业
----
第二节 集体付业
--
第五章 渔业
--
第六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农业产值
----
第二节 收益分配
第七篇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机构
--
第二章 河道治理
--
第三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水土保持
----
第二节 机井建设
----
第三节 塘坝建设
----
第四节 引河建设
----
第五节 灌区配套
----
第六节 扬水站建设
----
第七节 水利机具
--
第四章 抗旱防汛
--
第五章 人畜用水
--
第六章 水利政策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乡办工业
----
第一节 机电工业
----
第二节 建材工业
----
第三节 加工工业
----
第四节 化学工业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六节 工艺品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四章 职工队伍
--
第五章 村办工业
--
第六章 个体手工业
--
第七章 土特名牌产品
第九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道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工具
----
第五节 运输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电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社商业
------
1、组织机构
------
2、供销社商业性质
------
3、经营范围
----
第三节 市集贸易
--
第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统购统销
----
第三节 议购议销
----
第四节 储藏运输
----
第五节 粮油政策
------
1、粮油统购统销统计表
------
2、粮油议购议销统计表
------
3、粮油储藏运输统计表
--
第三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个体营业管理
----
第五节 度量衡管理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今昔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五章 外贸
----
第一节 粮油出口
----
第二节 生猪出口
----
第三节 畜禽产品出口
----
第四节 艺品出口
第十一篇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赋税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1、银行
------
2、信用社
----
第二节 货币沿革
----
第三节 高利贷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储蓄
----
第六节 豁免贷款
----
第七节 债券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的组织
----
第二节 党的主要活动
----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二章 其它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组织
----
第二节 青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儿童组织
第十三篇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行政建设
----
第一节 清末民初乡社政府
----
第二节 民国乡镇政府
----
第三节 日伪乡政府
----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府
----
第五节 人民政府
第十四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 镇反和肃反
----
第四节 户口管理
--
第二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人民陪审员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法制教育
第十五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制度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三章 人民武装部
--
第四章 战备工作
--
第五章 民兵
--
第六章 重大兵事
----
附:日伪、蒋军罪行录
第十六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戏剧曲艺
----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第四节 书法绘画
----
第五节 幻灯、电影、电视
----
第六节 广播宣传
--
第二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历史文物
----
第二节 革命文物
----
第三节 古遗迹
----
第四节 古墓葬
----
第五节 古寺院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五节 武术
第十七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二章 私塾教育
--
第三章 国民教育
--
第四章 人民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1、小学教育
------
2、中学教育
--
第五章 业余教育
--
第六章 扫盲教育
--
第七章 考试制度
--
第八章 教师队伍
--
第九章 高等院校毕业生情况
第十八篇 卫生
--
第一章 卫生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医术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设施
----
第三节 医疗队伍
----
第四节 医疗水平
----
第五节 合作医疗
--
第四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五章 预防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十九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三章 推广科技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第二十篇 民政劳动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民政组织
----
第二节 拥扰抚恤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军人安置
----
第六节 征用土地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第二十一篇 侨务、宗教
--
第一章 侨民和住港、澳、台同胞
--
第二章 宗教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历史名人录
--
第二章 人物小传
----
吕永山
----
辛祖乐
----
展子祥
----
展和盛
----
王岫显
--
第三章 人物简介
----
张德胜
----
展希圣
----
于同智
----
矫福锦
----
邴吉廷
--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烈士
------
王洪彬
------
张中卿
------
张学福
------
王云瑞
------
王泮举
------
王成先
------
时德成
------
王经亭
------
杨吉先
------
于伯斗
------
李忠香
------
展日考
------
展英宝
------
展学高
------
展洪友
------
展品山
------
展大和
------
展鸿尊
------
徐克解
------
曲树林
------
周廷告
------
赵夏
------
赵立月
------
赵训
------
赵良溪
------
赵同胜
------
赵立行
------
徐芳春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
------
于凤岗
------
李文良
------
张希纯
------
王洪岐
------
李炳明
------
于长春
------
王洪玉
------
王洪江
------
郭显君
------
张忠仁
------
王炳训
------
王焕文
------
王巨训
------
王凤考
------
王焕信
------
王瑞
------
王焕友
------
王滨江
------
王元香
------
王延文
------
王振才
------
孙常左
------
孙荣先
------
王瑞京
------
孙树芝
------
刘璞
------
刘言堂
------
李文江
------
李树东
------
张振良
------
李文福
------
王华祥
------
李德成
------
李福志
------
吕洪令
------
吕占山
------
邴吉昌
------
邴万章
------
徐维林
------
展桂喜
------
展法玉
------
张德芳
------
展光尧
------
展鸿才
------
张云岐
------
展瑞亭
------
展从林
------
展堂高
------
展东成
------
鞠炳文
------
鞠俊德
------
丁喜友
------
丁世庭
------
丁洪海
------
丁克大
------
段世荣
------
吴连德
------
辛足太
------
吴义德
------
吴岳恒
------
吴仁德
------
孙德仁
------
王全
------
封守堂
------
于洪喜
------
于丕文
------
周保山
------
于丕敬
------
李复欣
------
曲学忠
------
赵延文
------
李义祥
------
王守礼
------
曲德文
------
吕德福
------
于永利
------
于永才
------
于修良
------
于修云
------
吴良学
------
于洪吉
------
于同福
------
于修贤
------
徐清
------
赵桂山
------
赵云金
------
赵恕
------
赵洪元
------
赵同祥
------
赵立堂
------
赵希敬
------
赵同欣
------
常仁松
------
周保雨
------
官义松
------
于云学
------
苏洪友
------
邴启礼
----
第三节 抗美援朝时期革命烈士
------
李彦尊
------
李本玉
------
展光江
------
展光海
------
王维正
------
孙吉达
------
王福堂
------
王其云
------
居兴忠
------
张玉田
------
展玖成
------
于锡兴
------
于洪高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烈士
------
王子贤
------
王恒岐
------
王连生
------
王凤文
------
王京利
------
王云华
------
张天勤
------
居安堂
------
展凌云
--
第五章 土匪恶霸
----
王增江
第二十三篇 风俗
--
第一章 道德风尚
----
第一节 男女平等
----
第二节 婚姻自主
----
第三节 敬老爱幼
----
第四节 拾金不昧
----
第五节 五讲四美
--
第二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服饰器用
----
第二节 饮食起居
----
第三节 喜庆婚事
----
第四节 丧葬礼俗
----
第五节 节日祭祝
----
第六节 时令节日
--
第三章 谚语、方言土语、歇后语、歌谣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歌谣
--
第四章 恶习及除治
第二十四篇 附录
--
第一章 重要文献辑存
--
第二章 轶闻传说
--
第三章 长寿老人
编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