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内容时限:
1988-2005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目录
封面
余庆县志
余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余庆县志》编辑人员
《余庆县志》审稿人员
图片
--
(图-5)2002年4月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左二)在中共遵义市委书记傅传耀(左一)、遵义市人民政
--
(图-6)2002年7月国家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左二)在余庆视察公路建设
--
(图-7)2003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石秀诗(左二)到余庆视察工作,中共余庆县委书记陈梓泽(左一
--
(图-8)2006年8月中央党校副校长孙庆聚(左二)到余庆考察新农村建设,中共余庆县委书记杨兴友(左
--
(图-9)2007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包克辛(右二)到余庆考察工作,中共余庆县委书记杨兴友(左
--
(图-10)县城远眺(2009年7月摄)
--
(图-11)县城河滨公园新貌(2009年摄)
--
(图-12)县城河滨公园旧貌(1992年摄)
--
(图-13)县城中华路一角(2005年摄)
--
(图-14)县城乌江路一角(2008年摄)
--
(图-15)县城香港路(2005年摄)
--
(图-16)县城步行街(2005年摄)
--
(图-17)县城子营社区一角(2008年摄)
--
(图-18)县城兴隆路新貌(2009年摄)
--
(图-19)县城兴隆路旧貌(1986年摄)
--
(图-20)县城富临花园酒店(2008年摄)
--
(图-21)1953年修建的县委机关办公大楼
--
(图-22)1998年修建的县委机关办公大楼
--
(图-23)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2006年摄)
--
(图-24)县政协机关办公大楼(2005年摄)
--
(图-25)县人民武装部办公大楼(2005年摄)
--
(图-26)县人民法院办公大楼(2008年摄)
--
(图-27)1957年修建的人民会场
--
(图-28)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大楼(2006年摄)
--
(图-29)龙家镇政府一角(2005年摄)
--
(图-30)敖溪镇河滨路旧貌(1998年摄)
--
(图-31)敖溪镇土司风情一条街(2008年摄)
--
(图-32)敖溪镇河滨路新貌(2008年摄)
--
(图-33)松烟镇街道旧貌(1998年摄)
--
(图-34)松烟镇街道新貌(2005年摄)
--
(图-35)新建的大乌江镇(2008年摄)
--
(图-36)龙溪镇新貌(2008年摄)
--
(图-37)构皮滩镇一角(2005年摄)
--
(图-38)花山苗族乡一角(2005年摄)
--
(图-39)关兴镇一角(2005年摄)
--
(图-40)小腮镇一角(2005年摄)
--
(图-41)乌江构皮滩电站开工典礼(2003年11月8日摄)
--
(图-42)2003年11月8日省委书记钱运录(左六),省长石秀诗(右五)等领导为乌江构皮滩电站奠基
--
(图-43)构皮滩电站5号机定子成功安装(2008年摄)
--
(图-44)乌江构皮滩电站大坝施工现场(2009年3月摄)
--
(图-45)团结水库加闸工程(2005年摄)
--
(图-46)方竹电站大坝(2005年摄)
--
(图-47)县城110千伏变电站(2005年摄)
--
(图-48)县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
(图-49)龙家镇光辉村上中坝村民组烟水配套工程
--
(图-50)白泥镇民同村渴望工程
--
(图-51)龙家镇茶溪水库防渗工程(2008年摄)
--
(图-52)2004年修建的构皮滩乌江大桥(2006年摄)
--
(图-53)松烟镇通乡油路建设(2005年摄)
--
(图-54)省道湄黄公路绿化(2005年摄)
--
(图-55)大乌江航运码头(2005年摄)
--
(图-57)白泥大坝机耕道(2008年摄)
--
(图-56)县城汽车站(2005年摄)
--
(图-58)在建中的小乌江二级公路桥(2009年摄)
--
(图-60)余庆中学计算机教学室(2005年摄)
--
(图-59)余庆中学校园一角(2005年摄)
--
(图-61)余庆中学新建教学大楼与体育运动场(2009年摄)
--
(图-62)余庆县实验中学校园(2008年摄)
--
(图-63)余庆县职业中学校园(2005年摄)
--
(图-64)白泥中学校园(2008年摄)
--
(图-65)实验小学学生学习果树嫁接技术(2005年摄)
--
(图-66)大乌江中心小学校园(2008年摄)
--
(图-67)青少年中心美术课(2005年摄)
--
(图-68)敖溪中学校园(2005年摄)
--
(图-69)余庆县实验幼儿园(2005年摄)
--
(图-70)县城图书馆(2005年摄)
--
(图-71)县城青少年活动中心(2006年摄)
--
(图-72)县城体育场(2008年摄)
--
(图-73)余庆龙灯(2008年摄)
--
(图-74)余庆举办解放后首届龙舟赛(2002年摄)
--
(图-75)县城河滨公园文化广场(2006年摄)
--
(图-76)2004年4月18日.余庆首届茶文化节在县城体育场举办
--
(图-77)2005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彼得(左一)、莫尼卡(左二)检查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
(图-78)余庆县疾病防控中心办公大楼(2006年摄)
--
(图-79)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2008年摄)
--
(图-80)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2008年摄)
--
(图-81)松烟镇大凉山米加工车间(2005年摄)
--
(图-82)余庆县瑞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摄)
--
(图-83)余庆中关水厂(2008年摄)
--
(图-84)余庆县华闽电冶有限责任公司
--
(图-85)关兴镇狮子山绿茶(2005年摄)
--
(图-86)大乌江龙坪泡辣椒(2005年摄)
--
(图-87)余庆大凉山牌香米(2005年摄)
--
(图-88)龙家镇红腐乳(2005年摄)
--
(图-89)余庆小叶苦丁茶(2005年摄)
--
(图-90)白泥镇满溪村红金橘(2005年摄)
--
(图-91)县城中华路商业服务街(2008年摄)
--
(图-92)白泥镇子营村农贸市场(2005年摄)
--
(图-93)县城第一家自动取款机(1998年摄)
--
(图-94)县城乌江路蔬菜批发市场(2005年摄)
--
(图-95)县城巧巧美容店(2005年摄)
--
(图-96)县城加油站(2005年摄)
--
(图-97)王氏家电超市(2005年摄)
--
(图-98)县城光明药店(2005年摄)
--
(图-99)龙溪镇实施火箭人工降雨(2005年摄)
--
(图-100)1994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残骸回收
--
(图-101)余庆民兵军事训练(2005年摄)
--
(图-102)县城交通巡查(2008年摄)
--
(图-103)龙家镇香稻订单生产(2005年摄)
--
(图-104)白泥镇机械化收割(2005年摄)
--
(图-105)政府农机具补贴(2008年摄)
--
(图-106)罗家坡果农喜获丰收(2005年摄)
--
(图-107)龙溪镇苹果桃(2006年摄)
--
(图-108)松烟镇鸭子养殖(2006年摄)
--
(图-109)白泥镇牲畜养殖(2006年摄)
--
(图-110)白泥镇农村新式养猪法(2006年摄)
--
(图-111)白泥镇优质山羊养殖(2006年摄)
--
(图-112)敖溪镇山鸡养殖(2006年摄)
--
(图-113)一家三口学科技(2006年摄)
--
(图-114)白泥镇农村书屋(2006年摄)
--
(图-115)光辉村烤烟漂浮育苗(2005年摄)
--
(图-116)下里村水稻机插秧育苗(2008年摄)
--
(图-117)白泥镇满溪村民学习红金橘栽培技术(2006年摄)
--
(图-118)龙家镇食用菌生产(2005年摄)
--
(图-119)敖溪花灯进村演出(2005年摄)
--
(图-120)黄金榜村民篮球赛(2006年摄)
--
(图-121)龙溪村民表演钱杆舞(2006年摄)
--
(图-122)2006年8月中央党校《理论视野》杂志社、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在余庆召开「四在农家」理
--
(图-123)松烟镇水淹凼村民组(2006年摄)
--
(图-124)龙家镇农村新貌(2006年摄)
--
(图-125)敖溪镇指挥村任家弯村民组(2006年摄)
--
(图-126)白泥镇满溪村金橘园新貌(2007年摄)
--
(图-127)白泥镇满溪村罗家坡新村(2008年摄)
--
(图-128)白泥镇满溪村罗家坡旧貌(2006年摄)
--
(图-129)构皮滩镇杨柳塘移民新村(2007年摄)
--
(图-130)龙家镇黄金榜村民组新貌(2006年摄)
--
(图-131)2006年光明村数字电视开通仪式
--
(图-132)松烟镇坝上村民组新貌
--
(图-133)小腮镇桥底村民组新貌(2006年摄)
--
(图-134)小汽车进入杨柳塘农户家庭(2006年摄)
--
(图-135)大乌江沙弯景区(2005年摄)
--
(图-136)大乌江风光——一枝独秀(2006年摄)
--
(图-137)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迥龙场渡口(2005年摄)
--
(图-138)大乌江红军长征纪念园(2005年摄)
--
(图-139)花山乡朝阳洞风光(2005年摄)
--
(图-140)团结湖风光(2005年摄)
--
(图-141)大乌江新场字库塔(2005年摄)
--
(图-142)县城文峰塔(2005年摄)
--
(图-143)白泥镇邹前方烈士故居(2005年摄)
--
(图-144)松烟镇他山石刻(2005年摄)
--
(图-145)小腮镇哨溪河滨风光(2005年摄)
--
(图-146)松烟镇坝上村民组民居(2006年摄)
--
(图-147)白泥镇民同村农林组民居(2005年摄)
--
(图-148)敖溪镇下街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2005年摄)
--
(图-149)花山苗族乡观音寺古树林(2005年摄)
--
(图-150)县委常委
--
(图-151)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
--
(图-152)县政府县长、副县长
--
(图-153)县政协主席、副主席
--
(图-154)《余庆县志》评稿会议(2008年11月摄)
--
(图-155)《余庆县志》省级审验会议(2009年7月摄)
--
(图-156)《余庆县志》市级评审验收参会人员合影(2009年6月摄)
--
(图-157)《余庆县志》省级评审验收参会人员合影(2009年7月摄)
--
(图-158)2004年至2009年县志编纂人员合影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特记
--
构皮滩水电站
--
四在农家
--
计生养老
--
今日城镇
--
平安创建
第一篇 区域资源环境
--
第一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县域
----
第二节 撤区建乡(镇)
----
第三节 乡(镇)
--
第二章 气象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气象业务
----
第三节 气候区划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冰雹雷电
----
第四节 倒春寒秋季绵雨凝冻
--
第四章 国土资源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国土规划
----
第三节 国土管理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第五节 测绘管理
----
第六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五章 动植物资源
----
第一节 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
第六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水资源量
----
第二节 水能水文
----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
第七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景物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三节 旅游
--
第八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第二节 环保规划与投入
----
第三节 环境污染防治
----
第四节 环境管理
第二篇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总量
----
第一节 生产总值
----
第二节 工农业
----
第三节 商贸业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社会生产效益
----
第二节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第三节 投资效益
----
第四节 环境效益
--
第四章 人民生活水平
----
第一节 人均主要指标
----
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
----
第三节 农民生活水平
----
第四节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
第五节 温饱型小康村
--
第五章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第一节 投资额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投资管理
----
第四节 工程招标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所有制改革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土地流转
----
第三节 新型合作经济
--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
----
第一节 劳动力
----
第二节 农业科技队伍
----
第三节 耕牛
----
第四节 农业机械
----
第五节 耕地
--
第三章 农业开发
----
第一节 综合开发
----
第二节 沼气建设
----
第三节 以工代赈
----
第四节 扶贫开发
--
第四章 农业管理与耕作技术
----
第一节 农业管理
----
第二节 耕作技术
--
第五章 农作物生产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园艺作物
----
第四节 种子
----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
--
第六章 烤烟
----
第一节 烟叶种植
----
第二节 烟叶烘烤
----
第三节 烟叶收购
----
第四节 烟叶复烤
----
第五节 储运销售管理
--
第七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畜牧资源
----
第二节 畜牧生产
----
第三节 畜禽病疫防治
----
第四节 饲料种植加工
----
第五节 畜牧服务体系
----
第六节 畜牧管理
----
第七节 水产
--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造林绿化
----
第三节 林地面积
----
第四节 森林蓄积量
----
第五节 森林资源保护
----
第六节 国有苗圃及林场
----
第七节 管理与投资
第四篇 城乡基础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城乡规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乡镇建设
----
第四节 城镇管理
----
第五节 建筑业管理
--
第二章 居民住房
----
第一节 房产登记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三节 城镇住房改革
----
第四节 住房资金管理
--
第三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第二节 水上交通及桥梁建设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三节 防汛抗旱
----
第四节 水利管理
--
第五章 电气化建设
----
第一节 电力体制
----
第二节 电源建设
----
第三节 电网建设
----
第四节 农网改造
----
第五节 电力管理
--
第六章 城镇供水
----
第一节 县城供水
----
第二节 乡镇供水
----
第三节 供水管理
--
第七章 通信邮政
----
第一节 通信
----
第二节 邮政
第五篇 工业商贸服务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公有制企业改革改制
----
第二节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三节 工业管理
--
第二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乡镇企业分类
----
第二节 乡镇企业发展措施
--
第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公有制商业企业改革改制
----
第二节 非公有制商业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第四节 商业管理
----
第五节 市场设施建设
--
第四章 卷烟专卖
----
第一节 营销网点
----
第二节 营销模式
----
第三节 专卖管理
--
第五章 粮油商业
----
第一节 粮油企业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粮油储运
----
第四节 粮油改革改制
--
第六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供销企业
----
第二节 供销业务
----
第三节 供销管理
----
第四节 供销改革改制
--
第七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旅店
----
第二节 美容美发保健
----
第三节 维修装饰
----
第四节 其他服务
第六篇 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支柱财源
--
第二章 财政资金运行
----
第一节 预决算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
----
第三节 金库债券
----
第四节 信贷资金
----
第五节 财务管理
----
第六节 国有资产
----
第七节 会计与会计事务所
--
第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收收入
----
第二节 税种税率
----
第三节 征收管理
--
第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储信贷
----
第四节 农村信用合作
----
第五节 银行结算
----
第六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七节 金融管理
----
第八节 银行业监督管理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承保业务
----
第二节 防灾防损
----
第三节 理赔业务
----
第四节 保险业管理
第七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 个体经济管理
----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四节 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机动车辆交易管理
----
第七节 消协个协
----
第八节 执法办案
--
第二章 质量标准管理
----
第一节 质量监督
----
第二节 计量监督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调控
----
第二节 商品价格
----
第三节 服务及管理收费
----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四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审计制度与程序
----
第二节 财政金融审计
----
第三节 行政事业企业审计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
第五节 经济责任审计
--
第五章 财政税收监督检查
----
第一节 财务税收检查
----
第二节 财政事务监督
----
第三节 政府采购
--
第六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制度与报表
----
第二节 社会经济调查
----
第三节 统计信息与培训
----
第四节 统计执法
--
第七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指标体系
----
第三节 计划管理形式
----
第四节 计划体制改革
----
第五节 招商引资
第八篇 中共余庆县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中共余庆县委
----
第一节 党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度
----
第三节 重要决策
----
第四节 县委中心组学习
----
第五节 机构改革
----
第六节 工作机构
----
第七节 机要保密
--
第二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节 纪律教育
----
第三节 廉政建设
----
第四节 行政监察
----
第五节 行风评议
----
第六节 案件查处
----
第七节 党内监督
--
第三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教育管理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四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形势教育
----
第二节 干部理论教育
----
第三节 “三讲”教育活动
----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
第五节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
第六节 文明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
----
第七节 新闻宣传
--
第五章 统战工作
----
第一节 贯彻统战政策
----
第二节 党外人士安排
----
第三节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
第四节 台胞侨联工作
----
第五节 经济统战
--
第六章 政法协调工作
----
第一节 指导协调
----
第二节 执法执纪监督
----
第三节 政法队伍建设
--
第七章 县直机关党建工作
----
第一节 机关党组织
----
第二节 机关党员教育
----
第三节 机关作风制度建设
--
第八章 群众来信来访
----
第一节 来信来访
----
第二节 接待制度
----
第三节 处理回访
第九篇 政权政协政务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行使决定权
----
第四节 行使监督权
----
第五节 行使任免权
----
第六节 代表工作
----
第七节 议案及建议
----
第八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工作制度
----
第二节 重大举措
----
第三节 职能转变
----
第四节 职能机构
----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委员界别结构
----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常委会
----
第四节 专门委员会会议
----
第五节 委员提案
----
第六节 视察调研
----
第七节 文史资料编辑
----
第八节 对外联谊
----
第九节 智力支边
--
第四章 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居组织
----
第一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三节 村“官”“海选”
----
第四节 社区
----
第五节 自治组织建设
--
第五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任免考核
----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第五节 工资及工资改革
--
第六章 劳动
----
第一节 农民工输出
----
第二节 职工
----
第三节 就业仲裁
----
第四节 职工福利
--
第七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城镇医疗保险
----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四节 工伤保险
----
第五节 生育保险
----
第六节 失业保险
----
第七节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八章 优待抚恤社会救助
----
第一节 优待抚恤
----
第二节 烈士褒扬
----
第三节 自然灾害救济
----
第四节 农村救济
----
第五节 城镇救济
----
第六节 特困救助
----
第七节 农村五保供养
----
第八节 社会福利设施
----
第九节 社会福利彩票
--
第九章 社会民政事务
----
第一节 边界地名管理
----
第二节 婚姻收养登记
----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四节 民间组织管理
----
第五节 老龄工作
----
第六节 殡葬改革与管理
----
第七节 民政经费
--
第十章 移民安置
----
第一节 构皮滩水电站移民安置
----
第二节 构皮滩水电站移民安置配套项目
----
第三节 方竹电站移民安置
----
第四节 易地扶贫开发移民
----
第五节 移民管理
--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
----
第一节 安全生产制度
----
第二节 安全生产教育
----
第三节 安全生产检查
----
第四节 事故及处理
第十篇 司法军事
--
第一章 公安刑侦与治安查处
----
第一节 刑侦
----
第二节 专项斗争
----
第三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
----
第四节 治安案件
----
第五节 查禁“黄赌毒”
----
第六节 查禁“门徒会”组织
--
第二章 公安管理
----
第一节 户籍管理
----
第二节 危特物品行业场所管理
----
第三节 监所管理
----
第四节 消防管理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队伍建设
----
第七节 装备设施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贪污贿赂检察
----
第三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机构设施与装备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立案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审判监督
----
第八节 机构与装备
--
第五章 普法与维护社会稳定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普及法律
----
第三节 “严打”整治
----
第四节 群防群治
----
第五节 安全文明
----
第六节 维稳工作
----
第七节 人民调解
----
第八节 安置帮教
----
第九节 法律服务
----
第十节 律师与公证
--
第六章 军事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战备
----
第六节 拥政爱民
第十一篇 社会事业
--
第一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技引进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
第三节 特殊教育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安全教育
----
第六节 人才输送
--
第三章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业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四章 教育改革与管理
----
第一节 教育改革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第三节 教育管理
--
第五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政医疗
----
第二节 爱国卫生
----
第三节 疾病控制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六章 卫生改革与管理
----
第一节 卫生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卫生机构
----
第四节 监督管理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七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及人口结构
----
第二节 人口政策
----
第三节 服务与管理
----
第四节 计生协会
--
第八章 文化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广播电视电影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文化遗产
----
第六节 民俗
----
第七节 设施与管理
--
第九章 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少数民族体育
----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
----
第七节 竞技体育
----
第八节 体育协会
----
第九节 体育经费设施与管理
--
第十章 档案史志
----
第一节 档案执法
----
第二节 档案业务指导
----
第三节 档案目标管理
----
第四节 档案接收征集
----
第五节 档案整理和保管
----
第六节 档案开放利用
----
第七节 党史县志
--
第十一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工作
----
第三节 宗教
第十二篇 群团组织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权益维护
----
第三节 关心职工生活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二节 少先队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道德教育
----
第四节 青少年活动
--
第三章 妇联
----
第一节 妇女组织
----
第二节 妇女儿童权益维护
----
第三节 妇女活动
--
第四章 工商联
----
第一节 工商联组织
----
第二节 参政议政与维权服务
----
第三节 光彩事业与支边扶贫
--
第五章 残联
----
第一节 残联组织及设施
----
第二节 残疾人权益保障
----
第三节 残疾人扶贫解困
----
第四节 残疾人文娱活动
--
第六章 科协文联
----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人物
--
一、人物传
----
王洪范
----
李睦和
----
陆启周
----
邹昭伦
----
于振东
----
郭继发
----
谭安星
----
杨凤培
----
刘毓武
----
王美渊
----
吴春波
----
何其华
----
齐化勇
----
靳其箴
----
刘法文
----
杨再珍
----
何腾鸾
----
宋文法
----
杨培德
--
二、人物简介
----
丁富学
----
马费成
----
杨再学
----
张永政
----
梁中凯
----
梅宏
----
黄泽富
--
三、表彰人物
表彰单位
附录
--
中共余庆县委关于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及“四在农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决定
--
余庆县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绝育户养老补助金管理暂行办法
--
中共余庆县委余庆县人民政府关于续修《余庆县志》的决定
--
2006~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06年至2008年余庆县要事
--
1992年版《余庆县志》订正史实
修志始末
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