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史略

张掖史略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张掖史略》经河西学院(原张掖师专)方步和教授等编撰者历时十余年的辛勤努力,终于付梓出版了。这是张掖史学界人士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张掖史学领域里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在此谨表示衷心的祝贺。

内容时限: 0000-2002

目录

封面
编委会
内容提要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编 从新石器时代末至秦统一时的张掖
--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末——张掖历史的开端
---- 第一节 张掖境内的古老文化遗址
---- 第二节 研究中的差异
---- 第三节 东灰山人的人种、人口与社会
---- 第四节 东灰山人的铜器
---- 第五节 东灰山人的狩猎、采集和畜牧
---- 第六节 东灰山人的农业生产
---- 第七节 东灰山人的手工业
---- 第八节 东灰山人的饮食、医学和音乐
---- 第九节 东灰山人的贸易与交往
---- 第十节 东灰山人的信仰
-- 第二章 古老神话传说中的张掖
---- 第一节 关于伏羲生张掖的传统
---- 第二节 关于黄帝巡狩张掖的传说
---- 第三节 关于弱水的传说
---- 第四节 关于颛顼巡狩张掖的传说
---- 第五节 关于大禹治弱水的传说
---- 第六节 关于简狄吞卵的传说
---- 第七节 周穆王游张掖
-- 第三章 昭武城的月氏人
---- 第一节 有关月氏的种种说法
---- 第二节 月氏的驻牧中心
---- 第三节 月氏的畜牧和农业
---- 第四节 月氏的组织和民族特征
---- 第五节 月氏的人口和军队
---- 第六节 月氏的交换和贸易
---- 第七节 月氏的败徙
-- 第四章 匈奴统治张掖
---- 第一节 头曼单于的质子与突袭
---- 第二节 冒顿单于的逃亡与进攻
---- 第三节 浑邪王与单于城
---- 第四节 西城与乌孙
---- 第五节 浑邪王治得
---- 第六节 祭天金人与民歌
第二编 从西汉、东汉经曹魏、西晋、十六国(东晋)、南北朝至隋统一时的张掖
-- 第一章 西汉对张掖的开拓与设防
---- 第一节 霍去病在张掖的两次战斗
---- 第二节 张掖郡的设立
---- 第三节 汉武帝对张掖的设防
---- 第四节 对居延的防卫
---- 第五节 对张掖的移民与屯田
---- 第六节 张掖生产技术的提高
---- 第七节 张掖的交通和贸易
---- 第八节 张掖的社会结构与基地作用
---- 第九节 张掖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 第二章 东汉时张掖的建设与斗争
---- 第一节 王莽篡位对张掖的影响
---- 第二节 窦融到、离张掖
---- 第三节 窦融统治时的经济简况
---- 第四节 窦融统治张掖时的儒学
---- 第五节 羌汉斗争与邓训的和睦政策
---- 第六节 羌人的三次起义与张掖
---- 第七节 三绝三通与张掖
---- 第八节 张掖的教育与文化
-- 第三章 曹魏、西晋、十六国(东晋)时的张掖
---- 第一节 郭0000在关中翻云覆雨
---- 第二节 张进称雄与徐邈治理
---- 第三节 西晋树机能造反
---- 第四节 十六国汉族张氏前凉
---- 第五节 十六国苻秦梁熙统治河西
---- 第六节 十六国氐族吕氏后凉
---- 第七节 十六国鲜卑族秃发氏南凉
---- 第八节 十六国汉族李氏西凉
---- 第九节 十六国匈奴族沮渠氏北凉
-- 第四章 北朝——北魏、西魏、北周时的张掖
---- 第一节 北魏对张掖的统治
---- 第二节 西魏治甘州
---- 第三节 北周重甘州
-- 第五章 隋代的张掖
---- 第一节 隋代的边疆政策
---- 第二节 张掖“交市”与裴矩
---- 第三节 炀帝与吐谷浑的斗争
---- 第四节 炀帝巡视张掖
---- 第五节 燕支山前万国会
---- 第六节 隋时张掖的教育与文化
第三编 从唐代经吐蕃、张议潮起义、甘州回鹘(五代时)至西夏(两宋时)的甘州
-- 第一章 唐时甘州的盛衰
---- 第一节 曹琼与季轨的角逐
---- 第二节 甘州的军事重镇
---- 第三节 甘州的均田与屯田
---- 第四节 甘州的商业与商道
---- 第五节 民族间的矛盾
---- 第六节 唐诗人咏甘州
---- 第七节 唐代张披的音乐与歌舞
---- 第八节 玄奘取经与甘州佛教
-- 第二章 吐蕃统治甘州与张议潮起义
---- 第一节 吐蕃占领甘州的经过
---- 第二节 吐蕃占领后的政治与经济措施
---- 第三节 沙陀东迁
---- 第四节 温末起义
---- 第五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佛教
---- 第六节 张议潮起义与甘州
---- 第七节 张议潮与甘州回鹘
-- 第三章 甘州回鹘统治甘州
---- 第一节 甘州回鹘设牙帐
---- 第二节 甘州回鹘与周边的关系
---- 第三节 甘州回鹘与金山国的战争
---- 第四节 甘州回鹘境内的民族
---- 第五节 甘州回鹘的商业与对外贸易
---- 第六节 甘州回鹘的农牧业
---- 第七节 甘州回鹘的手工业
---- 第八节 甘州回鹘的宗教
-- 第四章 西夏统治甘州
---- 第一节 李元吴攻陷甘州
---- 第二节 甘州回鹘的反抗
---- 第三节 甘肃军司与镇夷郡宣化府
---- 第四节 甘州的农牧业
---- 第五节 甘州的手工业与商业
---- 第六节 甘州的饮食文化
---- 第七节 镇夷郡王篡帝位
---- 第八节 甘州的佛教
---- 第九节 甘州的其他宗教活动
第四编 元明清时的甘州
-- 第一章 元统治者统治甘州
---- 第一节 成吉思汗攻甘州及忽必烈的耀碑谷战斗
---- 第二节 甘州为甘肃行中书省省会
---- 第三节 甘肃行省内的分地简述
---- 第四节 甘州的括户和租税
---- 第五节 重视和促进农业生产
---- 第六节 甘州的手工业和商业
---- 第七节 四通八达的驿道
---- 第八节 文化与教育
---- 第九节 宗教
---- 第十节 民族歧视与元代灭亡
---- 第二章 明代对六卫二所的统治
---- 第一节 冯胜西进及甘州诸卫的设立
---- 第二节 甘州的设防
---- 第三节 宫廷争斗在甘州的端倪
---- 第四节 人口与屯田
---- 第五节 手工业的发展
---- 第六节 商业贸易
---- 第七节 茶马交易
---- 第八节 尧乎儿与甘州
---- 第九节 儒学教育的复兴
---- 第十节 甘州卫、所的文化
---- 第十一节 甘州的宗教
---- 第十二节 农民起义
---- 第三章 清代的甘州
---- 第一节 清初回民起义
---- 第二节 甘州的防卫和基地作用
---- 第三节 甘州屯田
---- 第四节 水比油贵
---- 第五节 手工业的发展
---- 第六节 商业的繁荣
---- 第七节 成禄难诛——清廷腐败
---- 第八节 左宗棠西征和甘州的贡献
---- 第九节 禁种罂粟
---- 第十节 甘州教育
---- 第十一节 甘州的文化艺术
---- 第十二节 甘州宗教
---- 第十三节 张掖的藏书
第五编 民国时的张掖
-- 第一章 甘州的反清斗争
---- 第一节 孙中山委派王之佐回甘州奔走革命
---- 第二节 “甘州哥老会”反清起义
-- 第二章 驻军与政权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政权
-- 第三章 社会状况
---- 第一节 人口与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节 慈善与义赈
---- 第四节 帮会道门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工程与灌溉管理
-- 第五章 社会经济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手工业与工业
---- 第四节 商业
---- 第五节 金融
---- 第六节 交通
---- 第七节 邮电
-- 第六章 文化教育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体育
---- 第三节 医疗卫生
-- 第七章 红西路军战斗在张掖
---- 第一节 挥师西征
---- 第二节 建立山丹县红色政权
---- 第三节 血战高台
---- 第四节 倪家营守卫战
---- 第五节 走出祁连山
-- 第八章 社会名人来张掖
---- 第一节 蒋介石视察张掖
---- 第二节 蒋经国笔下的张掖
---- 第三节 于佑任张掖怀古
---- 第四节 范长江采访张掖
-- 第九章 张掖的黎明与展望
---- 第一节 张掖的解放
---- 第二节 张掖的展望
-- 张掖城建考
-- 再铸金张掖辉煌
-- 张掖历史沿革释略
-- 张掖历史沿革表
附录
-- 1:神话传说与历史
-- 2:浑邪王归汉年代问题讨论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