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彰武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2-1988
出版时间:
1988年12月
目录
封面
彰武县志
序
凡例
题词
--
注:原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47年12月彰武解放时刘异云同志任彰武县委书记
--
领导题词1
--
领导题词2
--
领导题词3
--
领导题词4
--
领导题词5
照片
--
烈士纪念塔
--
县城一角
--
1933年(伪满大同二年)县城东大街
--
县城解放大街
--
县城人民大街
--
1933年 伪满大同二年)县城东门
--
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宾馆
--
街心公园一角
--
樟子松成林
--
防风固沙林
--
奶牛、改良黄牛
--
大清沟水库
--
捕捞
--
绒织厂车间
--
柳河公路大桥
--
油脂厂厂貌
--
哈尔套镇农贸市场
--
千佛山摩崖造像
--
圣经寺
--
巨龙湖水库
--
美术作品
----
阳光下的花朵(年画)张希华 作
----
清洁工 (油画)赵库 作
----
教师啊 教师 (水粉画)陈洁 作
----
清白 (中国画)高大元 作
----
花鸟 (中国画) 张元科 作
----
杀年猪 (现代民间绘画)王子义 作
----
花鸡图 (现代民间绘画) 孙艳 作
--
书法与篆刻
----
行草 王继贤 作
----
行草 冯昌 作
----
篆刻 娄维忠 作
----
隶书 顾瑞林 作
--
出土文物
----
白釉黑花四系耳壶(清代)
----
黑花白瓷碟 丰田乡小王家出土
----
“之”字纹陶(新石器时代)四合城乡新房子东山遗址出土
----
磨光红陶壶、罐、钵、碗(商代)
----
兴隆山乡平安堡出土
----
石铖、石铲、玉斧、玉戈(新石器时期)冯家、章古台、大四家子、哈尔套等地出土
----
铁锈花瓷罐(元代)二道河子乡党家围子出土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大事记
第二篇 地理
--
第一章 疆域位置及建置沿革
----
第一节 疆域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县城及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四章 地名
----
第一节 村名录
----
第二节 地名形成及演变
--
第五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六章 山、河、泡沼
----
第一节 山
----
第二节 河
----
第三节 泡沼
--
第七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概况
----
第二节 气候资源
----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节 气候谚语
----
第五节 物候
----
第六节 历年自然灾害
--
第八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植物资源
----
第五节 动物资源
----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九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民族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土地开发及利用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第二节 土地清丈
----
第三节 土地利用
--
第二章 农业经济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农业经济结构
----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
--
第四章 农业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收益分配
----
第三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五节 农事企业单位
--
第五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作物及品种
----
第二节 总产及单产
----
第三节 耕作及农艺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蔬菜生产
----
第六节 农业机械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地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节 树种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果木
----
第六节 国营林场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
----
第二节 建国后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品种及改良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八章 副业、渔业
----
第一节 副业
----
第二节 渔业
--
第九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资源及区划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蓄水工程
----
第四节 灌溉工程
----
第五节 水土保持工程
----
第六节 治涝
----
第七节 防洪
----
第八节 工程效益
第四篇 工 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四节 乡镇工业
--
第二章 食品工业
--
第三章 机械工业
--
第四章 建材工业
--
第五章 纺织工业
--
第六章 化工工业
--
第七章 印刷工业
--
第八章 造纸工业
--
第九章 其它工业
--
第十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电业机构
--
第十一章 生产经营
--
第十二章 企业管理和职工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职工队伍
------
附:阜新市彰武玻璃厂
第五篇 交通、邮电及城乡建设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交通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铁路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报刊发行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机构设置
--
第三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节 乡村建设
----
第六节 城建单位简介
第六篇 商 业
--
第一章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集体商业
--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业务经营
----
第三节 公司及商场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业务经营
----
第四节 公司简介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六章 物资供应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业务经营
----
第三节 仓储运输
--
第七章 粮食
----
第一节 购销
----
第二节 加工
----
第三节 储运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八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对私改造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
第四节 商标管理
----
第五节 合同管理
--
第九章 物价管理
第七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与现金管理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保险
----
第六节 公债及国库券
第八篇 政治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共满洲省委沟帮子特支彰武小组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彰武县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彰武县党部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彰武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彰武县临时参议会
--
第三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清末彰武县衙
----
第二节 民国彰武县公署
----
第三节 伪满彰武县公署
------
附:伪满彰武县协和会本部
----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彰武县政府
----
第五节 彰武县人民政府
--
第四章 议政机关
----
第一节 彰武县临时参议会
----
第二节 政协彰武县委员会
--
第五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八节 书法绘画协会
----
第九节 盲人聋哑人协会
------
附:解放前群众团体
--
第六章 司法
----
第一节 治安
----
第二节 审判
----
第三节 检察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七章 民政
----
第一节 普选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殡葬管理
--
第八章 人事劳动
----
第一节 人员编制
----
第三节 干部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干部下放劳动
----
第五节 干部离退休
----
第六节 劳动就业
----
第七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八节 工资福利
----
第九节 劳保安全
----
第十节 劳动管理机构
--
第九章 档案信访
----
第一节 档案
第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军事科
----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县大队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笫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及活动
--
第四章 人民防空
--
第五章 驻军
--
第六章 战事
第十篇 文化科技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戏曲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新闻
----
第六节 文物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其它科技
----
第五节 科技机构
------
附:驻彰科研单位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场地建设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竞赛及成绩
第十一篇 教育卫生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敦育
----
第六节 师范教育
----
第七节 业余教育
----
第八节 教师
----
第九节 教育经费,设备与勤工俭学
----
第十节 教育行政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第二节 医术
----
第三节 医药
----
第四节 预防
----
第五节 医政
第十二篇 民俗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节 佛教
----
第四节 道教
----
第五节 帮会道门
--
第三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节日时令
----
第二节 婚嫁习俗
----
第三节 丧葬习俗
----
第四节 其它礼俗
----
第五节 恶俗陋习
--
第四章 衣食住用
----
第一节 衣着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器用
--
第五章 方言、俗谚、民间传说
----
第一节 方音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第十三篇 人物
--
一、革命烈士
----
1、烈士传略
------
毕凯
------
赵光明
------
成谦
------
李瑞
------
吴景清
------
王殿生
----
2、烈士英名录
--
二、人物传略
----
宋广常
----
那顺
----
李成林
----
孟梅轩
----
姚鼎华
----
李汇川
----
任启泰
----
陈子明
--
三、历史人物
----
棍楚克苏隆
----
富春田
----
甘珠尔扎布
----
正珠尔扎布
----
陶克陶
----
王辑唐
--
四、名人录
----
1、彰武籍地、师级以上干部名录
----
2、彰武籍副教授以上科技干部名录
第十四篇 附录
--
一、文献辑录
--
二、重要记事
编后记
编志机构及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