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斗门村志》是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_x000D_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唯物主义本着实事求是详今略古,教育后_x000D_代的原则,用事实说明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激发后_x000D_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_x000D_物质文明建设服务。_x000D_ 二、断限:除风俗、民间文艺章节外三个别章节追溯到_x000D_1404年,下限到1993年,以公元纪时为准,对无法考证准确_x000D_时间的只记年份_x000D_ 三、材料来源:以座谈访问为主,辅以志书、家谱。_x000D_ 四、《概述》为全志之纲,用较少文字总括全貌,故列志首。_x000D_ 五、称谓:均以所处时代称谓为准。对机关称谓,首次出现_x000D_用全称,重复出现用简称;对人物称谓,第一次出现时,名前题_x000D_以职务,以后一律直书其名。
内容时限:
1404-1993
出版时间:
199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编委会
区划图
题词
图片
序
插页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自然概貌
--
第二节 建制沿革
--
第三节 土地资源
--
第四节 物产资源
第二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三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
--
第二节 农艺农技
--
第三节 农机农具
--
第四节 农业气象
--
第五节 肥料
第四章 林业
第五章 畜牧、渔业
--
第一节 畜牧业
--
第二节 渔业
第六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打井
--
第二节 魏大馆排水渠
--
第三节 外出搞水利建设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砖场
--
第二节 木材木器经营处
--
第三节 制镜厂
--
第四节 棉纺厂
--
第五节 农机具修配站
--
第六节 预制板厂
第八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道路桥梁
--
第二节 邮电
第九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建筑样式
--
第二节 建筑方式
--
第三节 建筑队伍
第十章 商业供销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供销
第十一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村财政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金融
第十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衣
--
第二节 食
--
第三节 住
--
第四节 行
--
第五节 用
第十三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第十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古迹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俱乐部
--
第四节 影视广播
--
第五节 民间文艺
--
第六节 歇后语
--
第七节 谚语
--
第八节 谜语
--
第九节 武术
--
第十节 书画
--
第十一节 盲人说唱
第十五章 卫生体育
--
第一节 卫生
--
第二节 体育
第十六章 政治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斗门村支部
--
第二节 村政权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第四节 治安
--
第五节 农民运动
第十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军事斗争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兵灾匪患
第十八章 民政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第十九章 风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三节 时令节 日
--
第四节 陋习
--
第五节 名制
第二十章 人物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第二节 出席地、市以上先进个人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
第四节 科技干部
--
第五节 教员
--
第六节 医生
--
第七节 脱产干部与职工
--
第八节 高寿老人
--
第九节 离退休干部
--
第十节 援外人员
--
一、魏县地方志办公室领导讲话
--
二、著作
--
三、修志文录
--
四、其它
附录
编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