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存真求实”的方针,忠于史实,实事求是地记述全县土地资源和土地管理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举其大端、择其要事、显其特点。二、本志采用章、节、目、子目编辑法,前设图片、凡例、序言、概述、大事记,中设15章82节,后置附录、编后记、编纂机构与编纂人员。按照“横排项目、纵写始末”的原则记史叙事,力求全面、准确。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
目录
封面
富川瑶族自治县土地志
图片
--
富川县行政区划图
--
富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
2006年12月,贺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利丹(中)在县委书记宫照海(左一)、助长夏振林(右一)的陪同下
--
2007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左一)在贺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毛绍烈(中)、
--
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
--
2001年12月,县土地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
--
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在研究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
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大楼
--
县土地交易办证大厅
--
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现场
--
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物
--
耕地开垦项目分布示意图
--
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
--
县城瑞光园
--
县城城雕
--
富麦二级公路(富阳段)
--
风雨桥安居小区
--
反季节蔬菜基地
--
富川脐橙
--
富川瑶族博物馆
--
旧城区改造工程现场
--
贺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超文(右二)在县国土资源局领导陪同下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宗维(左一)与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和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土地开垦项目。
--
全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审验收会
--
土地整理项目征询会
--
耕地开垦项目验收会
--
认真检查项目征地工作
--
积级参加土地管理业务培训班学习
--
加强党性教育。何志强局长带领全体党员在革命烈士陵园庄严宣誓
--
县土地管理局技术人员进行土地规划测量
--
扶贫济困。纪检组长盘为胜把救助物资送到救助对象家中
--
何志强局长(右二)廖天英副局长(左二)亲自把征地补偿费送到农户手中
--
朝东镇秀水状元村
--
山水之腴的“川岩揽胜”
--
古朴秀雅的“明富川城”
--
古戏台
--
风光绮丽,碧波荡漾的龟石水库——碧溪湖
--
县城凤凰山公园
--
土地延期承包证
--
广西省富钟县土地、房产所有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
--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土地使用证
--
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
先进集体
--
《富川瑶旌自治县土地志》通过自治区国土资源史志编纂委员会评审验收
目录
凡例
序一
序二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政区
--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二章 土地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植被
--
第六节 水文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总面积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园地
--
第四节 林地
--
第五节 牧草地
--
第六节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第七节 交通用地
--
第八节 水域
--
第九节 未利用土地
第四章 土地所有制度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
第四节 全民土地所有制
第五章 土地使用制度
--
第一节 租佃制
--
第二节 雇佣制
--
第三节 自耕制
--
第四节 互助合作制
--
第五节 集体经营制
--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七节 集体建设用地长期使用制
--
第八节 自留地
--
第九节 行政划拨制
--
第十节 有偿使用制
第六章 土地赋税费
--
第一节 田赋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
第四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五节 契税
--
第六节 管理费
第七章 土地市场
--
第一节 土地买卖与典当
--
第二节 土地一级市场
--
第三节 土地二级市场
--
第四节 清理整顿土地市场
--
第五节 地价
第八章 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陈报和查田定产
--
第二节 土地概查和荒山荒地调查
--
第三节 林业资源调查
--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第五节 土地登记
--
第六节 土地变更调查
--
第七节 土地证书年检
第九章 征拨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审批权限与程序
--
第二节 审批土地
--
第三节 征地实务
--
第四节 补偿安置
第十章 土地规划
--
第一节 农业用地区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用地规划
--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四节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一章 土地保护
--
第一节 “四项目标”责任制
--
第二节 耕地治理
--
第三节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
--
第四节 护地工程措施
--
第五节 坡地保护
--
第六节 水利设施
第十二章 土地开发
--
第一节 耕地开发
--
第二节 林地开发
--
第三节 城镇建设用地开发
--
第四节 交通用地开发
第十三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
--
第二节 清查干部职工“三违”建私房
--
第三节 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
第四节 创建“三无”乡镇
--
第五节 土地信访
第十四章 宣传 财务 档案
--
第一节 土地宣传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第十五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基础设施
--
第四节 规章制度建设
--
第五节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附录
编后记
编纂机构与编纂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