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志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根据中央教育部(84)教编厅字第009号文件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为了回顾和总结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在我党领导下创办的学校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加强当前“两个文明建设”,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在上海市教委党委和市高教局党组的领导下,于1985年6月成立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史编写组。成员有王乐三、陈准提、刘怀庆、李俊经、陈坤英、林路、张精忠、张铁毅、杨鹏云、谢俊峰等。

目录

封面
图片
-- 毛主席接见全国第一次高等教育会议与会代表
-- 陈毅同志在向华东革大第一期学员作报告
-- 陆定一部长在向华东革大第二期学员作报告
-- 舒同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 舒同题字
-- 陆定一题字
-- 陈望道题字
-- 马寅初题字
-- 沈体兰题字
-- 宋时轮题字
-- 魏文伯题字
-- 匡亚明题字
-- 华东革大校部
-- 华东革大一部
-- 华东革大二部
-- 华东革大三、四部
-- 华东革大五部
-- 华东革大政治研究院
-- 华东人比革命大学校徽
-- 华东革大附设俄文学校
-- 校长舒同近影
-- 校党委委员合影
-- 刘格平副校长
-- 温仰春副校长
-- 匡亚明副校长
-- 李正文副校长
-- 吴仲超副校长
-- 冯定
-- 艾青
-- 刘晓
-- 刘季平
-- 许涤新
-- 李培南
-- 陈望道
-- 陈同生
-- 陆定一
-- 姜椿芳
-- 袁也烈
-- 唐守愚
-- 章蕴
-- 管文蔚
-- 魏文伯
--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一九五一年公布的招生简章
--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教务处编印的部分教材
--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开学典礼会场
-- 上大课的简易大教室
-- 参加庆祝游行
-- 华东革大同学参加市抗美援朝大游行
-- 同学们参加劳动锻炼
--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娱活动
-- 在北京的校友合影
-- 一九八大年上海部分校友参加校史座谈会后之合影

编者说明
目录
第一章
-- 第一节 新的形势,新的大学
-- 第二节 在上海的第一期
-- 第三节 隆重的开学典礼
-- 第四节 短期训练结硕果
-- 第五节 提前结业,奔赴新岗位
-- 第六节 上海俄文学校
-- 第七节 附设工农速成中学
-- 第八节 革大医院与高野博之
-- 第九节 革大文工团
-- 第十节 革大校刊——《改造》报
第二章
-- 第一节 迁校苏州
-- 第二节 扩大学校规模,调整组织编制
-- 第三节 招生,迎新
-- 第四节 开学典礼
-- 第五节 第二期教育计划
-- 第六节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 第七节 学习唯物史观,树立革命人生观
-- 第八节 欢庆第一个国庆节
-- 第九节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 第十节 学习代表会
-- 第十一节 学习形势与任务,参加土改斗争
-- 第十二节 服从分配,到皖北去
第三章
-- 第一节 政治研究院的创立
-- 第二节 政治研究院的任务和要求
-- 第三节 学习问题的研究
-- 第四节 国内外形势的研究
-- 第五节 党的各项政策的研究
-- 第六节 学习测验,民主评卷
-- 第七节 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
-- 第八节 选举成立学代会
-- 第九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 第十节 参加劳动实践
-- 第十一节 全面系统的学习总结
-- 第十二节 学习结业,服从分配
-- 第十三节 政治研究院的变迁
第四章
-- 第一节 抗美援朝与学校的任务
-- 第二节 第三期招生迎新工作
-- 第三节 开学典礼
-- 第四节 教育计划与课程内容
-- 第五节 “改造学习”的学习
-- 第六节 “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的学习
-- 第七节 “共产党的建设”的学习
-- 第八节 关于知识分子作用的讨论
-- 第九节 测验和民主评卷
-- 第十节 学习“武装斗争”专题,掀起爱国运动高潮
-- 第十一节 热烈欢迎志愿军归国代表
-- 第十二节 知识分子改造问题
-- 第十三节 政治自觉运动
-- 第十四节 踊跃参加国防建设
第五章
-- 第一节 形势与任务的变化
-- 第二节 第四期教学情况
-- 第三节 第五期教学情况
结束语
-- 附件一:华东革大校友撰稿选编
---- 革大对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 我政治上的启蒙老师
---- 在战斗中学习,在战斗中成长——回忆革大的战斗生活
---- 革大精神,永放光芒
---- 华东革大生活片断
---- 革命的起点
---- 难忘的革大学习生活
---- 征途·剿匪·土改
---- 在朝鲜战俘营和大西南前线
---- 血汗浇洒在朝鲜战场
---- 对浙江农村工作的片断回忆
---- 政治研究院是旧我新我的分水岭
---- 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献身
-- 附件二:华东革大组织机构干部配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