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县志

江津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江津县志(1986~1992)》(以下简称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力求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江津发展变化,做到思想 性、科学性、史料性统一。 二、本志为续修县志,上限为1986年,下限至1992年。为辑存资料, 部分内容因事适当上溯,记述区域为江津县所辖行政区域。 三、本志由概述、大事记、各类专篇、人物、附录等构成。采用述、 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介绍江津全貌。大事记以时序记叙历 史重大事件。各篇从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实际出发,分章、节等层 次,因事设目,逐类归并,突出地方、时代特点。事涉多门者,从不同角度 交叉记述。 四、人物篇设人物传略,本着“生不立传”原则,选择对历史发展有贡 献、有影响的人物立传。前志遗漏之重要人物补入本志。 五、纪年、数字、计量等均按国家有关规定表述。各类名称首次出现使 用全称,之后用规范简称。机构、职官、地名均用当时法定名称。各类数字 主要以县统计部门提供为据,涉及产值类的一律使用当年价格,采用不变价 的作出说明。 六、本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第三人称,直书其事。力求严谨、简 明、流畅。标点符号、简化字等,一律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准。 七、历史称谓直书当时名称,按惯例不作注释。 八、本志资料来源为各相关单位编写的资料长编,新编乡镇志、部门 志、单位志,区统计局、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出版的资料和档案局提供的各部 门存档资料,辅之报刊报道和当事人的回忆录等。

内容时限: 1986-1992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图片
《江津县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专记
第一篇 政区
-- 第一章 政区建置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调整
---- 第二节 区镇乡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类型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章 水系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表水 地下水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分区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矿产资源
---- 第二节 植物资源
---- 第三节 动物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其他自然灾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六节 区域构成
---- 第七节 家庭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生育政策
---- 第二节 控制措施
---- 第三节 控制效果
-- 第四章 人口调查
---- 第一节 人口普查
---- 第二节 抽样调查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农牧渔业局
---- 第二节 林业局
---- 第三节 农机水电局
---- 第四节 乡镇企业管理局
----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第六节 农村能源办公室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生产资料
---- 第二节 劳动力 畜力
---- 第三节 农业技术与推广
---- 第四节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果树
---- 第三节 其他经济作物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森林培育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林业经济
---- 第五节 林业科技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生猪
---- 第二节 其他家畜
---- 第三节 家禽
---- 第四节 蜜蜂
---- 第五节 畜禽防疫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品种引进与鱼苗繁殖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 第三节 江河捕捞
-- 第七章 农机水电
---- 第一节 农业机械
---- 第二节 水利 电力
-- 第八章 农村能源
---- 第一节 省柴节煤灶推广
---- 第二节 沼气池建设
-- 第九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十章 农村经济
----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节 农村扶贫开发
---- 第三节 农村经济管理
---- 第四节 农业系统国有企业管理
---- 第五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第五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二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 第三节 城乡合作与个体工业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食品工业
---- 第二节 纺织工业
---- 第三节 服装、皮革工业
---- 第四节 陶瓷工业
---- 第五节 造纸印刷工业
---- 第六节 冶金工业
---- 第七节 能源工业
---- 第八节 化学工业
---- 第九节 机械电器工业
---- 第十节 建材工业
----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
第六篇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第二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
---- 第三节 汽车渡口
---- 第四节 公路运输
---- 第五节 公路运输管理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成渝铁路
---- 第二节 川黔铁路
-- 第三章 水运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港口
---- 第三节 渡口
---- 第四节 船舶
---- 第五节 水路运输
---- 第六节 港航管理
-- 第四章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一节 水上安全监管
---- 第二节 道路运输安全监管
---- 第三节 重大交通事故
第七篇 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投递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长途电话
---- 第三节 市内电话
---- 第四节 农村电话
第八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 县环境保护局
-- 第二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乡镇规划
---- 第三节 规划管理
-- 第三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房屋
---- 第三节 市政设施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四章 镇乡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房建设
-- 第五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建筑业
---- 第二节 建筑行业管理
-- 第六章 市政管理
---- 第一节 环卫管理
---- 第二节 市容管理
---- 第三节 环卫设施
--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水体污染
---- 第二节 大气污染
---- 第三节 废渣及其他污染
---- 第四节 污染源治理
---- 第五节 环境管理
第九篇 商业 贸易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市场
---- 第一节 商业网点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百货
---- 第二节 五金交电
---- 第三节 石油 煤炭
---- 第四节 粮油
---- 第五节 猪肉 蔬菜
---- 第六节 糖 酒 烟
---- 第七节 食盐
---- 第八节 农资
---- 第九节 果品
---- 第十节 土产
---- 第十一节 日用杂品
---- 第十二节 废旧物资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江津县外贸公司
---- 第二节 经营业务
第十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第二节 人文资源
-- 第二章 旅游开发
---- 第一节 旅游规划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服务设施
-- 第三章 四面山风景区
---- 第一节 龙潭湖景区
---- 第二节 土地岩景区
---- 第三节 水口寺景区
---- 第四节 飞龙庙景区
---- 第五节 响水滩—洪海景区
---- 第六节 大窝铺原始森林保护区
---- 第七节 坪山景区
-- 第四章 旅游经营
---- 第一节 旅游管理
---- 第二节 旅游经营
第十一篇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预决算
----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
----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六节 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
---- 第七节 会计管理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收人
---- 第二节 工商税收入
---- 第三节 企业利润收入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
---- 第二节 行政管理支出
---- 第三节 农业费用支出
---- 第四节 教科文卫支出
---- 第五节 其他部门支出
-- 第四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收征管
---- 第三节 税务稽查
第十二篇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银行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代理业务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保险业务
第十三篇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计划
---- 第二节 农、轻、重比例关系
---- 第三节 产值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物价指数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专业统计
---- 第三节 调查统计
---- 第四节 统计管理
---- 第五节 信息与服务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注册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监督管理
---- 第五节 打击投机违法
-- 第五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执法监督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节 社会审计
-- 第七章 国土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使用
----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土地开发保护
---- 第五节 国土宣传
第十四篇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第二节 劳务输出
---- 第三节 就业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
----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
---- 第五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 第四节 人才交流服务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
---- 第二节 企业工资
---- 第三节 岗位津贴、补贴与奖金
---- 第四节 福利
-- 第四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待业保险
第十五篇 民政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建设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建设
-- 第二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优待抚恤
---- 第二节 退伍安置
---- 第三节 军烈褒扬
---- 第四节 拥军优属
-- 第三章 赈灾救济
---- 第一节 救灾救济
---- 第二节 农村五保户供养
-- 第四章 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 孤老病残收养
---- 第二节 福利企业
---- 第三节 收容救助
---- 第四节 精神病救治
---- 第五节 荣军休养
-- 第五章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二节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 第三节 殡葬管理
---- 第四节 地名管理
-- 第六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消费
第十六篇 中共地方组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县委
---- 第二节 县纪委
---- 第三节 县委工作部门
---- 第四节 派出机构
---- 第五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二章 党员和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党员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章 重大决策与活动
---- 第一节 县委会议
---- 第二节 重大决策
---- 第三节 重大活动
-- 第四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统一战线
---- 第四节 政法工作
---- 第五节 其他党务工作
-- 第五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 第三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四节 信访申诉和查办案件
---- 第五节 行政监察
第十七篇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代表选举
----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三节 全国、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党组
---- 第三节 人大工作机构
---- 第四节 联络组织
---- 第五节 基层人大
-- 第四章 人大工作
---- 第一节 执法与参与立法
---- 第二节 人事任免
---- 第三节 决议决定
---- 第四节 视察调研
---- 第五节 议案
---- 第六节 来信来访
---- 第七节 指导基层人大工作
---- 第八节 制度建设
第十八篇 人民政府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县政府领导成员
---- 第二节 县政府党组
---- 第三节 工作部门
---- 第四节 派出机构
---- 第五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二章 重要会议
---- 第一节 县政府全体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县长办公)会议
---- 第三节 现场办公会议
-- 第三章 重要决策与施政大事
---- 第一节 重要决策
---- 第二节 施政大事
-- 第四章 政务
---- 第一节 法制建设
---- 第二节 信访稳定
---- 第三节 行政监督
---- 第四节 议案 提案 意见办理与处理
第十九篇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章 政协委员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
---- 第二节 省、市政协委员
-- 第二章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一节 八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
---- 第二节 九届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三节 十届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三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内设机构
---- 第三节 专门委员会
---- 第四节 政协党组
-- 第四章 政协工作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视察调研
---- 第三节 提案工作
---- 第四节 文史工作
第二十篇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委员会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总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五节 科协
---- 第六节 残联
---- 第七节 侨联
---- 第八节 台联
第二十一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破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第八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职务犯罪检察
---- 第四节 职务犯罪预防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受理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执行工作
---- 第八节 审判监督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普法宣传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公证工作
---- 第五节 律师工作
---- 第六节 基层法律服务
第二十二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征兵
---- 第二节 预备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活动
-- 第四章 人民防空与国防教育
---- 第一节 人民防空
---- 第二节 国防教育
---- 第三节 学生军训
-- 第五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 第二节 参与地方抢险救灾
---- 第三节 军民共建活动
第二十三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领导管理监督机构
---- 第二节 普及推广机构
---- 第三节 科技研究机构
---- 第四节 科技人员
-- 第二章 科技规划
---- 第一节 发展规划
---- 第二节 年度计划
-- 第三章 科技推广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农业科技项目
---- 第二节 工商业科技成果
---- 第三节 社会事业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章 其他教育
---- 第一节 成人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四节 特殊教育
-- 第五章 教育教学
---- 第一节 教师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改实验
---- 第四节 德育 体卫
-- 第六章 学校设施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电教设备
-- 第七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勤工俭学管理
---- 第二节 勤工俭学活动
第二十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文化局
---- 第二节 档案局
---- 第三节 广播电视局
---- 第四节 地方志办公室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镇乡文化站
----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三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三节 戏剧 曲艺
----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 第五节 文艺培训
--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五章 档案 地方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地方志
-- 第六章 图书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图书馆
-- 第七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墓葬
---- 第三节 建筑
---- 第四节 造像 题刻
---- 第五节 文物发掘
---- 第六节 馆藏文物
---- 第七节 文物保护与利用
-- 第八章 文化市场
---- 第一节 市场经营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第二十六篇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社会体育
-- 第二章 体育赛事
---- 第一节 县级比赛
---- 第二节 市级以上比赛
第二十七篇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县属医疗机构
---- 第三节 乡镇、部门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护理
---- 第五节 医疗设施设备
---- 第六节 药品
-- 第三章 疾病防控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计划免疫
----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监督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卫生监督
第二十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传记
---- 聂荣臻
---- 邓少琴
---- 卞稚珊
---- 樊 弘
---- 漆淇生
---- 周开庆
---- 周泽昭
---- 钟复光
---- 漆克昌
---- 钟惦棐
-- 第二章 传略
---- 吴太仁
---- 朱 天
---- 赵明杰
---- 江泽民
---- 聂荣藻
附录
-- 文存
---- 关于在全县推行“两田制”完善土地承包有关问题的通知
---- 江津县人民政府关于解决江津合江两县行政区域边界问题的报告
-- 名录
---- 《江津县志(1986~1992)》总纂责任编辑、编辑表
---- 《江津县志(1986~1992)》资料参考书籍
---- 《江津县志(1986~1992)》各单位、部门资料收集责任人、撰稿人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