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志续编

宕昌县志续编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宕昌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

内容时限: 1985-2005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目录

封面
宕昌县志(续编)
版权页
图片
-- 部分编委会成员及县志办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宕昌县志》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县人民政府
-- 中共宕昌县委
--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王胜利 摄)
-- 城关长征街
-- 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
-- 移民儿童在疆就读
-- 踏上新疆的征途
-- 2004年第一批赴疆移民欢送大会
-- 农户丰收的当归(张敬德 摄)
-- 家种红芪加工切片(张敬德 摄)
-- 哈达铺镇地膜小麦带状种植马铃薯 (牟克忠 摄)
-- 脱毒微薯生产原种繁植基地(牟克忠 摄)
-- 宕昌县滩子草原 (尚忠贤 摄)
-- 优良牧草试验人员向课题验收组介绍试验成果 (杨海平 摄)
-- 独立高中多媒体教掌设备
-- 宕昌县独立高中教学大楼
-- 宕昌官鹅大桥
-- 宕昌县汽车队站址
-- 退耕还林
-- 3·15打假活动
-- 宕昌县医院高科技医疗设备
-- 广电局领导及技术人员检查村村通设备
-- 藏族妇女
-- 卫星地面接收站
-- 祭祀活动
-- 苯教经文
-- 祭祀活动
-- 苯教传人念经文
-- 祭祀活动 (甘肃电视总台郭晓珊 摄)
-- 中国社会科掌院研究员谢继胜同志研究鹿仁苯教经文 (艾菊红 摄)
-- 八力庄回民寺门塔
-- 董家庄观音庙
-- 八力庄回民寺
-- 董家庄观音庙佛像
-- 董家庄观音庙佛像
-- 董家庄观音庙佛像
-- 宕昌县行政区划图
-- 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
-- 书法(作者:孙书诚)
-- 书法(作者:景金荣)
-- 龙的传人
-- 上下求索
-- 书法(王普)
-- 书法(作者:毕尽钟)
-- 书法(作者:杨文清)
-- 饮泉(国画)(作者:李美林)
-- 官鹅金秋(国画)(作者:赵武才)
-- 雨醒诗梦(国画)(作者:韩俊清)
-- 官司鹅秋景(国画)(作者:王克俭)
-- 秋实(作者:刘玉清(农民))
-- 岁寒三友图(国画)(作者:王胜利)
-- 和平(工人习作)(作者:王复信 回族)
-- 孔雀图(农民风俗画)(作者:隆耀忠)
-- 八仙(作者:董永录)
-- 马(作者:董永录)
-- 笔筒(作者:董六十)
-- 孙悟空(作者:董永录)
-- 月牙湖(作者:刘辉)
-- 官鹅天瀑(作者:樊钧中)
-- 硕果(作者:任笃青)
-- 羌笛悠悠(作者:刘辉)
-- 五瀑峡(作者:樊钧中)
-- 官鹅冬景(冯卫东 摄)
宕昌县志(续编)编纂委员会
编辑部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特载
目录
·县域环境·
-- 第一章 县域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 第二节 草原
---- 第三节 古洞
---- 第四节 自然奇观
---- 第五节 历史名河简介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气候概况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气压、日照及其湿度、蒸发
---- 第六节 历年自然灾害
-- 第三章 地震监测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观测设备
---- 第三节 观测和科研工作
---- 第四节 地震监测记录和震害防御
-- 第四章 土地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 第五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 第六节 地籍管理
---- 第七节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 第八节 地质灾害
-- 第五章 水保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长治”工程
---- 第四节 “国债”水保项目
---- 第五节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 第六节 预警系统
---- 第七节 扶贫济困工作
-- 第六章 环保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监管保护
---- 第三节 全县生态环境保护
-- 第七章 森林公园及旅游业
---- 第一节 公园概况
---- 第二节 景区景点分布
---- 第三节 旅游开发及其建设状况
---- 第四节 景区诗文选登
-- 第八章 乡镇状况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九章 民族人口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主要姓氏源流
---- 第三节 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行业构成
·农牧业·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基层乡镇业务站
-- 第二章 党组织
---- 第一节 党支部委员会
---- 第二节 党总支部书记名录
-- 第三章 粮食生产
---- 第一节 农作物品种更新
---- 第二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 第三节 科学种田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 农业信息
---- 第六节 农业种植区划
-- 第四章 马铃薯产业
---- 第一节 马铃薯品种更新
---- 第二节 马铃薯产量与产值
---- 第三节 马铃薯加工及利用
-- 第五章 畜牧产业
---- 第一节 天然草原资源
---- 第二节 草原资源调查
---- 第三节 草原鼠害调查
---- 第四节 种草
---- 第五节 饲草料加工利用
---- 第六节 畜禽品种及其改良
---- 第七节 地方良种黑裘皮羊
---- 第八节 大办畜牧年活动
---- 第九节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 第十节 水产养殖
---- 第十一节 地方国营牧场变迁
---- 第十二节 畜牧业生产发展状况
-- 第六章 中药材产业
---- 第一节 天然中药材资源
---- 第二节 中药材种植与分布
---- 第三节 中药材的经济地位
-- 第七章 特色产业
---- 第一节 化马烟叶
---- 第二节 柿子
---- 第三节 花椒
---- 第四节 油橄榄
---- 第五节 松花蜜
---- 第六节 大蒜
---- 第七节 山野菜
-- 第八章 科技项目及实用技术推广
---- 第一节 课题试验示范
---- 第二节 科技项目
---- 第三节 农牧实用技术推广
-- 第九章 WFP项目(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综合开发项目)
---- 第一节 项目概况
---- 第二节 项目内容及实施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十章 农村经济改革
----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
---- 第二节 农民减负
----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四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第十一章 农牧业机械化
---- 第一节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十二章 农村能源建设
---- 第一节 沼气及太阳灶
---- 第二节 节 煤省柴灶
-- 第十三章 农牧业执法
---- 第一节 农牧执法机构
---- 第二节 各种监理机构
-- 第十四章 科技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农(牧)学会组织
---- 第二节 农牧科技人员名单
·林 业·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党群组织
-- 第二章 天然林与人工林现状
---- 第一节 现状
---- 第二节 林副产品加工与利用
-- 第三章 造林、育苗、林果基地建设
---- 第一节 造林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林果基地建设及其产量与产品
-- 第四章 森林管护
---- 第一节 森林管护组织
---- 第二节 地区联防组织
---- 第三节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 第五章 森林科技工作
---- 第一节 林业科技队伍建设
---- 第二节 优良树种的引进和推广
---- 第三节 林业科技
·粮 食·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业机构
-- 第二章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粮食双轨运行
---- 第二节 市场经营
-- 第三章 企业改制
---- 第一节 粮食工商企业改制
---- 第二节 购销企业改制
-- 第四章 粮食仓储
---- 第一节 省储粮集中管理与分点仓储周转粮
---- 第二节 储备库及粮贸大楼建设
-- 第五章 退耕还林补助粮补贴供应
---- 第一节 面积及供应标准
---- 第二节 退耕粮食补助措施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与党群组织
-- 第二章 乡镇企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 第五节 商贸流通业与餐饮服务业
---- 第六节 示范小区建设
-- 第三章 乡镇企业的提高
---- 第一节 乡镇企业普查与整顿
---- 第二节 乡镇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教育培训及专业技术职称
-- 第四章 重点骨干企业
---- 第一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 第二节 建筑建材业
---- 第三节 水力发电企业及农牧企业
---- 第四节 其它企业
·经 贸·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经贸局
---- 第二节 下属机构
-- 第二章 重点企业及企业改革
---- 第一节 重点企业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机构及企业改革
---- 第三节 供销
-- 第四章 其它企业
---- 第一节 宾馆
---- 第二节 酒楼
---- 第三节 农家乐
---- 第四节 商行
---- 第五节 印刷业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体制
---- 第二节 经济概况
---- 第三节 产业结构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计划执行情况
----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开发项目
---- 第五节 招商引资
---- 第六节 能源
---- 第七节 以工代赈
-- 第三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四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调查
---- 第四节 贫困监测
---- 第五节 普查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审计业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
---- 第四节 职称晋升及学习培训
---- 第五节 审计成效
--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群组织及派出机构
---- 第三节 农贸市场建设
---- 第四节 国有、集体经济
----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
---- 第六节 经济体制及其监管工作
---- 第七节 市场巡查与市场准入
---- 第八节 商品“关口前移”与消费维权
---- 第九节 合同管理
---- 第十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七章 质监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计量监督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监督
---- 第五节 行政执法
·基础设袍·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公路养护和管理
---- 第四节 路政管理
---- 第五节 规费征收
---- 第六节 运输生产和管理
---- 第七节 交通事故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力设施
---- 第二节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电缆扩建及农话机线维修
---- 第三节 邮电体制改革
---- 第四节 邮政
---- 第五节 电信
---- 第六节 邮路、投递、电信、话路网络
---- 第七节 通讯设备
-- 第四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县城管理
---- 第四节 村镇建设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水资源及其水利资源
----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
---- 第四节 工程管理(建后工程)
-- 第六章 扶贫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四个一”扶贫开发阶段
---- 第三节 整村整乡扶贫阶段
---- 第四节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阶段
---- 第五节 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阶段
---- 第六节 实施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
---- 第七节 扶贫资金投入与管理
---- 第八节 扶贫开发效益与贫困监测
---- 第九节 扶贫开发重点工程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税务体制
---- 第一节 税务机构及党务工作
---- 第二节 开征税种及执法监督
-- 第二章 征管
---- 第一节 征收
---- 第二节 税法宣传
---- 第三节 票证及纳税户管理
---- 第四节 稽查及依法治税
-- 第三章 税务改革
---- 第一节 各项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征管改革
---- 第三节 人事改革与税制改革
---- 第四节 岗位责任制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
---- 第五节 竞争上岗双向选择
-- 第四章 税收检查与防止偷漏税工作
---- 第一节 税收检查
---- 第二节 防偷堵漏
-- 第五章 信息化工程建设及税收状况
---- 第一节 信息化工程建设
---- 第二节 税收状况
-- 第六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三节 乡(镇)财政
---- 第四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
---- 第五节 农业税
---- 第六节 财政预算外收支
·金 融·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金融监督
---- 第二节 经营效益
-- 第三章 存贷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三节 其它业务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县委
---- 第二节 县委所属机构
---- 第三节 县纪委
-- 第二章 党员
---- 第一节 党员发展及党员构成
---- 第二节 党员分布
-- 第三章 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中共宕昌县 第八次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中共宕昌县 第九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中共宕昌县 第十次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中共宕昌县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 第五节 中共宕昌县 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 第六节 中共宕昌县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 第四章 组织建设及思想建设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五章 宣传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思想教育工作
---- 第三节 政策宣传
---- 第四节 宣传报道
----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六章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一节 党风廉政教育
---- 第二节 廉政建设
---- 第三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四节 监督监察
---- 第五节 违法违纪案件查处
-- 第七章 县委决策
-- 第八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和统战理论研究
---- 第二节 各类座谈会、茶话会
---- 第三节 民族宗教
---- 第四节 对台工作及自身建设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二节 历届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设置及政府领导更迭
---- 第二节 政务
---- 第三节 政府法制
---- 第四节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第五节 信访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委员届别组成
---- 第三节 历届历次全体会议
---- 第四节 主要工作
---- 第五节 调研工作
---- 第六节 提案工作
---- 第七节 文史资料工作
·公检法司 武装·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侦
---- 第三节 严打整治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缉毒
---- 第六节 治爆缉枪及国保内保
---- 第七节 户政管理
---- 第八节 典型案例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检察业务
----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及检察官晋升
---- 第四节 检察行政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基层法庭
---- 第三节 刑事案件审判
---- 第四节 民商事案件审判
----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
---- 第六节 执行及其它
---- 第七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司法行政工作
---- 第三节 普法教育
---- 第四节 依法治理
-- 第五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武装工作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军事训练
---- 第六节 地方工作
·综合政务·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边界管理
---- 第四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五节 救灾救济
---- 第六节 优待抚恤
---- 第七节 社会保障
---- 第八节 婚姻登记
---- 第九节 老龄工作
---- 第十节 社会团体管理
---- 第十一节 救助管理殡葬管理
-- 第二章 机构编制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各级机构改革
---- 第三节 机构编制管理
---- 第四节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职称
---- 第六节 退休人员管理
-- 第四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失业保险
---- 第四节 医疗保险
---- 第五节 工伤保险
---- 第六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 第七节 劳动就业
---- 第八节 就业与再就业
-- 第五章 安监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 第三节 矿山安全管理
---- 第四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 第五节 交通道路运输
---- 第六节 建筑安全
---- 第七节 公众聚集场所安全检查
---- 第八节 事故
-- 第六章 劳务移民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移民宣传
---- 第三节 落实
---- 第四节 输送与巩固
---- 第五节 安置
---- 第六节 移民效益
---- 第七节 劳务输转
·教 育·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机构演变及内设状况
---- 第二节 宕昌县教育局干部状况表录
-- 第二章 普九工程
---- 第一节 义务教育简介及成果
---- 第二节 义务教育现状
-- 第三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初中教育
---- 第四节 高中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工继续教育
---- 第二节 远程教育
---- 第三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五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分类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六章 教学活动
---- 第一节 小学教学活动
---- 第二节 中学教学活动
---- 第三节 电化教学
-- 第七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财政拨款
---- 第二节 学杂费
---- 第三节 社会集资(个人教育帮扶)
---- 第四节 教育费附加
-- 第八章 项目工程
---- 第一节 义教工程
---- 第二节 危改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 第三节 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 第四节 中央教育扶贫项目及“希望工程”
---- 第五节 各类支助项目
---- 第六节 教育对口帮扶
---- 第七节 “中国JIP新阶段”实验项目
---- 第八节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及春蕾计划
·卫 生·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党团群组织
-- 第二章 医疗网络
---- 第一节 县级
---- 第二节 乡级
---- 第三节 村级
-- 第三章 人员结构
---- 第一节 医疗卫生人员构成情况
---- 第二节 职称评定
-- 第四章 世行贷款项目
---- 第一节 卫生Ⅱ项目
---- 第二节 卫生Ⅷ项目
---- 第三节 卫生Ⅹ项目
-- 第五章 爱国卫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农村改水改厕
---- 第三节 城镇卫生建设
---- 第四节 饮水卫生
---- 第五节 创建地级卫生县城
-- 第六章 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地方病普查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七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卫生防疫站
----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 第四节 学校及工业卫生
---- 第五节 结核病的防治
-- 第八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九章 抗击“非典”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
---- 第一节 抗击“非典”
---- 第二节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
-- 第十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药 监·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第二节 党组织
-- 第二章 药监工作
---- 第一节 “非典”时期监督检查
---- 第二节 调查现状
---- 第三节 法制宣传
---- 第四节 教育培训
---- 第五节 队伍建设
---- 第六节 GSP认证
---- 第七节 药房规范化管理
---- 第八节 “两网”建设
---- 第九节 打假治劣
·计划生育·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计生局及党组织
---- 第二节 网络建设
-- 第二章 规范管理
---- 第一节 清理核查
---- 第二节 入户访视及私早婚处理
----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
---- 第四节 违纪清查处理
---- 第五节 合格村、村民自治村建设
---- 第六节 综合治理
---- 第七节 优惠政策落实
-- 第三章 综合服务
---- 第一节 环孕情服务
---- 第二节 生殖健康普查及知情选择
·文体·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文化局
---- 第二节 党团工会文化馆
---- 第三节 农村文化中心(站)
---- 第四节 文化工作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六节 文化市场及稽查队
-- 第二章 县图书馆
---- 第一节 机构及职工状况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业务
-- 第三章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哈达铺革命遗存及革命文物
---- 第三节 长征旧址的保护与维修
---- 第四节 哈达铺红军长征百将墨迹
---- 第五节 文物保护规划与建设工程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体育工作
---- 第三节 获奖
-- 第五章 文物及文物保护
---- 第一节 历史文物
---- 第二节 文物保护
-- 第六章 社会文化
---- 第一节 机关文化
---- 第二节 民俗文化
----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第七章 各种协会(学会)组织
---- 第一节 宕昌县文联
---- 第二节 各种协(学)会
-- 第八章 艺文
---- 一、诗歌
---- 二、散文
·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局
---- 第二节 党团组织
-- 第二章 业务状况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台及中心管理站
---- 第二节 广播电视执法
---- 第三节 “村村通”广播电视
-- 第三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2131”电影放映工程
·科 技·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技术开发与服务机构
-- 第二章 科技企业及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技企业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章 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科技活动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档 案·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档案局
---- 第二节 局馆领导及人员配备
-- 第二章 馆藏及业务建设
---- 第一节 馆藏情况
---- 第二节 业务建设及提供利用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科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五章 工商联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六章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残联工作
·史 志·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考辨
---- 第一节 考察
---- 第二节 民族调查
-- 第三章 总纂与审定
---- 第一节 总纂
---- 第二节 审定
·人 物·
-- 第一章 传略
---- 杨瑞云
---- 杨材美
---- 韩正卿
---- 韩国玉
-- 第二章 党政军领导
---- 第一节 地级
------ 姚振崇
------ 王兴业
------ 文丕谟
------ 朱世明
------ 刘耀英
------ 周安民
------ 王建忠
------ 马英
------ 邓生来
------ 李 勇
------ 杨海平
---- 第二节 县级
------ 李国彦
------ 赵守德
------ 常友仁
------ 马 骏
------ 杨梓西
------ 蒋俊杰
------ 李世昌
------ 王永忠
------ 赵启明
------ 朱宗贤
------ 李华晖
------ 李俊彦
------ 高 强
------ 杨虎林
------ 赵诚
------ 邓 嘏
------ 伏 地
------ 路鹏云
------ 周 定
------ 袁怀贵
------ 王学信
------ 张哲龙
------ 张王德
------ 彭元忠
------ 刘 述
------ 严 波
------ 陈启生
------ 杨映林
------ 周史任
------ 蔡勤学
------ 唐志敏
------ 潘俊德
------ 何兴林
------ 杨全社
------ 黄华明
------ 陈 恒
------ 严刘选
------ 郑作栋
------ 马 超
------ 赵一升
---- 第三节 副县级领导名录
------ 扎翰华
------ 杨敏
------ 李毓秀
------ 陈益珊
------ 姜开周
------ 石成林
------ 何仁
------ 石如俊
------ 赵宗仁
------ 赵俊杰
------ 李华艳
------ 颉情元
------ 杨建章
------ 杨永发
------ 邱玉珊
------ 张志明
------ 刘仲英
------ 牟克忠
------ 隆耀宗
------ 王邦屏
------ 蔡逢春
------ 石云芳
------ 赵维昌
------ 李兴栋
------ 李金国
------ 何佩珍
------ 石建刚
------ 符正中
------ 石清泉
------ 赵汉杰
------ 牛炳烈
------ 吕秀科
------ 程兆瑞
------ 杨殿章
------ 刘英
------ 窦金堂
------ 哈志媛
------ 毛永清
------ 王建庭
------ 李江林
------ 权生秀
------ 尹梅琴
------ 魏力行
------ 杨培俊
------ 王兆林
------ 陈国忠
------ 赵德荣
------ 马惠兰
------ 杨新民
------ 廖其林
------ 桑天才
------ 张俊忠
------ 罗玉仓
------ 杨四海
------ 樊先志
------ 邓崇
------ 刘光福
------ 董少玲
------ 赵世忠
------ 赵怀忠
------ 余有德
------ 高健
------ 罗永清
------ 赵一炯
------ 张进勇
------ 赵玉文
------ 陈社忠
------ 杜仲效
------ 王志强
------ 孙书诚
------ 冉善才
------ 左建民
------ 张全新
------ 蔺江涛
------ 包宏学
------ 郑钊
------ 刘保君
------ 刘林
------ 范玺钟
------ 周晓东
------ 杨新林
------ 岳金林
------ 韩亚东
------ 王仲华
------ 郑贵麒
------ 杨伟良
------ 壬小虎
------ 韩代录
------ 苏正清
------ 李高峰
------ 何芳琴
------ 田代雄
------ 石如意
------ 姚永春
------ 李邦平
------ 梁金龙
------ 何芳兰
------ 杨金平
------ 张昉
------ 文瑞光
------ 王助功
------ 杨清明
------ 陈静
------ 邱鹏祥
------ 马学文
-- 第三章 群英荟萃
---- 第一节 科技英才
------ 李华春
------ 陈镜海
------ 牛慧南
------ 周燕留
------ 权生华
------ 王守义
------ 杜守明
------ 韩尔明
------ 沈玮
------ 郭廷瑞
------ 刘健
------ 黄俊玉
------ 刘海青
------ 马文采
------ 全渝英
------ 乔世俊
------ 韩金祥
------ 赵建学
------ 王新民
------ 袁永明
------ 党世清
------ 朱五泉
---- 第二节 劳模
------ 王义忠
------ 赵家民
------ 徐自贤
------ 王凤忠
------ 谢佛元
------ 冉干仁
------ 何如玺
------ 杨俊义
------ 任耀宗
------ 陈献珍
------ 韩常青
------ 刘辉
------ 兰亚峰
---- 第三节 文化艺术
------ 李美林
------ 任 昌
------ 王克俭
------ 赵武才
------ 毕尽忠
------ 杨文清
------ 贾玉江
------ 蒲黎生
------ 杨向荣
------ 韩俊清
------ 刘玉清
------ 景金荣
------ 彭高平
---- 第四节 援外人员
------ 沈朝凤
------ 冯作明
---- 第五节 博士生
------ 仇武林
------ 马永平
------ 韩建平
------ 权绘锦
------ 傅蓉
---- 第六节 能工巧匠
------ 杨水云
------ 董永录
------ 董六十
---- 第七节 大税户
------ 冉百娃
-- 第四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省人大代表、省党代表、省政协委员
------ 石永辉
------ 杨三台有
------ 沈甘秀
------ 杨解放保
------ 毛桃菊
------ 赵桃英
------ 杨兰琴
------ 樊宝焕
------ 杨文明
------ 苗翠英
------ 彭康林
------ 杨彩芝莲
------ 张海英
---- 第二节 副高职称以上人员
------ 孟绪先
------ 王屯
------ 杨洁
------ 吕已仁
------ 赵奠基
------ 沈玑
------ 王钧
------ 王之维
------ 梁毅
------ 寇芝芙
------ 董生华
------ 傅治安
------ 后建国
------ 赵慧淑
------ 王智
------ 王怀忠
------ 董贵生
------ 杨明胜
------ 任笃让
------ 苟占清
------ 高天云
------ 程琦
------ 谢友安
------ 王平生
------ 齐佐民
------ 曲元才
------ 乔宗贤
------ 李守林
------ 张剑英
------ 李英
------ 赵孝甫
------ 杨爱东
------ 马喜平
------ 刘卫东
------ 孙义忠
------ 张远忠
------ 张红巧
------ 杨淑慧
------ 刘昌平
------ 王慧玲
---- 第三节 获得两次以上省级奖励人员
------ 李春灿
------ 许作禄
------ 严治平
------ 王罗元
------ 潘春彦
------ 傅俊怀
------ 赵春萍
------ 范士杰
·社 会·
-- 第一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宗教社团
---- 第二节 宗教状况
-- 第二章 社会风俗
---- 第一节 生产风俗
---- 第二节 婚姻风俗
---- 第三节 丧葬习俗
---- 第四节 生活风俗
---- 第五节 回民习俗
-- 第三章 社会救助
---- 第一节 救助组织
---- 第二节 贫困学生及其特困户救助
-- 第四章 美德新风
-- 第五章 社会礼仪
---- 第一节 礼仪组织
---- 第二节 礼仪
---- 第三节 礼仪活动
-- 第六章 社会恶习
---- 第一节 赌博
---- 第二节 植毒贩毒吸毒
---- 第三节 假冒伪劣商品
---- 第四节 拐卖妇女儿童
---- 第五节 各种不健康活动
-- 第七章 特殊庙宇及祭祀活动
---- 第一节 特殊庙宇
---- 第二节 祭祀活动
-- 第八章 新编歌谣谚语与花儿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九章 社会奇闻
·附 录·
-- 一、东汉车骑将军马防筑“索西城”
-- 二、岷州州治沿革考
-- 三、西番即西羌
-- 四、尖角古城
-- 五、木家七族
-- 六、宕昌羌马
-- 七、明代屯田制
-- 八、牛家乡竜布村杨侍郎墓
-- 九、宕昌羌人服饰
-- 十、墓志
-- 十一、纠误宕昌国国址
-- 十二、县中之县长安县
-- 十三、宕昌县城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 十四、乡镇(村)览示牌内容
-- 十五、宕昌精神
-- 十六、县志主编、副主编介绍
大事年表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