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志

礼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礼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9年05月

目录

封面
礼县志
《礼县志》编纂人员
图片
-- 礼县县城
-- 中共礼县委办公楼
-- 礼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礼县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 政协礼县委员会办公楼
-- 赤土山公园
-- 燕河大桥
-- 文庙大殿
-- 盐官盐井
-- 香山
-- 铁笼山
-- 洮坪风光
-- 祁山堡远眺
-- 武侯祠大门
-- 前殿
-- 长廊
-- 长廊
-- 诸葛亮塑像
-- 诸葛亮上马石
-- 取水洞
-- 六出祁山壁画
-- 红河水库
-- 苹果
-- 苗河水库
-- 科学种瓜
-- 盐官河流域坡改梯一角
-- 龙林冰凌沟水保综合治理一角
-- 水保标志碑
-- 黄金
-- 李坝金矿
-- 李坝金矿选矿车间
-- 李坝黄金堆浸场
-- 城关变电所
-- 礼县邮电局
-- 化工厂生产车间
-- 导火索
-- 石桥水泥厂
-- 铨水大黄
-- 城关农贸市场
-- 礼县人民银行
-- 盐官骡马市场
-- 文化娱乐中心
-- 礼县新华书店营业室
-- 礼县师范
-- 礼县一中
-- 礼县广播电视局
-- 礼县招待所
-- 礼县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
-- 礼县气象局
-- 县东少女“七巧”习俗
-- 民兵训练
-- 礼县档案局
-- 王仁裕神道碑
-- 赵世延家庙碑
-- 太阳鱼网纹瓶
-- 提梁匜
-- 亚字铜鼎
-- 铭文铜戈
-- 链梁卣
-- 陶塑猪头
-- 乳钉铜簋
-- 葡萄镜
-- 规矩镜
-- 家马鼎
-- 大堡子山秦公墓地
--
-- 编钟
-- 金箔饰片
--
--
--
--
--
-- 左宗棠 书
-- 于右任 书
-- 安维峻 书
-- 张邦彦 书
-- 李应紫 书
-- 焦志贤 书
-- 梁士选 书
-- 马友泉 书
-- 马友泉 书
-- 梁康 书
-- 仇英·汉宫图(局部)
-- 马唏·鸳鸯图
-- 黄万春·竹子图
-- 礼县行政区划图
-- 祁山暮雨
-- 汉水春波
-- 雷峰夕照
-- 翠峰松涛

凡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 置
-- 第一章 区域位置
--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四章 县城乡镇
---- 第一节 县 城
---- 第二节 乡 镇
-- 第五章 人口民族
第二编 地 理
-- 第一章 地形地质
---- 第一节 地 形
---- 第二节 地 质
-- 第二章 山脉河流
---- 第一节 山 脉
---- 第二节 河 流
------ 附 漾水今注
-- 第三章 土 壤
---- 第一节 土壤现状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四章 水文气象
---- 第一节 水 文
---- 第二节 气 象
-- 第五章 物 产
---- 第一节 植 物
---- 第二节 动 物
---- 第三节 矿 物
---- 第四节 特 产
---- 第五节 名 产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质灾害
---- 第二节 气象灾害
---- 第三节 饥 荒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第三编 经 济
--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及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 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主要作物分布及产量
---- 第三节 林果 蔬菜
---- 第四节 农技农艺
-- 第三章 林 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造 林
---- 第四节 采种、育苗
---- 第五节 森林保护
---- 第六节 林产品利用
---- 第七节 国营林场
------ 附 洮坪林场简介
-- 第四章 畜 牧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及发展
---- 第三节 饲草 饲料
----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五节 畜禽品种推广改良
-- 第五章 水 利
---- 第一节 水利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
---- 第三节 水库工程
---- 第四节 防汛治河
---- 第五节 水利管理工作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 第六章 电 力
---- 第一节 水电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 电力供应和安全用电
-- 第七章 农 机
---- 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机事业的发展
-- 第八章 工 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国营企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乡镇工业
-- 第九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古道 驮运道
---- 第三节 公路建设
---- 第四节 桥梁涵洞
---- 第五节 运输生产
-- 第十章 邮 电
---- 第一节 邮电机构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 第十一章 商 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商业
---- 第三节 私营商业
---- 第四节 物 资
-- 第十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粮油储调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十三章 财政税收
---- 第一节 财 政
---- 第二节 税 收
-- 第十四章 金 融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信 贷
---- 第四节 储 蓄
----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
-- 第十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管理
---- 第五节 市场管理
-- 第十六章 统计、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统 计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十七章 计量、物价、审计
---- 第一节 计 量
---- 第二节 物 价
---- 第三节 审 计
-- 第十八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十九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第四编 政 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地下党的活动
---- 第二节 县委组织沿革
----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简况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纪检工作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党校工作
---- 第九节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历界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礼县历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历代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四章 政 协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工作简述
-- 第五章 群众团体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工 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 联
---- 第四节 科 协
---- 第五节 民 盟
-- 第六章 司 法
---- 第一节 公 安
---- 第二节 审 判
---- 第三节 检 察
---- 第四节 司 法
-- 第七章 民 政
---- 第一节 普选工作
---- 第二节 优抚工作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八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工人队伍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职工工资
---- 第五节 职工离退休
-- 第九章 军 事
---- 第一节 武装建制
---- 第二节 民 兵
---- 第三节 兵 役
---- 第四节 主要战事
-- 第十章 中国国民党 三青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三青团
第五编 文 化
-- 第一章 教 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业余教育
---- 第七节 集资办学
-- 第二章 科 技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电影放映
---- 第二节 戏曲表演
---- 第三节 图书阅览
---- 第四节 图书发行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六节 群众文化
-- 第四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古建筑
---- 第四节 碑 刻
---- 第五节 现代革命遗迹
---- 第六节 古栈道、古化石
---- 第七节 馆藏文物
-- 第五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 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六章 卫 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医 疗
---- 第三节 医 药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节 医学教育及科研
-- 第七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及队伍建设
----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 第三节 节育、绝育
---- 第四节 优生优育
-- 第八章 体 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比赛
---- 第四节 人才培养
-- 第九章 档 案
---- 第一节 档案收集与保管
---- 第二节 档案利用和编研
第六编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赵壹
---- 王仁裕
---- 马训
---- 按竺迩
---- 赵世延
---- 赵浒心
---- 石吉连
---- 门克新
---- 杨清
---- 刘聚
---- 赵孟乾
---- 赵赏瀛
---- 向永凤
---- 徐璋
---- 吕锦
---- 杨体元
---- 王廷极
---- 何济舟
---- 王揆一
---- 黄大奎
---- 李应紫
---- 梁士选
---- 焦志贤
---- 王祯
---- 王基永
---- 张东野
---- 刘剑白
---- 郝来三
---- 王希恕
---- 张世贤
---- 刘文郁
---- 赵海镜
---- 王文选
---- 邵海
---- 赵廷举
---- 张敬之
---- 周有才
---- 郝国柱
---- 王荩
---- 郭景山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赵举贤
---- 孔靖
---- 杜定帮
---- 蒲泽
---- 王天台
---- 张累德
---- 李思孝
---- 年继荣
---- 张建业
---- 辛心田
---- 郑忠
---- 麻富省
---- 刘宝珍
---- 赵英
-- 第三章 人物名表、名录
---- 一、礼县历史人物名表
---- 二、礼县老红军名录
---- 三、礼县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 四、礼县中共地下党员名录
---- 五、礼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 六、礼县英模表
---- 七、建国后本籍副县(团)级以上人物名表
---- 八、礼县副高级以上职称人物名表
第七编 社 会
-- 第一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节 俗
---- 第二节 婚 嫁
---- 第三节 丧 葬
---- 第四节 衣食住行
---- 第五节 回民习俗
---- 第六节 其他风俗
-- 第二章 方言谣谚
---- 第一节 方 言
---- 第二节 歌 谣
---- 第三节 谚 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三章 民间传说
---- 诸葛亮种草
---- 西江涤肠
---- 竹林坡姜维遇难
---- 媳妇沟的传说
---- 野马河的传说
---- 雷王的故事
---- 沈大壁告皇状
-- 第四章 宗 教
---- 第一节 佛 教
---- 第二节 道 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伊斯兰教
附录
-- 一、文选辑存
-- 二、历代地方志概述、序跋、目录
-- 三、历史文献及重要资料
-- 四、秦早期都邑考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