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贵阳市南明区志》是今南明区地域上,首部全面记载区境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志,也是继2003年《贵阳市南明区街道志》出版后的又一部志书。南明区志书稿于2007年9月7日通过省、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评审验收(市志编委会发[2007]06号)后,经历时近一年的修改补充,于2008年8月全书定稿付梓,前后七度寒暑,终结硕果。南明区志的编修,大致经历5个阶段。
目录
封面
贵阳市南明区志
目录
第十三篇 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
--
第一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明区支部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南明区基层组织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贵阳市委员会南明区支部
----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南明区基层组织
----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南明区支部
----
第六节 九三学社贵阳市南明支社
--
第二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南明区总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附录一 中国少年先锋队南明区工作委员会
------
附录二 南明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五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
第六节 老龄工作委员会
----
第七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十四篇 检察 审判
--
第一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劳改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八节 检察技术与法警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案件执行
----
第八节 审判监督及案件复查
----
第九节 法警工作
第十五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
----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户政与出入境管理
----
第八节 预审看守
----
第九节 派出所工作改革与“七无”运动
--
第二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普法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
----
第五节 法律援助
----
第六节 律师
----
第七节 公证
第十六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军事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区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解放前驻军
----
第二节 解放后驻军
----
第三节 军事学校
----
第四节 军队医院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节 预备役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
----
第三节 军事表演与竞技
----
第四节 武器管理
----
第五节 参加地方建设
--
第五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人防工程
----
第三节 音响警报和防空袭预案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第十七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五节 劳动保险
----
第六节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篇制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第十八篇 民政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区级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街道(乡)机构
--
第二章 群众自治组织
----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
----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三节 社区建设
--
第三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国家抚恤
----
第三节 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及无军籍退休职工安置
--
第四章 救济救灾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
第五章 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 社会福利生产
----
第二节 老年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三节 福利彩票
----
附录一 尚节堂
----
附录二 贵阳实验救济院
----
附录三 贵阳育幼院
--
第六章 社会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收养登记
----
第三节 殡葬管理
----
第四节 社会团体管理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七章 区划地名管理
----
第一节 地名工作
----
第二节 道标、门牌设置
----
第三节 勘界工作
--
第八章 残疾人事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残疾人调查工作
----
第三节 劳动就业与教育培训
----
第四节 残疾人文体活动
----
第五节 助残活动
----
第六节 残疾人康复
----
第七节 表彰先进
第十九篇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民族宗教事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事务
----
第三节 宗教事务
--
第二章 少数民族
----
第一节 构成与分布
----
第二节 乡规民约
----
第三节 民族节日
----
第四节 民族事业
----
第五节 少数民族干部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第二十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民营科技企业
----
第三节 科技团体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学普及与科普宣传
----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三节 科技培训
----
第四节 科技交流
----
第五节 科教兴区活动
--
第三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成果鉴定与评奖
----
第二节 推广应用
----
第三节 科技竞赛获奖情况
----
第四节 社会科学成果
----
第五节 资源调查及规划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第二十一篇 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保教工作
----
附录 幼儿园选介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与教学
----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保健
----
第五节 社会力量办学
----
附录 小学选介
--
第三章 特殊教育和校外教育
----
第一节 特殊教育
----
第二节 校外教育
----
附录 区少年宫
--
第四章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
第一节 成人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五章 基础教育研究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教育研究
----
第二节 贵阳解放后的教育研究
----
第三节 课题研究
----
第四节 教育学术团体和教学竞赛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师资培训与考核
----
附录 南明区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七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节 校舍与教学设备
--
第八章 区境中高等院校介绍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
第三节 大专院校
第二十二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演出场所
----
第二节 书店
----
第三节 图书馆、阅览室
----
第四节 文化馆、站
----
第五节 娱乐场所
--
第二章 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戏曲杂技
----
第二节 文艺演出
----
第三节 艺术节
----
第四节 展览
----
第五节 文艺培训
----
第六节 民间文学
----
第七节 舞龙灯会
----
第八节 文艺创作
--
第三章 文化社团
----
第一节 专业表演团体
----
第二节 群众文艺组织
--
第四章 电影广播电视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录像)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
附录 驻区文化单位
第二十三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卫生技术队伍
----
第三节 区属医院特色专科
----
第四节 初级卫生人员培训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公共卫生
----
第五节 健康教育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和保健网络建设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节 创建爱婴医院
--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
第三节 消毒杀虫和农村改水、改厕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卫生行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附录 南明区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六章 红十字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二十四篇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第二节 体育锻炼
----
第三节 业余训练
----
第四节 体育器材及活动场所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三节 全民健身活动
--
第三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运动会
----
第二节 全区运动会
----
第三节 单项体育竞赛
----
第四节 参加区以上体育竞赛
----
第五节 承办区级以上体育竞赛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
第四节 体育设施
第二十五篇 名胜古迹 诗词楹联
--
第一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楼台 堂舍 故居
----
第二节 洞宫寺
----
第三节 古桥
----
第四节 革命遗址
----
第五节 历史遗迹
----
第六节 公园
--
第二章 诗词楹联选
----
第一节 甲秀楼诗词楹联选
----
第二节 翠微园诗词楹联选
----
第三节 其他景点诗词楹联选
人物
--
人物传略
----
王阳明
----
谢三秀
----
杨文骢
----
曹维城
----
朱射斗
----
雷延珍
----
李端棻
----
张之洞
----
唐尔镛
----
张百麟
----
尹笃生
----
严修
----
姚华
----
严寅亮
----
肖协臣
----
黄干夫
----
冯介丞
----
凌秋鹗
----
王伯群
----
任可澄
----
谢六逸
----
蔡衡武
----
昔齐生
----
释广妙
----
周恭寿
----
刘熙乙
----
邓文波
----
彭湖
----
李宗恩
----
魏香庭
----
肖文灿
----
花莱峰
----
刘熏字
----
谭勤余
----
朱懋根
----
陈寿轩
----
王漁父
----
朱厚锟
----
刘方岳
----
赖永初
----
李俶元
----
何辑五
----
何启智
----
伍效高
----
熊毅
----
释怀一
----
白志祥
----
欧少久
----
李独清
----
陈恒安
----
张孝骞
----
朱明斋
----
蹇先艾
----
秦天真
----
毛铁桥
----
马廷锡
----
熊静安
--
英烈传略名录
----
革命烈士传略
------
吴学礼
------
刘英泰
------
张恒兹
------
林开祥
------
聂汝达
------
郑德霖
------
王启霖
------
乐恭彦
------
刘端模
------
刘家祥
------
廖崇美
------
王天行
------
段友苹
------
戴绍民
------
张乾
------
顾希均
------
王永年
------
陈默
------
金春琪
------
谢世彦
------
袁克勤
------
柏辉文
------
陈国祥
------
马绵征
------
阎诗跃
----
革命烈士名录附表
----
森林公园凤山烈士陵园烈士名录附表
----
汤耙关烈士陵园烈士名录附表
----
汤耙关机模厂烈士陵园烈士名录
--
先进模范名录
附录
--
一、2001年~2006年南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01年
--
二、南明区建设经济强区综述
--
三、区情数据(1949年~2006年)
--
四、中共南明区委主要文件目录(1957年~2006年)
--
五、南明区政府主要文件目录(1952年~2006年)
--
六、区境内主要单位分类名录(2006年)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