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求实存真,以记事存史笔法,编纂一部朴实、严谨、科学的、可为读者信赖的、能经受历史考验的一方之全书。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
目录
封面
柳荫镇志
《柳荫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柳荫镇志》编纂办公室
《柳荫镇志》编辑部
图片
--
柳荫镇行政区划图
--
《柳荫镇志》编纂领导小组(2002年5月)
--
《柳荫镇志》编辑部(2002年5月)
--
《柳荫镇志》编纂领导小组(2005年6月)
--
《柳荫镇志》编辑部(2005年6月)
--
柳荫镇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
繁华热闹的柳荫街
--
柳北街全貌
--
发展中的柳南街和柳江街
--
建设中的柳江街
--
花园式的柳荫中学
--
柳荫镇中心小学校
--
柳荫镇明通完全小学校
--
柳荫镇中心幼儿园
--
柳荫派出所
--
柳荫水厂
--
柳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重庆赛普养殖有限公司
--
柳荫医院
--
安华煤矿
--
金刀湖风光
--
气势宏大的柳荫小桥渡漕
--
(筒)子
--
板沟村300年巨松
--
龙凤酒楼
--
外国朋友在龙凤酒楼留影
--
古桥“聚仙桥”
--
古桥“太平桥”
--
西河花木基地
--
庙堡养鸡场
--
山羊养殖基地
--
蔬菜种植基地
--
市劳动模范张文志部分奖章和证书
--
腰鼓队表演
总序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镇始末及区划调整
----
第三节 村、社区
------
一、行政村
------
二、社区
----
第四节 柳荫区
------
一、建区始末
------
二、机构设置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和地质结构
------
一、地质、地貌
------
二、地质构造
----
第二节 气候、物候
------
一、气候
------
二、物候
----
第三节 河流
------
一、黑水滩河
------
二、柳荫河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第五节 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森林资源
------
三、水资源
------
四、矿产资源
------
五、旅游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洪灾
------
三、大风、冰雹
------
四、绵雨、寒潮、坡地灾害
----
第七节 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
------
二、污染治理
------
三、绿化环境
----
第八节 自然环境演变
------
一、工农水库(又名金刀湖)
------
二、周家大坟山
------
三、桐子堡
------
四、盐井坝
第二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土地改革
------
三、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
------
四、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三节 种植业
------
一、大春粮食作物
------
二、小春作物
------
三、其他作物
------
四、多种经营作物
----
第四节 养殖业
------
一、家畜
------
二、家禽
------
三、水产
------
四、畜禽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
一、改田改土
------
二、水利设施建设
------
三、农电
----
第六节 农业服务体系
------
一、农机服务
------
二、农技服务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分布
----
第二节 林业生产
------
一、育苗
------
二、植树造林
------
三、竹木经营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一、护林管理
------
二、落实林权
------
三、病虫害防治
------
四、古树保护
--
第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概述
------
一、工业起步时期
------
二、工业发展时期
------
三、工业改革整合时期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一、重庆市富能实业总公司
------
二、重庆市北碚区锻造厂
------
三、重庆市北碚区第一机械厂
------
四、小沟煤矿
------
五、柳荫茧站
--
第四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概述
------
一、社队企业
------
二、异军突起
------
三、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
第二节 行业
------
一、工业
------
二、建筑施工
------
三、交通运输
------
四、商品流通
------
五、旅游饮食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一、安华煤矿
------
二、振兴煤矿
------
三、柳荫建筑有限公司
------
四、花园铸造厂
------
五、柳荫镇酒厂
------
六、柳荫镇龙凤酒楼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一、机构设置
------
二、职能演变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集体和国有商业
------
一、柳荫供销合作社
------
二、合作商业
------
三、柳荫食品经营站
------
四、柳荫粮油管理站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三节 集贸市场
----
第四节 商业管理
--
第六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一、交通设施
------
二、交通运输
------
三、交通安全管理
----
第二节 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信
--
第七章 综合管理
----
第一节 统计管理
------
一、机构
------
二、统计
------
三、普查
------
四、统计法规与监督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一、注册登记
------
二、市场管理
------
三、市场建设
------
四、经济合同管理
------
五、私营、个体经济管理
------
六、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八章 财税、金融、保险
----
第一节 财政
------
一、机构、体制
------
二、财政收支
------
三、财政管理
------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二节 税务
------
一、国税所
------
二、地税所
----
第三节 金融
------
一、农业银行北碚支行柳荫分理处
------
二、柳荫信用社
------
三、农村合作基金会
------
四、互助储金会
----
第四节 保险
------
一、社会保险
------
二、商业保险
--
第九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土地管理与使用
----
第二节 城乡建设规划与管理
------
一、总体规划
------
二、城镇规划
------
三、乡村建设规划
------
四、城乡建设管理
第三篇 政治
--
第一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地下活动
------
二、中共柳荫镇委员会
------
三、撤并乡党委(支部委员会)
------
四、党组织历任领导人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一、发展简况
------
二、1983-2002年历次代表大会
------
三、少先队工作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一、妇联工作
------
二、1980-2002年历次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工会
------
一、机关工会
------
二、教育工会
----
第五节 群众协会
------
一、柳荫乡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
二、科学技术协会
------
三、老年人体育协会
------
四、老龄协会
------
五、计划生育协会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柳荫镇人民代表大会
------
一、历届代表大会
------
二、人大主席团
------
三、代表换届选举
------
四、出席市、区(县)历届人民代表(含区属单位)
------
五、明通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柳荫镇人民政府
------
一、柳荫乡公所
------
二、柳荫乡公所(农协会)、柳荫乡人民政府委员会
------
三、柳荫人民公社
------
四、柳荫乡人民政府
------
五、柳荫镇人民政府
------
六、撤并乡人民政府
----
第三节 政事记略
------
一、减租退押
------
二、抗美援朝
------
三、土地改革
------
四、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
五、人民公社
------
六、三年自然灾害
------
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九、清理农村集体财产
------
十、抗洪救灾(“7. 10”)
------
十一、推广科学种田
------
十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
十三、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
十四、编制“十五”扶贫建设项目
------
十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农”)
------
十六、经济发展战略“36字”方针
------
十七、建设开发柳荫一条街——柳江街
------
十八、机构改革
------
十九、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
二十、人饮改水工程
------
二十一、营造经济林和生态林
------
二十二、招商引资发展乡镇工业
--
第三章 公安、武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公安
------
一、机构设置
------
二、户政管理
------
三、治安管理
------
四、打击刑事犯罪
------
五、治安联防执勤队
------
六、消防
------
七、公安案例
----
第二节 武装
------
一、民兵工作
------
二、人民防空
----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一、机构设置
------
二、人民调解
------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艺、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一、机构
------
二、设施
----
第二节 民间文化活动
------
一、腰鼓
------
二、舞狮
------
三、莲花闹
------
四、纸扎艺术
------
五、农谚
------
六、歇后语
----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
------
一、篮球比赛
------
二、文娱汇演
------
三、艺术节
----
第四节 广播、电视、电影
------
一、广播
------
二、电视
------
三、电影
----
第五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六节 体育
------
一、农民体育
------
二、职工体育
------
三、学校体育
--
第二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教育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体制
------
三、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组织管理
------
三、教育教研
------
四、幼儿园和学前班
------
五、柳荫镇中心幼儿园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教育经费
------
三、“双基”和“普实”
------
四、教改科研
------
五、学校布局调整
------
六、校舍、设备及固定资产
------
七、小学选介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一、发展状况
------
二、组织管理
------
三、学制
------
四、中学选介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二、老年学校
------
三、人口理论教育学校
------
四、党校
----
第六节 科技
------
一、科协
------
二、科技活动
------
三、科技成果
--
第三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一、发展概况
------
二、医务人员
------
三、医疗技术
------
四、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卫生
------
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
二、预防保健
----
第三节 医疗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公费医疗
------
一、管理办法
------
二、基本医疗保险
第五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分布及变化
------
一、人口分布
------
二、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民族构成
------
二、性别构成
------
三、年龄构成
------
四、文化构成
----
第三节 人口管理
------
一、户口管理
------
二、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一、第一次人口普查
------
二、第二次人口普查
------
三、第三次人口普查
------
四、第四次人口普查
------
五、第五次人口普查
----
第五节 人口控制
------
一、计划生育机构
------
二、政策措施
------
三、节 育技术(措施)
------
四、奖励与惩罚
------
五、计划生育成果
----
第六节 姓氏、人名、长寿老人
------
一、姓氏
------
二、人名
------
三、长寿老人
--
第二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一、镇(乡、公社)机关人员编制
------
二、录用、安置、调配
------
三、教育、培训、任免
------
四、工资、福利、奖惩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民政干事
------
二、民政办公室
------
三、社会事务办公室
----
第二节 村(居)委会设置
------
一、解放前的保甲制度
------
二、居民委员会设置
------
三、村民委员会设置
------
四、村委会、居委会的产生和调整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烈、军属及退伍军人优抚
------
二、社会救济
------
三、“五保”供养及残疾人福利
----
第四节 婚姻、殡葬
------
一、婚姻登记
------
二、殡葬改革
--
第四章 社会病态
----
第一节 黄、赌、毒、封建迷信
------
一、贩毒、吸毒
------
二、赌博
------
三、卖淫嫖娼
------
四、封建迷信
----
第二节 邪教、帮会
------
二、袍哥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住房
----
第二节 衣食
------
一、穿戴
------
二、饮食
----
第三节 出行
----
第四节 休闲
------
一、场地
------
二、形式
----
第五节 习俗
------
一、婚姻习俗
------
二、丧葬习俗
------
三、穿戴习俗
------
四、节假习俗
------
五、寿诞习俗
------
六、岁时记
----
第六节 禁忌
------
一、文明禁忌
------
二、迷信禁忌
----
第七节 积蓄
----
第八节 宗教
--
第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小康村建设和普法教育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
------
一、组织领导
------
二、文明内容
------
三、评审条件
------
四、具体作法
------
五、评审结果
----
第二节 小康村建设
------
一、背景及标准
------
二、具体做法
----
第三节 普法教育
------
一、“一五”普法教育
------
二、“二五”普法教育
------
三、“三五”普法教育
------
四、“四五”普法教育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一)刚鉴
----
(二)唐建章
----
(三)唐贤轼
----
(四)王富文
----
(五)张文志
--
二、人物简介
----
饶东升
--
三、人物名表、名录
----
周尚模
----
胡成良
----
陈依堂
----
罗诗宽
----
童家全
----
皮方文
附录
--
一、文存
--
二、杂记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