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临高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临高县志
图片
--
临城镇新貌一角
--
中共临高县委员会、临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临高木偶剧团在演出
--
临高角游泳场
--
临高乳猪
--
临城镇旧貌
--
1985年临高县行政区划图
--
一九五四年临高县行政区划图
--
临城镇示意图
--
临高县公路图
--
临高县水利示意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一、公元前110年至公元1911年(西汉元封元年至清宣统三年)
--
二、1912—1950年4月
--
三、1950年5月至1985年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人口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
----
第二节 县城 墟镇
------
一、县城
------
二、墟镇
----
第三节 区乡村农场
--
第四章 自然概貌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地质 地震 矿产
------
一、地质
------
二、地震
------
三、地裂
------
四、矿产
----
第三节 气候
------
一、气温
------
二、雨量
------
三、季风和台风
------
四、湿度 蒸发量 日照 辐射量
------
五、潮汐
----
第四节 水文
------
一、河流
------
二、地下水
------
三、河水和井水水质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水灾
------
三、风灾
------
四、病虫灾害
------
五、雹灾
------
六、雷电灾害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
一、土地资源
------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
----
第二节 水利资源及其利用
------
一、水资源
------
二、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三节 海涂资源及其利用
------
一、海涂资源
------
二、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一、动物
------
二、植物
----
第五节 旅游资源
第二编 经济
--
第七章 经济制度变革
----
第一节 土改前土地状况及其地租、利贷
------
一、土改前土地状况
------
二、地租
------
三、利贷
----
第二节 土改 海改
------
一、土改
------
二、海改
----
第三节 三大改造
------
一、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村生产责任制
----
第六节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
第八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区划
----
第二节 农作物生产
------
一、水稻
------
二、番薯
------
三、甘蔗
------
四、花生、芝麻
------
五、其他农作物
----
第三节 农具 农机
------
一、农具
------
二、农机
--
第九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附:尧龙水库简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一、水车和水转筒车
------
二、机电排灌
------
三、电力排灌
--------
附:高山岭电灌站简介
------
四、井灌
----
第四节 水利管理
--
第十章 热带作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热带作物生产
------
一、橡胶
------
二、香茅
------
三、胡椒
------
四、椰子
------
五、咖啡
------
六、剑麻
------
七、其他热带作物
--------
附:国营红华农场简介
--
第十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分布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业管理
----
第四节 林木砍伐
------
附:武郎林场简介
--
第十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草坡草地
----
第二节 饲养
------
一、猪
------
二、牛
------
三、山羊
------
四、鸡,鸭,鹅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一、牛品种
------
二、猪品种
------
三、家禽品种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一、畜禽疫病
------
二、疫病防治
--
第十三章 渔业
----
第一节 海洋捕捞
----
第二节 海水淡水养殖
------
一、海水养殖
--------
附:临高县珍珠养殖场简介
------
二、淡水养殖
----
第三节 渔业机械 技术改革
------
一、渔业机械
------
二、渔业技术改革
----
第四节 安全生产 渔港建设
------
一、安全生产
------
二、渔港建设
--
第十四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种植业
------
一、西瓜
------
二、香蕉
----
第二节 加工业
--
第十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械
----
第二节 制糖
----
第三节 电力
------
一、火力发电
------
二、水力发电
--------
附:(一)百仞滩水电站简介
--------
(二)抱美水电站简介
----
第四节 建材 造船
------
一、石灰
------
二、水泥
------
三、砖瓦
------
四、造船
----
第五节 食品
------
一、酿酒
------
二、副食品
----
第六节 印刷
----
第七节 化学 电子
------
一、化学工业
------
二、电子工业
----
第八节 手工业和二轻工业
------
附:临高县服装皮件厂简介
----
第九节 乡镇企业
--
第十六章 盐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盐业生产
------
附:地方国营马袅盐场简介
--
第十七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陆上交通
------
一、公路
------
二、运输工具
--------
附:临高县汽车站历年运输基本情况表
----
第三节 水上交通
----
第四节 民间运输
----
第五节 搬运业
----
第六节 交通监理
----
第七节 交通事故
------
一、水上交通事故
------
二、陆上交通事故
------
三、农机交通事故
--
第十八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一、电信设备
------
二、电话
------
三、电报
----
第四节 微波
--
第十九章 商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一、百货
------
二、五金
------
三、糖烟酒
------
四、纺织品
------
五、石油
------
六、食品
------
七、服务行业
----
第二节 供销商业
------
一、基层社
------
二、土产 日杂
------
三、副食
------
四、生产资料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五节 土特产
------
一、乳猪
------
二、肉猪
------
三、鱿鱼
------
四、南宝鸭
------
五、西瓜
------
六、蔓荆子
------
七、槟榔
--
第二十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进出口
------
一、出口
------
二、进口
----
第二节 外引内联
------
一、临高县信托投资公司
------
二、中外合资
------
三、国内联营
--
第二十一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第二节 粮油供应
------
一、定量供应
------
二、定销供应
------
三、统销供应
------
四、补助粮油
------
五、批核供应
------
六、议价供应
----
第三节 粮油储运
------
一、粮油保管
------
二、粮油调拨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节 饲料加工
--
第二十二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一、预算管理
------
二、企财管理
------
三、地财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第二十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
----
第三节 税目
----
第四节 税率
----
第五节 税源
----
第六节 税管
--
第二十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
----
第五节 债券发行
----
第六节 资金管理
------
一、信贷计划管理
------
二、现金管理
------
三、工资基金管理
------
四、基建资金管理
----
第七节 保险
--
第二十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一、商品上市
------
二、销售点
------
三、度量衡
------
四、市场租
------
五、市场建设
----
第二节 营业登记
----
第三节 合同鉴证
--
第二十六章 物资 物价
----
第一节 物资
------
一、机构
------
二、管理
----
第二节 物价
------
一、机构
------
二、管理
--
第二十七章 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房屋建设
------
二、街道建设
------
三、公共设施
----
第二节 墟镇建设
----
第三节 基建队伍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
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
第二十八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解放前人民生活状况
----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生活
------
附:一、楷模上村人民生活状况
------
二、抱才乡人民生活状况
第三编 政治
--
第二十九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一、党的组织
------
二、党员代表大会
------
三、党务活动
------
四、宣传学习
------
五、纪律检查
------
六、统一战线
------
七、党校
------
八、信访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
------
一、国民党
--------
附:中国民主社会党临高县党部筹备处
------
二、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
三、临高县反共青年团
------
四、临高县和运先导团
--
第三十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大会
------
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一、监督执法
------
二、提案处理
------
三、调查视察
----
第三节 普选
------
一、1954年首次普选
------
二、1956年基层选举
------
三、1958年选举工作
------
四、1963年基层选举
------
五、1980年直接选举
------
六、1984年直接选举
--
第三十一章 政府
----
第一节 宋至清政府机构
------
附:历代县令、县尹、知县更迭表
----
第二节 民国政府机构
------
一、机构设置
--------
附:临高县民国政府知事、县长更迭表
------
二、县参议会
----
第三节 日伪机构
----
第四节 人民政府机构
------
一、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
------
二、区(镇)、乡行政机构设置
--------
附:县人民政府领导人更迭表
------
三、县政府工作
--
第三十二章 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活动
------
一、组织学习
------
二、考察调查
------
三、促进台湾回归祖国
------
四、创办《临高文史》
--
第三十三章 人事 劳动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一、干部调配
------
二、干部录用
------
三、干部培训
------
四、干部监察
------
五、退职、退休及离休
------
六、落实干部政策
------
七、干部状况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一、劳动就业
------
二、知青安置
------
三、劳动工资
------
四、劳保福利
--
第三十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共青团 少先队
------
一、团的组织建设
------
二、团的活动
--------
附:历届团员代表大会
------
三、少先队
----
第二节 妇联会
------
一、妇女组织
------
二、妇女活动
--------
附:历届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工会
------
一、工会组织
------
二、工会活动
--------
附:工会历届代表大会状况
----
第四节 农会
----
第五节 教育会
----
第六节 商会
----
第七节 渔会
----
第八节 各种学会、协会
--
第三十五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一、机构沿革
------
二、社会治安
----
第二节 检察
------
一、机构设置
------
二、批捕起诉
------
三、处理经济案件和平反冤假错案
----
第三节 法院
------
一、机构沿革
------
二、审判
------
三、复查案件
----
第四节 司法
------
一、法制宣传
------
二、调解纠纷
------
三、公证业务和律师业务
--
第三十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工作
------
一、拥军优属
------
二、优待抚恤
------
三、复退安置
----
第二节 救灾 救济
------
一、救灾
------
二、救济
----
第三节 老区建设
----
第四节 土地征用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移民工作
第四编 军事
--
第三十七章 军事要地及驻军
----
第一节 军事要地
------
一、海岸要地
------
二、陆上要地
----
第二节 驻军
------
一、明、清两代驻军
------
二、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十八章 兵制 建制
----
第一节 兵制
----
第二节 建制
------
一、中共临高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临高县人民武装部
------
三、区(镇)、农场人民武装部
--
第三十九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节 民兵活动
------
附:全国“英雄坦克手”许森的事迹
--
第四十章 战事
----
第一节 明清时期战事
------
一、符那揽王琳起义
------
二、抗倭斗争
------
三、黎人暴动
------
四、邓世雄攻城掳知县
------
五、抵御海盗
----
第二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事
------
一、陆龙之战
------
二、临高县民军护法斗争
----
第三节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事
------
一、驱逐邓本殷部
------
二、农民自卫军攻克临高县城
------
三、伏击林明伦
------
四、和舍农民武装暴动
------
五、南宝农民武装暴动
----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
一、多蓬桥伏击战
------
二、围攻日军那大据点
------
三、反击国民党临高县政府
------
四、都保桥伏击战
------
五、围攻美鳌山
------
六、南宝墟严惩叛徒符应运
------
七、孔教村伏击战
------
八、礼训还击保六团
------
九、透滩桥西且击战
------
十、麦契村边公路截击日本军车
------
十一、武侯桥截击日军货车
------
十二、首次缴获日军机枪
------
十三、番长村前阻击战
------
十四、罗忱战斗
------
十五、才成公路袭击日本巡逻兵
------
十六、山猪窝反击战
------
十七、奇地村奇袭移动队
------
十八、和沙公路截击日铁甲车
------
十九、四行山区保卫战
------
二十、奇袭南丰日本专卖局
------
二十一、鼓岭勇击日军
------
二十二、点芬公路伏击战
------
二十三、松干村反击战
--------
附:日军侵略临高罪行
----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
一、木排地区游击战
------
二、诱歼张鸿才警察中队
------
三、潭旺公路阻击国民党军车
------
四、头泗公路伏击保六团
------
五、追击王光利自卫队
------
六、智毙保七团长陈瑞章
------
七、智歼符锡祚和王玉兴
------
八、诱歼李文勉联防队
------
九、攻打临高县城
------
十、围攻国民党新盈盐务所和新盈乡公所
------
十一、攻打国民党新盈区公所
------
十二、里应外合歼灭李文勉
------
十三、海岸岭战斗
------
十四、才成公路伏击国民党一五九师
------
十五、解放临高县战斗
第五编 文化
--
第四十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
一、机构
------
二、设施
----
第二节 临高木偶戏
------
一、来源
------
二、发展
------
三、改革
----
第三节 临剧 琼剧
------
一、临剧
------
二、琼剧
----
第四节 群众文化
------
一、文化宣传
------
二、文娱活动
------
三、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文物古迹
------
一、革命故址
------
二、烈士墓碑
------
三、名胜古迹
------
四、其他古迹
----
第六节 电影事业
----
第七节 新华书店
----
第八节 广播电视
------
一、广播
------
二、电视
----
第九节 档案
----
第十节 报社
--
第四十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第二节 书院 义学 社学 私塾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附:临高中学简介
----
第六节 师范教育
----
第七节 专业教育
------
一、临高人民公学
------
二、劳动大学、农(渔)业中学
------
三、卫生学校
------
四、文化技术补习班
----
第八节 业余教育
----
第九节 师资培训
----
第十节 教育经费
----
第十一节 教育改革
------
一、体制
------
二、学制
------
三、课程
------
四、教材
------
五、教法
------
六、考试制度
--
第四十三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一、农业
------
二、林业
------
三、热带作物
------
四、畜牧兽医
------
五、渔业
------
六、工业
------
七、医疗卫生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学术交流
----
第五节 防震
----
第六节 气象测报
--
第四十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隶属单位
----
第二节 医务人员培训
----
第三节 医疗事业
------
一、县医院
------
二、区、乡卫生院
------
三、大队卫生站
------
四、中西医疗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合作医疗
------
三、劳保医疗
----
第五节 药品
------
一、机构
------
二、药材购销
------
三、南药种植
----
第六节 卫生防疫
----
第七节 慢性病防治
----
第八节 妇幼保健
----
第九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十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组织设施
------
一、体育机构
------
二、业余体校
------
三、体育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附:优秀运动员
第六编 社会
--
第四十六章 人口 计划生育 寿星
----
第一节 人口
------
一、人口分布、密度
------
二、人口结构
------
三、人口出生、死亡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一、机构设置
------
二、节 制生育
------
三、晚婚
------
四、节 育技术队伍
------
五、奖罚制度
----
第三节 寿星
--
第四十七章 民族 语言 姓氏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姓氏
--
第四十八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婚姻
------
一、结婚程序
------
二、童养媳
------
三、续娶重嫁
------
四、入赘
----
第二节 生育
----
第三节 寿辰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节 日
------
一、春节
------
二、元宵节
------
三、土地公诞辰
------
四、寒食节
------
五、清明节
------
六、端阳节
------
七、七月节
------
八、中秋节
------
九、重阳节
------
十、冬至节
----
第六节 衣着 饮食 居住
------
一、衣着
------
二、饮食
------
三、居住
----
第七节 交际 称呼
------
一、交际
------
二、称呼
----
第八节 社会新风
------
一、尊老爱幼
------
二、舍己救人
------
三、见义勇为
------
四、拾金不昧
------
五、为民建桥
------
六、助人为乐
------
七、热心办学
------
八、计划生育的热心人
--
第四十九章 宗教 寺庙
----
第一节 宗教
------
一、基督教
------
二、天主教
----
第二节 寺庙
------
一、伏波庙(忠显王庙)
------
二、高山庙
------
三、冼太夫人庙
第七编 人物
--
第五十章 人物传
----
传记一
------
黄开礼
------
李春茂
------
谢明义
------
符 彬
------
李华生
------
符宗仁
------
王新民
------
黄长先
------
谭伯棠
------
蒙成德
------
吴奇勋
----
传记二
------
谢 渥
------
胡 铨
------
戴定实
------
洗雷 曾唯
------
朱原律
------
徐 碹
------
王 佐
------
杨 护
------
梁 俭
------
刘大霖
------
唐朝选
------
林邦达
------
胡宗瑜 李绳祖
------
樊庶
------
聂缉庆
----
传记三
------
王光谟
------
符梦卜
------
王贻堃
------
王良弼
------
王仁
------
黄老业
------
周梅黄
------
符迪才
------
吴宗泰
------
王大元
------
苏利妹
------
符正气
------
陈诗南
------
刘和贵 刘教英
------
王兴明
----
传记四
------
林桂森
------
薛道碹
------
林明伦
--
第五十一章 革命烈士表
附录
--
一、艺文辑录
----
(一)碑记 论文
----
(二)赋铭 诗词
--
二、故事
----
(一)王桐乡告御状
----
(二)王桐乡获陶砚
--
三、旧志序
----
(一)东岳行祠会修志序
----
(二)临高县志序
----
(三)修志示
----
(四)续修临高县志序
----
(五)临高县续修志序
--
四、著作辑录
--
五、《临高县志》编纂始末
临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临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临高县志》编纂人员
资助临高县志出版的单位和个人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