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德化陶瓷的生产、贸易以及该行业的管理、科研、教育等。
内容时限:
0000-2001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目录
封面
德化陶瓷志
版权页
《德化陶瓷志》编纂委员会
《德化陶瓷志》总编室
《德化陶瓷志》协编单位分管领导
《德化陶瓷志》资料采集人员
《德化陶瓷志》特约审稿人员
《德化陶瓷志》出版审稿人员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凡例
图片
--
199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
--
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词
--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题词
--
198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水利部副部长李鹏等陪同下视察德化瓷都
--
1991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参观德化瓷器展
--
1995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到德化考察民营陶瓷研究所
--
1997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在北京参观德化瓷器展
--
2000年9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考察德化陶瓷业
--
2004年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考察德化陶瓷业
--
2004年2月,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陶瓷技术交易洽谈会在德化召开
--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员阿丽丝到德化考察陶瓷业
--
外国陶瓷专家、学者考察德化古瓷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宋元古窑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宋元古窑址内景
--
唐至五代洋田墓林窑址
--
德化龙窑(龙神)在日本津南
--
陶窑旧址
--
传统瓷土加工工具——水车
--
新石器时代篮纹陶罐残片
--
唐墓林窑碗底
--
青釉双系罐(唐)
--
青白釉缠枝卷草纹盒(宋)
--
青白釉刻划团纹荷口瓶(宋)
--
白釉盖罐(元末)
--
达摩立像(明·何朝宗)
--
文昌帝君像(明·何朝宗)
--
观音像(明·何朝宗)
--
释迦坐像(明)
--
醉仙卧像(明)
--
猪油白镂空牡丹篮(明)
--
象牙白缠龙瓶(明)
--
猪油白龙虎杯(明)
--
观音塑像(清末)
--
梅花盆景(民国)
--
桃蝶(民国)
--
虾蟹同乐盘
--
达摩悟禅(苏学金)
--
寿星童子(苏勤明)
--
关公塑像(许友义)
--
达摩(陈其泰)
--
五彩耳瓶(明)
--
五彩盖罐(明)
--
天球花瓶(清)
--
五彩盘(清)
--
五彩茶壶(民国)
--
粉彩立龙观音
--
青花笔筒(清)
--
青花碗(清)
--
青花盘(清·泰兴号出水)
--
青花戏童(清·泰兴号出水)
--
青花山水渔乐纹瓶(清)
--
百花篮(苏玉峰)
--
青花香炉(清)
--
松鹤盘(康新禄)
--
辣椒红釉浮雕金龙花瓶(苏清河)
--
山水花瓶(陈其章画)
--
五彩山水花瓶(林质彬画)
--
中华红(辣椒红)釉葫芦(许瑞峰)
--
陶艺:玄(旋)
--
瓷像章
--
八卦香炉
--
瓷箫
--
窑变天目釉菊魂碟(苏清河)
--
开片釉花觚(苏清河)
--
仙女献花(许兴泰)
--
渡海观音(许兴泰)
--
闽龙出海(杨剑民)
--
天鹅湖(柯宏荣陈桂玉)
--
善财拜观音(苏清河)
--
钟馗(苏玉峰)
--
贵妃醉酒(邱双炯)
--
乐归(邱双炯)
--
坐莲观音(陈德卿)
--
坐莲毫光观音(许兴泽)
--
仕女(康新禄)
--
麻姑献寿(周雅各)
--
立石罗汉(周雅各)
--
紫砂罗汉(苏珠庄)
--
开心弥勒(许瑞峰)
--
紫砂顶缸(苏珠庄)
--
赤壁怀古(苏献忠)
--
宝石釉牧羊女(许瑞峰)
--
嫦娥梦圆(陈仁海)
--
惠女渔歌(苏健强)
--
济公(连紫华)
--
岁岁平安(陈进宝)
--
福康耐热煲
--
冠福餐具
--
冻玉茶具
--
古蓝釉酒具
--
飞龙笔筒
--
墨绿釉瓷罐
--
协发日用瓷
--
必德餐具
--
黑陶器
--
粗陶罐
--
紫砂壶
--
紫砂茶具
--
红壤陶工艺品
--
西洋工艺瓷
--
民营企业一角
--
园林式陶瓷企业
--
瓷都德化古瓷窑址分布村落示意图
--
西洋工艺瓷
--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
德化民营科技陶瓷园区
--
企业集团一角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专记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矿物
----
一、品种与分布
----
二、开采与利用
--
第二节 水力
----
一、溪流
----
二、开发与利用
--
第三节 林木
第二章 生产
--
第一节 配料 制备
----
一、配料
----
二、制备
--
第二节 成型
----
一、工具
----
二、制坯
----
三、修坯
--
第三节 干燥
--
第四节 施釉
----
一、浸釉
----
二、浇釉
----
三、刷釉
----
四、喷釉
--
第五节 窑炉
----
一、瓦窑
----
二、马蹄型窑
----
三、龙窑(蛇目窑)
----
四、鸡笼窑(分室龙窑)
----
五、阶级窑
----
六、轮窑
----
七、新型窑炉
--
第六节 窑具 窑炉材料
----
一、窑具
----
二、窑炉耐火材料
--
第七节 装烧
----
一、装窑
----
二、燃料(能源)
----
三、烧成
--
第八节 装饰
----
一、雕刻装饰
----
二、彩画
--
第九节 选瓷
----
一、种类与型式
----
二、质量要求
----
三、日用细瓷外观质量分等规定
--
第十节 包装
----
一、包装方式
----
二、包装制品生产
第三章 产品
--
第一节 瓷器
----
一、青瓷青白瓷白瓷
----
二、艺术釉彩瓷
----
三、日用瓷工艺美术瓷工业用瓷
--
第二节 陶瓷器
----
一、耐热陶瓷
----
二、半瓷
----
三、紫砂器
----
四、炻瓷
--
第三节 陶器
----
一、普通陶器
----
二、细陶器
----
三、精陶器
--
第四节 名优产品(作品)
----
一、获奖产品(作品)
----
二、当代藏品
----
三、专利产品
第四章 贸易
--
第一节 销售市场
----
一、国内
----
二、国外
--
第二节 贸易形式
----
一、以货易货
----
二、收购出口
----
三、自营进出口
----
四、交易会
----
五、展销会 展览会
----
六、网上贸易
----
七、国外办分公司
----
八、来样加工
--
第三节 运输
----
一、陆运
----
二、水运
----
三、空运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一、优化企业环境
----
二、扶持窑炉(烧成)改革
----
三、推进企业改革
----
四、建设陶瓷工业区
----
五、科技兴瓷
----
六、拓展市场
--
第三节 行业管理
--
第四节 企业经营管理
----
一、生产管理
----
二、技术质量管理
第六章 科研
--
第一节 机构
----
一、国营研究所
----
二、民营研究所
--
第二节 项目与成果
----
一、瓷(品)种开发
----
二、材料研究
----
三、烧成改革
----
四、机械制造
--
第三节 技术交流
----
一、技术引进
----
二、技艺外传
----
三、名优产(作)品展
--
第四节 咨询指导
第七章 教育
--
第一节 传承
----
一、家传
----
二、师承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一、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
----
二、德化瓷业学校
----
三、泉州市德化技术学校
----
四、福建省德化职业中专学校
----
五、德化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
六、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筹建)
--
第三节 职业培训
----
一、职能部门培训
----
二、企业培训
第八章 企业
--
第一节 企业分布
----
一、私营
----
二、国营
----
三、集体
----
四、三资企业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一、陶瓷企业
----
二、配套企业
第九章 专业村
--
第一节 泗滨村
----
一、沿革
----
二、窑场
----
三、产品
----
四、从业人员
----
五、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宝美村
----
一、资源
----
二、沿革
----
三、规模生产
----
四、出口
----
五、名人名瓷
----
六、人民生活
--
第三节 乐陶村
----
一、陶坊
----
二、窑场
----
三、瓷业
----
四、文化
----
五、外传
--
第四节 后所村
----
一、窑场沿革
----
二、何派瓷雕
----
三、技艺传承
--
第五节 浔中村
----
一、窑场
----
二、工业区
----
三、产品开发
----
四、居民生活
--
第六节 丁墘科技园
----
一、沿革
----
二、科研
第十章 文物
--
第一节 窑址
----
一、墓林窑
----
二、碗坪(山仑)窑
----
三、屈斗宫窑(甲址)
----
四、甲杯山窑
----
五、梅岭窑(南岭窑)
--
第二节 古沉船陶瓷器
----
一、南海1号
----
二、泰兴号
----
三、哥德马尔森号
----
四、哈彻大帆船
----
五、泉州湾沉船
----
六、东山县东沽湾沉船
--
第三节 古器物
----
一、青釉瓷
----
二、青白釉瓷
----
三、白釉瓷
----
四、彩瓷
--
第四节 收藏
----
一、国内收藏
----
二、国外收藏
第十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陶瓷节
----
一、题词
----
二、节日盛况
----
三、中国古陶瓷研讨会
----
四、福建省陶瓷创新大奖赛
--
第二节 电影电视新闻报道
----
一、电影
----
二、电视
----
三、新闻报道
--
第三节 学术交流
----
一、出访讲学
----
二、来访考察
----
三、学术活动
--
第四节 著作论文
----
一、调研文章
----
二、专著
----
三、文辑
--
第五节 民俗
----
一、祀奉窑神
----
二、纪念瓷圣
----
三、窑坊公圣诞节日
----
四、宝美舞龙灯
----
五、窑炉点火仪式
----
六、民间故事
--
第六节 旅游 艺文
----
一、旅游
----
二、邮票 明信片
----
三、国货瓷
----
四、诗词 楹联 舞蹈 歌曲
----
五、谚语 俗语
第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颜化綵
----
颜俊高
----
文荣
----
何朝宗
----
何朝春
----
林朝景
----
陈伟
----
张寿山
----
张翕
----
曾茂笃
----
曾达衢
----
林子信
----
林孝宗
----
林希宗
----
陈念山
----
刘宏荣
----
赖奎十
----
林捷陛
----
苏明裕
----
苏重光
----
颜英助
----
颜明远
----
林綵桂
----
邓冠想
----
许良西
----
苏学金
----
孙为创
----
许友义
----
孙为塔
----
孙存捷
----
孙长有
----
陈智蚯
----
许文君
----
陈列礼
----
苏勤明
----
吴维霖
----
颜开瀛
----
徐其中
----
吴维金
----
郑玉树
----
陈其章
----
许光月
----
张英滔
----
许英三
----
黄奢
----
李懿凤
----
徐甲申
----
陈其泰
----
许文安
----
徐金川
----
徐本章
----
郭光印
----
许金盾
----
康新禄
----
周雅各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一、领导干部
------
许昆贞
----
二、古陶瓷研究专家
------
叶文程
----
三、外商
------
林子辉
------
陆镇源
----
四、烧成改革家
------
邱双炯
----
五、工艺美术大师
------
苏清河
------
许兴泰
----
六、企业家
------
林福椿
------
苏尧棠
------
温克仁
------
温雅国
------
苏建堆
--
第三节 人物表
--
第四节 人物录
----
一、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
二、中级技术职称人员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