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砂厂志(1967-1987)

七砂厂志(1967-1987)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987年,是第七砂轮厂建厂二十周年。为了让人们了解工厂建设和生产发展的历史,为了完整地积累、保存建厂史料,使有关领导和同志们便于研究建厂经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建厂二十周年之际,我们编纂出版了《七砂厂志》。

内容时限: 1967-1987

目录

封面
七砂厂志
图片
-- 第七砂轮厂总平面布置图
-- 第七砂轮厂原始地形图
-- 第七砂轮厂位置图
-- 第一生产区
-- 第二生产区
-- 厂门
-- 丛惠滋
-- 邹立勤
-- 陈孟勤
-- 王裕东
-- 刘兆桂
-- 197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向第七砂轮厂代表授奖。
-- 1985年省长王朝文来厂观察。
-- 1986年副省长张树魁副书记丁廷模来厂视察
-- 1986年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丁孝浓来厂视察
-- 1987年省委书记胡锦涛来厂视察
-- 1987年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冯纪新来厂视察并挥毫题词
-- 1987年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一行十七人来厂视察
-- 战前动员
-- 化学分析
-- 理化测试中心
-- 磨片
-- 金相显微测定
-- 单颗粒抗压强度测定
-- 比色分析
-- 原子吸光光度分析
-- 天平称量
-- 毛细管测定
-- X射线衍射仪
-- 拉力测定
-- 技术资料室一角
-- 磨具试验
-- 立柱
-- 拔地而起
-- 土法破碎
-- 临时炉先生产
-- 干部参加劳动
-- 倾倒炉吊装
-- 自磨机安装
-- 建成一台投产一台
-- 碳化硅工地
-- 调度车就位
-- 地质钻探
-- 磨料
-- 磨料检查筛
-- 磨具
-- 山牌棕刚玉磨料12—80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 双面油石1984年荣获省优产品奖
-- 电熔氧化铝荣获1985~1986年度省优新产品一等奖
-- 大理石饭材加工专用磨轮荣获1985~1986年度省优新产品二等奖
-- 1.6~0mm 绿碳化硅荣获1985年省优产品奖
-- 大理石磨轮
-- 碳化硅
-- 冶炼车间一角
-- 七砂在深圳的一个窗口——中国山牌磨料深圳联合公司
-- 合格证
-- 荣誉证书
-- 争创国家一级计量单位汇报会会场一角
-- 我厂1985年荣获全国节能金质奖
-- 全国机械工业节能工作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 磨料磁性物测定
-- 外商倾听我厂产品介绍
-- 磨具硬度检查
-- 七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 七砂产品远销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郁郁葱葱
-- 四季如春
-- 画廊
-- 鲤鱼戏水
--
-- 刚玉冶炼炉
-- 控制台
-- 接包调度
-- 冶炼炉通风
-- 加工车间除尘
-- 配料电气化
-- 操作台
-- 擂碎
-- 碎选机械化
-- 加工车间一角
-- 无介质自磨机加工
-- 高强度磁选
-- 磨粉燃烧
-- 装炉
-- 二分厂厂门
-- 炉车调运
-- 二分厂全景
-- 备料
-- 冶炼
-- 35KV变电站控制室
-- 设备科荣获1984—1985年度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奖
-- 110KV变电站外景
-- 早出
-- 待发
-- 荣誉锦旗
-- 1.黄果树瀑布垂钓
-- 2.更上一层楼
-- 3.知难而进
-- 4.弋游红枫湖
-- 攀登百里杜鹃林
-- 洞口奇观
-- 照片附图
-- 1.小歌咏队
-- 2.唱唱
-- 3.画画
-- 4.育新苗
-- 5.哑铃操
-- 6.听故事
-- 7.儿童乐园
-- 物理示范
-- 化学实验
-- 机械制图
-- 操前准备
-- 主席台
-- 入场式
-- 武术表演
-- 哑铃操
-- 大会会场
-- 铸造砂生产
-- 清镇砂轮厂
-- 树脂砂轮生产
-- 中共第七砂轮厂第二届委员会开会学习
-- 中共第七砂轮厂第三次代表人会会场一角
-- 第七砂轮厂第五届职工,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七砂轮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人会
-- 反法西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歌咏比赛
-- 前线英模事迹报告会
-- 生活区一角鸟瞰
-- 文化教育区一角
-- 集体宿舍
-- 冷库
-- 家属宿舍
-- 俱乐部
-- 招待所
-- 放映室
-- 广播站
-- 管乐队
-- 狂欢之夜
-- 午蹈(子校演出)
-- 拔河比赛
-- 职工书法、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场一角
-- 火炬赛跑
-- 秧歌比赛
题词
-- 1986年4月国家机械委员会副主任丁孝浓来厂视察并题词
-- 1986年贵州省人人常委副主任冉砚农来厂视察并题词
-- 一九八七年月全国人大常委委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钱敏来厂视察并题词
序言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经济地理
---- 第三节 七砂现貌
---- 第四节 七砂贡献
-- 第二章 工厂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建厂宗旨
---- 第二节 建厂的各次批文
---- 第三节 工厂命名
---- 第四节 由四砂包建的原则
---- 第五节 四砂派出建设新厂的先遣人员
---- 第六节 厂址选择
---- 第七节 隶属关系变迁
-- 第三章 大事记
第二篇 基本建设
-- 第四章 刚玉产品建设工程
---- 第一节 生产纲领及建设规模
---- 第二节 建厂方案的确定
---- 第三节 委托设计和现场设计组
---- 第四节 施工前的准备
---- 第五节 组织施工
---- 第六节 新技术、新工艺装备采用
---- 第七节 自营工程
---- 第八节 工程验收
-- 第五章 技术改造和新建工程
---- 第一节 棕刚玉系统技术改造
---- 第二节 白刚玉系统技术改造
---- 第三节 磨具生产技术改造
---- 第四节 新建碳化硅工程
-- 第六章 生活福利和文化设施的建设
-- 第七章 基本建设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基本建设科的职责和任务
---- 第三节 基本建设科的现状
第三篇 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
-- 第八章 生产发晨
---- 第一节 基建配套收尾阶段
---- 第二节 提高、发展阶段
---- 第三节 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发展阶段
-- 第九章 产品开发
---- 第一节 改进产品性能,执行国际标准
---- 第二节 增加新的产品牌号
---- 第三节 开拓产品使用新领域
---- 第四节 试制新产品
-- 第十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新技术,新工艺
---- 第二节 新型材料
---- 第三节 改进设备和工艺装备
---- 第四节 科学研究
---- 第五节 群众性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 第六节 出国技术考察
---- 第七节 技术交流和技术引进
第四篇 生产车间(科)概况
-- 第十一章 第一生产车间
---- 第一节 车间建立和投产时间
---- 第二节 生产的产品和生产能力
---- 第三节 车间规模与生产设备
---- 第四节 车间管理和内部组织
---- 第五节 人员构成
---- 第六节 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形式
-- 第十二章 第二生产车间
---- 第一节 车间建立和投产时间
---- 第二节 生产的产品和生产能力
---- 第三节 车间建筑面积主要设备数量
---- 第四节 车间内部组织和管理
---- 第五节 人员构成情况
---- 第六节 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形式
-- 第十三章 第三生产车间
---- 第一节 车间的建立和投产时间
---- 第二节 车间建筑面积、主要生产设备
---- 第三节 管理体制和人员构成
---- 第四节 产品和工艺
---- 第五节 生产、技术发展
-- 第十四章 第四生产车间
---- 第一节 车间建立和投产时间
---- 第二节 生产的产品和生产能力
---- 第三节 车间建筑面积,主要设备数量
---- 第四节 车间内部组织和管理
---- 第五节 人员构成情况
---- 第六节 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形式
-- 第十五章 机械设鲁科
---- 第一节 科的建立与沿革
---- 第二节 规模与内部组织
---- 第三节 人员构成情况
---- 第四节 设备维修能力及管理
---- 第五节 设备预修计划管理
---- 第六节 设备维修技术管理
---- 第七节 设备维修备品配件制造能力及管理
---- 第八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九节 设备润滑管理
---- 第十节 1983-1985年度设备预修计划完成情况
---- 第十一节 历年设备完好率
---- 第十二节 1985年固定资产统计
-- 第十六章 动力科
---- 第一节 科的职能与发展沿革
---- 第二节 内部组织与管理
---- 第三节 人员构成
---- 第四节 动力供应与动力设备
---- 第五节 动力管理与动力调度
---- 第六节 历年用能统计和动力成本及效益
-- 第十七章 运输科
---- 第一节 科的建立与沿革
---- 第二节 内部组织和人员构成
---- 第三节 车辆吨位和运输能力
---- 第四节 车辆维修力量
---- 第五节 运输生产计划管理
---- 第六节 铁路专用站及铁路货运管理
第五篇 党群工作
-- 第十八章 党委工作
---- 第一节 建厂时期
---- 第二节 投产时期
---- 第三节 调整时期
-- 第十九章 党的组织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干部培养与管理
---- 第五节 档案管理工作
-- 第二十章 党的宣传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宣传教育工作
---- 第三节 理论教育工作
---- 第四节 《七砂简报》和广播站
-- 第二十一章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任务(工作)
-- 第二十二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现状
---- 第二节 历次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劳动竞赛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女工工作
-- 第二十三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现状
---- 第二节 历次团代会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四节 少先队工作
-- 第二十四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主要任务
---- 第二节 民兵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 第三节 民兵的政治教育
---- 第四节 民兵的军事训练
---- 第五节 民兵勤务
---- 第六节 征兵和退伍工作
-- 第二十五章 科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任务
第六篇 企业管理
-- 第二十六章 企业管理概述
---- 第一节 企业管理的演变
---- 第二节 历次企业整顿工作
---- 第三节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 第四节 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 第三节 长远规划
---- 第四节 专用基金计划
---- 第五节 统计工作管理
---- 第六节 全面经济核算
---- 第七节 经济责任制
-- 第二十八章 生产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概述
---- 第二节 生产准备工作
---- 第三节 生产作业计划
---- 第四节 生产调度
---- 第五节 生产作业统计
---- 第六节 在制品管理
---- 第七节 对外协作
-- 第二十九章 技术管理
---- 第一节 技术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艺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及检验方法管理
---- 第四节 技术定额管理
---- 第五节 工艺设计
---- 第六节 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管理
-- 第三十章 新产品试制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科研项目及新产品试制管理
---- 第三节 技术资料,技术情报管理
---- 第四节 理化检验工作及管理
-- 第三十一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质量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 第三节 质量指标的考核与管理
---- 第四节 工艺监督
---- 第五节 产品检验
---- 第六节 废次品管理
---- 第七节 质量统计和统计分析
---- 第八节 质量信得过活动
---- 第九节 出口商品商检工作
---- 第十节 用户服务和质量信息
-- 第三十二节 产品销售管理
---- 第一节 产品销售概述
---- 第二节 产品宣传
---- 第二节 国内市场销售
---- 第四节 国外市场销售
---- 第五节 销售计划管理
---- 第六节 产品销售统计
---- 第七节 产品售后服务
---- 第八节 市场调查和预测
---- 第九节 出国贸易考查
---- 第十节 外商来厂洽谈贸易
---- 第十一节 销售产品管理
---- 第十二节 主要产品外销全国各地情况表(截至1985年底)
---- 第十三节 主要产品历年出口统计表
---- 第十四节 历年销售额和截至1985年底销售总额
---- 第十五节 历年外销创汇额和截至1985年底创汇总额
-- 第三十三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
---- 第二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三节 流动资金管理
---- 第四节 会计核算
---- 第五节 价格管理
---- 第六节 成本管理
---- 第七节 专用基金管理
---- 第八节 车间、班组经济核算
---- 第九节 银行业务
-- 第三十四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物资供应管理
---- 第二节 物资供应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货源组织和管理
---- 第四节 仓库管理
---- 第五节 物资统计
---- 第六节 各种废料回收和利用
------ 历年主要原材料、燃料消耗表
------ 七砂物资供应协作单位分布情况表
-- 第三十五章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工资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职工队伍的构成
---- 第三节 劳动组织与定员定额
---- 第四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五节 工资等级制度和职工调资升级
---- 第六节 奖励和津贴制度
---- 第七节 七砂历年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 第八节 七砂历年职工构成情况表
---- 第九节 历年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表
-- 第三十六章 能源管理
---- 第一节 能源管理概述
---- 第二节 能源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动力供应
---- 第四节 基础工作
---- 第五节 动能消耗及考核
---- 第六节 节能检查与监督
---- 第七节 能源技术进步及其管理
-- 第三十七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管理工作的内容
---- 第三节 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的发展
---- 第四节 计量工作的整顿
-- 第三十八章 安全管理
---- 第一节 安全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第三节 安全宣传教育
---- 第四节 安全检查
---- 第五节 对尘毒的治理
---- 第六节 劳动保护用品与保健
---- 第七节 安全考核
---- 第八节 安全竞赛
---- 第九节 职工伤亡事故统计与报告
---- 第十节 重大伤亡事故
---- 第十一节 环境保护
-- 第三十九章 治安保卫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生产保卫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侦察破案
---- 第五节 消防工作
---- 第六节 人民调解工作
---- 第七节 甄别复议
---- 第八节 户籍管理
-- 第四十章 档案管理
---- 第一节 档案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档案管理设施
---- 第三节 档案管理范围
---- 第四节 管理制度
第七篇 生活福利、文教卫生
-- 第四十一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宿舍建筑与居住情况
---- 第三节 宿舍管理
---- 第四节 宿舍区维修
---- 第五节 卫生和绿化管理
-- 第四十二章 生活服务
---- 第一节 生活服务机构
---- 第二节 生活物资供应
---- 第三节 职工食堂
---- 第四节 托儿所、儿童乐园
---- 第五节 职工浴室,理发室
---- 第六节 蔬菜店、综合商店
---- 第七节 招待所
---- 第八节 职工交通车
-- 第四十三章 职工教育,文化和体育
---- 第一节 职工教育概述
---- 第二节 “七、二一”工大、电大
---- 第三节 职工培训
---- 第四节 职工业余文化活动概况
---- 第五节 职工业余文艺演出
---- 第六节 职工读书活动
---- 第七节 职工俱乐部、图书馆
---- 第八节 职工业余体育活动
-- 第四十四章 技工学校
---- 第一节 技工学校概况
---- 第二节 历年教育成果
-- 第四十五章 子弟学校
---- 第一节 学校概况
---- 第二节 历年教育成果
-- 第四十六章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职工医院概况及管理
---- 第二节 职工健康状况普查
---- 第三节 常见病防治
----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五节 饮食卫生管理
---- 第六节 计划生育管理
第八篇 集体经济
-- 第四十七章 清镇唐具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建厂宗旨
---- 第三节 磨具厂的发展和生产规模
---- 第四节 磨具厂的领导和管理
---- 第五节 职工的工资福利
---- 第六节 磨具厂的整顿
---- 第七节 产品的销售
---- 第八节 历年来获得的荣誉
-- 第四十八章 清镇砂轮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 历年有关统计资料
第九篇 友好往来
-- 第四十九章 对七砂的支援
---- 第一节 七砂的设计和驻厂设计组
---- 第二节 土地征购和土地租用
---- 第三节 主要设备和物资支援
---- 第四节 建设施工
---- 第五节 驻七砂的企事业单位
---- 第六节 人员培训
---- 第七节 七砂部分职工家属,子弟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 第五十章 七砂对外支援
---- 第一节 支援农业
---- 第二节 支援地方工业
---- 第三节 物资设备支援
---- 第四节 人员和技术支援
---- 第五节 外业人员培训
---- 第六节 外引内联
第十篇 展望
附录
-- 一、在第七砂轮厂任过党委书记、厂长、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总师和军代表名单
-- 二、在第七砂轮厂当选的省以上重要会议代表、委员名单
-- 三、1987年5月4日在职的中层干部名单
-- 四、1987年5月4日以前曾任职及离退休中属干部名单
-- 五、1972~1985年当选过劳动模范、厂级标兵名单
-- 六、七砂历年获得省级以上荣誉
-- 七、1987年5月4日在厂的内迁职工名册
-- 八、七砂建厂以来历年征兵入伍名单
-- 九、1987年5月4日以前因工牺牲的职工名册
-- 十、1988年II月4日以前因病(故)死亡的内迁职工名册
-- 十一、有关文件、协议
-- 十二、厂志机构及撰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