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洛浦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2002年01月
目录
封面
洛浦县志
编辑人员
图片
--
洛浦县地图
--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洛浦县视察工作。
--
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地委书记王敬乾陪同下来洛浦县视察工作。
--
和田地委书记王敬乾和地委副书记阿不都热赫曼·库尔班在洛浦县县长吾斯曼·包尔汉陪同下考察玛丽亚水土开发
--
原县委书记卢平(现任和田地区行署副专员)与县长吾斯曼·包尔汉在农业科技人员陪同下,向农民讲解棉田打“
--
中共洛浦县县委书记 张金标
--
中共洛浦县原县委书记 张亚南
--
洛浦街心花园
--
洛浦人民广场
--
洛浦县城街景
--
水稻田
--
春季条田
--
夏季条田
--
秋季条田
--
胡杨林
--
葡萄长廊
--
林阴道
--
铁克里克山峰
--
古葡萄王
--
古杨树
--
山普鲁古墓葬群
--
编织好的地毯
--
洛浦特产——艾得莱斯绸的生产
--
玉龙喀什河渠首
--
喜收新棉
--
渠水悠悠
--
哈拉快力水库
--
洛浦县国税局
----
局长 薛放
----
征税
----
国税局办公大楼
--
洛浦县地方税务局
----
局长 贺文平
----
征税
--
洛浦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
党组书记兼局长胡民生
----
局机关领导成员在学习
----
局办公大楼
--
中国工商银行洛浦县支行
----
行长余明星
----
工商银行办公大楼
--
中国农业银行洛浦县支行
----
行领导在研究工作
----
农业银行办公大楼
--
农业局
----
农业局办公大楼
----
500亩农业实验基地
--
水电局
----
领导班子
----
水电局办公大楼
----
防渗渠道一瞥
--
洛浦县广播电视局
----
局长 刘伟
----
县广播电视局办公大楼
----
锦旗
--
洛浦县教育局
----
洛浦县教育局领导班子
--
洛浦县一中
----
县一中领导班子
----
县一中大楼
--
洛浦县二中
----
县二中领导和部分教师
--
县供销社
----
领导班子
----
储运待销的农业生产资料
----
供销大楼
--
洛浦县粮食局
----
党委书记乌布里·牙生
----
局长马西勤
----
粮食仓库
--
洛浦县水泥厂
----
厂长胡明泉
----
厂区外貌
--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洛浦县营业部
----
经理吉秀志
----
人保大楼
--
洛浦县石油公司
----
经理阿不拉·吐迪
----
石油公司办公大楼
----
加油站
--
洛浦县丝绸厂
----
党委书记郑远忠和厂长仝德明在研究工作
----
厂办公大楼
--
洛浦县农机修造厂
----
厂长赵家麟
----
党委书记兼副厂长 阿不都克里木
----
喷塑车间工人在生产
----
金工车间工人在生产
--
洛浦县蚕种场
----
场长努尔买买提·达吾提
----
蚕种场外景
--
洛浦县自来水公司
----
经理钟银海亲自在水厂操作
--
洛浦县人民医院
----
院长刘建国
----
新引进的先进仪器
----
医院外景
--
洛浦县维吾尔医院
----
院长阿不都拉·买买迪斯
----
医院外景
----
副院长 多鲁坤·日吉甫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境域面积
----
第一节 境 域
----
第二节 面 积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汉唐时期
----
第二节 五代十国 宋元明时期
----
第三节 清朝时期
----
第四节 民国时期
----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
第四章 镇乡概况
----
第一节 洛浦镇
----
第二节 玉龙喀什镇
----
第三节 吉亚乡
----
第四节 布亚乡
----
第五节 纳瓦乡
----
第六节 山普鲁乡
----
第七节 恰尔巴格乡
----
第八节 杭桂乡
----
第九节 多鲁乡
----
第十节 拜什托格拉克乡
----
第十一节 阿其克管理区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北部荒漠区地质
----
第二节 南部山区地质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山区地貌
----
第二节 平原地貌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四 季
----
第二节 日 照
----
第三节 气 温
----
第四节 蒸 发
----
第五节 降 水
----
第六节 风
--
第四章 水 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 壤
----
第二节 植 被
--
第六章 资 源
----
第一节 动 物
----
第二节 植 物
----
第三节 矿 藏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土地资源
----
第六节 光热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霜 冻
----
第二节 冻 害
----
第三节 水 灾
----
第四节 风 灾
----
第五节 干 旱
----
第六节 其他灾害
第三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发展
----
第一节 人口概况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 族
----
第二节 年 龄
----
第三节 性 别
----
第四节 文化程度
----
第五节 职 业
----
第六节 婚姻状况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奖 惩
------
[附]洛浦县百岁老人多
第四编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机构
--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剥削制度
----
第二节 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农业分区
----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第二节 种植业分区
--
第四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生产状况
----
第二节 作物品种
----
第三节 结构调整
--
第五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作物品种
----
第二节 面积产量
--
第六章 农业效益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
----
第三节 农民收入
----
第四节 农村经济结构
----
第五节 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
----
第六节 集体经济
--
第七章 品种改良
----
第一节 良种引进推广
----
第二节 良种生产基地
----
第三节 良种更新换代
----
第四节 良种经营管理
----
第五节 设备与机械
--
第八章 作物栽培
----
第一节 小 麦
----
第二节 玉 米
----
第三节 棉 花
--
第九章 灾害及防治
----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害
----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十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和周期
----
第二节 土壤改良
----
第三节 施 肥
--
第十一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机械化程度
----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
第十二章 园艺蔬菜
----
第一节 果 类
----
第二节 规划管理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蔬 菜
--
第十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项 目
----
第三节 成 果
第五编 林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林业资源及分布
----
第一节 资源分布
----
第二节 主要树种
----
第三节 主要林种
----
第四节 林区分布
--
第三章 植树造林
--
第四章 林业工程项目
----
第一节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
第二节 治沙工程
----
第三节 薪炭林试点造林工程
----
第四节 “3·15”国道护路林工程
--
第五章 经济林基地
--
第六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天然林管理
----
第二节 人工林管理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节 落实林业政策
----
第五节 森林防火
----
第六节 采伐管理
----
第七节 樵柴管理
----
第八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七章 林业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县林场和苗圃
----
第二节 胡杨林管理站
第六编 畜牧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技术服务机构
--
第二章 草 场
----
第一节 草场分析
----
第二节 草场类型
----
第三节 草场建设
----
第四节 草场保护
--
第三章 农区畜牧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科技推广
--
第四章 品种与改良
----
第一节 牛
----
第二节 马属动物
----
第三节 羊
----
第四节 骆 驼
----
第五节 家 禽
----
第六节 其他家养动物
--
第五章 饲养管理
----
第一节 饲 料
----
第二节 管 理
--
第六章 疫病与疫病防治
----
第一节 疫病种类
----
第二节 预防治疗
第七编 蚕 桑
--
第一章 历史概况
--
第二章 蚕茧生产
----
第一节 产 量
----
第二节 措 施
--
第三章 栽 桑
----
第一节 植桑形式
----
第二节 植桑数量
----
第三节 桑叶产量
--
第四章 蚕种生产供应
--
第五章 蚕茧加工
--
第六章 蚕桑品种
----
第一节 蚕品种
----
第二节 桑品种
--
第七章 栽桑养蚕技术
----
第一节 栽桑技术
----
第二节 养蚕技术
----
第三节 蚕病的防治技术
----
第四节 养蚕设备
第八编 水 利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机构变化
----
第二节 现行机构
----
第三节 职工队伍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防洪工程
----
第四节 排水工程
----
第五节 地下水开发工程
--
第三章 农业灌溉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灌溉管理
--
第四章 水产养殖
第九编 工 业
--
第一章 国有工业
----
第一节 电力工业
----
第二节 粮油工业
----
第三节 棉花加工
----
第四节 蚕茧加工
----
第五节 农机具修造
----
第六节 建材工业
--
第二章 二轻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各基层社的发展概况
----
第三节 “艾得莱斯”绸
--
第三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效 益
--
第四章 地 毯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生产销售
--
第五章 主要企业简介
----
第一节 洛浦县水泥厂
----
第二节 洛浦县丝绸厂
----
第三节 洛浦县农机修造厂
----
第四节 洛浦县供销总公司榨油厂
----
第五节 洛浦县新型石膏建材厂
第十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道 路
----
第三节 桥 涵
----
第四节 运 输
----
第五节 路 政
--
第二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第十一编 财 税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体 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建设公债和国库券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农业税
第十二编 金 融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钱庄和当铺
----
第二节 银 行
--
第二章 货 币
--
第三章 存 款
----
第一节 公 存
----
第二节 储 蓄
--
第四章 信 贷
----
第一节 工商信贷
----
第二节 农业信贷
----
第三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五章 保 险
----
第一节 险 种
----
第二节 理 赔
第十三编 商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机构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构
--
第二章 商业机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商业
----
第四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一节 金属、机电、化工、建材购销
----
第二节 石油购销
----
第三节 农机具购销
----
第四节 化肥农药购销
--
第四章 农牧产品购销
----
第一节 棉花购销
----
第二节 畜产品购销
----
第三节 瓜果购销
--
第五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六章 副食品购销
--
第七章 饮食服务
--
第八章 医药购销
--
第九章 对外贸易
第十四编 粮 食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机构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构
--
第二章 粮油征购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田赋征收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油征购
----
第三节 购销价格
--
第三章 粮油供销
----
第一节 城镇供销
----
第二节 农村供销
--
第四章 粮油调运
--
第五章 粮油仓储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粮食储存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油仓储
--
第六章 粮油市场
----
第一节 国营市场
----
第二节 非国营市场
第十五编 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仲裁调解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
----
第二节 统计业务
----
第三节 计量单位与计价方法
--
第四章 审计管理
--
第五章 技术监督与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人员培训
----
第三节 计量监督和检定工作
----
第四节 技术监督和“打假”工作
----
第五节 代码标识管理工作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三节 物价变化
第十六编 城乡建设 土地管理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县城建设和管理
----
第三节 村镇建设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五节 建设队伍
--
第二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进行土地详查 建立地籍档案
----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农田保护与土地监察
第十七编 政党社团
--
第一章 共产党员在洛浦县的早期活动
--
第二章 中共洛浦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洛浦县委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洛浦县地方组织
--
第四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职工联合会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其他组织
第十八编 重大政事
--
第一章 抗日救亡运动
--
第二章 建立人民政权
--
第三章 减租反霸
--
第四章 镇压反革命
--
第五章 “三反”“五反”
--
第六章 “肃反”和“审干”
--
第七章 “整风”与“反右”
--
第八章 人民公社化
--
第九章 “四清”运动
--
第十一章 揭批查
--
第十二章 落实政策
第十九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选 举
--
第二章 政 府
----
第一节 清代政权
----
第二节 民国政权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县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政协会议
----
第三节 历届提案情况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第二十编 民 政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拥 军
----
第二节 优 抚
----
第三节 复转军人安置
--
第三章 救济和救灾
----
第一节 农村社会救济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
第三节 城市社会救济
----
第四节 农村扶贫
--
第四章 社会福利企业
----
第一节 社会福利企业
----
第二节 敬老院、五保户
--
第五章 助残事业
----
第一节 残联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三项康复
--
第六章 婚姻登记
第二十一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干 部
----
第一节 干部状况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人才交流
----
第四节 技术职称评聘
--
第三章 工 人
----
第一节 工人状况
----
第二节 工人管理
----
第三节 职业培训
--
第四章 工 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奖 金
--
第五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支边青年安置
----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三节 待业青年安置
--
第六章 劳保福利
----
第一节 劳动保护
----
第二节 离退休待遇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
第四节 社会保险
----
第七章 编制管理
第二十二编 政 法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户政管理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消防管理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刑事侦察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法 院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执 行
----
第八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法律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律师和公证
第二十三编 军 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乡镇武装部
----
第三节 县武装委员会
--
第二章 驻 军
----
第一节 清朝时期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
第三章 兵 役
----
第一节 征兵退伍
----
第二节 预备役登记
--
第四章 民 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工作
--
第五章 兵 事
----
第一节 穆罕默德·伊敏暴乱
----
第二节 马虎山驱逐穆罕默德·伊敏
----
第三节 盛世才驱逐马虎山
第二十四编 科 技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机构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构
--
第二章 科技发展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科技情况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科技发展情况
--
第三章 科学研究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研经费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五节 科技情报管理
----
第六节 科技交流
----
第七节 科技兴县工程
----
第八节 科技推广
--
第四章 科学普及
----
第一节 科普组织
----
第二节 科普宣传
----
第三节 农村科普
第二十五编 教 育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旧式教育
----
第一节 私塾和蒙养学堂
----
第二节 维文会学校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职业学校
----
第二节 师范进修学校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电视教育
--
第六章 经费设施
----
第一节 经 费
----
第二节 设 施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六编 文 化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县文化局
----
第二节 文化促进会
----
第三节 县文化馆
----
第四节 县图书馆
----
第五节 县文工团
----
第六节 业余文工队
----
第七节 乡镇文化站
----
第八节 档案科(馆)
----
第九节 广播电视局
--
第二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群众文艺
----
第二节 创 作
--
第三章 民谚、民歌、民间故事
----
第一节 民 谚
----
第二节 民 歌
----
第三节 民间故事
--
第四章 图 书
----
第一节 馆 藏
----
第二节 图书发行
--
第五章 档 案
----
第一节 旧政权档案
----
第二节 档案工作
----
第三节 档案干部培训
----
第四节 专业档案
----
第五节 其他档案
----
第六节 档案利用
--
第六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 播
----
第二节 电 视
--
第七章 电 影
--
第八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古 城
----
第二节 古 墓
----
第三节 寺 院
----
第四节 古遗址
----
第五节 古 树
第二十七编 卫 生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卫生局
----
第二节 洛浦县人民医院
----
第三节 洛浦疗养院
----
第四节 维吾尔医医院
----
第五节 卫生防疫站
----
第六节 妇幼保健站
----
第七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二章 医 疗
----
第一节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节 医疗队伍
----
第四节 麻疯病防治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药 物
----
第一节 药政管理
----
第二节 制 药
--
第六章 防 疫
----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第二十八编 体 育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设 施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少数民族体育
--
第四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体育训练
----
第二节 运动会
----
第三节 县外参赛
第二十九编 民族宗教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民族宗教事务局
----
第二节 伊斯兰教协会
--
第二章 民 族
----
第一节 维吾尔族
----
第二节 汉 族
----
第三节 回 族
--
第三章 宗 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佛 教
----
第三节 其他宗教
第三十编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谷桂芬
----
杨春江
----
买买提·尼牙孜
----
坎白尔·玉素甫
----
阿不都哈迪尔阿吉
----
沙迪尔
----
黄永清
----
吉力力·纳斯尔
----
仝士太
----
阿不都米吉提·艾买提
----
王炳昌
----
闻治金
----
孙进友
----
朱马尼牙孜
--
第二章 人物表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洛浦县志》编修始末
《洛浦县志》编纂委员会
《洛浦县志》编纂人员
《洛浦县志》审定验收机构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