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龙亢镇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6
目录
封面
龙亢志
版权页
《龙亢志》编纂委员会
《龙亢志》编纂人员
审定单位
图片
--
龙亢区域地图
--
龙亢集镇现状图
--
抗日时期龙亢概况图
--
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
--
龙亢人民热烈欢迎新四军老战士故地重游
--
新四军老战士故地重游——参观淮上办事处纪念馆(1994年)
--
新四军老战士故地重游——参观淮上办事处纪念馆(1994年)
--
新四军老战士郑淮舟为龙亢镇淮上办事处纪念馆揭牌
--
新四军老战士汪冰石为淮上办事处纪念馆题字
--
新四军老战士郑淮舟为淮上办事处纪念馆题字
--
新四军老战士题字
--
项桥乡棉花生产基地
--
龙亢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
徐圩乡田间林带
--
龙亢翻水站
--
省级名星企业怀远县塑钢门窗厂
--
塑钢门窗厂生产车间
--
塑钢门窗厂获奖证书
--
塑钢门窗厂生产的塑钢门窗
--
龙亢镇政府办公楼
--
项桥乡政府办公楼
--
徐圩乡政府办公楼
--
龙亢双龙新河大桥
--
项桥新区商业街一瞥
--
龙亢涡河大桥开工典礼
--
龙亢渡口
--
省一级敬老院——项桥乡敬老院
--
龙亢镇敬老院
--
徐圩乡计划生育服务所
--
徐圩乡卫生院综合楼
--
龙亢镇卫生院综合楼
--
怀远县龙亢中学
--
龙亢初级中学教学楼
--
徐圩中学远眺
--
龙亢小学一角
--
桓公墓
--
桓傅故里坊
--
龙亢镇花鼓灯代表队参加全县第十二届花鼓灯艺术节
--
龙亢三月三古庙会场景
--
双系罐 明代藏品
--
瓷枕 清代藏品
--
折边乳钉纹香炉 清代藏品
--
鹿角
--
骨簪
--
象牙
--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白志健(前左二)、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陆子修(前右一)、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员胡兆璋(后左
--
龙亢农场领导成员
--
龙亢农场小城镇鸟瞰
--
龙亢农场雁湖面粉公司
--
龙亢农场水泥预制品厂
--
龙亢农场种子公司
--
龙亢农场机械化作业
--
龙亢农场中学
--
龙亢农场医院
--
龙亢农场中心小学
--
名誉主编:汪冰石
--
《龙亢志》顾问组全体成员
--
《龙亢志》编委会全体成员和部分顾问
--
省志办副主任荣华堂、县委副书记(现任县委书记)巫希平、县人大主任褚思国出席《龙亢志》稿评议会议
--
《龙亢志》稿评议会议与会人员合影
--
龙亢镇党政领导成员
--
项桥乡党政领导成员
--
徐圩乡党政领导成员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位置 沿革
--
第二节 区划 人口
--
第三节 地形 河流
--
第四节 气象 水文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物产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第二章 集镇
--
第一节 龙亢镇
--
第二节 徐圩集
--
第三节 南新集
--
第四节 界沟集
--
第五节 寨头铺
--
第六节 新街
第三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养殖业
--
第五节 水产
--
第六节 林业
--
第七节 肥料
--
第八节 植物保护
--
第九节 农业机具
--
第十节 农业技术推广
第四章 国营龙亢农场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农业 水利
--
第三节 工业
--
第四节 商贸
--
第五节 文教 卫生 科研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除涝
--
第二节 防洪
--
第三节 灌溉
--
第四节 人工河道
--
第五节 桥闸
--
第六节 工程管理
第六章 手工业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作坊
--
第二节 编织业
--
第三节 铁木业
--
第四节 窑业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六节 车斗加工业
--
第七节 工厂简介
第七章 商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五节 个体商业
--
第六节 工商行政管理
第八章 粮油
--
第一节 市场交易
--
第二节 粮油供应
--
第三节 征购
--
第四节 加工
--
第五节 储运
第九章 电力
--
第一节 供电
--
第二节 用电
--
第三节 管理
第十章 金融 财税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金融机构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赋税
--
第五节 财政
--
第六节 农业提留
第十一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陆运
--
第二节 水运
--
第三节 运输工具
--
第四节 渡口
--
第五节 搬运
--
第六节 邮政
--
第七节 电信
第十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古代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民主政权
--
第四节 人民政权
--
第五节 基层行政组织
第十三章 政党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 青年组织
--
第四节 民众总动员委员会
--
第五节 群众团体
--
第六节 协会
第十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驻军
--
第四节 战事
第十五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
--
第二节 司法
第十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选举
--
第二节 赈济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第十七章 教育 科技
--
第一节 初等教育
--
第二节 中等教育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教师
--
第六节 校舍
--
第七节 教育管理
--
第八节 “希望工程”
--
第九节 科技
第十八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四节 花鼓灯
--
第五节 电影
--
第六节 广播 电视
--
第七节 报纸
--
第八节 节日文艺
--
第九节 书画发行
--
第十节 文物
--
第十一节 名胜古迹
--
第十二节 古建筑
第十九章 卫生 体育
--
第一节 中医 中药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六节 医疗制度
--
第七节 体育
第二十章 宗教 帮会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帮会
第二十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桓荣
----
桓郁
----
桓焉
----
桓麟
----
桓彬
----
桓鸾
----
桓典
----
桓彝
----
桓温
----
桓豁
----
桓冲
----
桓石虔
----
桓石民
----
桓云
----
桓秘
----
桓石秀
----
桓石绥
----
桓石生
----
桓石康
----
桓振
----
桓玄
----
李远
----
汤敬
----
汤璐
----
褚正德
----
邵凤朝
----
王文魁
----
邵瑞西
----
褚银山
----
张寿天
----
王韶
----
邵嶙峥
----
钮玉书
----
王文彩
----
王化斌
----
司万德
----
邵亚东
----
王文元
----
邵邦俊
----
王作福
----
王华生
----
王子贞
----
邵林千
----
韩广坤
----
王作学
----
胡圣堂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汪冰石
----
李善长
----
邵景耀
----
刘海滨
----
韩文华
----
王菊生
----
陈万忠
----
马明春
----
汤捷
----
张万胜
----
明国春
----
王荷生
----
褚绍远
----
张思胜
----
汤尔鹏
----
周本清
----
汪明忠
----
吴学忠
----
褚思国
----
郭廷龙
----
汪涛
----
李福祥
----
刘彦儒
----
郭彩章
----
黄学玺
----
韩素云
----
鄢化同
----
汤兆麟
----
邵林生
----
汤其丰
----
周殿军
----
支运亭
----
于文生
----
王宗银
----
朱毓芬
----
韩冰
----
刘沛玉
----
汤东臣
----
彭振生
----
韩春明
----
钱福新
----
鄢化志
----
徐志超
----
邵志信
----
汤贯乐
----
汪晓来
----
余怀书
----
明泽
----
李克祥
----
常秀河
----
周殿富
----
支运来
----
钞金萍
----
史玉柱
----
姚震
第二十二章 风俗
--
第一节 节日习俗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生日 寿诞
--
第四节 丧葬祭祀
--
第五节 称谓
--
第六节 生活习俗
--
第七节 恶习流弊
--
第八节 迷信 禁忌
--
第九节 姓氏
第二十三章 语言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行业隐语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附:儿歌
附录
--
一、文存
--
二、诗词 楹联
--
三、轶事
--
四、民间传说
编后记
《龙亢区志》、《龙亢志》历届编纂领导小组、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附:《龙亢志》参考书目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