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衡水市教育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事求是,存真求实为基本要求,进行编纂。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使该志资料完备、翔实、可靠,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目录
封面
衡水市教育志
编志领导小组
编辑办公室
题词
图片
--
衡水市教委领导为加快全市中、小学“普九”步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育工作,制定 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
编纂领导小组成员与编纂人员合影
--
1987年初,衡水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为加快振兴衡水市教育步伐,召开 衡水市教育工作会
--
1989年6月1日,衡水地、市领导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召开“衡水市少年先锋队‘ 振兴中华’主题
--
河北省教育委员会督导团来衡水中学评估验收
--
衡水地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吴校理同志到衡水市第一高级职业技术中学检查工作
--
在河北省政协第六届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程维高同志会见教育界政协委员,并与 《衡水市教育志》主编
--
衡水市教育委员会办公楼
--
衡水市第三中学教学楼
--
衡水市实验中学教学楼
--
衡水市师范学校教师为搞好电化教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
衡水市第二高级职业技术中学教师,联系实际为学生讲授果树栽培、剪枝、嫁接等技术
--
衡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
衡水市人民路小学学生课间活动情景
--
衡水市实验小学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
衡水市阜丰小学校办厂工人正在紧张的生产
--
衡水市何庄乡马村小学教学楼
--
衡水市河东办事处干马村小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上体育课
--
衡水市第一幼儿园教师,正在组织儿童排演文艺节目,地区电视台工作人员,来该园进行 现场采访和录像
--
衡水市第三幼儿园教师,指导儿童随着歌曲节拍做两臂伸展动作
--
河北衡水师范学校
--
衡水地区卫生学校教学楼
--
荣誉附图
--
位于衡水市地道桥北前马家庄村西300米处的唐代国子祭酒孔颖达墓
--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衡水县城教育设施分布示意图
--
民国十二年(1923)衡水县小学校分布图
--
衡水市中小学分布示意图
--
衡水市市区教育机构分布示意图
序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县学、书院、社学、义学、私塾
--
第一章 县学
--
第二章 书院
----
附:桃城书院创建记
--
第三章 社学
--
第四章 义学
--
第五章 私塾
第三篇 初等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附1:衡水县(市)教育系统幼儿园基本情况综合表( 1972-1990年)
------
附2:衡水市幼儿园园长,教养员学历情况综合表(1981-1990年
------
附3:1987年衡水市区幼儿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4:1990年衡水市幼儿园及各乡幼儿园基本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 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幼师管理
------
三、经费管理
----
第三节 教养科目及教学方法
------
附1:关于幼儿园幼儿作
息制度和各项活动规定(1956-1958年)
------
附2:半日制幼儿园作息时间表
------
附3:整日制幼儿园作息时间表
------
附4:寄宿制幼儿园作息时间表
----
第四节 重点幼儿园简介
------
一、市第一幼儿园
------
二、市第二幼儿园
------
三、市第三幼儿园
----
第五节 地直幼儿园简介
------
一、衡水地区第一幼儿园
------
二、衡水地区第二幼儿园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公立小学堂
--------
附:清末至民国元年衡水县公立初、高等小学堂基本情况
------
二、国民小学
--------
附1:刘家善彰初等小学校创建记
--------
附2:民国十九年衡水县初级小学教育统计表
--------
附3:民国十九年衡水县高级小学教育统计表
--------
附4:民国元年至抗战前衡水县公立初、高等小学校基本情况
------
三、日伪小学
------
四、解放区小学
------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
--------
附1:1952-1956年衡水县儿童初等教育发展计划麦
--------
附2:1962年衡水县国办小学转为民办小学情况统计表
--------
附3:1963年洪水期间衡水县小学受灾情况
--------
附4:1963年水灾后衡水县小学教学情况统计表
--------
附5:1972-1982年衡水县小学实行二部制情况统计表
--------
附6:1974-1976年衡水县小学教育普及情况统计表
--------
附7:1977-1988年衡水县(市)小学各年级学生数及学龄儿童入学情况统计表
--------
附8:1982年衡水市市区小学学生流动情况统计表
--------
附9:1983-1988年衡水市小学附设初中班情况统计表
--------
附10:1949-1990年衡水县(市)小学教育发展情况统计表
--------
附11:1990年衡水市市区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12:1990年衡水市各乡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13:衡水市市区小学建校时间及校长姓名统计表(1990年统计)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一、学制改革
--------
附1:衡水县(市)学制系统图
--------
附2:新建路小学改制情况
------
二、课程设置
--------
附1:民国五年(1916)初级小学教学科目及时数麦
--------
附2:民国五年(1916)高级小学教学科目及时数表
--------
附3:民国二十一年(1932)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表
--------
附4:1946年衡水县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夷
--------
附5:1955年衡水县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课时表
--------
附6:1963-1964年度衡水县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各年级教学计划
--------
附7:1963-1964年度衡水县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各年级教学计划
--------
附8: 1984年衡水市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
------
三、教学常规及改革
--------
附1:民国二十二年(1933)河北省教育厅视察衡水县小学教育结论、意见及衡水县采纳意见情况
--------
附2: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北省教育厅视察衡水县小学教育结论、意见及衡水县采纳意见情况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管理规程
--------
附1:清末小学任用教员标准
--------
附2:民国十八年(1929)河北省教育厅小学校长任用暂行规程
--------
附3:民国十八年(1929)河北省教育厅办学人员子女入学免费办法
--------
附4:解放初期小学教育施教目标
--------
附5:1982年衡水市普及小学教育标准和验收办法
----
第四节 考试与招生
------
一、考试
------
二、招生
--------
附1:民国元年教育部颁布学生学业成绩考查规程
--------
附2:民国十八年(1929)小学收录学生及呈报办法
--------
附3:民国二十一年(1932)小学生毕业会考规程
--------
附4:1946年衡水县段村小学民主订分方法
--------
附5:1962年衡水县文教局关于小学生成绩考(试)及升留级办法
--------
附6:1963年衡水县各公社小学文化知识统测结果
--------
附7:1965年衡水县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招生工作总结
--------
附8:1985年衡水市市内小学校招生情况表
--------
附9:1985、1986年衡水市小学生各年级留级情况典型调查表
----
第五节 部分小学校简介
------
一、疙瘩头村初等小学堂
------
二、衡水县高等小学堂
------
三、郎子桥初等小学校
------
四、北速流村初等小学校
------
五、马家村小学
------
六、铭吾小学
------
七、河西小学
------
八、大善彰小学
------
九、阜丰小学
------
十、实验小学
------
十一、人民路小学
------
十二、棉纺厂子弟小学
第四篇 中等教育
--
第一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附表1:1963年衡水县三所普通中学基本情况表
------
附表2:1951-1965年衡水县普通中学基本情况表
------
附表3:1966-1990年衡水县(市)普通中学基本情况表
------
附表4:1980年衡水县全日制中学轨制规模调整意见
------
附表5:1988年衡水市普通中学校数班数统计表
------
附表6:1988年衡水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统汁表
------
附表7:1990年衡水市高中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表8:1990年衡水市市区初中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表9:1990年衡水市各乡初中基本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一、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附1:1952年初级中学教学科目及时间表
--------
附2:1956-1957年衡水县初级中学教学科目及时数
--------
附3:1956-1957年衡水县高级中学教学科目及时数表
--------
附4:1963-1964年度全日制中学各年级教学计划
--------
附5:1982年全日制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
------
二、教学质量
--------
附1:1963年衡水县二类初中统测成绩表
--------
附2:1983-1986年衡水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情况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附1:1984年衡水市教育局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领导班子调整工作意见
------
附2:1982-1988年衡水市中学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
第四节 考试与招生
------
附1:1959-1990年衡水县(市)被大、中专录取人数表
------
附2:1985-1986年衡水市普通中学留级生情况调查表
------
附3:1988年衡水市普通中学毕业生数、招生数、预计毕业生数情况表
------
附4:1988年衡水市教育局招生工作安排意见
----
第五节 部分中学简介
------
一、河北衡水中学
------
二、衡水市第二中学
------
三、衡水市第三中学
------
四、衡水市实验中学
------
五、衡水市大善彰中学
--
第二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职业中学
------
一、发展概况
------
二、衡水市第一高级职业技术中学简介
----
第二节 农业中学
--
第三章 师范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师范教育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师范教育
--------
附1:民国二十年(1931)衡水县乡村师范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2:清末至抗战前(1909-1937)衡水县师范学校基本情况表
--------
附3:1935年发生在男简师的一场风波
--------
附4:1949-1962年衡水县师范学校基本情况表
----
第二节 教育宗旨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宗旨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宗旨
----
第三节 课程、教材、教法
------
附1:民国二十三年(1934)衡水县简易师范教学科目及各学期每周教学时数表
------
附2:1951年衡水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表
----
第四节 学校管理
------
附1:民国二十年( 1931)乡村师范学校暂行规程
------
附2:民国二十一年(1932)师范学校法
------
附3:民国二十二、二十四年河北省教育厅视察衡水县师范教育情况
----
第五节 考试与招生
----
第六节 师范学校简介
------
一、师高联校
------
二、衡水市师范学校
第五篇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文化教育
------
附1:民国时期民众学校教学科目及每周时数
------
附2:民国时期识字教育施行细则(节选)
------
附3:1934-1937年衡水县短期义务小学校概况
------
附4:1943年衡水县社会教育统计表
------
附5:1959年衡水县农民业余中、初级教育统计表
----
第二节 农民业余技术教育
------
附1:1983-1990年衡水市农民技术学校发展情况表
------
附2:1986-1990年衡水市农民业余技术初等学校情况表
------
附3:赵新爱新颖服装裁剪学校简介
--
第二章 干部、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干部、职工文化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技术教育
--
第三章 广播电视教育
第六篇 政治思想及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一章 政治思想工作
----
第一节 小学政治思想工作
------
一、课堂政治思想教育
------
二、日常政治思想教育
----
第二节 中学政治思想工作
------
一、课堂政治思想教育
------
二、日常政治思想教育
--
第二章 体育工作
----
第一节 小学体育工作
------
一、小学体育课
------
二、小学课外活动
----
第二节 中学体育工作
------
一、中学体育课
------
二、中学课外活动
--------
附1:衡水专区1965年春季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衡水县成绩记录表
--------
附2: 1980年以来衡水县(市)中学生创地区中运会最高记录统计表
--
第三章 卫生工作
----
第一节 学校日常卫生
----
第二节 学校医疗保健工作
------
附1:1980年衡水县4713名7-17岁中小学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发展曲线比较图
------
附2:学生健康检查记录卡片
------
附3:卫生常识摘录(衡水市卫生防疫站整理)
------
附4:文明学校标准
------
附5:衡水市教育局对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具体要求
第七篇 教学研究
--
第一章 教研机构
----
第一节 教育局教研机构
------
一、教研机构的沿革
------
二、教研活动方式
------
三、教研活动内容及情况
--------
附1: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专区教育研究会总结报告(摘录)
--------
附2:1961年衡水县文教局规定的教研室组织机构和任务
--------
附3:1964年3月30日衡水县文教科组织全县教学研究讨论情况
--------
附4:1985年衡水市教学改革具体方法和措施
----
第二节 基层教研机构
------
一、教研机构
------
二、教研活动内容及情况
--
第二章 教研成果及其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八篇 教师队伍建设
--
第一章 教师来源与发展
----
附1:1949-1990年衡水县(市)教职工情况统计表
----
附2:1990年衡水市市区高中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3:1990年衡水市市区初中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4:1990年衡水市各乡初中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5:1990年衡水市各乡民办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
第二章 教师待遇
----
第一节 社会地位
------
附1:1982-1989年出席省、地、县(市)模范、先进、优秀教师、园丁名单
------
附2:从教二十年以上民办教师和从教三十年以上国办教师名单(1988年)
------
附3:衡水市首批中学高级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63人)
------
附4: 衡水市教育工作者出任历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览表
------
附5:衡水市教育工作者出任历届市,省政协委员一览表
----
第二节 工资及其改革
------
一、国办教师工资及其改革
------
二、民办教师工资及其改革
--------
附1: 1990年衡水市市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情况统计表
--------
附2: 1990年衡水市各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 教职工福利
--
第三章 教师队伍管理
----
第一节 教师培训
----
第二节 教师职责与考核
------
附1:1986年衡水市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核情况统计表
------
附2:1986年衡水市初中教师教材教法考核情况统计表
------
附3:1986年衡水市高中教师教材教法考核情况统计表
------
附4:1987年衡水市在编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核发证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 教师管理制度
------
附1:1985年衡水市教育局实行“四制”、“五定”情况
------
附2:衡水市教育局实行《1986年工作实施目标责任制初步方案》情况
第九篇 教育行政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行政机构
------
附1:衡水市教育局各科室职责与任务
------
附2:清末至抗战前(1905-1937年)衡水县教育行政机构情况表
------
附3:1638-1990年衡水县(市)教育行政机构变更及领导人更迭情况表
------
附4:1987-19 88年衡水市教育局教育行政管理办法及执行情况
--
第二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青年团组织
----
第三节 少年组织
------
一、童子军
------
二、抗日儿童团
------
三、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四节 教育工会
第十篇 教育经费
--
第一章 经费来源
--
第二章 经费管理
--
第三章 经费使用
----
第一节 教师工资、教学设施开支
----
第二节 教学仪器开支
----
第三节 助学金开支
------
附1:1983-1988年衡水市中小学校舍情况调查表
------
附2:1983-1988年衡水市中小学课桌凳配备情况调查表
------
附3:1960-1983年衡水市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
------
附4:1984-1990年衡水市教育经费统计表
------
附5:1983-1988年衡水市个人、集体捐资助学典范
第十一篇 勤工俭学
--
附1:校办工厂简介
--
附2:1984-1988年衡水市内外学校勤工俭学实收入情况比较表
第十二篇 驻衡院校简介
--
一、滏运中学
--
二、衡水地区农业学校
--
三、河北衡水师范学校
--
四、河北省衡水地区教育学院
--
五、河北省衡水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
六、衡水地区卫生学校
--
七、衡水地区商业学校
--
八、衡水地区业余体育学校
--
九、衡水铁路电气化技工学校
--
十、河北省衡水劳动技工学校
--
十一、衡水师范专科学校
--
十二、河北电大衡水地区分校
--
十三、衡水地区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
十四、衡水职业大学
--
十五、衡水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中学
--
十六、衡水地区科技干部进修学院
--
十七、衡水地区武术馆
第十三篇 教育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一、孔颖达
----
二、盖文达
----
三、陶淑
----
四、高静涛
----
五、郑际唐
----
六、贾矩卿
----
七、陈屏周
----
八、王慕桓
----
九、韩禾青
----
十、康树先
----
十一、李惟卤
----
十二、赵岐山
--
第二章 人物事略
----
一、李荣璞
----
二、栾宜民
----
三、刘士林
----
四、寇育民
----
五、耿宝谦
----
六、李金财
----
七、周爱英
----
八、马泽丰
--
第三章 进士、举人、贡生名录
----
一、进士名录表
----
二、举人名录表
----
三、贡生名录表
第十四篇 大事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