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财政志

西和县财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断限时间上起民国建立(公元1912年),下迄1949年本县解放,共38年;下篇上起1950年,下至2000年,共51年。上篇对民国以前的财政情况,也作了简要的追述,以阐明其形成和发展。

出版时间: 2003年10月

目录

封面
西和县财政志
《西和县财政志》编写成员名录
《西和县财政志》首编成员名录
题词
--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苏志希题词
-- 陇南地区财政处处长杨秋红题词
-- 西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锐题词
-- 西和县政协主席赵继士题词
-- 西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晓君题词
图片
-- 西和县行政区划图
-- 1985年财政局历届老同志与财政志首编成员合影
-- 《西和县财政志》编写成员合影
-- 财税办公大楼
-- 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 财政局实行财会业务电算化
-- 铅锌矿石
-- 锑矿石
-- 铅锌氧化矿石
-- 铜矿石
-- 锌锭
-- 冰洲石
-- 农业科技——地膜玉米
-- 绿色财源建设项目——日本落叶松
-- 新改建的祁西公路
-- 工矿企业生产车间
-- 水利事业建设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 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
-- 1990年省委副书记阎海旺(前中)视察县财政扭补企业尖崖沟铅锌矿
-- 蒸蒸日上的医疗卫生事业
-- 2000年省、地领导来财政局检查指导工作
-- 1986年财政局长何有德同志在县第九届三次人代会上作财政工作报告
-- 1989年财政局领导班子合影
-- 1988年财政系统农税干部合影
-- 1996年财政局长王三里同志在县第十二届四次人代会上作财政工作报告
-- 1996年财政局、国资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 1988年财政局全体职工合影
-- 2000年财政局长王迎喜同志在县第十三届三次人代会上作财政工作报告
-- 2000年财政局领导班子合影
-- 2000年财政局全体职工合影
-- 省财政厅厅长苏志希(中)与县委书记罗炳文(左二)、县长高巨珍(右二)、财政局党支部书记王三里(左一)
-- 行署常务副专员杨子兴(右三)与财政处副处长田广慈(右二)检查指导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工作
-- 2000年财政局职工参加庆“七一”文艺演出
-- 2000年西和县代表队在陇南地区第二届全国会计知识大奖赛获一等奖
-- 国资局被评为全省清产核资先进单位
-- 财政局被评为全省“二五”普法先进单位
-- 西和县会计人员培训合影
-- 一九五○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伍佰分票面(正面)
-- 一九五七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拾元票面(正面)
-- 一九五四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伍拾万元票面(正面)
-- 一九五六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伍拾元票面(正面)
-- 一九五五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壹佰万元票面(正面)
-- 一九五八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壹佰元票面(正面)
-- 一九八三年国库券面额伍圆
-- 一九八二年国库券面额伍圆
-- 一九八五年国库券面额壹佰圆
-- 一九八四年国库券面额拾圆
-- 一九八六年国库券面额伍拾圆
-- 秦·半两
-- 汉·五铢
-- 唐·大观通宝
-- 清·银币
-- 民国·银币
-- 波斯币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上篇 中华民国时期财政
-- 第一章 财政机构的设置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民团”和“自治区”设置
-- 第二章 政府编制及人民的负担
---- 第一节 县署官吏衙役的编制供给
---- 第二节 差役和兵站的支应
---- 第三节 陇南镇守使征收烟亩罚款
-- 第三章 田赋征收
---- 第一节 地丁银粮
---- 第二节 改屯为民
---- 第三节 田赋改征实物
---- 第四节 额外杂赋
-- 第四章 地亩勘测及赋额核定
---- 第一节 土地勘丈
---- 第二节 评议“六等户”
---- 第三节 邻县划界
--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
---- 第一节 通货膨胀下的公教人员待遇
---- 第二节 整理田赋征粮清册并颁发管业执照
----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疏散仓库存粮
下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财政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机构演变
---- 第二节 财政局内设机构与人员配备
---- 第三节 财政部门党、团及治安组织
---- 第四节 先进集体和个人
-- 第二章 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实行的干部供给制概况
---- 第二节 待遇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
---- 第三节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第四节 公产管理和颁发土地证照
---- 第五节 肃毒运动
-- 第四章 拨乱反正以后
---- 第一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二节 落实干部政策补发工资
-- 第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节 建国后到1993年的预算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分税制
---- 第三节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 第四节 财政收支
---- 第五节 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 第六节 财政支出管理改革
---- 第七节 财政预算外资金
---- 第八节 财政预决算
---- 第九节 调整工资、提高职工生活待遇
---- 第十节 财政供给经费的单位和供养人员
-- 第六章 农业各税的征收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耕地占用税
---- 第三节 农业特产税
---- 第四节 契税
-- 第七章 乡(镇)财政
---- 第一节 建国初的乡财政
---- 第二节 人民公社财政
---- 第三节 乡(镇)财政
---- 第四节 县乡分税制
---- 第五节 乡(镇)财务“零户统管”
-- 第八章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西和县国有企业概况
---- 第二节 实行利改税
----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 第四节 企业改制与国有资本金管理
---- 第五节 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
-- 第九章 会计工作管理
---- 第一节 企业会计
---- 第二节 预算会计
---- 第三节 会计管理迈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 第十章 财政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察
---- 第二节 冻结存款
---- 第三节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第四节 乡镇财务大检查
---- 第五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十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立
----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 第三节 清产核资
----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
---- 第五节 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
---- 第六节 其他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 第十二章 财源建设
---- 第一节 财政扭补工作
---- 第二节 林业财源建设
-- 第十三章 公债、集资、国库券的发行
---- 第一节 认购胜利折实公债
----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第三节 甘肃省发行社会主义建设集资券和经济建设集资券
---- 第四节 国库券
---- 第五节 保值公债
---- 第六节 特种国债
-- 第十四章 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
-- 第十五章 财政支持各项事业
---- 第一节 支持农、林、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支持地方国有企业建设
---- 第三节 支持文教、卫生、广播事业
---- 第四节 支持交通事业
---- 第五节 城市维护及其他建设
---- 第六节 社会救济和自然灾害
附录
-- 一、币制沿革
-- 二、1980年至2000年部分年度西和县人民代表大会财政决算和预算安排情况的报告(摘要)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