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徽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3年09月
目录
封面
徽县志
《徽县志》编辑人员
图片
--
徽县行政区划图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1992年5月为《徽县志》题词:“识乡、爱乡、建设乡”。
--
原中宣部副部长聂大江1990年7月为《徽县志》题词:“科学决策的依据,乡土教育的教材,后世行动的借鉴
--
徽县县城远眺
--
县城南角
--
吴山
--
1989年9月20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徽县丝绸厂
--
中共徽县县委办公楼
--
徽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1992年6月7日,原国家体改委主任袁保华视察徽县时题词
--
夜幕下的陇南春酒厂
--
陇南春系列产品
--
宝徽公司厂区一角
--
天水市洛坝铅锌矿厂部
--
天水市洛坝铅锌矿矿区
--
天水市小河水泥厂
--
甘肃新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甘洛集团鸿远公司厂部
--
通天坪矿区林间公路
--
甘洛集团洛坝铅锌矿尾矿坝
--
城关镇田坝退耕还林坡地
--
银杏树乡宏化流域梯田
--
伏家镇峡门灌渠渠首
--
徽县种业集团的玉米制种田
--
嘉陵镇头滩放牧的烟熏牛
--
伏家镇架山流域的退耕还林工程
--
游龙川乡稻田
--
银杏树乡庆寿村复种的油葵
--
银杏树乡庆寿村的烤烟田
--
徽县林业站的银杏采叶圃
--
大河店乡的木瓜
--
天麻有性繁殖人工授粉
--
榆树乡的板栗
--
水阳乡马王庙村的柿子
--
伏家镇贺店村大棚中的西红柿和茄子
--
地产花菇、核桃、板栗、猕猴桃
--
泥阳镇的蒜薹
--
泥阳镇郑垭村的雪梨
--
徽县银杏果
--
伏家镇的西瓜交易市场
--
徽县部分地产药材
--
柳林镇谢坪公路桥
--
316国道游龙川段的盘山公路
--
凤凰山公园大门
--
徽县城北大门
--
徽县火车站一角
--
县乡公路一段
--
柳林镇蜗牛峡
--
徽县体育场
--
徽县建新路
--
县城桥西住宅小区
--
伏家镇商贸街
--
县城北街口
--
凤凰山公园栖凤阁
--
江洛镇街东口
--
凤凰山远眺
--
文庙大成殿
--
吴山纪念塔
--
东关清真寺姆拉楼
--
水阳乡泰山庙
--
高桥乡青龙观
--
嘉陵镇火焰山古堡
--
宋徽州城东河北岸段遗址
--
水阳乡姚家山佛爷崖
--
伏家镇中坝拧拧柏树
--
嘉陵镇东沟峡燕子洞
--
青泥岭(铁山)远眺
--
永宁河、嘉陵江合河口东清庄
--
宴宾楼花园一角
--
水阳乡十里墩地貌
--
城关镇田坝社农田
--
伏家镇川地远眺
--
嘉陵镇严坪头滩廖家坡
--
嘉陵镇严坪村东沟峡狮子洞
--
嘉陵镇通天坪塔院小景
--
嘉陵镇严坪村前小河
--
嘉陵镇田河银杏山庄
--
嘉陵镇田河村农户
--
头滩小景
--
柳林镇洛坝的运矿索道
--
江洛变电所
--
水阳乡深沟龙潭瀑布
--
头滩小景
--
头滩小景
--
文池秋色
--
嘉陵镇东沟河口
--
嘉陵镇造矾沟口
--
水阳乡十里墩蜂崖水库
--
嘉陵镇田河村银杏树
--
大河店乡青泥河黑龙潭
--
柳林镇峡口小景
--
嘉陵镇东沟峡
--
虞关乡棒棒崖
--
嘉陵镇严坪梅崖瀑布
--
嘉陵镇田河村银杏林
--
玉米
--
王吾斌书法
--
韦自强国画
--
韦自强国画
--
韦自强书法
--
全国书协主席沈鹏题词
--
孔立公国画
--
马生桂国画
--
李西民国画
--
麻沿河乡的根雕
--
马生桂书法
--
根雕作品
--
马生桂书法
--
王永斌国画
--
王永斌国画
--
刘卫石篆刻
--
高绂书法
--
成俊明书法
--
齐淑云工笔画
--
汪智荣国画
--
李树雄书法
--
马怀智(子愚)书法
--
赵遇泰书法
--
李瑞民书法
--
王常青泥塑
--
宋代文官佣
--
汉代铜佛像
--
宋代青釉狮托盏(现存省博物馆)
--
城隍庙大殿
--
新石器时代骨梳
--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
宋代武士刻像砖
--
历代货币
--
徽县大河店修路碑(四通)
--
宋代瓷盖碗
--
宋代刻花陶砖
--
汉代铜壶
--
战国时期铜兵器
--
宋代陶佣
--
铜提壶
--
汉代铜蒜头壶
--
永昌寺(北禅寺)佛像
--
伏家镇永昌寺(北禅寺)佛殿
--
栗川乡郇家庄宋塔
--
吴山吴玠墓碑
--
嘉陵江漂流
--
灯展作品
--
甘洛集团威风锣鼓表演
--
羊皮扇鼓舞
--
范淑秀绢塑
--
县志稿评审会与会人员合影
--
县志办工作人员合影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 置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置县沿革
----
第二节 旧县址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四章 乡镇概况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区域地质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河谷丘陵
----
第二节 山脉沟壑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日 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地温、冻土
----
第四节 降水、湿度、蒸发
----
第五节 气压、风
----
第六节 气候分区
----
第七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 文
----
第一节 河流水系
----
第二节 水资源分布
--
第五章 土 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
--
第六章 植 被
----
第一节 植物区系特点
----
第二节 主要植被类型
----
第三节 主要植物名录
--
第七章 动物和食用菌
----
第一节 兽类、禽类
----
第二节 鱼类、爬行类
----
第三节 昆虫类
----
第四节 食用菌类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二节 病、虫、草害
----
第三节 兽害、鼠害及其它
----
第四节 灾害记
第三编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土地制度和管理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农村经济管理
----
第四节 农业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其它作物
----
第四节 产值和主要产品
--
第三章 农业技术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种子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农技推广
----
第五节 农技服务机构
----
第六节 农业区划
第四编 林牧业
--
第一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业机构
----
第二节 森林概况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木管护和经营
----
第五节 林木科技实验
----
第六节 果树和特色果品
----
第七节 古树、珍稀树种、花卉
----
第八节 节 柴改灶与沼气利用
--
第二章 畜牧和水产养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家畜
----
第三节 家禽
----
第四节 养蚕和养蜂
----
第五节 水产养殖
----
第六节 疫病防治和畜禽改良
第五编 农机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管理与供销
--
第二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三节 灌溉设施和管理
----
第四节 防汛
----
第五节 城乡饮水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水土流失
----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
--
第四章 电 力
----
第一节 小电站
----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 电力管理
第六编 工 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机 构
----
第一节 县经济委员会
----
第二节 二轻工业管理局
----
第三节 乡镇企业管理局
----
第四节 矿业管理局
--
第三章 酿造工业
----
第一节 酒类
----
第二节 酱油、食醋及其它
--
第四章 豆制品和其它食品加工业
----
第一节 豆制品加工
----
第二节 糕点、罐头、饮料
--
第五章 粮油、饲料工业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饲料加工
--
第六章 采矿和矿产品加工业
----
第一节 铅锌矿开采和浮选
----
第二节 铁矿开采和冶炼
----
第三节 汞矿开采和冶炼
----
第四节 锑、铜、金、镁矿开采
----
第五节 、砩石、方解石、煤矿开采
--
第七章 机械、电器、玻璃、陶瓷、化工、小手工业
----
第一节 机械制造业
----
第二节 电器工业
----
第三节 玻璃工业
----
第四节 陶瓷工业
----
第五节 化学工业
----
第六节 小手工业
--
第八章 纺织、缝纫和制革业
----
第一节 纺织工业
----
第二节 缝纫和制革业
--
第九章 造纸、印刷、制药、金属制品及塑料加工业
----
第一节 造纸业
----
第二节 印刷业
----
第三节 制药业
----
第四节 金属制品业
----
第五节 塑料加工业
--
第十章 建筑建材、木材加工业
----
第一节 建筑业
----
第二节 建材业
----
第三节 木材加工业
--
第十一章 名优工业产品
第七编 交通 邮电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交 通
----
第一节 古道与河道航运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四节 桥梁和古渡
----
第五节 运输工具和运输
----
第六节 交通机构和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三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廓变迁和市政建设
----
第二节 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
----
第三节 城区供电和供水、排水
----
第四节 房地产业和管理
--
第四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庄建设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第八编 商 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商业
--
第二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章 供销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活、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
--
第四章 合作店组和私营商业
----
第一节 合作店组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六章 燃料供销和烟草专卖
----
第一节 石油供销
----
第二节 煤炭供销
----
第三节 烟草专卖
--
第七章 集市贸易和物资交流会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
第八章 对外经济协作和外贸
----
第一节 对外经济协作
----
第二节 外贸
第九编 粮油 物资
--
第一章 粮食机构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章 粮油交易
----
第一节 粮油集市
----
第二节 议购议销
----
第三节 粮油价格
--
第四章 储 运
----
第一节 粮油仓储
----
第二节 粮油调运
--
第五章 物 资
----
第一节 物资机构
----
第二节 物资经营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财政监督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农牧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四节 其它税
----
第五节 税收征管
--
第三章 金 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证券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结算
--
第四章 保险
第十一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和统计
----
第一节 计划机构和管理
----
第二节 “五年计划”实施概况
----
第三节 统计机构和业务
--
第二章 工 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四节 市场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 物 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价格
--
第四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二编 政党群众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徽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建与发展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徽县委员会
----
第一节 中共徽县地下党组织
----
第二节 中共徽县县委的组建及沿革
----
第三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委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
第五节 组织建设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宣传教育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九节 保密、信访
--
第三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徽县委员会
----
第一节 组建与发展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工商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五章 解放后部分政事纪略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议事会、参议会
----
第二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主席团
--
第二章 政府机构
----
第一节 县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府
--
第三章 政 协
----
第一节 全委会议和常委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十四编 民政 人事
--
第一章 民 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其它工作
--
第二章 人事劳动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干部和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就业安置
----
第四节 劳动工资和保护
----
第五节 离退休制度
----
第六节 精简下放
第十五编 军事 司法
--
第一章 军 事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驻军布防
----
第六节 兵事记略
----
第七节 农民武装斗争
--
第二章 治 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案件侦察
----
第四节 看守所、监狱
--
第三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贪污贿赂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四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人民调解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律师事务和公证
----
第三节 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六编 科技教育
--
第一章 科 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和经费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及学术活动
--
第二章 气象和地震观测预报
----
第一节 气象观测预报
----
第二节 地震观测预报
--
第三章 教 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学宫、书院、义学、私塾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初等教育
----
第五节 中等教育
----
第六节 职业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教学改革
----
第九节 教师队伍
----
第十节 经费、设施
第十七编 文化 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图书
----
第三节 电影、录像
----
第四节 文艺表演
----
第五节 地方戏剧
----
第六节 文化市场
--
第二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曲艺创作
----
第三节 民歌、童谣、楹联
----
第四节 美术及其它创作
--
第三章 民间工艺
----
第一节 刺绣、雕塑
----
第二节 根雕、盆景
--
第四章 文物和名胜
----
第一节 历史遗迹
----
第二节 古建筑和金石
----
第三节 馆藏文物
----
第四节 文物管理
----
第五节 风景名胜
--
第五章 报刊、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六章 档案和地方史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地方史志
--
第七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构和设施
----
第二节 传统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体育比赛和成绩
第十八编 医药 卫生
--
第一章 医 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中药资源和开发
----
第三节 西药应用
----
第四节 医药购销
--
第二章 卫 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和经费
--
第三章 疾病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群众卫生
----
第二节 预防接种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食品卫生
第十九编 社会 风俗
--
第一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变迁和分布
----
第二节 社会构成
----
第三节 人口调查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五节 婚姻、家庭
----
第六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民 族
----
第一节 回族
----
第二节 民族关系
--
第三章 宗 教
----
第一节 宗教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佛教
----
第四节 伊斯兰教
----
第五节 天主教
----
第六节 基督教
--
第四章 会道门和其它组织
----
第一节 清帮、洪帮
----
第二节 一贯道
----
第三节 同善社
----
第四节 “工合”组织
----
第五节 同乡会、同学会
--
第五章 习 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寿庆
----
第四节 忌讳
----
第五节 传统节 日和庙会
----
第六节 衣食住行
----
第七节 新风新貌
--
第六章 方言谚语
----
第一节 方言和声韵调
----
第二节 地方词汇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市场暗语
第二十编 人 物
--
第一章 立传人物
----
第一节 徽籍立传人物
------
崔 立[宋]
------
王 靖[宋]
------
王焕[宋]
------
程俊[宋]
------
吴师古[宋]
------
薛友直[宋]
------
曹友闻[宋]
------
张珏[宋]
------
曹友庆[元]
------
曹祯[元]
------
真慧国师[元]
------
高宗道[元]
------
高斗南[明)
------
高恂[明]
------
胡彦祥[明]
------
王谦[明]
------
高儒[明]
------
文献[明]
------
任旒[明]
------
张凤[明)
------
王枝儿[明]
------
孙巨鲸[明]
------
郭从道[明]
------
张鹤年[明]
------
郭庄[明]
------
侯嘉宴[明]
------
郭徵庸[清]
------
马一鹗[清]
------
秦藩[清]
------
张思敬[清]
------
王宏业[清]
------
张绶[清]
------
赵士楷[清]
------
王康[清]
------
周璋[清]
------
李氏[清]
------
王慕肃[清]
------
黄德贵[民国]
------
梁巍[民国]
------
王式[民国]
------
赵济瀛[民国]
------
赵钟灵[民国]
------
刘甫翼[民国]
------
汪盈科
------
赵希献
------
张翰
------
马继周
------
王维教
------
山炯堂
------
周锡玳
------
高文超
------
周冠军
------
刘宗向
------
马仕俊
------
马怀智
------
王滋树
------
徐明富
------
荣德安
------
尚新林
------
丁义安
------
范天一
------
葛维西
------
杨映才
------
王玉山
------
杨易容
------
文静山
------
剡生俭
------
袁树军
----
第二节 客籍立传人物
------
萧踽[隋]
------
严震[唐]
------
王环[五代]
------
王令图[宋]
------
刘子羽[宋]
------
胡世将[宋]
------
吴玢[宋]
------
吴磷[宋]
------
吴挺[宋]
------
吴曦[宋]
------
杨政[宋]
------
安 丙[宋]
------
武思信[元]
------
买 的[元]
------
金坚[明]
------
谢明远[明)
------
蔡茂[明]
------
武桓[明]
------
李璋[明]
------
刘济[明]
------
侯棰[明]
------
王时雍[明]
------
舒良才[明]
------
孟鹏年[明]
------
秘心师[明]
------
张一鹗[清]
------
杨三辰[清]
------
徐起霖[清]
------
郭维宁[清]
------
牛运震[清]
------
杜荫[清]
------
李兆锦[清]
------
赵同翮[清]
------
张伯魁[清]
------
卫浚都[清]
------
韩赐麟[清]
------
赵之璞[清]
------
刘黎光[清]
------
李裕泽[清]
------
龚炳奎[清]
------
赵鋐[清]
------
董杏林[民国]
------
张学林[民国]
------
李景州
------
李钟承
--
第二章 简介人物
----
第一节 徽籍简介人物
------
曹晋臣[宋]
------
高冲谦[元]
------
郭师游[明]
------
马一鹏[清]
------
郭度[清]
------
张星煜[清]
------
山晋涛[清]
------
李景膺[清]
------
张行五[清]
------
王梦弼[清]
------
张思铭[清]
------
赵峻德[民国]
------
赵守愚[民国]
------
吴来聘[民国]
------
赵起水
------
吴生金
------
李枢
------
岳会英
------
郇耀林
------
吴治平
------
哈中和
------
吴治国
------
李富娃
------
吕登洲
------
唐瑛
------
姚承祖
------
何仪仁
------
杨映春
------
马学海
------
王振武
------
李芙蓉
------
窦 昌
------
杨滋旺
------
杨梓西
------
杨建新
------
耿征
------
郭正田
------
韦自强
------
李永昌
------
郭志忠
------
王智慧
------
王春明
------
张福基
----
第二节 客籍简介人物
------
陈佃[宋]
------
董彦威[宋]
------
杨从义[宋]
------
高稼[宋]
------
完颜朵立赤[元]
------
卜光辅[元]
------
张仲文[元]
------
王崞[明]
------
葛之奇[明]
------
张鹏起[明]
------
张著[清]
------
王佐[清]
------
蔡镇西[民国]
------
刘中仁
------
司国权
------
魏玉英
--
第三章 列表人物
----
第一节 徽县(河池、徽州)历代进士、举人、荐辟、贡生名录
------
一、进士
------
二、举人
------
三、荐辟
------
四、贡生
--------
附:清代议叙、捐纳仕宦及行伍名录
一、仕宦
二、行伍
----
第二节 徽县现代人物表
------
一、徽县籍革命烈士表
------
二、徽县籍红军战士表
------
三、流落徽县的红军战士表
------
四、徽县籍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表
------
五、民国时期徽县籍军(中校以上)政(副处级以上)人物表
------
六、徽县籍及在徽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表
------
七、解放后徽县籍及徽县企事业单位副处级(军队副团级)以上人物表
------
八、解放后徽县获国家、省级表彰奖励人物表
附录
--
一、文告类
--
二、书论类
--
三、序跋类
--
四、异闻类
--
五、碑记类
--
六、诗歌类
陇南地区行政公署批复文
跋
编后记
徽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任职时间表
徽县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名单
徽县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