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志

淮南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淮南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30-1990

出版时间: 1998年12月

目录

封面
淮南市志
版权页
图片
-- 市区主干道——国庆中路
-- 市区主干道——龙湖路一角
-- 市委办公楼
-- 市政府办公楼
-- 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淮南市直机关大院
-- 195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淮南。
-- 196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淮南。
-- 1998年9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淮南,亲切接见市党政军负责同志。
-- 199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淮南时为毛集镇题词。
-- 淮南新集矿区
--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
-- 井下采煤
-- 洛河发电厂
-- 田家庵发电厂
-- 平圩发电厂
-- 500千伏洛——平线淮河大跨越施工现场
-- 淮南化工集团厂区
-- 淮南化工总厂DMF生产装置
-- 淮南化工总厂
-- 中韩合资绿十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市抗生素药厂生产车间
-- 华联商厦
-- 胜发购物中心
-- 洛河湾丰收
-- 广播电视中心
-- 老龙眼天然游泳场
-- 淮南一中
-- 市第一人民医院
-- 龙湖公园
-- 战国“王”字铜量
-- “东方芭蕾”——花鼓灯
-- 春秋铜鼎
-- 商代铜斝
-- 战国釉陶罐
-- 中国豆腐文化节大型文艺晚会
-- 隋代青釉四系盘口壶
-- 淮南市行政区划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概况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动植物
-- 第三章 矿产资源
---- 第一节 煤炭资源
---- 第二节 其它矿产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地震
第二编 人口
-- 概况
-- 第一章 人口源流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总量变动
---- 第二节 自然变动
---- 第三节 迁移变动
---- 第四节 流动人口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寿限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节育宣传
---- 第二节 节育措施
-- 第五章 人口普查
----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
----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 第六章 姓氏
---- 第一节 现有姓氏
---- 第二节 姓氏溯源
第三编 城市建设
-- 概况
-- 第一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规划管理
-- 第二章 市政工程
---- 第一节 工程设计
---- 第二节 城市道路
---- 第三节 城市桥涵
---- 第四节 照明设施
---- 第五节 排水设施
---- 第六节 防洪设施
-- 第三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城市供水
---- 第二节 公共交通
---- 第三节 民用煤气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勘测设计
---- 第二节 建筑管理
---- 第三节 施工企业
---- 第四节 施工技术
---- 第五节 抗震防灾
-- 第五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房屋建设开发
---- 第二节 房地权属
---- 第三节 房地管理
---- 第四节 征地拆迁
-- 第六章 园林绿化
---- 第一节 园林
---- 第二节 道路绿化
---- 第三节 专用绿地
-- 第七章 环境卫生
---- 第一节 道路保洁
---- 第二节 垃圾处理
---- 第三节 公厕管理
----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
-- 第八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上窑镇
---- 第二节 洛河镇
---- 第三节 平圩镇
---- 第四节 安成镇
---- 第五节 望峰岗镇
---- 第六节 山王镇
---- 第七节 潘集镇
---- 第八节 芦集镇
---- 第九节 泥河镇
---- 第十节 乡村建设
第四编 环境保护
-- 概况
-- 第一章 环境质量
---- 第一节 大气
---- 第二节 水体
---- 第三节 噪声
----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
-- 第二章 环境监测
---- 第一节 例行监测
---- 第二节 污染源监测
-- 第三章 污染治理
---- 第一节 污染源治理
---- 第二节 重点治理工程
-- 第四章 环保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法制
---- 第三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 第四节 排污收费
第五编 政党 群众团体
-- 概况
-- 第一章 中共淮南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党组织
---- 第二节 中共淮南市委员会
---- 第三节 主要党务
-- 第二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淮南市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淮南市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淮南市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淮南市委员会
---- 第五节 九三学社淮南市委员会
---- 第六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淮南市委员会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科学界团体
----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团体
----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七节 工商界团体
---- 第八节 台胞台属联谊会
第六编 人大 政府 政协
-- 概况
-- 第一章 淮南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淮南市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政务管理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淮南市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七编 公安司法
-- 概况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政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自行侦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复查纠正冤假错案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改劳教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律师
---- 第六节 法制宣传
第八编 劳动人事
-- 概况
-- 第一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劳动保险
---- 第四节 职业技术培训
---- 第五节 劳动争议处理
---- 第六节 劳动保护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干部调配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机构编制
第九编 民政
-- 概况
-- 第一章 基层建政
---- 第一节 市区人民政权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权
---- 第三节 群众自治组织
-- 第二章 优待抚恤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章 复员退伍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孤老残、困难户救济
---- 第二节 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
---- 第三节 特殊对象救济
---- 第四节 农村扶贫
-- 第五章 生产救灾
---- 第一节 重大灾害救济
---- 第二节 支援外地救灾
-- 第六章 收容遣送
---- 第一节 收容机构
---- 第二节 收容对象
---- 第三节 遣送安置
-- 第七章 福利事业
---- 第一节 城市福利事业
---- 第二节 农村福利事业
----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事业
---- 第四节 福利生产
-- 第八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贯彻《婚姻法》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九章 殡葬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改革土葬
---- 第三节 推行火葬
第十编 军事
-- 概况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淮南警备司令部
---- 第二节 淮南市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淮南军分区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
---- 第二节 人民军队
---- 附:日本侵略军及伪军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招募兵役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预备役制
-- 第四章 战事
---- 第一节 北伐时期战事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重大活动
-- 第六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人防工程
---- 第二节 指挥
---- 第三节 通信警报
---- 第四节 开发利用
第十一编 煤炭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煤田
---- 第一节 煤田地质
---- 第二节 煤田勘探
-- 第二章 矿井
---- 第一节 矿井规划
---- 第二节 矿井建设
---- 第三节 矿井改扩建
---- 第四节 矿井施工
-- 第三章 生产
---- 第一节 开拓
---- 第二节 掘进
---- 第三节 采煤
---- 第四节 支护
---- 第五节 机电运输
---- 第六节 通风
---- 第七节 排水
-- 第四章 安全
---- 第一节 安全生产
---- 第二节 安全监察
---- 第三节 矿山救护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六章 企业
---- 第一节 煤矿
---- 第二节 工程处
---- 第三节 选煤厂
---- 第四节 地质勘探队
第十二编 电力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电网
---- 第一节 市区电网
---- 第二节 远距离输电网
-- 第二章 电厂
---- 第一节 煤矿自备电厂
---- 第二节 田家庵发电厂
---- 第三节 洛河发电厂
---- 第四节 平圩发电厂
---- 第五节 企业、地方自备电厂
-- 第三章 发电
---- 第一节 运行
---- 第二节 检修
---- 第三节 安全
-- 第四章 供电
---- 第一节 输电线路
---- 第二节 变电所
---- 第三节 电力调度
---- 第四节 检修
---- 第五节 用电
---- 第六节 安全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六章 企业
---- 第一节 发电企业
---- 第二节 供送电企业
---- 第三节 基建企业
第十三编 化学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化学肥料
---- 第一节 氮肥
---- 第二节 复合肥
-- 第二章 橡胶加工
---- 第一节 橡胶管带
---- 第二节 防护用品
---- 第三节 民用产品
---- 第四节 橡胶杂件
-- 第三章 化工原料
---- 第一节 无机化学品
---- 第二节 有机化学品
---- 第三节 其它化学品
-- 第四章 合成材料
---- 第一节 玻璃钢制品
---- 第二节 不饱和聚酯树脂
---- 第三节 NF高效能混凝土减水剂
---- 第四节 树脂锚杆锚固剂
-- 第五章 炼焦
---- 第一节 焦炉
---- 第二节 产品
-- 第六章 民用爆破器材
---- 第一节 雷管
---- 第二节 工业炸药
-- 第七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八章 企业
---- 第一节 淮南化工总厂
---- 第二节 淮南市皖淮化工厂
---- 第三节 淮南橡胶管带厂
---- 第四节 淮南市电化厂
---- 第五节 淮南市第一橡胶厂
---- 第六节 淮南市第三橡胶厂
---- 第七节 淮南市第四橡胶厂
---- 第八节 淮南市第五橡胶厂
---- 第九节 淮南市有机化工厂
---- 第十节 淮南市东风化工厂
---- 第十一节 淮南矿务局合成材料厂
---- 第十二节 淮南矿务局化工厂
第十四编 机械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煤矿机械
---- 第一节 采掘设备
---- 第二节 运输设备
---- 第三节 提升设备
---- 第四节 其它专用设备
---- 第五节 机械修配
-- 第二章 石油化工机械
---- 第一节 石油机械
---- 第二节 化工机械
-- 第三章 印刷包装机械
---- 第一节 印刷机械
---- 第二节 包装机械
-- 第四章 通用机械
---- 第一节 机床
---- 第二节 钢球 轴承
---- 第三节 轴瓦
---- 第四节 标准件
---- 第五节 其它产品
-- 第五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耕作机械
---- 第二节 脱粒机械
---- 第三节 其它农用机械
-- 第六章 机电产品
---- 第一节 蓄电池
---- 第二节 电动机
---- 第三节 电风扇
---- 第四节 水泵 高压泵
---- 第五节 其它机电产品
-- 第七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八章 企业
---- 第一节 淮南煤矿机械厂
---- 第二节 淮南矿务局望峰岗机械厂
---- 第三节 淮南矿务局大通机电修配厂
---- 第四节 淮南机床厂
---- 第五节 淮南轴瓦厂
---- 第六节 安徽省皖淮机械厂
---- 第七节 淮南石油化工机械厂
---- 第八节 淮南印刷机械厂
---- 第九节 淮南市蓄电池厂
---- 第十节 淮南市轴瓦厂
---- 第十一节 淮南市防爆电机厂
---- 第十二节 淮南市标准件厂
第十五编 电子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电器整机
---- 第一节 矿用安全仪器
---- 第二节 电子测量仪器
---- 第三节 民用电器
-- 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
---- 第一节 半导体器件
---- 第二节 电感元件
-- 第三章 光纤 光缆
---- 第一节 光纤
---- 第二节 光缆
---- 第三节 特种线缆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章 企业
---- 第一节 淮南光纤线缆厂
---- 第二节 淮南市无线电一厂
---- 第三节 淮南市无线电二厂
---- 第四节 淮南市无线电七厂
第十六编 冶金建材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冶金
---- 第一节 炼铁
---- 第二节 炼钢
---- 第三节 轧钢
---- 第四节 铸铁管及钢门窗
-- 第二章 砖瓦
---- 第一节 砖
---- 第二节 瓦
-- 第三章 水泥及制品
---- 第一节 水泥
---- 第二节 散装水泥
---- 第三节 水泥制品
-- 第四章 石料 石灰
---- 第一节 石料
---- 第二节 石灰
-- 第五章 其它建材
---- 第一节 油毡
---- 第二节 煤矸石混凝土空心砌块
-- 第六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七章 企业
---- 第一节 淮南煤矿钢铁厂
---- 第二节 淮南水泥厂
---- 第三节 淮南矿务局水泥厂
---- 第四节 淮南市第一建筑材料厂
---- 第五节 淮南市第二建筑材料厂
---- 第六节 淮南市第三建筑材料厂
---- 第七节 淮南市第四建筑材料厂
---- 第八节 淮南市油毡厂
---- 第九节 淮南市水泥预制品厂
第十七编 陶瓷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粘土
---- 第二节 紫砂页岩
---- 第三节 长石
---- 第四节 山釉和湾釉
-- 第二章 古寿州瓷
---- 第一节 窑场
---- 第二节 窑炉与窑具
---- 第三节 产品
-- 第三章 上窑陶器
---- 第一节 窑炉与烧造
---- 第二节 产品
-- 第四章 淮南瓷器
---- 第一节 设备
---- 第二节 工艺
---- 第三节 产品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六章 企业
---- 第一节 淮南瓷厂
---- 第二节 上窑缸厂
第十八编 纺织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棉纺织
---- 第一节 纺纱
---- 第二节 织布
-- 第二章 毛纺 麻纺
---- 第一节 毛纺织
---- 第二节 麻纺织
-- 第三章 印染
---- 第一节 染色
---- 第二节 印花
---- 第三节 特殊整理
-- 第四章 针织 复制
---- 第一节 针织
---- 第二节 复制
-- 第五章 服装
---- 第一节 设备
---- 第二节 产品
-- 第六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七章 企业
---- 第一节 淮南纺织厂
---- 第二节 淮南麻纺织厂
---- 第三节 淮南毛纺织厂
---- 第四节 淮南印染厂
---- 第五节 淮南市第二印染厂
---- 第六节 淮南天一袜厂
---- 第七节 淮南市针织厂
---- 第八节 淮南市提花巾被厂
---- 第九节 淮南市第一服装厂
---- 第十节 淮南市织带厂
---- 第十一节 淮南纺织品采购供应站
第十九编 轻工业
-- 概况
-- 第一章 造纸
---- 第一节 卷烟纸
---- 第二节 文化用纸
---- 第三节 包装纸
---- 第四节 纸制品
-- 第二章 印刷
---- 第一节 书刊印刷
---- 第二节 扑克牌印刷
---- 第三节 包装装潢
---- 第四节 零件印刷
-- 第三章 洗涤用品
---- 第一节 肥皂
---- 第二节 甘油
-- 第四章 香料香精
---- 第一节 硬化油
-- 第五章 食品
---- 第一节 酿造
---- 第二节 饮料
---- 第三节 味精
-- 第六章 生活用品
---- 第一节 家具
---- 第二节 精铝制品
---- 第三节 塑料制品
---- 第四节 五金制品
-- 第七章 文体卫生防护用品
---- 第一节 文体用品
---- 第二节 卫生防护用品
-- 第八章 工艺品
---- 第一节 刺绣工艺品
---- 第二节 木制工艺品
-- 第九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十章 企业
---- 第一节 安徽造纸厂
---- 第二节 安徽省淮南肥皂厂
---- 第三节 淮南市华光日用化工厂
---- 第四节 淮南市印刷厂
---- 第五节 淮南啤酒厂
---- 第六节 淮南市塑料一厂
---- 第七节 淮南市肉类联合加工厂
---- 第八节 淮南市食品厂
第二十编 公路
-- 概况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路
---- 第二节 干线公路
---- 第三节 支线公路
---- 第四节 专用公路
---- 第五节 区乡公路
---- 第六节 公路养护
---- 第七节 公路绿化
-- 第二章 桥梁 渡口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渡口
-- 第三章 公路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联合运输
---- 第四节 汽车改装与修造
---- 第五节 交通运输企业
-- 第四章 搬运装卸
---- 第一节 搬运装卸工具
---- 第二节 码头搬运装卸
---- 第三节 站台搬运装卸
---- 第四节 驻点搬运装卸
-- 第五章 公路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交通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编 铁路
-- 概况
-- 第一章 线路
---- 第一节 淮南线
---- 第二节 阜淮线
---- 第三节 淮张线
---- 第四节 淮田线
-- 第二章 车站
---- 第一节 田家庵站
---- 第二节 九龙岗站
---- 第三节 淮南西站
---- 第四节 淮南站
-- 第三章 机车 车辆
---- 第一节 机车运用
---- 第二节 机车检修
---- 第三节 车辆检修
-- 第四章 运输组织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装卸
第二十二编 航运
-- 概况
-- 第一章 航道
---- 第一节 淮河航道
---- 第二节 支流航道
---- 第三节 航道治理
-- 第二章 港口
---- 第一节 上窑港口
---- 第二节 洛河港口
---- 第三节 田家庵港口
---- 第四节 八公山港口
---- 第五节 二道河港口
---- 第六节 潘集港口(平圩码头)
---- 第七节 谢家集港口
---- 第八节 李嘴孜港口
-- 第三章 船舶
---- 第一节 木帆船
---- 第二节 轮驳船
---- 第三节 船舶修造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货物运输
---- 第二节 客运 渡运
---- 第三节 企业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航政管理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第二十三编 邮电
-- 概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营业
---- 第二节 机要通信
---- 第三节 邮件处理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长途电话
---- 第三节 市内电话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第二十四编 农业
-- 概况
-- 第一章 农业区划与综合开发
---- 第一节 综合农业分区
---- 第二节 城郊型农业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农作物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农业机具
-- 第三章 蔬菜
---- 第一节 蔬菜产销
---- 第二节 品种
---- 第三节 基地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养殖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 第三节 养殖管理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建设
---- 第二节 林场 苗圃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六章 农垦
---- 第一节 淮南乳品公司
---- 第二节 淮南矿务局二道河农场
-- 第七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
----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二十五编 水利
-- 概况
-- 第一章 堤防
---- 第一节 城市工矿圈堤
---- 第二节 淮北大堤
---- 第三节 行洪堤
---- 第四节 生产圩堤
-- 第二章 水工程
---- 第一节 涵闸
---- 第二节 排涝和灌溉
---- 第三节 水库
---- 第四节 人工河道
---- 第五节 芦沟枢纽工程
-- 第三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汛
---- 第二节 淮河清障
---- 第三节 抗旱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第二十六编 乡镇企业
-- 概况
-- 第一章 产业行业
---- 第一节 种植、养殖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二章 企业和产品
---- 第一节 企业
---- 第二节 产品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二十七编 商贸
-- 概况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经济成分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饮食服务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商品购销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出口与进口
---- 第二节 出口商品及生产
----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第二十八编 物资
-- 概况
-- 第一章 物资供应
---- 第一节 煤炭
---- 第二节 金属材料
---- 第三节 机电设备
---- 第四节 化轻材料
---- 第五节 建筑材料
---- 第六节 木材
---- 第七节 生产资料服务
-- 第二章 生产加工
---- 第一节 型煤生产加工
---- 第二节 木材、木制品加工
-- 第三章 节约利用
---- 第一节 节约用煤
---- 第二节 木材综合利用
---- 第三节 金属回收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仓储管理
第二十九编 粮油
-- 概况
-- 第一章 粮油市场
---- 第一节 粮行油行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三节 议价粮油市场
-- 第二章 农村购销
---- 第一节 公粮征收
---- 第二节 粮食统购
---- 第三节 农村统销
---- 第四节 油脂油料统购统销
-- 第三章 城镇供应
---- 第一节 定量供应
---- 第二节 行业供应
---- 第三节 供应手续
-- 第四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粮油仓储
---- 第二节 粮油调运
-- 第五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脂加工
---- 第三节 饲料生产
-- 第六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第三十编 工商管理
-- 概况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管理
---- 第五节 改造私营工商业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体制
---- 第二节 物价监控
---- 第三节 市场物价
-- 第三章 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第三十一编 财政
-- 概况
--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体制演变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预算内财政收入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收入
---- 第三节 国家信用收入
---- 第四节 农业税收入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预算内财政支出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支出
--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 预算管理
----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会计核算
---- 第五节 财政监督
第三十二编 税务
-- 概况
-- 第一章 税务体制
---- 第一节 税制演变
---- 第二节 税务机构
-- 第二章 税源 税种
---- 第一节 税源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煤炭税收
---- 第四节 基金 附加
-- 第三章 征收管理
---- 第一节 管理形式
---- 第二节 征收方式
---- 第三节 征收管理制度
---- 第四节 税务稽查
-- 第四章 促产增收
---- 第一节 执行减免税政策
---- 第二节 投放发展生产周转金
第三十三编 金融
-- 概况
-- 第一章 货币流通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现金、工资基金管理
---- 第三节 金银管理
-- 第二章 城市金融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储蓄
---- 第三节 工商信贷
---- 第四节 信托 信息咨询
-- 第三章 农村金融
---- 第一节 农村存款和集镇储蓄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四章 基本建设拨、贷款
---- 第一节 拨款
---- 第二节 建筑经济管理
---- 第三节 信贷
-- 第五章 涉外金融业务
---- 第一节 贷款
---- 第二节 外汇管理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防灾 理赔
-- 第七章 会计结算
---- 第一节 会计核算
---- 第二节 结算
-- 第八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代理金库
---- 第二节 代理公债、国库券
---- 第三节 代理清偿解放前银行存款
-- 第九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旧金融机构和金融业
---- 第二节 解放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
第三十四编 科学技术
-- 概况
-- 第一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人员分布
---- 第二节 专业结构
-- 第二章 科研机构
---- 第一节 专业科研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科研机构
---- 第三节 民营科研机构
-- 第三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煤炭科技成果
---- 第二节 其它科技成果
-- 第四章 科技推广应用
---- 第一节 工业科技应用
---- 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
-- 第五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科技队伍管理
---- 第三节 科技计划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成果管理
第三十五编 教育
-- 概况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学活动
----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二节 教学
---- 第三节 普及初等教育
---- 第四节 学校选介
-- 第三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二节 教学
---- 第三节 学校选介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学校选介
-- 第五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学校选介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工教育
---- 第二节 干部教育
---- 第三节 农民教育
-- 第七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地位
-- 第八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第三十六编 医药卫生
-- 概况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市级医疗机构
---- 第二节 淮南矿务局医疗机构
---- 第三节 企业医疗机构
---- 第四节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 第二章 医疗队伍与医疗水平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 第五节 援外与支边
-- 第三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
---- 第二节 环境卫生
---- 第三节 饮水卫生
---- 第四节 学校卫生
---- 第五节 食品卫生
---- 第六节 计划免疫
---- 第七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八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九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机构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爱国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机构
---- 第二节 爱国卫生活动
---- 第三节 爱国卫生宣传
-- 第六章 医药生产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三节 设备技术
---- 第四节 企业简介
---- 第五节 产品选介
-- 第七章 药品经营
---- 第一节 货源
---- 第二节 供销
---- 第三节 仓储
-- 第八章 医药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生产和质量管理
第三十七编 体育
-- 概况
-- 第一章 社会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五节 伤残人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达标”活动
---- 第二节 体育竞赛
---- 第三节 业余训练
-- 第三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球类
---- 第二节 田径
---- 第三节 体操
---- 第四节 技巧
---- 第五节 摔跤 柔道 举重
---- 第六节 武术
---- 第七节 棋类
---- 第八节 游泳
---- 第九节 军事体育
-- 第四章 体育赛事
---- 第一节 承办全国性比赛
---- 第二节 市历届运动会
-- 第五章 体育设施
---- 第一节 市人民体育场
---- 第二节 市游泳场
---- 第三节 基层体育设施
-- 第六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体育协会
第三十八编 文化艺术
-- 概况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 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
----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艺术团体
---- 第一节 歌舞团
---- 第二节 京剧团
---- 第三节 评剧团
---- 第四节 梆剧团
---- 第五节 曲艺队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艺术创作
-- 第四章 图书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图书馆
-- 第五章 电影
---- 第一节 电影发行
---- 第二节 电影放映
---- 第三节 影剧院
-- 第六章 档案
---- 第一节 市档案馆
---- 第二节 基层档案馆
---- 第三节 淮南矿务局档案馆
第三十九编 报纸 广播 电视
-- 概况
-- 第一章 报纸
---- 第一节 《淮南日报》
---- 第二节 《淮南矿工报》
---- 第三节 《少年之友报》
---- 第四节 《房屋开发报》
-- 第二章 广播
---- 第一节 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 第二节 市区乡(镇)广播网
---- 第三节 潘集区广播网
---- 第四节 淮南矿区广播网
-- 第三章 电视
---- 第一节 淮南电视台
---- 第二节 703台
---- 第三节 企业自办电视
-- 第四章 其它新闻机构
---- 第一节 《安徽日报》驻淮南记者站
---- 第二节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淮南记者站
第四十编 文物
-- 概况
-- 第一章 地面文物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古窑址
-- 第二章 馆藏文物
---- 第一节 历史文物
---- 第二节 革命文物
-- 第三章 日军侵华罪行遗址
---- 第一节 万人坑
---- 第二节 秘密水牢
---- 第三节 窑神庙
---- 第四节 站后碉堡
---- 第五节 碉堡水牢
-- 第四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名山
---- 第二节 名潭 名泉
---- 第三节 古战场
---- 第四节 古城
---- 第五节 古建筑
-- 第五章 文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物征管
第四十一编 风俗 宗教 方言
-- 第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传统风俗
---- 第二节 煤矿风俗
---- 第三节 船民风俗
---- 第四节 社会新风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语汇
---- 第三节 语法
第四十二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刘安
---- 方简
---- 杨岐珍
---- 陈凤楼
---- 廖璞纯
---- 谢宝胜
---- 廖少斋
---- 廖海粟
---- 林文瑞
---- 孙元甫
---- 洪捷三
---- 程士范
---- 廖梓英
---- 邵坤元
---- 林公俭
---- 谢家荣
---- 郭章清
---- 毕仲翰
---- (郭)绪然
---- 倪荣仙
---- 王德滋
---- 廖运升
---- 陈之耕
---- 刘金虎
---- 刘俭
---- 廖运泽
---- 廖传枢
---- 廖宜民
---- 潘效安
---- 李荣宝
-- 第二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县区纪略
-- 二、1991~1997年大事纪略
-- 三、文献辑存
编纂始末
编纂机构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