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
二、本志按照横分门类,竖写内容这一基本体例形式,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
三、本志遵循详今略古的原则,主记耿城85平方公里之内的历史和现状,上限取自发端,下限断于2006年,部分资料至成书止。
四、本志资料来源于《太平县志》、《黄山市志》(县级)、《黄山志》、档案、有关书刊资料、统计数据(采用法定公布数据)、图片、以及知情者提供的材料,志书中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2006
目录
耿城镇志
题词
--
叶正军,系中共黄山区委书记。
--
陈明,系黄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图片
--
耿城镇行政区划图
--
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志
--
远眺辅村
--
城在水中
--
翻板一坝夜景
--
翻板二坝雪景
--
金城国际大酒店
--
花坛
--
游湖码头
--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前排左一)视察耿城(2006年)
--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金山(左三)视察耿城(2003年)
--
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右二)视察耿城(2006年)
--
黄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宏鸣(左一)视察耿城(2006年)
--
中共黄山区委书记叶正军(前排左一)视察耿城(2006年)
--
黄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陈明(右二)视察耿城(2005年)
--
飞龙瀑
--
黄碧潭瀑布
--
飞龙瀑景区水车
--
田野风光
--
芙蓉谷景区
--
发达的通讯设施
--
辅村变电所
--
洒水车在洒水
--
劲松桥
--
四通八达的集镇道路
--
新医药业厂房
--
待运的电揽
--
金鼎木业厂房
--
漆包线车间兴乐铜业
--
兴乐铜业
--
辅村万羽蛋鸡场
--
茁壮生长的茶苗
--
猕猴桃
--
镇万亩名优茶基地
--
水果新品种
--
退耕返竹
--
花卉基地
--
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
耿城高龄健康长寿补助金首发式
--
硕果累累
--
老人们领到了基本生活保障金
--
医保所、社保所挂牌服务
--
辅村业余剧团在演出
--
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
--
沟村“瑞狮舞”
--
“竹马”舞队参加市民俗节 表演
--
学生体育运动会
--
企业文化锭春蕾
--
知还山庄
--
绿道桥
--
六顺桥
--
南宋古墓出土文物
--
辅岭洞
--
蒋家山新石器遗址出土文物
--
第六届中国黄山国际民间艺术节 耿城分会场
--
联合国专家官员在耿城考察
--
乌干达政要在耿城考察
--
艺术节 掠影
--
艺术节 掠影
--
艺术节 掠影
--
艺术节 掠影
--
荣誉成绩
--
耿城乡行政区域概况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编纂委员会
编纂办公室
审定单位
《黄山区乡镇志丛书》编审组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特载招商引资绘宏图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村情简介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脉河流
--
第三节 气候物候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概况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浦(婆)溪河综合治理
--
第三节 人工造地
--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五节 集镇建房
--
第六节 村庄建设
--
第七节 古民居
第五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
第二节 景区
--
第三节 景点
--
第四节 农业观光旅游
--
第五节 旅游设施
第六章 工业运输建筑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运输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第七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劳力
--
第二节 土地经营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养殖业
--
第五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六节 农业机械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权属
--
第二节 营林育林
--
第三节 林业管理
--
第四节 园林花卉
--
第五节 林场简介
第九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三节 小水电
第十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公营商业
第十一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金融
--
第三节 保险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重要决策
第十三章 人大政府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第十四章 民兵治安
--
第一节 民兵
--
第二节 治安
第十五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共青团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第十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选举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赈济
--
第四节 殡葬管理
第十七章 教育
--
第一节 基础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三节 教育设施
--
第四节 教师队伍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
第六节 体制改革
第十八章 卫生
--
第一节 疾病防治
--
第二节 医疗
第十九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第二十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第二十一章 文明新风
--
第一节 镇规民约
--
第二节 创建活动
--
第三节 新风新貌
第二十二章 宗教民俗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民俗
--
第三节 传统庙会
第二十三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古洞寺庵
--
第二节 古亭古牌坊
--
第三节 古道古桥古岭
--
第四节 古文物遗址
第二十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太平话
--
第二节 秧溪话
第二十五章 艺文
--
第一节 诗
--
第二节 文章
--
第三节 楹联
--
第四节 碑记石刻
第二十六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张尹甫
----
李宗会
----
谭麟书
----
李德章
----
李继纲
----
李继翰
----
谭奎林
----
谭芝屏
----
李柳和
----
李炳荣
----
项笑山
----
慈信元
----
王淑萍
----
饶昌忠
----
许济达
--
第二节 革命烈士名录
----
耿守城
----
宋东和
----
汪炳银
----
徐长银
----
谭志愿
----
吴根楼
----
王登凯
----
杨教乐
----
何本福
----
张家银
----
孙龙罩
----
任海水
----
王帮礼
----
汤天佑
----
李根和
----
冯泽生
----
任庄甫
----
苏子文
--
第三节 人物简介
----
何方正
----
梅关桦
----
胡鼎
----
吴成
----
邵用民
----
谢芳庆
----
何新正
----
胡慧清
----
查先才
----
谭之生
----
焦群
----
李本农
----
马维格
----
谭之啓
----
王槐琴
----
高剑峰
----
何振旺
----
焦建平
----
任丽华
----
项澄生
----
方星海
----
方伦森
----
王根苗
----
邵征航
----
李克益
----
汪全胜
----
石磊
----
林承寿
----
曹远忠
----
陈秋云
----
李胜利
----
张发青
----
王萍
----
陈佩弦
----
王小马
----
李忠
----
黄增寿
----
耿明喧
----
钟美
----
钟华友
----
汪辉
----
汪曙申
----
鲍永玲
----
汪丽娟
----
谭世惊
附录
--
一、重要文件选载
--
二、荣誉榜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