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铜川市教育事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教育管理、幼儿教育、科举及招生考试、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育行政工作等。
内容时限:
0000-1999
出版时间:
2000年12月
目录
封面
铜川市教育志
图片
--
市区西端鸟瞰
--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右一)视察铜川市“普九”工作。副市长肖庆惠(左一)、市教委主任党贵锁(中)陪同
--
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中)视察铜川教育。省教育厅厅长胡致本(右二)、市委副书记赵天文(左一)等陪同
--
教育部副总督学王文湛(左一)视察铜川教育
--
陕西省副省长陈宗兴(左一)省教委常委副主任贺桂梅(左四)视察耀县“普九”工作
--
国家督学、省教育学会会长张克俭(右一)等视察铜川教育
--
省教委主任刘炳琦(左三)视察铜川教育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市教委副主任安同舟(左一)等陪同
--
省教委副主任陈敏钰(左五)视察铜川教育
--
省政协副主席、省教委副主任刘锦才(右三)等视察铜川教育
--
省教委副主任薛耀暄(右一)视察耀县教育工作
--
省教委纪工委书记董祥林(右三)视察铜川教育、市教工委副书记高鉴等陪同。
--
市委书记刘遵义(右三)视察宜君县“普九”工程,市教委副主任(右一)赵志忠等陪同
--
原市人大主任常浩智(左三)、市人大副主任李焕珍(右一)等视察教育工作
--
市长陈双全(左二)视察教育工作
--
副市长呼燕(左二)视察教育工作
--
市政协主席任梦琪(左一)市人大代主任陈文学(右四)、市纪委书记杨志良(中)视察教育
--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
--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风景名胜区药王山
--
铜川文庙
--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区玉华宫
--
耀县文庙
--
陕西省铜川教育学院
--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
--
陕西省铜川师范学校
--
郊区广阳中学
--
铜川市第一中学
--
耀县中学
--
宜君县一中
--
铜川市逸夫育才小学(新建)
--
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
--
“普九”中新建耀县石柱中学
--
耀县西街小学
--
新区金谟小学
--
郊区频阳小学
--
升国旗仪式
--
耀县白瓜中心小学
--
课间操
--
少先队大队部
--
铜川师范综合实验楼
--
物理实验课
--
化学实验课
--
实验教学
--
耀县中学综合实验楼
--
计算机教学
--
语音教学
--
实验教学
--
图书室一角
--
耀县耀光幼儿园
--
郊区幼儿园
--
铜川市城区职业中学
--
职业中学苹果园
--
铜川市郊区职业教育中心(新址)
--
铜川市职业中专实习课
--
方泉教职工住宅小区
--
《铜川市教育志》编委会成员
--
铜川市政区简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教育督导
--
第三节事业管理
----
一、中华民国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四节党群组织
----
一、中国国民党及其它组织
----
二、中国共产党及其它组织
--
第五节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科举及招生考试
--
第一节科举制度
--
第二节招生考试
----
一、小学招生
----
二、中学中专招生
----
三、大专院校招生
------
铜川市1978年~1999年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录取统计表 (单位:年、人)
第三章古代学校
--
第一节学校起源
--
第二节学宫
--
第三节儒学
--
第四节书院
--
第五节社学义学
--
第六节私塾
第四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教养目标
--
第三节教育内容方法
--
第四节园所选介
----
铜川市城关幼儿园
----
铜川市城区幼儿园
----
耀县耀光幼儿园
----
宜君县第一幼儿园
----
铜川矿务局机关幼儿园
------
铜川市部分年份幼儿教育发展统计表
第五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同官县民国三十三年中山中心学校及国民学校一览表
--
第二节普及初等教育
--
第三节实施六年义务教育
----
铜川市实施六年义务教育一览表
--
第四节小学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教学管理
----
三、学籍管理
--
第五节学制与教学计划
----
一、学制演变
----
二、教学计划
------
光绪二十九年初等小学堂各年级课程及教学时数表
------
光绪二十九年高等小学堂各年级课程及教学时数表
------
民国元年小学课程及教学时数表
------
民国二十五年小学课程及授课时数表
------
民国三十七年小学课程及授课时数表
------
1949年陕甘宁边区小学教学计划表
------
1952年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小学教学计划表
------
1962年陕西省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表
------
1981年陕西省小学五年制教学计划
------
1984年教育部颁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
1984年教育部颁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
1996年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安排表(小学部分 国家教委颁布)
--
第六节教学工作
----
一、学科要义
----
二、教学改革
--
第七节特种教育
--
第八节小学选介
----
铜川师范附属小学
----
同官县南塬学堂
----
铜川市逸夫小学
----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
铜川市红旗街小学
----
铜川市郊区陈炉镇上街小学
----
耀县城关镇西街学校
----
耀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
耀州孝义坊初等小学堂(今耀县孝义中学)
----
耀县董河镇党家河小学
----
宜君县五里镇中心小学
----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建材厂子弟学校
----
铜川市聋哑学校
------
铜川市、耀县、宜君县1949~1980年小学统计表 (单位:校、人)
------
铜川市1981年~1999年小学统计表 (单位:校、人)
第六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铜川市1984年撤销、保留中学统计表
--
第二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
铜川市“两基”验收中普及初中教育一览表
----
铜川市实施“两基”投资及校建一览表
--
第三节中学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教学管理
----
三、学籍管理
--
第四节教学工作
----
一、学制演变
----
二、课程设置与教育计划
------
民国二十九年陕西省初级中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
民国三十六年陕西省初级中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
1950年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教育部颁布
------
1953年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教育部颁布
------
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教育部颁布
------
1972年陕西省中学教学计划(修订稿)
------
1974年陕西省九年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修订稿)(中学部分)
------
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教育部颁布
------
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初中课程安排表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
------
1996年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表国家教委颁布
----
三、学科要义
----
四、教学改革
--
第五节中学选介
----
铜川市第一中学
----
铜川市第二中学
----
铜川市第三中学
----
铜川市第四中学
----
铜川市第五中学
----
耀县中学
----
宜君县第一中学
----
宜君县第二中学
----
铜川市景丰中学
----
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
----
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
----
铜川市、耀县、宜君县1949~1980部分年份中学情况一览表 (单位:校、人)
----
铜川市1981——1999年中学情况一览表 (单位:校、人)
第七章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职业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办学形式
----
三、专业设置
----
四、职业中学简介
------
耀县县立乙种职业学校
------
铜川市城区高级职业中学
------
铜川市郊区职业技术学校
------
耀县高级职业中学
------
宜君县职业教育中心
------
铜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第二节技术教育
----
一、发展简况
----
二、学校简介
------
陕西省铜川煤矿技工学校
------
铜川市技工学校
------
铜川煤炭基本建设技工学校
--
第三节中等专业教育
----
一、发展简况
----
二、学校简介
------
铜川市卫生学校
------
铜川、三原六市县协作区戏剧学校
------
铜川市戏剧学校
------
铜川市业余体育学校
第八章师范教育
--
第一节中师、高师教育
--
第二节教师进修、函授
----
一、教师进修
----
二、教师函授
--
第三节院校简介
----
陕西省铜川师范学校
------
1972~1981年高中专招生统计表
------
1982~1999年初中专、民师班招生情况统计表 (单位:年、人)
------
三年制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
陕西省铜川教育学院
第九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民众补习教育
--
第三节扫盲及农民教育
----
一、扫盲教育
----
二、农民教育
------
铜川市1989~1999年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统计表
--
第四节职工教育
--
第五节干部教育
--
第六节成人中等、高等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校简介
------
铜川矿务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
铜川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
铜川市商业干部学校
------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铜川市分校
------
铜川市职工卫生学校
------
铜川市公安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
铜川市国税局干部学校
------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
--
第七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八节社会力量办学
第十章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一节教育目的
--
第二节教育内容
--
第三节教育途径
第十一章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
第一节体育教育
----
一、概况
----
二、体育教学
----
三、课外活动
----
四、体育竞赛
----
五、“苗苗”女子蓝球队
--
第二节卫生保健
--
第三节艺术教育
第十二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铜川市1984年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
1984年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统计表
----
铜川市1999年各类学校教职工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
第二节任用管理
--
第三节社会地位
--
第四节工资待遇
----
一、教师工资
------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1993年11月国务院颁发) (单位:元/月)
----
二、福利待遇
第十三章教育经费学校建设勤工俭学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一、经费来源
------
1955~1985年四次调整学杂费收取标准 (单位:生、元、学期)
------
1994年陕西省中小学收费最高限额 (单位:生、元、学期)
------
1998年陕西省中小学收费标准 (单位:生、元、学期)
----
二、经费运用
------
民国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同官县教育经费支出统计表 (单位:元/年)
------
1952至1980年市、县教育部门经费支出表 (单位:千元/年)
------
1981年1999年铜川市教育部门经费支出表 (单位:千元/年)
----
三、经费管理
--
第二节学校建设
----
一、校舍修建
----
二、教学设备
--
第三节勤工俭学
----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二、组织管理
----
三、经济效益
------
铜川市1984年~1999年勤工俭学收入统计表
第十四章教育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略
----
令狐德棻
----
柳公权
----
寇慎
----
崔乃镛
----
任师竹
----
冯又文
----
胡树清
----
马天闲
----
张致中
----
成逊三
----
杨星海
----
杨华亭
----
成建寅
----
冯翔初
----
马均有
----
白树荣
----
王子文
----
王聚唐
----
严木三
--
第二节人物录
----
魏必兴
----
鲁俊
----
纳以洪
----
袁文观
----
孙思发
----
孙继述
----
侯钰
----
佘仍兴
----
张子孝
----
王氏(女)
----
田在养
----
吕绍熊
----
侯微(1882~1960)
----
翟守愚
----
段仙舟(1902~1978)
----
刘景山(1905~1987)
----
周文祥
----
赵文质(1910~1973)
----
袁文华(1812~1888)
----
梁崇仁(1912~1999)
----
闫成新
----
和志道(1913~1986)
----
李敬言(1920~1987)
----
邵志刚(1922年生)
----
寇明道(1922~1995)
----
田亚农(1923~1999)
----
王正鸿
----
李存明
----
杨文瑞
----
寇智全
----
韩明琦
----
左长秋(1934~1995)
----
井千里
--
第三节人物表
教育大事记
附录
--
第一节文告辑要
----
铜川市中小学勤工俭学“121”工程指标分配表
--
第二节兴学碑记
--
第三节铜川市1999年中小学校名简表
----
一、中学校名简表
----
二、城市小学、中心小学、示范小学校名简表
----
三、乡(镇)完全小学、初级小学名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