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门镇志

忠门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忠门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1997年11月

目录

封面
忠门镇志
版权页
图片
-- 忠门镇1994年地名图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前一)为忠门大地工业城题词
-- 1994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营官(左二)来忠门镇考察。图为镇党委书记俞建忠(左四
-- 1994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右三)视察忠门东度工业开发区
-- 西埔变电站机房
-- 乡镇企业:莆田华伦福利印染有限公司
-- 外商独资企业:大地湄洲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忠门大地工业城)
-- 莆(田)文(甲)公路忠门路段
-- 港里港
-- 蒸笼制作
-- 忠门供销商厦
-- 文甲港码头
-- 沿海农田防风林带
-- 小型水利电灌站
-- 牡蛎串养
-- 瓷砖制作
-- 浅海网箱养鱼
-- 1994年,中共莆田市委书记许开瑞(左二)、县委书记郑海雄(左三)在北江围垦工地
-- 引水工程:坂尾渡槽
-- 番鸭养殖场
-- 丰收
-- 西埔围垦拦海大堤
-- 忠门镇政府大院
-- 新建的村民住房
-- 后坑小学
-- 东吴村民宅一角
-- 东潘村委会办公楼
-- 梯吴侨台学校
-- 前范村委会办公楼
-- 东埔村委会一角
-- 新建的霞塘小学教学楼
-- 放学之后
-- 铁灶小学
-- 山亭幼儿园儿童乐园
-- 山亭小学学生广播体操
-- 忠门镇老年人文化队
-- 成人业余文化班
-- 乌垞村委会办公楼
-- 新建初中校:忠门五中
-- 梯吴村集资办学流芳亭
-- 忠门二中师生举行升旗仪式
-- 新建初中校:忠门中学
-- 新建初中校:忠门四中
-- 乌尾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集资办学工作。
-- 新建的忠门一中教学大楼
-- 校外文体活动:旱场滑冰
-- 迁建初中校:忠门二中
-- 浅海拦网捕鱼作业
-- 文甲村渔船队
-- 兴建中的忠东公路
-- 紫菜育苗室
-- 社厝引水渡槽
-- 海上网箱养殖真鲷鱼
-- 甘薯栽培现场会议
-- 出海
-- 山柄村百年龙眼树
-- 村民住房
-- 村民住房
-- 山西村王氏家风
-- 港里灵慈西宫女子车鼓队
-- 乡村一角
-- 老艺人黄文狄毕生心血:《莆仙戏传统科介》
-- 村民住宅
-- 村民住宅
-- 社戏
-- 明代莆禧千户所城垣遗址
-- 紫霄仙道门崖刻
-- 吉了城隍庙
-- 东吴石塔
-- (清)妈祖敕封碑(今存天后祖祠)
-- 1989年8月,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中)到天后祖祠参观
-- 三柱香
-- 神昭海表石坊
-- 古代累石航标塔
-- 接水亭
-- 八卦井
-- 妈祖受符井
-- 《敕封天后志》中的贤良港图
-- 贤良港古码头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祖祠
-- 宋雕妈祖宝像
-- 妈祖故居门头石
-- 灵慈东宫瓜楞形连础石柱
-- 贤良港天后祖祠外景
-- 明代:皇明龟碑(康大和立)
-- 贤良港灵慈西宫屋顶
-- 九鲤洞观
-- (清)重建天后祖祠碑记(今存天后祖祠)
-- 天后祖祠保存的清代文物
-- 北江围垦工程总造价2032万元,堤坝长2600米,围垦面积10100亩,为省内首项以股份制投资兴建的
-- 《忠门镇志》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
-- 忠门街农贸市场一角
-- 繁华的忠门街
-- 东埔集市
-- 忠门邮电通全国
《忠门镇志》编纂机构及审定人员名单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建置
-- 第一节行政隶属
---- 一、莆田置县前
---- 二、莆田置县后
-- 第二节行政区划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第二节土壤植被
---- 一、土壤类型
---- 二、植被
-- 第三节气候与自然灾害
---- 一、气候
---- 二、潮汐
---- 三、自然灾害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源流
---- 一、来源
---- 二、外徙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一、民族
---- 二、性别
---- 三、年龄
---- 四、文化与职业
---- 五、婚姻与家庭
-- 第四节计划生育
---- 一、领导机构
---- 二、工作措施
第四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建设
-- 第二节村道建设
---- 一、村道概况
---- 二、主要村道
-- 第三节土地管理和利用
---- 一、管理机构
---- 二、地籍管理
---- 三、用地管理
第五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条件
---- 一、耕地
---- 二、劳动力
---- 三、畜力
---- 四、农机具
-- 第二节生产关系
-- 第三节农作物
---- 一、粮食作物
---- 二、经济作物
-- 第四节畜禽饲养
-- 第五节造林
-- 第六节科技兴农
第六章水利电业
-- 第一节水利
---- 一、水塘
---- 二、农用水井
---- 三、水库
---- 四、渠道
---- 五、排灌站
-- 第二节电业
-- 第三节水利电业管理
---- 一、水利管理
---- 二、电业管理
第七章围垦
-- 第一节围港工程
---- 一、围港堤
---- 二、防沙堤
-- 第二节围垦工程
---- 一、万亩围垦
---- 二、千亩围垦
---- 三、百亩围垦
第八章水产
-- 第一节水产资源
---- 一、生产条件
---- 二、水产种类
-- 第二节海洋捕捞
---- 一、围绫作业
---- 二、张网作业
---- 三、刺网作业
---- 四、围网作业
---- 五、拖网作业
---- 六、鱼钩作业
-- 第三节海涂养殖
---- 一、育苗
---- 二、养殖
---- 三、加工
第九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农业企业
---- 一、企业设置
---- 二、生产经营
---- 三、企业选介
-- 第二节工业企业
---- 一、企业设置
---- 二、生产经营
---- 三、企业选介
-- 第三节建筑与运输企业
---- 一、企业设置
---- 二、生产经营
---- 三、企业选介
-- 第四节其他企业
---- 一、企业设置
---- 二、生产经营
---- 三、企业选介
第十章蒸笼
-- 第一节蒸笼工艺
---- 一、材料
---- 二、制作
-- 第二节蒸笼营销
-- 第三节多元化经营
-- 第四节管理
-- 附:蒸笼的传说
第十一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网点
-- 第二节经营品种
---- 一、生产用品
---- 二、粮油、副食品
---- 三、日常用品
-- 第三节经营方式
-- 第四节商业管理
---- 一、机构
---- 二、经营管理
---- 三、市场行政管理
第十二章财税金融
-- 第一节财政
---- 一、体制
---- 二、管理
-- 第二节税务
---- 一、税制
---- 二、税种
---- 三、税务机构
-- 第三节金融
---- 一、货币
---- 二、民间借贷
---- 三、信用合作
---- 四、银行
---- 五、保险
第十三章交通邮电
-- 第一节陆路交通
---- 一、驿道
---- 二、古道
---- 三、公路
---- 四、车辆
-- 第二节路政管理
---- 一、公路养护
---- 二、交通管理
-- 第三节海运交通
---- 一、海港
---- 二、海运管理
-- 附:重大交通事故
-- 第四节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信
第十四章政党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忠门地方组织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的组织及主要活动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组织及主要工作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忠门地方组织
---- 一、组织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第三节群团
---- 一、农民组织
---- 二、职工组织
---- 三、青少年组织
---- 四、妇女组织
---- 五、其他团体
第十五章基层政权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权机构
---- 一、机构沿革
---- 二、主要政务
-- 第二节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一、人民代表大会沿革
----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权机构
---- 一、镇人民政府
---- 二、基层行政单位
---- 三、主要政务
第十六章公安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一、公安
---- 二、司法
-- 第二节社会治安
---- 一、治安治理
---- 二、户籍管理
---- 三、消 防
-- 第三节司法审检
---- 一、审判
---- 二、检察
---- 三、调解
---- 四、法制宣传
第十七章地方军事
-- 第一节军事设施
---- 一、城寨
---- 二、水寨
---- 三、兵船锚地
---- 四、其它
-- 第二节军事武装
---- 一、陆地武装
---- 二、海上武装
---- 三、兵员征集
-- 第三节主要兵事
---- 一、古代兵事
---- 二、近现代兵事
---- 三、当代兵事
第十八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一、支前
---- 二、抚恤
---- 三、优属
---- 四、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福利救济
---- 一、残疾人福利
---- 二、劳保救济
---- 三、贫困扶持
-- 第三节其他民政事务
---- 一、婚姻事务
---- 二、民族和地名普查
---- 三、民事调解和其他事务
第十九章教育
-- 第一节旧式教育
---- 一、书 院
---- 二、社学
---- 三、私塾
-- 第二节普通教育
---- 一、学校设置
---- 二、教育实施
-- 第三节职业教育
---- 一、职业中学
---- 二、成人业余学校
-- 第四节教育经费
---- 一、财政拨款
---- 二、社会集资
-- 第五节学校选介
---- 一、小学选介
---- 二、中学选介
第二十章文化体育卫生
-- 第一节文化
---- 一、戏剧
---- 二、图书报刊
---- 三、广播、电影、电视
---- 四、其他文化
---- 五、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节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乡村体育
-- 第三节卫生
---- 一、医疗网络
---- 二、卫生防疫
---- 三、妇幼保健
第二十一章 民俗与宗教信仰
-- 第一节节令习俗
---- 一、五日岁
---- 二、元宵
---- 三、头牙
---- 四、清明节
---- 五、端午节
---- 六、六月六
---- 七、七夕乞巧
---- 八、中元节
---- 九、中秋节
---- 十、重阳节
---- 十一、抗风节
---- 十二、冬至
---- 十三、除夕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一、服饰
---- 二、饮食
---- 三、住居
---- 四、行旅
-- 第三节行业习俗
---- 一、农事习俗
---- 二、工匠习俗
-- 第四节礼仪习俗
---- 一、婚嫁
---- 二、喜庆
---- 三、丧葬
-- 第五节淳风美俗
---- 一、传统美德
---- 二、社会新风
-- 第六节宗教信仰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基督教
---- 四、金堂教
---- 五、龙江信仰
---- 六、妈祖信仰
第二十二章名胜古迹
-- 第一节妈祖祖址
---- 一、妈祖诞生地碑坊
---- 二、螺港秋潮
---- 三、天后祖祠
---- 四、妈祖故居
---- 五、妈祖受符井
---- 六、林氏宗祠族范
---- 七、其他古迹
-- 第二节莆禧古城
---- 一、城堡
---- 二、城隍庙
---- 三、天妃宫
-- 第三节紫霄洞胜景
---- 一、紫霄上、下洞
---- 二、普陀观日
---- 三、福石祭江
-- 第四节吉蓼寨城
---- 一、寨城址
---- 二、自然景观
---- 三、吉江城隍庙
---- 四、金鸡庙
---- 五、东吴石塔
---- 六、宝塔寺
-- 第五节岳秀凤凰岩
第二十三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一、林默
------ 附:林蕴、林圉
---- 二、陈旅
---- 三、康大和
---- 四、林至敬
---- 五、郭老戟
---- 六、郑阿吴
---- 七、黄文狄
---- 八、吴承斌
---- 九、吴九满
---- 十、唐玉麟
---- 十一、陈金标
---- 十二、陈侯
---- 十三、曾文清
-- 第二节人物录
---- 丘虎三
---- 许金杞
---- 张文发
---- 陈天祥
---- 陈进珍
---- 陈金池
---- 陈金琰
---- 林金妹
---- 林金木
---- 林文光
---- 金文亨
---- 林文奎
---- 武亚木
---- 卓金贤
---- 柳滨
---- 柳国荣
---- 郑文达
---- 郑世雄
---- 范志豪
---- 杨光琰
---- 胡庆元
---- 姚祖贵
---- 俞建忠
---- 徐金銮
---- 徐景耀
---- 黄国新
---- 康金树
---- 郭万泉
---- 郭洪恩
-- 第三节人物表
附 录
-- 附录一:关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518·518”系列活动的决定
-- 附录二:转换脑筋更新观念锐意改革阔步前进
-- 附录三:敕封天后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