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本志空间范围以现行境域为主。本志根据"详今略古"原则,通合古今,上限尽可能追溯到事物的开端,下限至2010 年,重点记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和事,大事记延伸至2015年。
内容时限:
0000-2010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编委会
题词
地图
图片
总序一
总序二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第二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建置区划
--
第三节 自然村宅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中共浩光村总支部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制度建设
--
第四节 党员
--
第五节 党风廉政建设
第五章 浩光村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三节 村民代表大会
第六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村联合工会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五节 妇代会
--
第六节 残疾人协会
--
第七节 红十字理事会
--
第八节 计划生育协会
第七章 兵役民兵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役工作
--
第三节 民兵工作
--
第四节 预备役工作
--
第五节 国防教育
第八章 民政
--
第一节 村民自治组织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慈善募捐
--
第四节 社会救助
--
第五节 助残工作
--
第六节 老龄工作
--
第七节 三峡移民安置
--
第八节 上海金山松隐山庄
第九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农村社会保险
--
第二节 小城镇社会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征地养老
--
第四节 干龄补贴
--
第五节 老人补贴
--
第六节 军人补贴
第十章 治安 调解 信访
--
第一节 治安
--
第二节 调解
--
第三节 信访
--
第四节 普法教育
第十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所有制、经济体制变革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
--
第三节 劳力耕地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农业机具
--
第六节 肥料农药
--
第七节 种植业
--
第八节 养殖业
--
第九节 农业综合服务
第十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第二节 圩田建设
--
第三节 农田排灌
--
第四节 防汛抗灾 水利工程
第十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经营收益分配
--
第四节 减轻农民负担
--
第五节 土地承包管理
第十四章 工业
--
第一节 村办工业
--
第二节 私营(个体)工业
--
第三节 境内区(县)镇(乡)办企业
--
第四节 招商引资
--
第五节 行业产品
--
第六节 村办企业选介
第十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品销售及服务
--
第二节 境内区(县)属仓储
--
第三节 农产品经销
第十六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中心村规划
--
第二节 乡村道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村民住房建设
--
第五节 “三室”建设
--
第六节 土地管理
第十七章 用水用电燃气
--
第一节 用水
--
第二节 用电
--
第三节 燃气
第十八章 科技教育
--
第一节 科技
--
第二节 教育
--
第三节 培训
第十九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四节 全民健身
--
第五节 参加活动
第二十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室
--
第二节 乡村医生
--
第三节 疾病防治
--
第四节 医疗保健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六节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
第七节 大病风险金补偿标准
--
第八节 义务献血
第二十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文明村创建
--
第二节 双学双比活动
--
第三节 “五好”文明家庭、新风户
--
第四节 “六好社员”评选
--
第五节 荣誉称号
第二十二章 社会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节 风俗
--
第四节 谚语歇后语
第二十三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第二节 人物表录
第二十四章 杂记
--
第一节 农民暴动
--
第二节 政治运动
--
第三节 重大事故
--
第四节 知识青年插队
附录
编后记
浩光村志编写组
版权页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