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续修《瓜州县志》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记述全县20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变化全貌,坚持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统一。本志上限起于1986年,下限断止2005年12月。自2004年11月启动修编到2008年10月完稿,名为《安西县志》。2006年8月安西县更(复)名为瓜州县,2008年10月,县政府决定冠名为《瓜州县志》,遂将特载内容延至2008年,大事记延至2006年,序言、概述以瓜州相称,主体内容仍称安西县。
内容时限:
1986-2005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目录
封面
瓜州县志
《瓜州县志》编纂工作委员会
瓜州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成员
《瓜州县志》编纂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瓜州县在甘肃省的位置
--
瓜州名片
--
瓜州县地图
--
瓜州县城区图
--
交售棉花
--
蜜瓜丰收
--
日光温室
--
喜摘水果
--
封滩育林区
--
蓬勃发展的设施养殖业
--
甘肃省最大农业灌溉水库——双塔水库
--
国补农机投放
--
瓜州工业科技产业园
--
柳园矿产品工业园区
--
年产4万吨棉仁蛋白企业——甘肃禾麟油脂蛋白有限公司
--
花牛山集团年产1万吨牛皮挂面箱板纸厂
--
年产1万锭棉纺厂
--
县属企业生产的黄金白银
--
棉花公司2万吨优质皮棉生产线
--
锁阳春保健饮品
--
渊泉广场
--
县委县政府办公楼
--
县政府部门综合办公楼
--
公安局办公楼
--
电力公司
--
农业发展银行
--
瓜州中路商业街
--
文化街商业区
--
瓜州火车站
--
瓜州大道
--
邮电巷住宅区
--
瓜州宾馆
--
良友宾馆
--
2006年高速公路通达瓜州
--
甘肃河西第一塔—瓜州县电视发射塔
--
县中学
--
渊泉小学
--
渊泉第一幼儿园
--
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
瓜州市场节日情景
--
瓜果市场
--
县人民医院
--
文化馆
--
县博物馆
--
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
--
瓜州小西湖
--
瓜州中学塑胶体育场
--
东千佛洞壁画玄奘取经图(西夏)
--
国家水利风景区——桥子东坝
--
小康住宅园
--
稀世珍宝——象牙造像
--
塔尔寺遗址——玄奘讲经说法处
--
桥子道德楼(清代)
--
人皮鼓
--
人头碗
--
荣誉称号
--
1991年嘉峪关瓜州赛瓜节安西闭幕式
--
2000年6月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授牌仪式
目录
特载
--
一、1984-2008年25载8万移民迁入瓜州
----
“两西”农业建设移民工程
----
疏勒河流域移民项目
----
九甸峡库区移民
--
二、瓜州复名及瓜州新区建设
----
瓜州复名记
----
瓜州新区建设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县情概况
--
第一章 支柱产业及特产
----
第一节 甘肃粮棉黄金产区
----
第二节 中国蜜瓜、锁阳之乡
----
第三节 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
--
第二章 境域资源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边界勘定
----
第三节 县界
----
第四节 水土资源
----
第五节 矿产资源
----
第六节 电力资源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人口数量及构成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四章 极旱荒漠自然保护
----
第一节 国家级保护区
----
第二节 设施建设
----
第三节 保护与科研
--
第五章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城乡规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县城街巷
----
第四节 建筑业管理
----
第五节 市政与物业管理
----
第六节 房地产业
----
第七节 环境保护
----
附记 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建设简记
--
第六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企业
----
第二节 文物景区建设
----
第三节 自然景观
----
第四节 旅游条件
----
第五节 旅游发展
--
第七章 风土人情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姓名与称谓
----
第四节 地方名吃
----
第五节 民族宗教
--
第八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
----
第二节 建制镇
----
第三节 建制乡
第二篇 改革开放
--
第一章 农村改革
----
第一节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合作基金会
----
第三节 乡镇企业改革
----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二章 企事业单位改革
----
第一节 工商企业改革
----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
第三节 县属农林牧场改革
--
第三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四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考察学习
----
第二节 对外宣传
----
第三节 节会招商
----
第四节 招商成果
----
第五节 友好交往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二节 双文明评议
----
第三节 星级农户评选
----
第四节 系列创建活动
----
第五节 文明公约
--
第六章 小康建设
----
第一节 经济建设成就
----
第二节 小康工程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第七章 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
----
第一节 市场经济发展
----
第二节 农村劳务输转
----
第三节 计算机应用
----
第四节 通讯
----
第五节 网络
第三篇 农村经济
--
第一章 农业生产与综合开发
----
第一节 农业事业机构
----
第二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四节 粮食作物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第六节 农作物品种
----
第七节 耕作方式
----
第八节 特色种植
--
第二章 畜牧养殖业
----
第一节 草畜产业
----
第二节 水产及特种养殖
----
第三节 良种良法
----
第四节 疫病防治与检疫
----
第五节 退牧还草工程
--
第三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增肥改土
----
第二节 地膜覆盖
----
第三节 化学制剂应用
----
第四节 病虫防治
----
第五节 立体种植
----
第六节 农业科技承包
----
第七节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
第四章 农村经营与种子管理
----
第一节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二节 承包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农民负担管理
----
第四节 种子市场管理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事业机构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果业
----
第四节 资源管理
----
第五节 风沙口治理
----
第六节 林业科技
----
第七节 林政管理
----
第八节 民营林业企业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灌区及灌溉管理
----
第三节 人畜饮水
----
第四节 节水灌溉
----
第五节 防汛抗旱
----
第六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
--
第七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
----
第二节 农机推广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四节 农机监理
----
第五节 农机市场
--
第八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企事业单位
----
第二节 乡镇企业机制
----
第三节 行业构成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五节 企业选介
--
第九章 国营农场
----
第一节 建制
----
第二节 生产经营
----
第三节 基础条件
第四篇 城市经济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重点工业企业
----
第二节 采矿业
----
第三节 冶金工业
----
第四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
第五节 建材工业
----
第六节 化学工业
----
第七节 其他工业
----
专记 柳园矿产品贸易加工工业园区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用电管理
----
第四节 电气化县建设
----
第五节 科技进步与行风建设
--
第三章 交通运输业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第二节 公路管护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运政管理
----
第五节 铁路
----
专记 敦煌铁路建设要事简述
--
第四章 商贸流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企业
----
第二节 个体民营商业
----
第三节 重点管理商品
----
第四节 供销商业
----
第五节 烟草
----
第六节 盐业
----
第七节 物资
----
第八节 医药
--
第五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供应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多种经营
----
第五节 粮食企业
--
第六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源建设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农税
----
第四节 非税收入
----
第五节 财政支出
----
第六节 财政管理
----
第七节 债券
----
第八节 乡镇财政
--
第七章 税务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税务管理
----
第三节 税收执法
----
第四节 票证管理
----
第五节 文明治税
--
第八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管理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新型结算方式
----
第六节 经营效益
----
第七节 财产保险
----
第八节 人寿保险
--
第九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长途线路管理
----
第四节 无线通讯企业
----
第五节 通信费用
第五篇 民主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安西县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党员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委领导
----
第四节 领导方式
----
第五节 重大举措
----
第六节 重要政治活动
----
第七节 综合协调机构
----
第八节 组织工作
----
第九节 宣传工作
----
第十节 政法综治工作
----
第十一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十二节 档案
----
第十三节 党校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
----
第三节 工作监督
----
第四节 日常工作
----
第五节 代表工作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府领导
----
第三节 施政方式
----
第四节 重要行政
----
第五节 政务机构
----
第六节 工作条件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四节 事务
----
第五节 委员工作
--
第五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机构组成
----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三节 案件检查及队伍建设
----
第四节 行政监察
----
第五节 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
--
第六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五节 其他社团组织
--
第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军事组织
----
第二节 兵役工作
----
第三节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
第四节 武装后勤工作
----
第五节 拥政爱民
--
第八章 检察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检察官队伍
----
第三节 装备
----
第四节 刑事检察
----
第五节 自行侦查
----
第六节 举报与犯罪预防
--
第九章 审判
----
第一节 领导体制和审判组织
----
第二节 法官队伍建设
----
第三节 诉讼程序
----
第四节 审判方式
----
第五节 审判工作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十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刑事侦查
----
第三节 户政管理
----
第四节 打击黄赌毒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看守与消防工作
----
第七节 干警队伍建设
----
第八节 基础建设
--
第十一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普及法律常识教育
----
第二节 公证工作
----
第三节 律师工作
----
第四节 基层司法工作
第六篇 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项目与投资
--
第二章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机构编制管理
----
第二节 干部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工人
----
第五节 工资福利
----
第六节 劳动保障
----
第七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执法
----
第八节 社会保障
----
第九节 就业再就业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第二节 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三节 社会救助
----
第四节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五节 双拥工作
----
第六节 老龄工作
--
第四章 统计
----
第一节 基础建设
----
第二节 专业统计
----
第三节 普查
----
第四节 抽样调查
----
第五节 统计服务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机构及职能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
----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
----
第四节 财政金融审计
----
第五节 基建企业审计及审计调查
--
第六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改革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收费管理
----
第四节 价格认证农产品成本调查
--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与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
----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行业管理
--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代码标准化特种设备管理
----
第四节 信息化及质量管理体系
--
第九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地籍管理
----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三节 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土地执法
----
第五节 土地收费与征地补偿
--
第十章 矿山管理
----
第一节 隶属企业
----
第二节 矿产开发现状
----
第三节 主要矿点开采现状
----
第四节 矿山管理
第七篇 社会事业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体系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第三节 教育改革
----
第四节 教育工作
----
第五节 教学研究与管理
----
第六节 尊师重教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学技术体系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
第三节 科技推广项目
----
第四节 新型能源技术
----
第五节 科普活动
----
第六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二节 乡镇文化阵地
----
第三节 文化娱乐市场
----
第四节 社会文化活动
----
第五节 文物保护
----
第六节 历史文化挖掘研究
----
专记 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
--
第四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诗词
----
第二节 歌曲
----
第三节 书画戏剧
----
第四节 民间艺术
--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事业机构
----
第二节 医疗水平
----
第三节 行业管理
----
第四节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爱国卫生及行政执法
--
第六章 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电视台自办节目
----
第五节 行业管理
--
第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体育工作者
----
第三节 农村体育
----
第四节 职工体育
----
第五节 学校体育
----
第六节 老年体育
----
第七节 业余体校及体育协会
--
第八章 气象与地震
----
第一节 气象观测通讯
----
第二节 天气预报
----
第三节 防震减灾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第九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当代节日
----
第二节 支教助难
----
第三节 兴办公益事业
----
第四节 道德典范
--
第十章 方言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八篇 人文杂记
--
第一章 人物传记简介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郭振江
------
杨志钰
------
张巨湘
------
俞万祥
------
王泽元
------
金作华
------
高年子
----
第二节 中共安西县委书记
------
盛维德
------
卢全中
------
陈建华
------
李金寿
------
杨克忠
------
戴超
----
第三节 安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范国斌
------
马福俊
------
张积新
------
董生录
----
第四节 安西县人民政府县长
------
安明哲
------
他维新
------
王柏元
------
陈伟
------
马树林
------
王勇智
------
李丽
----
第五节 安西县政协主席
------
裴传哲
------
隆振邦
------
李国栋
------
孟世勇
------
卢永年
----
第六节 各界人物
------
史一乔
------
陆光亭
------
刘洪生
------
张钊兰
------
陆树林
----
第七节 定居安西西路红军
------
赵明祥
------
苟金元
------
王有福
------
王登基
------
罗代安
------
王能香
------
马进贤
------
刘建发
------
叶久春
------
闫保禄
------
褚兴宽
--
第二章 人物表录
----
第一节 烈士功臣
------
陆守东
------
李金辉
----
第二节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三节 安西籍县外领导
----
第四节 企业家
----
第五节 离休干部
--
第三章 荣誉
----
第一节 县级殊荣
----
第二节 部门荣誉
----
第三节 企事业单位荣誉
----
第四节 基层单位荣誉
----
第五节 个人荣誉
--
第四章 历史人文撷粹
----
第一节 名人轶事
----
第二节 风物传说
----
第三节 神话故事
----
第四节 安西八景
----
第五节 安西民歌
--
第五章 中央领导情怀
----
第一节 邓发经安西赴共产国际
----
第三节 叶剑英光临安西
----
第四节 李鹏视察十工村
--
第六章 明事达理格言
----
第一节 做人处事警句
----
第二节 兆识自然歌谣
----
第三节 教化戒勉铭言
----
第四节 生活小常识
--
第七章 联语碑文题记
----
第一节 联语 亭记
----
第二节 碑文
----
第三节 题记
--
第八章 县属党政机构组成
----
第一节 党群机关
----
第二节 人大政协法检两院
----
第三节 政府部门
----
第四节 乡镇
附录
--
一、前志勘误和补遗
--
二、安西的国际国内甘肃之最
--
三、奇异怪事
--
四、安西精神重要文献
--
五、专业志名
--
六、安西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
--
一、以事系人人志一线生产工作者
--
二、表
跋
酒泉省人民政府文件
修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