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东丰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2-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03月
目录
封面
东丰县志
曾任《东丰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现任《东丰县志》编纂委员会人员
《东丰县志》审定领导小组
《东丰县志》编辑室
曾在县志办公室工作过人员
辽源市志编委会审稿人员
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市县志审稿验收组人员
参加《东丰县志》审稿人员
图片
--
东丰县政区图
--
东丰县地势图
--
东丰县交通图
--
东丰县水利图
--
万亩大片林分布图
--
东丰镇平面图
--
县城鸟瞰图
--
县政府办公楼
--
人大政协办公楼
--
政法办公楼
--
财政办公楼
--
啤酒厂
--
县医院手术室
--
仁合敬老院
--
五十万变电站
--
奖碑
--
电视发射塔
--
水泥厂
--
编织袋厂
--
东丰制药厂鹿茸系列产品
--
那丹伯黄牛市场
--
“马记鹿茸”的创始人马兴泰(右)向弟子传授鹿茸加工技艺
--
寒葱
--
农民画《幸福晚年》作者 张玉艳(女)获全国农民画展一等奖 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年画《争窝》作者:隋风芹 孟艳坤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书法 作者 张诚朴
--
出土文物
--
年画 杨树有 作
--
龙头水库
--
公路大桥
--
牧鹿
--
横道河人工林
--
林场苗圃地
--
南照山公园
--
公园桥·门楼
--
烈士陵园
--
纪念碑
--
二中电教室
--
实验小学
--
工商银行营业厅
--
幼儿园
--
良种场办公楼
--
玉米基地
--
东丰粮库
--
国务院奖状
--
附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建 置
--
第一章沿革
--
第二章境域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四至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朝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沦陷时期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城乡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构造
----
第三节岩浆岩
----
第四节矿藏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山地
----
第二节丘陵
----
第三节平川
--
第三章土壤 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章气候 物候
----
第一节日照
----
第二节温度
----
第三节风
----
第四节降水
----
第五节霜 冰冻
----
第六节物候
--
第六章野生植物 动物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
----
第二节旱
----
第三节风雹
----
第四节霜冻
----
笫五节病虫
第三编人 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源流
----
第二节变动
----
第三节分布密度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
----
第二节年龄
----
第三节文化
----
第四节职业
----
第五节民族
----
第六节姓氏
--
第三章婚姻 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晚婚晚育
----
第二节节育绝育
----
第三节优生优育
----
第四节规章制度
第四编政 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东丰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代表会议 代表大会
----
第三节宣传教育
----
第四节纪律检查
----
第五节统战工作
----
笫六节信 访
----
第七节重大运动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东丰县党部
----
第一节县党部
----
第二节基层组织
----
第三节党务活动
第五编政权 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选举
----
第二节会议
----
第三节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主要工作
--
第二章政府
----
第一节县衙
----
第二节县公署
----
第三节伪县公署
----
第四节县政府
----
第五节县人民政府
----
第六节基层政权
--
第三章政协
----
第一节历届会议
----
第二节参政议政
------
附:参议会
第六编群众团体
--
第一章工人组织
----
第一节县工会
----
第二节总工会
--
第二章农民组织
----
第一节农会
----
第二节农民会
----
第三节农民代表会
--
第三章工商组织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工商联合会
--
第四章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青年组织
----
第二节少年组织
--
第五章妇女组织
----
第一节国民党妇女会
----
笫二节妇女会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六章科协 文联
----
第一节科协
----
第二节文联
------
附一、伪协和会
------
附二、中苏友好协会
第七编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政治侦查
----
第二节刑事侦查
----
第三节治安
----
第四节内保
----
第五节看守所
----
第六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 法纪
----
第三节监所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
----
第二节民事
----
第三节经济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调解
----
第二节公证
----
第三节律师
----
第四节法制宣传
第八编劳动 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安置就业
----
第二节劳动保护
----
第三节劳工 民工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制度
----
第二节干部状况
----
第三节人事监察
--
第三章工资 福利
----
第一节工 资
----
第二节福利待遇
----
第三节职工生活
--
第四章培训
----
第一节干部
----
第二节技工
第九编民 政
--
第一章拥军 优属
----
第一节拥军
----
第二节支前
----
第三节优待
----
第四节抚恤
--
第二章救济
----
第一节救灾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敬老院
----
第二节福利院
----
第三节福利厂
第十编军 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保甲 乡团
----
第二节民众自卫军 红枪会
----
第三节自卫团 警察队
----
笫四节清剿队 保安队
----
第五节县大队 公安队
----
第六节民兵
----
第七节武装机构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清军
----
第二节民国军
----
第三节日伪军
----
第四节国民党政府军
----
第五节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雇佣兵
----
第二节志愿兵
----
第三节义务兵
----
第四节预备役
--
第四章兵事纪略
----
第一节抗日斗争
----
第二节解放战斗
--
第五章防空
----
第一节沦陷时期防空
----
第二节人民防空
第十一编农 业
--
第一章土地
----
第一节开发
----
第二节利用
----
第三节征用
----
第四节管理
------
附:反清丈土地斗争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有制
----
第二节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人民公社
----
第四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生产计划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收益分配
----
第四节农民生活
--
第四章农作物
----
第一节粮食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蔬菜
--
第五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积肥施肥
----
第三节植物保护
--
第六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业机械
--
第七章畜禽
----
第一节种类
----
第二节饲养
----
第三节繁殖
----
第四节防疫
--
第八章场站院所
----
第一节农业场站
----
第二节农机站所
----
第三节兽医院站
第十二编林 业
--
第一章资 源
----
第一节树种分布
----
第二节面积 蓄积
--
第二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
----
第二节育苗
----
第三节植树
----
第四节抚育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林权
----
第二节保护
--
第四章利用
----
第一节采伐
----
第二节加工
----
第三节收益
--
第五章场站
----
第一节林场
----
第二节工作站
第十三编水 利
--
第一章设施
----
第一节水库
----
第二节塘坝 拦河闸
----
第三节机电井站
--
第二章管理
----
第一节设施管理
----
第二节水利管理所
--
第三章治理
----
第一节河道
----
第二节河堤
----
第三节低洼地
----
第四节山坡地
--
第四章抗旱 防洪
----
第一节抗旱
----
第二节防洪
--
第五章养鱼
----
第一节繁育
----
第二节饲养
第十四编 土特产
--
第一章饲养业
----
第一节梅花鹿
----
第二节柞蚕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人参
----
第二节苹果
----
第三节山楂
----
第四节葡萄
----
第五节蓝靛
--
第三章采集业
----
第一节蕨菜
----
第二节桔梗
----
第三节蘑菇
--
第四章编织业
----
第一节筐
----
第二节草袋
--
第五章其它
----
第一节寒葱
----
第二节猕猴桃
第十五编工 业
--
第一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营
----
第二节国营
----
第三节集体
----
第四节个体
--
第二章冶金工业
----
第一节生铁
----
第二节硅铁
--
第三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制造
----
第二节修配
--
第四章制药 化学工业
----
第一节中成药
----
第二节西药
----
第三节化肥 农药
----
第四节皮革化工
----
第五节塑料
--
第五章食品 饮料工业
----
第一节粮油
----
第二节饮料
----
第三节肉类
----
第四节糕点 糖果
--
第六章建材工业
----
第一节砖瓦陶瓷
----
第二节水泥
----
第三节水泥制品
----
第四节白灰
----
第五节人造板
----
第六节沙石
--
第七章电力 煤炭工业
----
第一节电力
----
第二节煤炭
--
第八章服装 皮革 鞋帽工业
----
第一节服装
----
第二节皮革 鞋帽
--
第九章造纸 印刷工业
----
第一节造纸
----
第二节印刷
--
第十章工具制造工业
----
第一节手工
----
第二节机械
--
第十一章驻县工业
----
第一节部营
----
第二节市营
第十六编交通 邮电
--
第一章公路
----
第一节线路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运输
----
第四节管理
--
第二章铁路
----
第一节线路
----
第二节运输
----
第三节站所
--
第三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邮件
----
第三节汇兑
----
第四节报刊发行
--
第四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第十七编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城池
----
第二节房屋
----
第三节街道
----
第四节供水
----
第五节排水
----
第六节园林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乡镇驻地
----
第二节村屯住宅
--
第三章房产管理
----
第一节建房
----
第二节租金
----
第三节维修
--
第四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编制规划
----
第三节建筑技术
----
第四节设计施工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监 测
----
第二节污染治理
第十八编商 业
--
第一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营
----
第二节公私合营
----
第三节国营
----
第四节集体
--
第二章工业品商业
----
第一节日用百货
----
第二节五金
----
第三节医药
--
第三章食品商业
----
第一节肉蛋鱼
----
第二节糖烟酒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五章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生活资料
----
第二节生产资料
----
第三节土副产品收购
--
第六章物资
----
第一节木材
----
第二节煤炭 石油
----
第三节其它
--
第七章粮油盐商业
----
第一节收购
----
第二节销售
----
第三节储运
--
第八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收购
----
第二节出 口
--
第九章集市贸易
第十九编国民经济管理
--
第一章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编制
----
第三节监督检查
--
第二章工商
----
第一节工商登记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商标
----
第四节合同
--
第三章物价
----
第一节价格
----
第二节调价
----
第三节审价
----
第四节审计
--
第四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第二十编财政 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种
----
第二节税率
----
第三节征收查管
------
附:农民抗税斗争
第二十一编金 融
--
第一章银号 银行
----
第一节银号
----
第二节银行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流通
----
第二节管理
--
第三章信贷
----
第一节农业贷款
----
第二节工商贷款
----
第三节基建贷款
------
附:解放前高利贷
--
第四章储蓄 债券
----
第一节储蓄
----
第二节债券
--
第五章保险
----
第一节财产
----
第二节人身
第二十二编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私 塾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
----
第二节学生
----
第三节课程设置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
----
第二节学生
----
第三节课程设置
--
第五章朝鲜族教育
----
第一节小学
----
第二节中学
--
第六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学校
----
第二节卫生学校
----
第三节农业机械化学校
----
第四节职业学校
----
第五节农业中学
--
第七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学校
----
第二节职工学校
----
第三节干部业余学校
----
第四节电视 函授学校
----
第五节教师进修学校
----
第六节其它学校
--
第八章教师
----
第一节结构
----
第二节进修
--
第九章经费
----
第一节国家拨款
----
第二节社会集资
----
第三节勤工俭学
--
第十章设施
----
第一节校舍
----
第二节设备
--
第十一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普及
----
第三节成果
----
第四节测报
第二十三编文 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民间艺术
----
第二节文艺演出
----
第三节展 览
----
第四节文化馆站
--
第二章戏剧
----
第一节评剧
----
第二节地方戏
--
第三章电影 幻灯
----
第一节发行
----
第二节放映
----
第三节幻灯
--
第四章文学
----
第一节诗歌
----
第二节小说
----
第三节剧本
----
第四节民间文学
--
第五章美术 书法
----
第一节农民画
----
第二节年画
----
第三节漫画
----
第四节书法
--
第六章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七章广播 电视 报刊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报刊
--
第八章文物 古迹
----
第一节遗址
----
第二节墓葬
----
第三节器饰
----
第四节陵园
第二十四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队伍
----
第五节制度
----
第六节设施
----
第七节卫生院所
--
第二章卫生保健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第二节食品卫生
----
第三节保健
--
第三章疾病防治
----
第一节地方病
----
第二节传染病
--
第四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民间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职工体育
----
第四节农村体育
--
第五章培训 竞赛
----
第一节培训
----
第二节竞赛
--
第六章体育设施
第二十五编 习俗 宗教
--
第一章民俗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丧葬
----
第三节衣食住行
----
第四节节日
----
第五节礼祝
----
第六节庙会
----
第七节积弊
----
第八节新风
--
第二章方言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农谚
----
第三节俗谚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三章民间传说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节天主教
第二十六编人 物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张璟
----
贾巢阁
----
赵振山
----
孟宪林
----
谢桐森(生卒年不详)
----
王在明
----
王勋臣
----
迟贵德
----
孙然
----
薛鸿顺
----
范亚桐
----
李洪涛
----
吴 和
----
王金生
----
赵英志
----
刘金声
----
果淑珍
----
马兴太
----
解方
----
纪 昌
--
第二章烈士名表
附 录
--
一、盛京围场概略
--
二、东流围荒丈放暨建县始末
--
三、各时期修志概览
--
四、文告
--
五、历年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表
--
六、乡友表
编后
版权页